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行南靖土楼及云水谣古镇

咖啡豆331

<h3>2019年7月15日,驱车前往漳州南靖观看土楼,漳州土楼一直是漳州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土楼的前身,是古时抵御外敌的建筑,类似于城堡、兵营和山寨。</h3><h3>福建土楼源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南靖土楼属于世界文化遗产,荣获国家5A级景区,其文化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文丰富。<br></h3> <h3>车程大约3小时。当汽车一圈一圈盘山而上,开到高处的时候,车窗外已看见不少土楼,规模宏大,造型奇特,依山而建;层层梯田,与土楼遥相呼应,古朴而秀美。<br></h3> <h3>回想2018年初秋到厦门时,就想去看看福建的土楼,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没能成行。此次来南靖,一路美景尽收眼底。<br></h3> <h3>福建漳州土楼以其深厚悠长的文化底蕴、独特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把“山、水、楼、人”融为一体。一路盘旋上山,亲眼目睹了南靖土楼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与壮美。<br></h3> <h3>田螺坑观景台入口处</h3> <h3>大约十点多,到达田螺坑土楼群景点。看到了历史悠久,名扬天下,被国人称之为"四菜一汤"的土楼群,说实话,真的被山区土楼建筑而倾倒,佩服古人的想象力,坐拥青山间这一桌超级大型土钵菜,用"四菜一汤"来形容它,真是绝配,如今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景点标识。<br></h3> <h3>上面那个观景台,可俯瞰"四菜一汤"以及四周的自然景观,蓝天白云,山川、梯田、土楼、秀水等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这张照片是站在高处观景台向下俯拍的) <br></h3> <h3>下面的观景台,可近距离平视“四菜一汤”,灰色土楼,紧密结合,错落有致。"四菜一汤"座落在海拨787米湖岽的半山坡上,以远观效果极佳。该土楼群有五个土楼组成,中间1座为方楼(步云楼:建于1796年)3座为圆楼(和昌楼:建于1796年,1953年重建)(振昌楼,建于1930年)(瑞云楼:建于1936年)还有1座是椭圆形楼(文昌楼:建于1966年文革期间)。(这张照片是站在下面观景台拍摄的)<br></h3> <h3>灰色土楼,紧密结合,错落有致。<br></h3> <h3>终于等到没人了,抓紧时间,独自品尝一下田螺坑的‘‘’四菜一汤‘’。</h3> <h3>从低处观望半山腰上的‘’四菜一汤‘’,还真有点像小布达拉宫的样子。<br></h3> <h3>远处是‘’四菜一汤‘,此处拍摄集体照,效果也不错。</h3> <h3>裕昌楼,由此而入。</h3> <h3>东歪西斜,中华奇屋。</h3> <h3>依山临溪,如画一幕。</h3> <h3>青山绿水,卵石小路。</h3> <h3>古榕石桥,小村古朴。</h3> <h3>拥抱自然,开心是福。</h3> <h3>裕昌楼:福建最古老的圆形土楼,被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所包围。</h3> <h3>裕昌楼:始建于1308年 ,至今已有700年历史,土楼内住有五个姓氏。分别是刘、罗、张、唐、范。土楼划为五个片区,每片设一部楼梯,外墙设五个瞭望台,土楼设计理念,祈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望。 <br></h3> <h3>裕昌楼门楼,今日门上贴着喜联,传统婚庆,看着喜庆。</h3> <h3>裕昌楼是一座最古老的五层圆形土楼,外墙已斑驳陆离,内院一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层老人居住,四层年轻人居住,五层存放棺材。每层54开间,共有270间房。 <br></h3> <h3>裕昌楼楼内景观</h3> <h3>大门内中庭有一座圆楼,是全楼的社会活动场所,祖堂前面是用河卵石铺成的一个大圆圈。 <br></h3> <h3>主堂大门朝东,寓意紫气东来。正门是喜门,左边是生门,右边是丧门,凡喜事或求神拜佛由生门进,凡丧事由死门进出。第一层楼每个厨房都有一口水井,裕昌楼是土楼群里水井最多的一栋楼。<br></h3> <h3>楼内最大的看点是,部分支柱左倾右斜,造成三楼四楼回廊支柱朝顺时针的方向倾斜,五楼回廊支柱又朝逆时针的方向倾斜,最大倾斜角达到15度,柱子虽然倾斜,但由于梁柱相互牵引,整体合力沒有受到破坏,东歪西斜700年,屹立不倒,现已成中华第一奇楼。(照片中的一对活宝,两手牵牢,腰好腿好,百年不倒。哈哈!东歪西斜楼的形象代言人——广告!)离开了裕昌楼,走进塔下村。<br></h3> <h3>塔下村里风光秀</h3> <h3>溪水两岸吊脚楼</h3> <h3>青石板桥走一走</h3> <h3>三位老太多福寿</h3> <h3>桥洞里面看土楼</h3> <h3>塔下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是客家人聚居区,村里以客家话为通用语 。<br></h3> <h3>明末清初,为敬奉仙祖,弘扬祖德,塔下张姓族人,在村庄东面山坡建造了“张氏家庙”德远堂。2006年,德远堂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h3> <h3>这里便是“张氏家庙”的庙前广场,广场不大,竖立着19根“永怀父恩”的石旗杆,这是明清以来,张姓人为纪念本村族人做过文武官员、并作出特殊贡献的海内外游子以及百岁寿星而建立。文官的旗杆顶端是笔尾石雕,而武官旗杆顶端的石雕是狮子。<br></h3> <h3>“张氏家庙”建在田园间,庙前广场两排旗杆背靠青山,四周一片美丽的荷花池,显得庄严肃穆,古朴典雅。<br></h3> <h3>村里有一座小戏台,上面写着温暖中国年,土楼过大年,南靖任我行,浓浓的本土气息,可见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费了不少功夫。(一对老活宝,上台来亮相,闽南非遗皮影戏造型。老腿不哆嗦,动作还凑合。)</h3> <h3>中午在景区内吃的午饭,这是饭店墙上一幅标识着各个土楼的交通示意图。 午饭后走进云水谣古镇,这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怀远楼‘’与‘’和贵楼‘’两座土楼。 <br></h3> <h3>很远就看见了这座‘’怀远楼‘’,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占地1384.7平方米,楼高四层13米,直径38米,每层34间,共有136间,为简氏家族所建,“福建土楼”世界遗产景点之一。</h3><h3>怀远楼是建筑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土楼四周被水稻田和茶山包围,一派田园风光。</h3><h3>土楼内雕梁画栋,墙上楹联牌匾颇多,书香门第,以高中进士为荣,以‘’忠孝为本、耕读传家”,典型的中国儒家文化。</h3> <h3>‘’怀远楼‘’是缅甸简新喜兄弟捐资所建。“此楼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是土楼的外部形象美,内部空间美,整体环境美。<br></h3> <h3>土楼门庭上是‘’怀远楼‘’三字,寓意:希望子孙后代怀念远方的亲人,胸怀远大理想。字的上方是一幅八卦图。</h3><h3>怀远楼门框四周是白色粉墙,门框的三面是由红砖所砌,框内上方左右对角是三角形的两个蓝色图案花,象征吉祥如意。 大门两边的对联是“怀以德,鼓以仁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毓人文”意思是:祖先早就有以德育人的精神风尚,凭着好山好水,一定能培育出好的人才。 <br></h3> <h3>整个怀远楼土楼内的环境,一楼摆满了一圈的小摊位 蛮漂亮的一座土楼,搞得有点煞风景。</h3> <h3>怀远楼有块匾额‘’斯是室‘’刻字刚劲有力,房梁上雕梁画栋,十分精致。<br></h3> <h3>怀远楼的楼内还有一块国民党何应钦赠送的金匾“助我义师”。当年何应钦被漳州军阀张毅的部队围困,简姓的家族势力比较强,帮助何应钦解围,何应钦就得救后欣然题词赠匾。文革时期,这块牌匾被藏于鸡笼里面,才得以保存。<br></h3> <h3>土楼之光文化园</h3> <h3>闽南文化千年传<br></h3> <h3>游走土楼溪水畔<br></h3><h3>抬头远眺是青山</h3> <h3>满园葫芦顶棚挂</h3> <h3>幻觉全是葫芦娃。