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母亲100天——母亲生命中的最后时光

新洪江危友华

<h3>《问一声妈妈你累不累》摄制:危友华</h3> <h3>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10天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会想起她,想起就会眼角湿润:想起她那么多年对我们的好,一生从不向儿女索取,永远只是毫无保留的给予。种田时,她给我们送米;种菜时,赶场总是给我们送菜;回家时,总是给我们杀鸡杀鸭;离家时,总是大包小包东西要我们拿……我和哥哥离家虽然不算远,但陪伴母亲的时间却并不多,只在逢年过节,她的生日回家看望。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三个月里,在医院,才是陪伴她最多的时候,才让我更多的懂得她,理解她,为了母亲逝去的纪念,我整理了母亲最后100天的影像,和我的亲戚、朋友、同事们分享,愿天下的儿女,都能在我的影像中获得共鸣!</h3> <h3>2019年4月20日,父亲去世第44天,母亲在菜园里扯辣子秧。父亲生前播下的辣椒种,如今已到辣椒秧上市的季节,母亲头一天就把秧子捆好,打算明天赶场卖掉。</h3> <h3>4月21日早上7点,母亲在村口搭乘赶场的面包车上街。父亲健在时,母亲从来都是只种菜不卖菜的,父亲去世后,失去了最佳搭档,连杀只鸡都要请人帮忙,上街卖菜就只能靠自己了。</h3> <h3>50根一包的辣椒秧卖5元,母亲总会在里面添加几根,这让顾客觉得划算。</h3> <h3>陪着母亲卖菜,接受顾客对菜的挑选。</h3> <h3>碰上“大票子”,母亲也会担心收到假钱,因此,我教母亲如何识别。<br></h3> <h3>陪母亲卖了一个小时的辣子秧和蔬菜,感觉母亲不仅仅是为了挣点钱,这更是她的生活方式。劳动创造价值,也能获得成就感,与人打交道,会让人更快乐。所以她不愿意离开老家,和儿子一起去生活。<br></h3><h3><br></h3> <h3>2019年5月13日,洪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父亲走了后,母亲一个人在乡下,说要给父亲祭饭100天才随我和哥哥生活,其实老家有太多让她难以割舍的东西,但她的身体真让人担心……这不,昨晚在家躺在床上呼吸困难,咳嗽,特别难受,一个晚上睡不着觉。一大早哥哥闻讯从芷江赶过来,才用车把母亲送到黔城人民医院:血糖偏高,肺部感染、缺氧…… <br></h3> <h3>住院时,母亲自测身高。</h3> <h3>医院没有床位,只能暂时安顿在过道走廊里,护士给母亲做血糖常规检查,哥哥在一旁陪伴。</h3> <h3>母亲不管到哪里,总是随身带着慢性病的药,一日三餐,饭前服用,从不间断。72岁的她,已经被糖尿病折磨了七八年。<br></h3> <h3>住在黔城的堂嫂粱香娥得知母亲住院,第一时间赶来探望。</h3> <h3>总算排到了床位,我与母亲在病床前合影,可谁曾想到,这竟是母子最后的合影。……</h3> <h3>听诊心率、测量血压。</h3> <h3>做背部穿刺手术,抽取胸腔积液化验。</h3> <h3>远在山东打工的孙女霞霞也赶回来看望奶奶。</h3> <h3>这是母亲进医院给她拍的状态最好的一张照片了:可以走出病房,走到楼下散步,心情也不错。</h3> <h3>2019年5月20日,由于洪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检查手段有限,发现母亲肺部纹理增多,有多发斑片状及条索状阴影,怀疑两肺感染,建议到怀化做进一步检查。就这样,黔城住院一星期后,我们带着母亲来到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h3> <h3>住院常规检查,再次测量身高。</h3> <h3>主治医生询问病情。洪江市人民医院的转诊单是这样写的:患者咳嗽气促超过20天,入院完善相关检查诊断,发现双侧胸腔积液,怀疑是转移性肺炎。</h3> <h3>听说大满(危从铭)同在一栋楼7楼住院,母亲非要亲自去探望他。大满2018年底查出是肺癌晚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做一次化疗。