2019年盛夏~牧童遥指~池州杏花村惊影

京哥

<h3>如今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就是在其旧址上重新复建的。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h3><h3>20世纪90年代的一个春天,原中共贵池市委和政府在距昭明书院遗址不远处,318国道西侧青松蓊郁的山岗上,建起一座规模很大的杏花村公园--烈士陵园,造起了一座直立云霄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栽植了大量杏花树苗。成为杏花村一道新的风景线。</h3> <h3>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市贵池区城西,距今1300多年历史,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于会昌四年(844)任池州刺史,次年清明之日,杜牧到杏花村赏春,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名扬天下,享誉全球。</h3><h3>自唐代李白、白居易、杜牧等十几位诗人先后在池州留下了不朽诗篇,因此,杏花村被称为江南诗村,故池州誉为“千载诗人地”。</h3><h3>  杏花村又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酒庄,以杜牧诗中的酒家和历史记载的杏花村黄公酒而闻名于世。</h3><h3>康熙年间,池州人郎遂潜心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为《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村志,杏花村堪称“天下第一村"。</h3> <h3>马嘶芳草地,人醉杏花天。</h3> <h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3><h3>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h3><h3>一一杜牧</h3> <h3>清明《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h3><h3>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春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h3><h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h3><h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h3><h3>《清明》 杜牧</h3><h3> </h3> <h3>杜牧笔下的“牧童遥指处,白锡壶腰中出咀,黄铜锁腹内生须”,“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这里。这铜锁,还有杜牧喝酒的酒壶,现在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馆里。</h3> <h3>二十四节气(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h3><h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h3><h3>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h3> <h3>杏花村的夏天,我喜欢夏天,我喜欢满晓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因为夏天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啲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胃汗。</h3> <h3>"五圣"饮酒论道</h3> <h3>杏花村十二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湘烟雨、茶田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林、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洲晓雪。</h3> <h3>据史料记载:古时杏花村,杏花遍野,村里酒垆如肆,尤以“黄公酒垆”著名。清《杏花村志》记之:“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酒垆院里有一口‘黄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酿出的酒,为时人所争饮。</h3> <h3>我们参观游览了六朝长廊、怀杜轩、郎遂故居、鱼龙桥、古戏台、青莲馆、民俗村、鱼歌埠、望华亭、昭明堂、醉仙湖、窥园等等著名景点,感受着千年诗村特有的诗酒文化,体验农耕文化传播的古老技艺。</h3> <h3>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粉墙青瓦的建筑呢,就是陆舫,据历史记载最初是一座小桥,由于风景优美引得无数才子佳人来此赏景叙情,到明朝时贵池县令成都人张灿垣修建了一下,取名“陆舫 ”。</h3> <h3>池州杏花村的说法,最早见于清代贵池县人郎遂所写的《贵池县杏花村志》 ,而后《广舆记》、《江南通志》等书有所收录,而贵池杏花村明代时就由池州的顾元镜所建。</h3><h3></h3><h3></h3><h3></h3><h3>“</h3> <h3>她有一种蓝,叫杏花村蓝。PM2.5指数最低,总是在全国排名遥遥领先。她有一种红,叫杏花村红,淡著燕脂,誉为十二花神,十里烟村一色红。她有一种绿,叫杏花村绿,九华山麓,长江之滨,茂林修竹中,竹篱茅舍旁。