</h3> <h3>溪水清清溪水长</h3> <h3>溪水两岸好风光</h3> <h3>石碑上刻有“云水谣”三个红字,是由《云水谣》原作者张克辉先生所题写<br></h3> <h3>云水谣以前名为长教村,这里有两座出名的土楼,还有一条百年老街和千年古道。漫步石桥,满眼青山绿水,望着古厝与水车,沿溪去寻觅几百年的古榕,结果与同学们走散,只好一个人独自行走,一路有美景相伴,层峦耸翠,溪流潺潺,好一派田园风光。走过长长的古道,越过一座座古桥,云水谣是一个极富诗意的地名,更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小山村。<br></h3><h3>这里就是电影《云水谣》的外景拍摄地。云水谣电影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古镇,两个台湾年轻人相恋却又不得不分隔两岸,留下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br></h3> <h3>溪水哗哗顺流下</h3> <h3>云水歌谣传佳话</h3> <h3>影视取景此处佳</h3> <h3>人景合一留佳画</h3> <h3>云水谣开七色花</h3> <h3>古镇灯笼高高挂</h3> <h3>好山好水好人家</h3> <h3>寻奇探幽山水画</h3> <h3>游人自拍乐哈哈</h3> <h3>老屋水车吱呀呀</h3> <h3>溪边小坐歇一下</h3> <h3>百年老树满枝丫</h3> <h3>古榕树下娃哈哈</h3> <h3>云水清欢美如画</h3> <h3>闽南乡音话客家</h3> <h3>古村古桥古灯挂</h3> <h3>凭栏听溪水哗哗</h3> <h3>层峦耸翠田园画</h3> <h3>和贵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栋全福建最高的方形土楼。它是一座建筑在沼泽地上几百年被漂浮着的神奇土楼。</h3> <h3>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占地面积1298.8平方米,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br></h3> <h3>和贵楼是福建土楼中最高的一座方楼。最为奇特之处,是一座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有人形容这座奇楼,就像一艘大船停泊在沼泽地上,虽历经200多年,却仍能巍然屹立,既坚固又稳定。<br></h3><h3>它外面防护墙比较低,里面是五层方楼比较高,古人盖土楼以防御为主,外面矮墙是第一重门。现为景点的入口处。</h3> <h3>从第一重门进的院子,进门要查门票,由于与同学们走散后,就独自一人先到了和贵楼,居然没有人问我要票,就直接走到这第二重门,是一栋五层高的土楼,土楼外墙斑驳陆离,门框上是‘’和贵楼‘’三字,寓意和为贵,大门上有一幅藏头字对联:和亲既康禄,贵子共贤孙。木门上贴着一对纸质的红对联,左边联虽已破损。但还是看出浓浓的土楼文化。</h3><h3><br></h3> <h3>站在和贵楼的正门口,两脚踩在乱石铺就的地块上,似乎并未感觉出是踩在沼泽地上。</h3> <h3>和贵楼门前集体合影</h3> <h3>和贵楼高为五层,空间特别大,天井的中间是一座方屋,按照客家人的规矩应该是祖堂。</h3> <h3>两口水井相隔18米,却是一清一浊。原因,两口井在材料和构造上的不同,造成了这一奇特景观。清水井是由水泥砌成,而浊水井是由小圆石堆砌而成。清水井壁缝隙较少,浊水井壁缝隙较大。两口井在通过沼泽水层时大量沼泽水渗入浊水井,导致其水质浑浊有毒,清水井没有太多渗入可以饮用。<br></h3> <h3>这一口井为小圆石材料所建,井水混浊。</h3> <h3>和贵楼经历过数次地震仍然不倒,这一处有木护栏围着,这是一块天井中的空地,据说,踩上去软绵绵的,竹竿插进泥土会出水。<br></h3> <h3>‘’和贵楼‘’是一座五层高的方形土楼,运用悬浮原理,以松木为介质采用桩基,筏基综合运用技术,在3000平米的沼泽地上建起最高方形土楼,它具有突出的建筑成就和极高的建筑技术研究价值。</h3><h3>以上介绍的是南靖土楼最精彩的看点,驱车回到漳州钻石大酒店已将近六七点钟,南靖土楼的一日游程便到此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