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贵州人不应忘记的晚晴名臣胡林翼</h1><h3></h3><h3> 王晓丹</h3><h3> 胡林翼(1812-1861),字贶(k uàng)生,号润芝,湖南益阳泉交河人。清朝嘉庆十七年胡林翼出生,清道光十六年(1836)中进士,旋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江南副主考,历任贵州安顺、镇远、黎平知府、贵东道、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抚、加赏太子太保等职。胡林翼与曾国藩联袂创建湘军,为增加财政,推功让能,整饬吏治,平荡太平军,卓有功绩,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1861年8月30日,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上病逝武昌,年仅49岁。后得授湖广总督誉职,谥号文忠。</h3><h3> 胡林翼有《读史兵略》、《胡文忠公遗集》、《保甲团练条约》及《团练必要》诸篇,以及在安顺知府任上所编《胡氏兵法》等重要著作存世。此外,还绘有《大清一统舆图》,为中国早期较为完整的全国地图。</h3><h3> </h3> <h3> 我省著名律师陈世和先生在散文集《迟来的风景 • 黔山点点愁》中,著有一篇题为《镇远知府胡林翼的浓浓贵州情》的美文。作者在文中以饱满的热情介绍了历史人物胡林翼在贵州的政绩,还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我省黔东重镇镇远的凝古风情。</h3><h3> 在文章开篇,陈先生历数胡林翼在贵州安顺、黎平和镇远知府任上劝课农桑,参劾贪吏,打击盗匪,判案立断,廉政勤政之功绩后,对当代贵州人,甚至镇远人对胡林翼十问九不知,而在贵州历史人物的记录中,也未予胡公有所着墨的怪现象表示极大的义忿,并大声诘问:贵州人怎么啦?</h3><h3> </h3><h3> “洞庭波涛八百里,湘楚文明数千年”,湖南省中部秀美的益阳城,犹如镶嵌在洞庭湖畔的明珠,令人神往。自秦而始,拥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的益阳,山乡湖滨,钟灵毓秀,历来是三楚文脉的源头根柢。自元武宗时,由江西泰和县迁至湖南宁乡的胡氏家族,六代之后,便落籍生根于益阳十九里泉交河胡家湾。时至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胡林翼生于斯。</h3><h3> 坐落于湖南益阳的宫保第是胡林翼出生、攻读成长的府邸。咸丰六年(1856),功勋卓著的胡林翼在任湖北巡抚,赏加头品顶戴,皇帝赐名“宫保”之后,回到老家,在新建的宅院正门横墙上挥笔题写了“宫保第”三个泼金大字。咸丰十一年(1861)胡林翼病逝武昌,朝廷授其太子太保荣衔与骑都尉世职,追赠总督,并拨付专银扩建了此处府宅。</h3><h3> 宫保第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规模宏大,声势显赫,设计精巧。府第分上、下两层,为典型的江南宅院。建筑面积五十多亩,有槽门、围墙、丹墀、门岗,还有石狮、石门、石桥、铜环等。整座建筑坐北朝南,有大小房屋108间。</h3><h3> 之后,宫保第受损严重,于湖南省政府2010年列为省级重点项目予以修复,并建胡林翼陈列馆对外开放。该馆面积千余平方米,收藏相关文物贰仟肆佰余件,古籍、文献史料三千余册,图片四百余张,分十一个部分展出胡林翼的生平事迹,是全国唯一的展示胡林翼生平事迹的专题馆。</h3> <h3> 走进陈列馆,让人瞩目的首先是历史名人对胡林翼历史地位的评价。</h3><h3>晚晴重臣,与胡林翼同领湘军共荡“洪杨之乱”,仅长胡林翼一岁的曾国藩,晚年历次感言:“润芝之才胜我十倍矣!”。</h3><h3> 咸丰十年(1861),就在胡林翼病逝两月后,曾国藩在长达一万八千字的《历陈前湖北抚臣胡林翼忠勤勋绩折》(见《曾国藩全书•冰鉴》)中,在历数胡林翼在任湖北巡抚期间体抚民情,整饬吏治,尤其在剿荡洪寇的征战中,驰骋江南诸省,智勇并举,艰苦卓绝,功勋卓著的业绩后,向朝廷这样举荐胡林翼:</h3><h3> “微臣与该故抚共事弥久,相知亦深。……近年来遇事询言,尤其叹服其道德的逾加高尚。臣不敢夸大陈词,也不敢掩其功勋。谨将该故抚之大略情形据实来述,恳请付国史馆查照施行。”</h3><h3> 在叹及胡林翼积劳成疾而失志早殇时,曾国藩竟悲戚道“忧国之诚,进德之猛,好贤之笃,驭将之厚,吏治之精,无善不备,无日不新,同时辈流,固无其匹,即求之古人中,亦不可多得也。”</h3><h3> 以上评价之高,在文人相轻,官场倾轧的旧时代,就曾国藩而言,是为绝无仅有的。</h3><h3> 护国讨袁第一人蔡松坡,蔡锷将军说到胡林翼和曾国藩时曰:“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中铮佼者也。”并专辑《曾胡治兵语录》传世。</h3><h3> 民国枭雄蒋中正对曾国藩、胡林翼视若神明,在他主持黄埔军校期间,在蔡锷所辑《曾胡治兵语录》的基础上,“兼采左季高,可为后世法者”编成《曾胡治兵语录白话解》。并认为“它不惟治兵者之至宝,实为治心治国者之良规”。将该书提高到修身齐家,治理国家的高度。而胡林翼的《胡文忠公遗集》更是蒋介石的案头必读之书。