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砭法常用经穴之任脉(一)

陶益红

<h3>任脉循行基本结构如下:督脉起于小腹内,向下出会阴,向后向上在腰背部沿脊柱的各层组织结构缝隙上行(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及深层肌肉之间的缝隙);经项部项韧带、斜方肌、头夹肌之间的缝隙上行头部;沿头部帽状腱膜、两侧头半棘肌及顶骨之间的缝隙进入颅腔,联络脑;再沿头部正中线,上至颠顶;沿头部帽状腱膜及两侧额肌的缝隙之间,下行鼻柱至鼻尖;过人中沟,至上齿正中的齿龈缝隙之间。</h3> <h3>关元穴</h3><h3>穴名释义 关,关卡也。元,元首也。关元名意指任脉气血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关卡不得上行。关元穴物质为中极穴吸热上行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大部分水湿被冷降于地,只有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上行,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关卡一般,故名关元。关原名意与关元同。<br></h3> <h3>取穴定位</h3><h3>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为此穴。</h3> <h3>【常用配穴】 (1)关元配气海治疗身体虚弱。 (2)关元配足三里治疗低血压、阳气虚衰。 (3)关元配阴陵泉治疗气癃尿黄,黄带阴痒。 (4)关元配太溪治疗久泻不止,久痢赤白,下腹疼痛。 (5)关元配涌泉治疗遗精,腰痛,气淋。 </h3><h3>(6)关元配阴陵泉、三阴交治疗泌尿系统疾患。 (7)关元配大敦治疗疝气。 (8)关元配太溪、涌泉治疗肾气亏虚病症。 (9)关元配中极、气海、三阴交、肾俞治疗遗尿。 (10)关元配大赫、归来、气海治疗子宫脱垂。 (11)关元配气海、三阴交、归来治疗不孕症。 (12)关元配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气血虚性筋骨疼痛。 (13)关元配肾俞、三阴交治疗妇女产后腰痛、下肢肿痛。 (14)关元配中极、阴交、石门、期门治疗胸胁痞满。 功能作用 培肾固本、调节回阳</h3><h3> 主治病症 1、有虚损问题的人身体正气不足,容易患感冒等疾病,艾灸或摩抚关元穴对虚损性的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2、按摩关元穴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如女性的月经问题,男性的阳痿早泄、腰酸背痛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它来解决。 3、对于儿童发育的问题也有很好的疗效。如孩子发育迟缓,或者是想让孩子发育得更好,就可以经常地按揉关元穴,起到补益的作用。<br></h3> <h3>水分穴</h3><h3>穴名释义 穴在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因此穴能分利腹部水气之清浊,主水病,故名水分。<br></h3> <h3>取穴定位</h3><h3>在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上1寸处。</h3> <h3>【名解】 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水分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下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名水分。分水名意与水分同。 功能作用 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主治病证 水肿,小便不通,腹泄,腹痛,反胃,吐食。<br></h3> <h3>水分穴在李氏砭法中的应用:</h3><h3>处理腹水问题时,可以刮痧带水的穴位。除了水分还有水道,水沟等。</h3> <h3>鸠尾穴</h3><h3>穴名释义 鸠者鸟之一种,其习性特征与鹃相近,鸠与鹃最大的不同之处即是不自营巢,而是在其它同类鸟巢内下蛋并由它鸟代为孵化。尾者余也,指鸠鸟余下之物。鸠尾名意指任脉热散的天部之气在此会合。本穴物质为任脉热散于天部的浮游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此气如同鸠鸟之余物一般,故名鸠尾。<br></h3> <h3>取穴定位</h3><h3>仰卧位。从胸剑结合中点沿前正中线直下1横指处即为此穴。</h3> <h3>常用配穴: 配梁门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配三关、足三里穴治呕吐; 配后溪、申脉主治癫痫; 配中脘、少商主治食痫、胃脘胀满、不得眠。 功能作用 吸收水湿 主治病症 </h3><h3>①呃逆; ②胸闷,心悸,心烦,心痛等,心胸病证; ③癫痫。<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