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纳达,摩尔人最后的天堂

BeaTrice

<h3>  离开巴塞罗那,一路向南,飞抵西班牙的第二站—格拉纳达。选择格拉纳达,自然是因为阿尔罕布拉宫,那座被誉为西方世界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穆斯林建筑瑰宝,阿拉伯世界留存在西班牙国土上最优美建筑之一。</h3><h3> </h3><h3> 阿尔罕布拉宫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红堡”,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由纳瑞斯皇宫,轩尼洛里菲花园(夏宫)和城堡组成。而摩尔人即北非的阿拉伯人。</h3><h3> </h3><h3> </h3><h3> </h3><h3></h3> <h3>格拉纳达主城街道,欧式建筑风格。</h3> <h3>傍晚时分到达入住的酒店。</h3> <h3> 公元八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北非,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开始滋润着这块贫瘠的土地。</h3><h3>公元711年,摩尔人北非将军率六千多将士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北上伊比利亚半岛,统治了西班牙将近800年的时间,西班牙人也由此开始了从718年—1492年770多年的失地收复即“光复运动”。1236年收复了摩尔人在西班牙的首都科尔多瓦,西班牙的摩尔人偏居一隅,困守在格拉纳达城,而摩尔人却在看似颓势的情形下,于1238年开始兴建阿尔罕布拉宫,时间长达将近200年。</h3><h3> “格拉纳达被攻陷是在1492年,西方文明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以后整个欧洲成为基督教的世界。也是在那一年,由裴迪南多和伊萨贝拉支持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是一个怎样的历史圆圈!”摘自林达《西班牙旅行笔记》。此时再回看精妙绝伦的阿尔罕布拉宫,她“既是一代王朝希望与绝望的承载者,也是一段历史乃至一个时代终结的见证者。”</h3> <h3>我们是提前半个月在国内网站买的阿尔罕布拉宫门票,选择的上午最早时间。晨曦时,站在纳瑞斯皇宫入口处山坡上,远眺阿尔拜辛区。</h3> <h3>等着进纳瑞斯皇宫时,偶遇宫墙外,花树上的一只流浪猫。</h3> <h3>  在纳瑞斯皇宫入口处,这座建于1526年的卡洛斯五世王宫,是在基督徒结束了穆斯林统治近800年后,西班牙为查理五世婚礼而建的。宏伟且具有文艺复兴式风格,与纳瑞斯皇宫以及整个阿尔罕布拉宫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冲撞。</h3> <h3>  王宫里面是个园型天庭,分上下两层,各有32根廊柱环绕。</h3> <h3>  纳瑞斯皇宫进去第一个厅为使节厅,以下依次顺序为黄金厅,桃金娘娘中庭,狮子中厅,姐妹厅,帕尔塔花园。</h3> <h3>小礼拜堂,窗外可见阿尔拜辛区。</h3> <h3>墙上的瓷砖壁画,海格力斯大力神柱的王室徽章,至高无上权利的代表。</h3> <h3>如星空般的使节厅方形穹隆,很是梦幻,富丽。</h3> <h3>这是去桃金娘中庭必须经过的一个一个通道走廊。</h3> <h3>光影打在斑驳的墙体上转瞬即逝,很美。</h3> <h3>  桃金娘中庭,这是纳瑞斯皇宫最著名的庭院之一,是摩尔王朝政治和外交议事中心。</h3><h3> 南北宽东西窄,庭院中间为矩形的浅水池,水面倒影着科玛莱斯宫塔楼的影子,这种对称平衡和镜面式的设计,既扩展了桃金娘中庭的空间感,又使它象一座水中悬浮着的宫殿,灵动,唯美,但也不失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和大气的特点。</h3><h3> 这种构思和布局,在几百年以后出现的印度泰姬陵那座美妙的建筑上,找得到曲异同工之处。最是喜欢从使节厅通道走廊出来,那一种天外有天,豁然开朗的惊喜。 </h3> <h3>我们选择最早时间段进来,看来是对的,真的是人少。