</h3><h3> 胡林翼的影响甚至波及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其将胡林翼的号“润芝”去掉“艹”成“之”,作为自己的字“润之”,以向其表达仰慕、崇敬之意。</h3><h3> 胡林翼为官从政二十七载,勤政守廉,骁勇善战功绩多多,可圈可点,拭撷其俭廉、为政和治兵之一二以示读者。</h3><h3> 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胡林翼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于太平军之虐,库储一空,百物荡然。胡林翼致力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之举,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而在家书中,胡林翼却写道:“我必无钱寄归也,莫望莫望。我非无钱,又并非巡抚之无钱。我有钱,须做流传百年之好事,或培植人才,或追崇先祖,断不至自谋家计也。(见《文忠公家书》)”可谓:“位巡抚,将兵十年,于家无尺寸之积。”</h3><h3> 胡林翼对官员的贪腐及其危害有切肤之痛,立誓清廉自律“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他不仅不污一钱,连自己的养廉银都很少贴补家用,往往“至发益阳私家之谷以济军食”。胡林翼说:“吾辈做官,如仆之看家。”强调官员要“以做百姓之心做官,以治私事之心治官事”,“择正人,不扰民。事事挟一至诚恻怛之心,以与民相见,便是实心爱养之道”。 </h3><h3> 咸丰八年(1858年),已经功成名就的胡林翼潜心写下“欲正人心,引为己任”八字为人生座右铭,勉励自身,立己正人,匡扶社稷。</h3> <h3> 在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任上,胡林翼强化团练、保甲制,立志安定一方。他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可享长久安定。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众群摸民意探匪情,带领官兵与乱匪作战数百次,扫平了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处苗人之乱。继而积累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撰成了《胡氏兵法》。</h3><h3> 1846年,在洪秀全掀起轩然大波之时,胡林翼亲率黔勇六百人出黔拔戎,开始了与太平军的惨烈厮杀,最后壮志未酬,竟尽瘁于征战之途。</h3> <h3> 说到胡林翼之死,相传的故事无不令人扼腕长叹,深感痛心。</h3><h3> 咸丰十年,即公元1861年10月,胡林翼正在安庆继续清剿太平军,一日策马登龙山观察安庆地形,看完地形,他颇为满意,很自信的对属下说:“虽然叛军声势浩大,但也不难平定。”言罢,他勒马回营,忽见长江上有二艘西洋舰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林翼脸色大变,途中呕血,几至坠马,回营以后病情加重,数日后便遽然病逝。此前,每当有人与胡林翼谈论洋务,他都摇手闭目,神色不怡,黯然曰:“此非吾辈所能知也。” </h3><h3> 看来,胡林翼非积劳成疾而殁,乃因洋患日甚之心病所致而死也。</h3><h3> 晚清中兴名臣,一代名将胡林翼走了。其为官始于贫瘠荒蛮之地贵州的故事还需提及。</h3><h3> 据记载,道光十六年(1837),胡林翼中进士,选为庶吉士。1840年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于1846年以知府分发贵州。</h3><h3> 然而,难以启口的是,他这个知府却是通过捐纳而来的。此事源于胡林翼丁忧起复后,自觉在京候缺补官,上升的空间不大,遂由众学凑钱于他捐了个知府。据当时捐例,捐纳为官可以自主择地,胡林翼本可以选择一个发达的地方,挑个肥缺做官。但,其自视正途出身,曾官清要,捐纳为官已让他蒙羞,宁愿到边远之地,以区别于其他输金为吏者。再者,亦源于其父胡达源曾为官贵州之情节。</h3><h3> 日后,胡林翼在至其弟的书信中,直言不讳地说道:“天下官方,日趋于坏。输金为吏者,类皆择其地之善者,以为自肥计。黔,硗瘠之所,边僻之境也,为人所掉首而不顾者。然兄独有取于黔者,诚以黔之官吏尚能奉上以礼不以货,以礼则知自重,不以货则知恤民,而治理庶几可冀。”而对于友人的不解,他则解释说:“某之出,资用皆他人助成之……某初为政此邦,贫瘠或可以保清白之风,而不致负良友厚意。”赴任前,他还“遍谒先茔,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见《胡文忠家书》)</h3><h3> 胡林翼在贵州做官的原由于此,与贵州的缘分亦于此。这里,我们嗅到了胡林翼对贵州深切关怀的浓郁之情。勿怪陈世和先生在其介绍镇远与胡林翼交集之美文的结尾中,针对贵州人似乎忘掉了这位显赫的历史名人的现实情形,将诘问升为大声疾呼:镇远人怎么了,贵州人怎么了!</h3><h3> 确实,贵州人不应该忘记在贵州历尽艰辛、呕心沥血八载的胡公林翼,文忠先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