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镇 江</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城市山林)</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镇江是长江下游一个重要港口城市,以其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而被誉为了“城市山林”。镇江境内拥有3大山系、17条山脉,有名称的大小山体共有235座。</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镇江最著名的是金山、焦山、北固山及市区南山森林公园(我们这次游览的主要景点),以江、山、寺、洞、泉、林等景观俱全而著称。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北固山"寺冠山"而精妙,堪称镇江建筑艺术瑰宝。</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西津渡历史文化街</b><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第五天)</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镇江西津渡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是依附于破山栈道而建的一处历史遗迹。西津渡古街是镇江文物古迹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这里共有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处。</h3><p style="text-align: left;"> 西津渡历史街区分为:老码头文化园、小码头民俗历史文化街区、环云台山商业步行街、云台山景区、伯先公园、镇江博物馆。<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伯先公园</b></h3> <h3>3月20</h3><h3>12:20</h3> <h3>3月20日</h3><h3>12:16</h3> <h3>3月20</h3><h3>12:15</h3><h3> 伯先公园是为纪念民主革命先烈赵声而建的全市唯一的纪念性公园。公园位于镇江市云台山南簏,占地面积120亩,由同盟会冷御秋倡议筹建,著名园林专家陈植教授设计。1926年开工,1931年6月建成开放。<br></h3><h3><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码头历史文化街</b></h1>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西津渡</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h3>3月20日
13:13<br></h3> <h3>3月20日</h3><h3>13点</h3><h3> 镇江博物馆,原英国领事馆,古印度建筑。</h3><h3><br></h3> <h3>3月20日</h3><h3>13:11</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同登觉路</b></h3><h3> 西津渡有条路称“同登觉路”。禅云:“愿世间一切众生同登觉路”。 让人联想那兼容并蓄的胸怀:游客络绎不绝,住家泰然自若,互不打搅,和谐共处。</h3> <h3></h3><h3></h3><h3>3月20日
13:19</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共渡慈航</b></h3><h3> 沿着古街由东向西的四道券门石额上的题刻分别是:“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层峦耸翠”; 古街上的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古迹都呈现在我们面前原汁原味的历史风情和风貌。<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3月20日
13:22<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飞阁流丹</b></h3><h3></h3><h3></h3><h3></h3> <h3>3月20日
13:27<br></h3> <h3>3月20日
14:16<br></h3> <h3></h3><h3></h3><h3></h3><h3>3月20日
13:15<br></h3><h3> 西津渡古街上的著名古迹,当属这座过街石塔,且是我国唯一一座过街石塔,据相关专家考究,石塔建于元朝时期,当时的元武宗海山皇帝命人建造而成,在石塔一侧刻有“昭关”两字,因此这座石塔也被称为“昭关石塔”。昭关石塔由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组成,其中塔座坐落于古街之上,塔座一侧有一处洞窟,为观音洞。<br></h3><h3></h3><h3></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镇江锅盖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主角)</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镇江三怪一餐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醋摆不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肴肉不当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面锅里面煮锅盖</p><p><br></p><p> 在镇江,面馆千家遍布大街小巷,吃上一碗扎扎实实的正宗锅盖面是此行重要内容之一,但一定要正宗、味纯,吃一碗要回味无穷。于是,醒目的央视~大红标映入眼帘,吃就吃咱李嫂家的。面条现做,一根粗杠子压上揉好的面团,师傅坐在竹杠一端上下颠跳,很快面团被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一切,独特的镇江“跳面”就成了。将跳面投入大锅沸煮,李嫂随手扔只小锅盖覆在大锅中央,小锅盖随着沸腾的面在锅中自在漂泊,一如江上生活。浮沫溢出小锅盖边,师傅一勺一勺去沫子,那种漂浮感,那份热呼呼,甚至师傅的麻利劲儿,我都喜欢。突然明白锅盖面与码头的相生相应了,操作如此大起大落,滋味又醇厚,当然非寻常胃口不可。</p><p> 当今饮食,是物质与文化同饮。“面锅里面煮锅盖,先烫浇头再烫筷”的锅盖面,得益于码头文化和南北习俗的交融,融入了码头人生,并风靡大江南北。锅盖面不仅仅是舌头与味蕾的依恋,更是生命生活的本质味道。相隔近五载,每每忆起西津古渡,其美食与美景至今耐人寻味……</p> <h3>3.20</h3><h3>14:50</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茶肆:喝茶的地方</b></h3><h3> 如: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七:“ 鲁公隐於民间,一日坐封丘巷 茶肆中。”《古今小说·赵伯升茶肆遇仁宗》:“行到状元桥,有座茶肆……二人入茶肆坐下。” 清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 锴有后人,居摄山前,开茶肆。”老舍《老张的哲学》第八:“他们走在街上,坐在茶肆,睡在家里,自觉的得着什么权柄似的。”<br></h3> <h3>14:59</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利济行旅</b></h3><h3> 镇江自唐代起便是漕运重镇,西津古渡曾经是连接长江两岸的唯一渡口。
江岸牌坊刻字“利济行旅”,佛说羁旅游子不易,不妨筑亭以荫、掘井以泽、悬灯以照、布粥以食,是为利济行旅,善莫大焉。
</h3><h3><br></h3> <h3></h3><h3></h3><h3>3月20日