</h3> <h3>木雕的宫门,精致精美。</h3> <h3>  狮子庭院,也是纳瑞斯皇宫最著名的庭院之一。有人说,狮子庭院是伊斯兰建筑在纳瑞斯皇宫的登峰造极之作,因为当年的摩尔人是按照其对天堂的描述,设计了这个庭院。作为穆罕穆德五世的后院,与整个纳瑞斯皇宫所有壁雕、穹隆一样,极尽繁复精美的雕刻纹饰,以及对称的韵律感,都在这完美融合,无数单柱双柱,移步一景。</h3><h3> 历史的传说,又渲染了狮子中庭的神秘莫测。在格拉纳达王朝的最后岁月,因为王宫家族纷争,在狮子中庭里,阿本塞拉基家族36个骑士血染白色大理石地面,几百年不褪。</h3> <h3>太阳从空中洒下来,落在整个狮子中庭,明暗转换。</h3> <h3>局部细节</h3> <h3>  狮子中庭一侧的宫殿—姐妹厅,国王与最宠爱的妃子苏丹娜的寝宫。这有可以看见花园的雕窗和蜂巢式的穹隆,如蕾丝般的雕饰,也是尽显美轮美奂。其实,这个时候的摩尔人已经知道他们打造的,将是他们最后的王宫,因为西班牙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已经把他们围在了格拉纳达。</h3><h3> 因此,有人说阿尔罕布拉宫是摩尔人悲情中最后地精雕细刻;是摩尔人如天鹅临死前悲怆凄美的绝唱。传说天鹅垂死前会一改其聒噪的叫声,唱出优美的哀歌,那是倾尽全力展现的自己生命最华丽的乐章。阿尔罕布拉宫就是摩尔人的“天鹅之歌”。我不知道我究竟应该相信这是悲悯的文学传说,还是相信历史本来如此。</h3> <h3>姐妹厅外的橘子花园。</h3> <h3>从姐妹厅出来去帕尔塔花园必经的廊桥上,阿尔拜辛区那一片白色房子尽收眼底。</h3> <h3>拱门里就是帕尔塔花园,纳瑞斯皇宫里我们经过的最后一个花园。</h3> <h3>很喜欢这只皇宫猫,没有我在故宫里见过的猫那份慵懒,有的却是一种超然淡定,它就立在西班牙三月炙热的阳光下,不躲不闪。</h3> <h3>无论是纳瑞斯皇宫和后面的轩尼洛里菲花园,会见到很多水,所有的水都是从山里涓涓流下的泉水,它们千回百转,只为在不同场景重复出现。很是感叹这来自沙漠,珍惜水源的阿拉伯人的智慧。</h3> <h3>帕尔塔花园最高处建筑为圣玛丽教堂尖顶塔楼。</h3> <h3>回望纳瑞斯皇宫。</h3> <h3>走出纳瑞斯皇宫,各个侧面的圣玛丽教堂,恢宏而秀美,它是摩尔人清真寺改建而来,是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最高建筑,也是远摄阿尔罕布拉宫的经典标志。</h3> <h3>网络借图(在此感谢作者)。应该是在阿尔拜辛区观景台远摄的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和圣玛丽教堂。最是喜欢这张图,拍出了傍晚时分,蓝色苍穹下,无尽梦幻的阿尔罕布拉宫。</h3> <h3>轩尼洛里菲花园•夏宫,建于格拉纳达苏丹穆罕穆德三世统治时期。花园里处处流水潺潺,依然如阿尔罕布拉宫整个风格,朴素中尽见奢华。</h3> <h3>夏宫里的水渠庭院</h3> <h3>拱形门是植被修剪而成的。</h3> <h3>水渠庭院两侧的庭廊。</h3> <h3> 阿尔拜辛区,是格拉纳达城最古老的穆斯林区,最具阿拉伯风情的地方,中世纪摩</h3><h3>尔人聚集区。</h3><h3><br></h3> <h3>  小道蜿蜒崎岖的阿尔拜辛区,黄瓦黛墙,依山而建,隔着达罗河谷与阿尔罕布拉宫远远相望。作为穆斯林居住区,在1492年基督徒占领格拉纳达后幸存了数十年,并于1984年与阿尔罕布拉宫一并被列为世界遗产。</h3> <h3>  游人很少</h3> <h3>小街路边咖啡店</h3> <h3>阿尔拜辛区可以眺望阿尔罕布拉宫的一个观景台。</h3> <h3>阿尔拜辛区小街上的一家门牌。</h3> <h3>阿尔拜辛区的一条集市街道。</h3> <h3>离开格拉纳达的第二天上午,再次去阿尔拜辛区路上的一家商店。</h3> <h3>原来格拉纳达城市徽章就是石榴。</h3> <h3>也是在这家商店里买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那首著名的吉他曲原装磁带。西班牙吉他大师弗朗西斯科•塔雷加于1896年创作的吉他单曲,被誉为吉他世界中的“名曲之名曲”。也用它做了美篇的背景音乐。</h3> <h3>下一站,西班牙第三站,安达卢西亚的塞维利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