</h3> <h3>倾听满娘讲述大满病情……</h3> <h3>此时的母亲,行走自如,除了咳嗽,偶尔气喘,还看不出来大的毛病。</h3> <h3>可是,这里是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依然住到两年前住院的科室病房,问题恐怕还是有点严重……虽然还需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h3> <h3>每天例行常规检查。量体温、测心率、血压。</h3> <h3>主治医生通过按压检查,发现母亲左侧锁骨处有淋巴包状硬块。</h3> <h3>状态好的时候,母亲也看看电视。侄女危婷霞在怀化做事,闻讯也赶过来看望奶奶。哥哥生意繁忙,陪着母亲还不时接打业务电话。</h3> <h3>怀化住院之初,每天就是吊水,一天六瓶,只是消炎,母亲百无聊赖,只能看着输液瓶什么时候又吊完一瓶……</h3> <h3>医生建议做一个淋巴切片活检,需要家属签字。主治医生进一步跟母亲说明,为了查验病情做这个小手术的必要性。</h3> <h3>母亲第一次坐上轮椅,由哥哥推着前往手术室。</h3> <h3>医生们已在门口等候。</h3> <h3>母亲进去手术室后,哥哥则在门外等候。</h3> <h3>只是一个小手术,做了局部麻醉,在锁骨淋巴处切开一个口子,取出几个点的细胞组织化验,二十分钟母亲就出来了。</h3> <h3>回到病房,此时的母亲不需要搀扶就可以行走。</h3> <h3>远在浙江打工的邻居杨嫂打来电话问候,哥哥却因连日的操劳疲惫不堪……</h3> <h3>因为母亲的电话没有来电铃声,满娘就拿自己手机拨打测试。</h3> <h3>医生建议母亲用雾化剂缓解、治疗气喘。所以一天要做三次雾化。</h3> <h3>大满的女儿小梅远嫁安徽,这次请假探望父亲,听说三娘(母亲)也住进来了,于是下楼问候。</h3> <h3>母亲的手上放了留置针,便于每天输液。</h3> <h3>每天都要输液,测试血糖。怀化住院以来,由于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利用降糖药物已无法控制血糖升高,每天开始注射胰岛素。</h3> <h3>《孝亲敬老歌》摄制:危友华</h3> <h3>2019年6月4日,洪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护车来到怀化肿瘤医院接母亲。从黔城医院住院一星期到怀化市肿瘤医院住院14天,再到决定转回黔城,原本以为只是一个长期咳嗽的感冒和肺部感染引起的气促,最终确诊为宫颈癌转移扩散至肺部、淋巴,病情已无法逆转。</h3><h3>母亲的身体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糕,整晚整晚呼吸困难,躺也不是,坐也不是,无法入睡……3月6日父亲去世,6月6是他的百天忌日,原本母亲要打算在家给父亲祭饭100天后,出来随我俩兄弟生活的,没想到疾病来的如此之快,让劳累一辈子的母亲来不及享一天清福……<br></h3> <h3>母亲在返回黔城的救护车上……</h3> <h3>考虑到母亲的身体已经无法承受做化疗的痛苦,医生曾向我们推荐一种进口的很贵的免疫药,9000多一支,而且对母亲这样的病人不一定有效,最终我们两兄弟决定返回黔城医院做保守治疗,同时方便亲人探视。</h3> <h3>此时的母亲,身体各项功能正在衰退,医院已下达病危通知……</h3> <h3>母亲日益憔悴,几十年的老邻居好妹嫂前来探望,看到母亲如此,离别时不免伤感。</h3> <h3>从怀化带过来的胰岛素药,原来都是护士帮助注射,现在,母亲反过来指导哥哥怎么使用。</h3> <h3>糖尿病不能吃太甜的东西,西瓜不能吃,嫂子给母亲买了香瓜,哥哥则一勺子一勺子的喂给母亲。</h3> <h3>小姨父、舅舅、舅妈也闻讯赶来医院探望,亲人的关心让母亲感到亲情的温暖……</h3> <h3>儿子危文杰、侄儿危佳鑫帮忙照顾奶奶,学会了注射胰岛素。</h3> <h3>由于母亲无法躺下,只能24小时坐在床上,背部腰椎酸痛,孙子危文杰就给她做按摩。</h3> <h3>实在无法支撑的时候,母亲也会小睡,也许这是唯一让她不那么难受的时候,为了让她睡得更舒坦,孙子危佳鑫一直不停的帮忙按摩,此时的母亲,蜷缩着更像一个弱小的孩子……</h3> <h3>下班后,我也会来医院陪母亲,陪她说会话,给她按摩按摩……</h3> <h3>得到大学同学的建议,我联系上长沙县一个肿瘤专科医院的老中医,开了一个疗程的中药,一天一副,一日三次,希望通过保守治疗调理母亲身体,希望有奇迹发生。