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脚下这片田(之十六)

不忘粗心男的糊涂

学术研究著作 <h1><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 相山脚下这片田</i></b></h1><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第十六章)</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p><br></p><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 发展概论</b></h1><p><br></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b></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i>(上图:作者果果近照。拍于2019.7)</i></b></p><p><br></p><h1><br></h1><h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本篇论文总字数约 29900字。</i></b></h1><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序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span></p><h1><i>核工业国营721矿(金安公司),从1957年被发现,1958年上马,至2020年,矿山建设已历经63年的漫长岁月。</i></h1><h1><i>在这63年的历史长河中,721矿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然而,迄今为止,也没有人系统、全面、客观地把721矿的发展历程作一个表述。目前所有的文字都只是碎片化、段落化地表述了721矿的某一个瞬间。</i></h1><h1><i>我,作为一名矿2代,用了几年时间,收集各种资料,终于把721矿这63年的发展脉络比转完整清晰地用文字记录下来,成为记录721矿60多年历史的第一人。</i></h1><h1><i>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历史资料已难以查询收集,难免挂一漏万。加之作者水平也有限,文中所述也免不了有不足和不准确之处,还望读者们批评指正。</i></h1><h1><i>请打开本文,去感受721矿那波澜壮阔的画卷,去回顾721矿那跌宕起伏的历史,去抚摸721矿唏嘘叹惋的沧桑吧。</i></h1><p><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图:核工业部原副部长陈肇博同志为721矿建设者们欣笔题词。拍于2019年夏)</span></h5><h1><br></h1><h1><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作者简介:</i></h1><h1><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王红国,网络写作曾用名红尘菩提叶,微信用名“果果”,721矿山南子弟。祖籍太原,出生在浙江,成长于江西。毕业于西北某大学地质矿产专业,现为社会自由职业人员。</i></h1><h1><i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作者秉性温恭,性格孤傲,心地良善,独立于尘世隐匿于桃园。对文章、诗词、绘画、摄影、书法等均有涉猎。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喜欢的格言是“心若相知,无言也懂。” 信奉的人生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i></h1><p><br></p> <h5>(上图:红线为矿区大致范围。跨乐安、崇仁两县,深山密林,峰高沟险,民风淳朴。)</h5><p><br></p><p><br></p><h1>相山,为赣中雩山山脉南段,海拔1219.2m。</h1><h1>相山北坡属乐安县境的公溪镇和湖溪乡。乐安县城鳌溪镇位于相山矿田西南。相山南麓属崇仁县境的相山镇,东北向属崇仁县张坊乡。附近著名山峰有查峰、妙香峰、芙蓉山、石马山等等。林密清幽,风景绝佳,可与庐山、三清山、武功山、井冈山媲美。</h1><h1>相山,为道教七十二洞天之一。古时庙宇众多,香火鼎盛。</h1><h1>相山书院,为全国仅有一座位于半山腰的书院,名气甚广,可惜现已不存。</h1><p><br></p> <h5>(上图:建矿初期的职工家属在公溪河边合影。身后正在建设的是公溪大桥。拍于1963.12.15)</h5><p><br></p><h1>让相山为天下名的,古有自然风光和人文传说,今有地下埋藏的珍稀矿产资源。只不过,开发这里矿产的单位为一家保密度极高的军工企业,故此一直不为外界知晓。</h1><h1>随着矿山关闭下马,相山,这片神奇的袤土才逐渐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h1><p><br></p> <h5>(1963年7月,二机部在湖南711矿召开学习马万水小组现场交流会。前排右3为421矿的袁荣生,后来担任了721矿副总工程师。前排左5为421矿的吴振刚,后来担任721矿副矿长。)</h5><p><br></p><h1>这家军工企业,名称叫“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部。