15:33 <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渡街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西津渡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西津渡古称“金陵渡”,是长江古运河交汇处,南来北往客商相聚地。自公元208年,东吴定都镇江以来,那便是数代王朝经济血脉的通和,出过20多个皇帝的京口,当然可称“金陵渡”,它是“漕运重镇”“吴楚要津”。</div> <br> <br></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3月20日
15:36<br></h3><h3> 西津渡,起源于三国时期,至隋朝前的南方六朝,这里都是古人渡江的固定码头,也是军事要塞之地,谁占据了西津渡,谁便掐住了南北航运的命脉。无论春秋时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国的京口,金陵渡都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津。隋唐以后,朝廷打压六朝古都的南京,贬为县级,镇江却升为润州,再由于南北大运河的修通,镇江地位日显重要。</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3月20日
15:40<br></h3><h3></h3><h3></h3> <h3>3月20日
15:25<br></h3> <h3> 云台山不高,类似江南的丘陵,人们似乎一抬腿,就能轻松攀上山顶。沿着原先建在云台山脚下的英国领事馆旧址,穿过长长的石板路,在古街的中段,可以见到一堵石墙,上面标有“一眼千里”四个字。字牌下面是一处用玻璃罩住的古栈道,上面清晰的标注了从唐朝之前,一直延续到清代,西津渡古街路面的演变。唐代之前的古街是泥土路面,到了唐代则是鹅卵石路面,宋代是石板路,清代时改成条砖铺就。<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 山</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六天)</h3> <h3></h3><h3>3月21
9:46</h3><h3> 金山位于 镇江市西北,海拔43.7米,占地面积41.6公顷。金山风景幽绝,形胜天然,自古为我国游览胜地之一。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唐代 张祜描述为"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北宋沈括赞颂曰:"楼台两岸水相连, 江北 江南镜里天"。,原为扬子江中的一个岛屿,由于“大江东流”,至清光绪末年(1903年)左右与陆地连成一片。<br></h3><h3></h3> <h3>3月21日
11:24<br></h3> <h3>3月21日</h3><h3>9:56</h3> <h3></h3><h3>3月21日
11:36</h3><h3></h3> <h3>镇江润州区</h3><h3>21日</h3><h3>11:46</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3月21日
11:52<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焦 山一江中浮玉</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六天)</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14:43</h3><h3> 焦山位于镇江东北的扬子江中,山高71米,又名樵山,狮子山,双峰山,海门山等,自东汉名士焦光隐居此山后,至今称为焦山。</h3><h3> 焦山屹立于大江激流之中,“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故人称“中流抵柱”。<br></h3><h3></h3><h3></h3><h3></h3> <h3>3月21日</h3><h3>15:05</h3><h3> 焦山: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被誉为“江中浮玉”。<br></h3><h3> 我们乘船入山⋯⋯</h3> <h3></h3><h3>3月21日
15:24<br></h3><h3> 焦山上古木参天,掩藏着许多石刻、古碑以及寺庙等众多景点。<br></h3><h3></h3> <h3>3月21日
15:32<br></h3> <h3></h3><h3>3月21日
15:40</h3><h3></h3> <h3>21日</h3><h3>15:45</h3> <h3></h3><h3>3月21日
15:50<br></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焦山古炮台</b></h1><h3></h3> <h3></h3><h3>3月21日
15:57</h3><h3></h3> <h3>3月21日
15:57</h3> <h3>3月21日
15:58</h3> <h3>21日</h3><h3>16:17</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固山</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六天)<br></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国时“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br></h3> <h3></h3><h3>3月22日</h3><h3>9:52</h3><h3> 相传在三国时,刘备来东吴招亲,孙权宴罢陪刘备观赏江景,刘备见北固山雄峙江滨,大江东去,一望无际,气势雄伟,不禁赞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
后来南北朝时,梁武帝登北团山时,见北固山景色极为壮观,兴致勃勃地挥笔书写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无从寻找。
到了南宋,润州(镇江)刺史、著名书法家吴据将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
清康熙年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从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顺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称。<br></h3><h3></h3> <h3>3月22日
9:53</h3> <h3>3月21日
10:17<br></h3> <h3>3月22日
10:23<br></h3> <h3>3月22日
11:19<br></h3> <h3>3月22日
11:26<br></h3> <h3>3月21日
11:29<br></h3> <h3>3月21日
11:30<br></h3> <h3>3月22日
11:31<br></h3> <h3>3月22日
11:32<br></h3> <h3>3月21日
11:33<br></h3> <h3>京口区</h3><h3>22日</h3><h3>10:43</h3> <h3></h3><h3>3月22日
13:04<br></h3><h3></h3> <h3>22日</h3><h3>15:18</h3> <h3>3月22日
14:21<br></h3> <h3>七绝·题图</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绿树遮凉芳草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楚河汉界论高低。</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输赢渐渐形于色,</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似见先秦战马嘶。</b></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