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3年5月13日 红楼微语录之20曹雪芹化用西厢记之处甚多</h3><h3>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曹雪芹写到,元春自那日幸大观园回宫去后,娘娘吩咐叫宝玉同众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自此,大观园成了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的新天地。</h3><h3>曹雪芹吸取了中国文学从桃花源记的美丽幻想到金瓶梅、牡丹亭、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为贾宝玉和册子上的女儿营造了活动的舞台,一个女儿的理想国。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现实中的影像。它是曹雪芹心造的幻影,与大观园外的滚滚红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观园外的现实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末世,而大观园里面却是众女儿青春风采的展示。大观园里发生的许多精彩故事,皆充满了诗情画意。比如宝黛共读西厢,即其一。</h3><h3>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h3><h3>后来,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h3><h3>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h3><h3>曹雪芹借宝玉之口,称赞会真记:“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下文,二人还用书中的句子相互打趣,惹恼了林黛玉,要告诉舅舅舅母去。</h3><h3>曹雪芹写的如此精彩的一幕,是宝黛二人借西厢记之语句,互诉衷肠。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大观园是和西厢记所描写的花园世界并列的。曹雪芹不仅把西厢记化用到了红楼梦中,而且还借牡丹亭警芳心。</h3><h3>共读西厢后,二个人正经快把花埋了罢。然后,二人分手。黛玉刚走到梨花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h3><h3>这一段文字,甲戌本有眉批:是身世之感,非春感也,写得颦儿情情可怜。夹批:以黛玉之聪明而听牡丹亭,安得不感叹。点明黛玉听曲怨春悲己.而庚辰本在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处有朱批,情小姐故以情小姐词曲警之。怜极,当极,己卯冬。批语照应回目艳曲警芳心之意。</h3><h3>林黛玉低声吟咏葬花辞时,宝玉听了不觉痴倒。这个场景实际上是对西厢记中一个场景的改写,在红楼梦中以变形的形式映现。西厢记之三酬韵的第一个场景,写张生偷听莺莺长达一出戏的悲叹。在僧院的前庭遇张生后,莺莺回到后花园烧夜香,许下心愿。第一炷香,为她亡父的灵魂;第二炷香,为她母亲的长寿;第三炷香,为自己配得丈夫。在莺莺烧香的全部时间里,张生一直不出声地在一堵断墙倾听,被莺莺的祈祷感动痴倒。</h3><h3>总而言之,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化用西厢记之处甚多。</h3><h3> </h3><h3>13年5月14日 红楼微语录之21焦大醉骂有所本</h3><h3>对于红楼梦第七回中焦大的醉骂,鲁迅先生曾称赞焦大是贾府的屈原,他说,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分,仗着酒醉,从主子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样呢?结果是主子深恶,奴才痛嫉,给他塞了一嘴马粪。</h3><h3> 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所以这焦大,实在是贾府的屈原(3),假使他能做文章,我想,恐怕也会有一篇《离骚》之类。(引自鲁迅伪自由书 自由的界限)</h3><h3>曹雪芹在创作焦大醉骂这一情节时,是有所本的。曹雪芹是根据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五回来旺醉谤西门庆改移创作的。金瓶梅词话中是这样写的:</h3><h3>一日,来旺儿吃醉了,和一般家人小厮在前边恨骂西门庆,说怎的我不在家, 使玉箫丫头拿一匹蓝缎子,在房里哄我老婆。把他吊在花园奸耍,后来潘金莲怎的 做窝主:“由他,只休要撞到我手里。我教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好不好, 把潘家那淫妇也杀了,也只是个死。你看我说出来做的出来。潘家那淫妇,想着他在家摆死了他汉子武大,他小叔武松来告状,多亏了谁替他上东京打点,把武松垫 发充军去了?今日两脚踏住平川路,落得他受用,还挑拨我的老婆养汉。我的仇恨,与他结的有天来大。常言道,一不做,二不休,到跟前再说话。破着一命剐,便 把皇帝打!</h3><h3>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曹雪芹在好哦品尼高里面第七回中对焦大醉骂的描写: </h3><h3>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道,欺软怕硬!有好差使派了别人,这样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没良心的忘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起一只腿,比你的头还高些。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把子的杂种们!”正骂得兴头上,贾蓉送凤姐的车出来。众人喝他不住,贾蓉忍不住便骂了几句,叫人:“捆起来!等明日酒醒了,再问他还寻死不寻死!”那焦大那里有贾蓉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呢。