</h3> <h3>晚上守夜陪护的儿子白天在睡觉……母亲在病危住院的这段日子里,哥哥嫂嫂放下所有的生意,从黔城到怀化,再到黔城,悉心陪护。儿子、侄儿也利用端午放假,晚上到病房熬夜陪奶奶,孝心可嘉!母亲因癌症转移,肺部感染,呼吸困难,需要24小时吸氧,我们苦于不能替她承受这份痛苦,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母亲有生之年,多陪陪她,尽心尽孝,不留下遗憾……</h3> <h3>由于我要上班,哥嫂要开店做生意,无奈我们只好请了一个24小时全陪的护工照顾母亲。</h3> <h3>2019年6月13日,母亲从洪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出院。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昨晚差点就挺不过去,医院再次下了病危通知。我们遵从母亲的心愿,于下午决定出院返回老家——江市镇红莲洑水村康溪坪。</h3> <h3>母亲离开康溪坪已经一个月了,这让乡亲们都特别牵挂,听说母亲回来,一个个都前来探望。</h3> <h3>母亲的病情让大家都很揪心……患难见真情,唯祝母亲如大家所愿,回家安好!</h3> <h3>母亲回家的这一天,正赶上肺癌晚期的大满去世的第二天,亲戚们都赶过来吊唁,四姑的儿子德华、德华嫂几十年没来过,这次也过来了,大家都来看望母亲。</h3> <h3>哥哥嫂嫂在厨房打扫卫生。母亲住院离家一个多月,厨房里很多东西都发霉了。</h3> <h3>老婆在房里照顾母亲,哥哥在重新启动冰箱。</h3> <h3>为了母亲的疾病,我两兄弟准备打持久战,上街购置了生活用品,计划五天一轮回来照顾母亲。</h3> <h3>老婆在给母亲饭前注射胰岛素。</h3> <h3>看着天黑,看着天亮,回家后,母亲继续饱受气促(呼吸困难)的折磨,24小时无法入睡。我们为她购买了制氧机,吸氧可以让她呼吸不那么难受些,终于可以在筋疲力尽后小睡一会……</h3> <h3>小姨父和姨妈离我家较近,平时和我父母建立的感情较深,母亲回家后,两口子每天都要过来探望,母亲的病情让他们心情沉重……</h3> <h3>每到傍晚时分,左邻右舍也会过来看望母亲,虽然母亲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但还是会静静的倾听。</h3> <h3>饭后一小时喝中药,饭前5分钟打胰岛素。</h3> <h3>母亲精神状态不好,但还是会每天梳头,让自己在前来探望的客人面前看起来整齐一点。</h3> <h3>怀化医生在母亲出院时建议网上购这种西药尝试一下,不过很贵,一盒八颗,像感冒胶囊一样,240元一盒,我们总共买了12盒,似乎服用后每天可以小睡几次了……不知是中药还是西药的作用?</h3> <h3>为了健康,母亲也在我们的建议下每天坚持绕着小桌子转几圈……</h3> <h3>试试靠着沙发久坐,腰椎不那么难受些……</h3> <h3>满娘也是邻居,大满刚刚过世,也每天过来陪伴母亲,该吃中药了,有点烫,满娘就帮着给药降温……</h3> <h3>19岁的儿子、大孙子文杰整晚守夜,帮奶奶按摩,凌晨三点,母亲终于睡了,他也沉沉的睡着了……</h3> <h3>乡村空气好,每天早上,我们会把母亲扶出屋子半个小时,把早餐端到她跟前,这个时候,母亲状态最好,甚至可以取下氧气管。</h3> <h3>2019年7月16日,哥哥接母亲去芷江冷水溪家中照顾。由于母亲的病需要24小时陪护,哥嫂最终决定还是接她到芷江冷水溪乡街上。哥哥在那里做生意18年,卖家电、家具、五金,房产……已经把根深深扎在了那里。</h3> <h3>家的菜园和果树已经很久没有打理,田园将芜,杂草丛生,母亲此生或许再也没有机会踏进这里……</h3> <h3>2019年7月21日,母亲在芷江冷水溪乡哥哥的家中。</h3> <h3>母亲被哥哥接到芷江冷水溪,一晃已经近10天,心中想念,前来探望。看到哥哥、嫂嫂24小时轮流陪护,还得不停的为她按摩,无怨无悔,很是感动。只是身体虚弱的母亲变得太过依赖他俩,一刻也不能离开,这让哥哥很是为难,陪伴母亲是应当的,可是生意也不能不做啊,于是哄着母亲下楼,把氧气机也搬下来,一边照看母亲,一边做事,就像当年母亲照顾小时的我们一样……</h3> <h3>只有看到儿子在身边,母亲才会心安!