</h3> <h3>登上十里桥,眺望远方,杏花村今非昔比啊,已不是从前的“雁叫寒湖荒草夜,几家傍岸出残灯”的景象,展现眼前的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美景。远处的水车是杏花溪上一道景致,转动起来,吱吱呀呀,仿佛诉说着村里曾经发生的古老故事。</h3> <h3>有花有酒</h3> <h3>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h3> <h3>一首动人心弦的杏花美酒诗, 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农耕画,一部耐人寻味的村落民俗书,书写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牧和他诗中的杏花村。</h3> <h3>传说杜牧一日思酒,离府独行至杏花村,唤杏花女拿酒,饮后不觉香醇,说:“没好酒吗?”“好酒是有,但要应对联,你若能对上来,好酒自会奉上。”杏花女说着,就出了一上联,“白锡壶腰中出咀”,杜牧一时无对,当看到杏花女锁门时,突然灵光一闪,对出了下联:“黄铜锁腹内生须”。杏花女高兴奉上美酒,拿来纸砚请杜牧把这幅对联写下来,留作纪念。杜牧提笔即挥毫,在落款处用了:“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惊得杏花女慌忙跪下:“不知杜大人到此,多有得罪,还望大人海涵。”......</h3> <h3>怀杜轩馆记</h3> <h3>杏花村,原来只不过是几间“沦为荒烟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无名气可言。正是因为杜牧的诗句和他这首千古绝唱《清明》,才使得杏花村名播青史,饮誉天下。</h3> <h3>杏花村,向我们展示了酷夏的一角,还有最美的春,最绚的秋,最雅的冬,等待着四面八方的朋友们来此探访观光游览......</h3> <h3>这匹石马传说是铁拐李的座骑,相传当年酒仙铁拐李,酒瘾大发,于是便骑马来到杏花村,大过酒瘾,喝了三天三夜,终于醉倒在一个小池边,后人称这个池子为醉仙池。</h3> <h3>“酒文化”,一直是杏花村经典元素之一,杏花酒坊也是以古杏花村十二景之一的“黄公酒垆”为内涵和载体,广而告之,也是一处文化休闲等多功能复合型乡村休闲基地。</h3> <h3>“黄公酒”的创始人名叫黄广润,是唐朝有名的酿酒师傅。他以千年黄公井的井水酿造出的美酒,醇香馥郁,一时享誉江南。这口“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的千年古井,现保存在我们的一期古井文化区内,系安徽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这是位于北纬30度的一个神秘的村落,古朴而宁静;这里有一朵盛开于唐朝的杏花,裁剪冰绡,淡妆而优雅;这里有一种诗的意境,一种乡愁,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里就是中国画里最美的村落——池州杏花村。</h3> <h3>池州人都有一个杏花梦,因为杏花村是刻在池州人的血液里,对池州人来说,杏花村它既是一个梦也是一个痛。杏花村文化旅游区,是源于一首诗和一部书,这一首诗就是《清明》诗,一部书就是入选四库全书的全国唯一一部村志《杏花村志》。</h3> <h3>大衍同庆</h3><h3>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1][2][3][4]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5][6]。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5]。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安庆师范大学为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h3> <h3>这是位于北纬30度的一个神秘的村落,古朴而宁静;这里有一朵盛开于唐朝的杏花,裁剪冰绡,淡妆而优雅;这里有一种诗的意境,一种乡愁,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里就是中国画里最美的村落——池州杏花村。</h3> <h3>世人誉杏花村为“天下第一诗村”,村内树木葱郁,杏花在林,小桥流水,酒旗若现,怀杜轩、青莲馆、昭明堂、吟诗台、半亩田园、杏花岛、六朝长廊等,处处流露出村的意境、诗的芬芳。</h3><h3></h3><h3></h3><h3></h3><h3>杏</h3> <h3>安徽池州杏花村文化园,国家4A级景区,位于池州市城西,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h3> <h3>"深呼吸,慢生话,修心养心杏花村”。美丽的千年古村一一杏花村</h3> <h3>在杏花村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位让我们记住的人是郎遂。他历经十一年艰辛编纂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乾隆年间收入《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全国唯一的村志。郎遂在书中详细记录了杏花村的历史、名胜、建置、古迹、人物、诗文等方面,还描述了杏花村十二景:平天春涨、白浦荷风、西湘烟雨、茶田麦浪、三台夕照、栖云松月、黄公酒垆、铁佛禅林、昭明书院、杜坞渔歌、桑柘丹枫、梅洲晓雪。</h3><h3></h3><h3></h3><h3></h3><h3></h3><h3>我</h3> <h3>如今的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就是在其旧址上重新复建的。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