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作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到如今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h3><h3>金瓶梅词话中来旺骂西门庆时有,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之语,到了红楼梦中,焦大醉骂时说的是,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为何焦大醉骂时红白颠倒了,后世有所谓红学家不悟乃是焦大喝醉后神智不清才说颠倒的,觉得不合逻辑,是误抄,于是妄改为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大错。简直是点金成石。焦大喝醉后,满口酒气混骂的情态一下子改动无影无踪,因为焦大喝醉酒了,神智不清,脑子糊涂,再加上乱嚷乱叫,情急之下,说的就是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时时以金瓶梅为参照物,受金瓶梅全面的影响。我们比较以上两段文字可明白了。</h3><h3>13年5月21日 红楼微语录之22《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佛音渊源</h3><h3>红楼梦中的好了歌,酷似金瓶梅词话中薛姑子诵经的一段歌子。在红楼梦的开首第一回,就由僧道唱出来《好了歌》:</h3><h3>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h3><h3>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 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h3><h3> 接着,甄士隐作了《〈好了歌〉解注》</h3><h3>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h3><h3>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h3><h3>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h3><h3>红楼梦中这首极为重要的好了歌,出自金瓶梅词话中薛姑子唱的一段经书上的歌子。二者极为相像。 竟与《金瓶梅》中薛姑子演诵的佛法几乎如出一辙:</h3><h3> 盖闻电光易灭,石火难消。落花无返树之期,逝水绝归源之路。画堂绣阁,命尽有若长空;极品高官,禄绝犹如作梦。黄金白玉,空为祸患之资;红粉轻衣,总是尘劳之费。妻孥无百载之欢,黑暗有千重之苦。一朝枕上,命掩黄泉。青史扬虚假之名,黄土埋不坚之骨。田园百顷,其中被儿女争夺;绫锦千箱,死后无寸丝之分。青春未半,而白发来侵;贺者才闻,而吊者随至。苦苦苦!气化清风尘归土。点点轮回唤不回,改头换面无遍数。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佛法僧三宝。</h3><h3>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h3><h3>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第五十一回)</h3><h3>佛音虽未必是《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主题歌,却始终弥漫在两部作品的艺术世界里,制造着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氛围与人生感叹。如同交响曲中多一个音部,就平添一份丰富。</h3><h3>红楼梦和金瓶梅像的就如孪生兄弟,这不会是偶然的吧。</h3><h3>13年5月23日 红楼微语录之23 秦可卿与宋惠莲之比较</h3><h3>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原构思中,秦可卿是上吊而死,这在脂批中有所透露,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福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却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未删之前的旧稿中,曹雪芹确确实实把秦可卿之死是按上吊自缢来处理的。</h3><h3>曹雪芹正是听了别人的劝告,才在增删中改为秦可卿病死。但是行文中作者唯恐读者不明白他不得不改的苦衷,又时时暗示秦可卿是上吊而死的。这一点,曹雪芹是从金瓶梅中移植而来。在金瓶梅第七回中,西门庆騙奸了来旺的老婆宋惠莲,来旺从外面经商来家之后,孙雪娥告诉来旺,你的媳妇与西门庆有首尾。来旺恼怒异常,借喝醉了酒,大骂西门庆,以发泄心中的怨愤,结果西门庆又陷害来旺,使之横遭论个递解原籍徐州为民之罪,宋惠莲气不愤,自缢身亡。在金瓶梅中,作者共二次写宋惠莲自缢,其一是:</h3><h3>哭了一回,取一条长手巾拴在卧房门枢上,悬梁自缢。不想来昭妻一丈青,住房正与他相连,从后来听见他屋里哭了一回,不见动静,半日只听喘息之声。扣房门叫他不应,慌了手脚,教小厮平安儿撬开窗户进去。见妇人穿着随身衣服,在门枢上正吊得好。一面解救下来,并了房门,取姜汤撅灌。</h3><h3>其二是: 走到房内,倒插了门,哭泣不止。哭到掌灯时分,众人乱着,后边堂客吃酒,可怜这妇人忍气不过,寻了两条脚带,拴在门楹上,自缢身死,亡年二十五岁。</h3><h3>宋惠莲有一个明确的最后界限,即第三者不得严重地伤害自己的家庭,主要的是不得伤害自己的丈夫。这一点也是她和潘金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不光宋惠莲和潘金莲不同,来旺儿和韩道国也不一样,后者是二人合伙开夫妻店成为操皮肉生涯的专业户,而惠莲却必须瞒着自己的丈夫跑单帮。这一点就决定了宋惠莲的生活方式迟早要出现麻烦,隐瞒是不能长久的,背夫私通而如此张扬和张狂,一旦败露,她实在无法在情夫家主与不甘心的丈夫中间保持平衡,使二者协调,这就决定了她的悲剧的结局。结果正是如此,没等宋惠莲得意张狂多久,来旺从杭州回来,被孙雪娥的几句话烧起了怒火,一场醉后的“谤讪”很快打破子过去喜剧色彩的平静。受害者扬言要与西门庆“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形势马上急转直下。先是奴才来兴儿打了小报告,接着是惊动了孟玉楼和潘金。</h3> <h3>红楼梦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