</h3> <h3>母亲方便的时候,哥哥也会去搀扶,生怕母亲摔倒。</h3> <h3>亲人打来问候的电话……</h3> <h3>2019年7月28日,在芷江冷水溪哥哥家呆了十几天后,母亲病情日益严重,双腿水肿,已经两天开始厌食了,这是个危险的征兆,今天,哥嫂终于决定把母亲送回老家,同时在康溪坪请了两个护工24小时全陪……</h3> <h3>下午,母亲开始气促,全身冒汗,神志变得不清,据满娘经验,满满大限将至的几天,就是这种状态,原本打算回冷水溪的哥哥嫂嫂,终于决定留下来,不知母亲是否挺得过今晚……[流泪][流泪][流泪][流泪]</h3> <h3>小姨陪伴在母亲身旁,愁容满面……</h3> <h3>此刻,房间安静无声,没有语言,唯有陪伴。</h3> <h3>2019年7月29日,家门口升起了经幡:我敬爱的母亲,遭受病痛折磨的母亲终于解脱了,于7月28日晚上21点47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h3> <h3>7月30日早上7点,送母亲出殡上山。</h3> <h3>母亲下葬,最后一个程序,负责看地的先生换新鞋踩棺,我和哥哥跪在井前,双手将一块孝帕布展开,接受先生洒下“罗盘米”的馈赠,亦即接受在天之灵母亲对我们最后的祝福……</h3> <h3>母亲入土为安,我们做最后的告别。</h3> <h3>老家中堂的神龛上,从此父亲母亲终于又可以在一起了……</h3> <h3>航拍我的老家,洪江市江市镇红莲洑水村康溪坪。</h3> <h3>2019年2月5日,农历2019年正月初一,我们和父母的最后一张全家福。</h3> <h3>《乡愁》摄制:危友华</h3><h3>作家毕淑敏的小短文《孝心无价》中写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谓父女子母一场,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目送。 我们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长大,像翅膀逐渐丰满的鸟儿着急的脱离父母的怀抱,飞向远方。等我们经历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考验,才会发现随着年岁的增长,每一次离家,都有带着浓浓的乡愁。</h3><h3>当父母离我们渐行渐远,慢慢地在我们生命的消失。那是没有了父母的保护,我们直面生死。“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当父母离我们而去,即使此刻我已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但我还是心里空落落的,从此我离家再也没人会在背后目送着我渐行渐远,再也没有人会在我回老家时在家门口望眼欲穿,这世间上再也没人如父母那般爱着我了。</h3><h3>我快乐也好,烦恼也好再也无法与他们分享 。从此风雨兼程,我只能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后半程只剩下归途。</h3><h3>曾被毕淑敏《孝心无价》中的一段话深深折服“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这句朴素而又平凡的真理处处击中当今社会匆忙奔现向远方,忘记回头望望身后那道带着不舍与担忧的目光的游子。</h3><h3>奔跑的人们容易忘了时间逝去的无情,忘了人生几十载却转眼已过半生,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虽强大却有时脆弱的不堪一击。父母走了,带走的是在我们耳边的句句嘱咐和深深的牵挂,遗留给我们的是对他们永远无法在偿还的自责与愧疚。有一些事情的明白是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的代价的。朋友,我的父母走了,但你的还在!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是身后的那个家更重要。常回家看看,看看你的来处,望望你的归途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