核工业部最早叫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称第二机械工业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公司化后改叫“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之后又改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集团是中国105家国有中央直属企业排名第一位的特大型军事工业集团,与另外七大军工集团同归“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现缩小编制为国防科工局)管辖。由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双重领导。</h1><p><br></p> <h5>(上图:1959年7月28日,江西省第一届原子医学训练班学员合影。二排右2为421矿医院派出参加学习的化验师许文英。许文英由江苏无锡调入矿里)</h5><p><br></p><h1>在核工业系统内,能被称为“联合企业”的,只有极个别几个单位。一个是位于甘肃西北大漠深处的“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军工代号“404厂”,号称“中国核城”。另一个是位于江西崇山峻岭之中的“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军工代号“721矿”,号称“中国铀都”。</h1><h1>404厂,负责核武器装配及核乏燃料后处理。721矿,负责核原料勘探开采及初加工。这两个单位,为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所作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载入共和国史册。</h1><p><br></p> <h5>(上图:建矿初期,共青团421矿第一届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合影。拍于1959.3.10)</h5><p><br></p><h1>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是亚洲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开采冶炼基地。这个巨大的矿田,被中央领导人亲切地称为“共和国的掌上明珠”!</h1><h1>从建矿伊始,该矿田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点关注,周总理几次召集会议讨论该矿田的建设,国防科工委领导(上将军衔),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军衔),二机部部长宋任穷(上将军衔,后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后任核工业部及中核集团领导都到矿区亲自视察指导工作。</h1><p><br></p> <h5>(上图:江西一矿建筑安装工程队1963年度先进表彰大会。拍于1963.1.3)</h5><p><br></p><h1>矿田地理位置: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境内,东经115°48′~116°02′,北纬27°33′~27°42′,东西长22km,南北长18km,面积约405km²。地跨崇仁、乐安两县。</h1><p><br></p><h1>抚州铀矿冶联合企业的其它名称:</h1><h1>① 相山矿田</h1><h1>② 国营721矿</h1><h1>③ 金安公司</h1><p><br></p> <h5>(上图:1963年度江西一矿先进分子代表大会全体合影。拍摄于1964.1.30)</h5><p><br></p><h1><b>单位名称历史沿革简史:</b></h1><p><br></p><h1>1957.7,903航测点</h1><h1>1957.8,610矿点</h1><h1>1958,903工区(石马山工区)</h1><h1>1959.1,国营421矿</h1><h1>1960.8,江西一矿</h1><h1>1960.10,江西省第一矿业公司(未用)</h1><h1>1964.1.1,国营721矿</h1><h1>2002.7.12,中核集团金安铀业有限公司</h1><h1>721矿在全国核矿山序号从701~796中,定为第721号。</h1><p><br></p> <h5>(上图:1971年军代表进驻721矿实行军管后选举产生的矿党委成员合影。前排右1为中共抚州地委委员尹士高,前排右4为军代表赵明臣,右5为军代表李书文,右6为驻矿军代表首长、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派来的尚守和。拍摄于1971.12.9)</h5><p><br></p><h1><b>单位建设历史简述:</b></h1><p><br></p><h1>1957.7,903航测区86#矿带</h1><h1>1957.8,610矿点</h1><h1>1958,903工区</h1><h1>1959.1,421矿,隶属第二机械工业部(简称二机部)第三司</h1><h1>1959,二机部衡阳第三司更名为“中南矿业公司”,管理421矿等企业</h1><h1>1959.10,421矿划归江西矿务局</h1><h1>1960.2,421矿在石马山东部矿点成立一工区,在横涧井下矿点成立二工区,在岗上鹦矿点成立三工区</h1><h1>1960.8,421矿更名为“江西一矿”</h1><h1>1960.10,中共江西省委下文,成立“江西省第一矿业公司筹备委员会”,打算把江西一矿更名为江西省第一矿业公司。但未得到上级批准。</h1><h1>1962年,江西一矿机构调整,撤消处级建制,成立16个科室</h1><h1>1963年,将一、二、三工区合并为新的一工区。矿机关改为18个科、1个办公室、一个处(保卫处),并成立建筑安装工程处和地质勘探队</h1><h1>1964.1.1,江西一矿更名为“国营721矿”</h1><h1>1965年,将一、三工区和建井队组建为一分矿</h1><h1>1968.12,矿区实行军事化编制,矿机关科室改为政治部、武装部、生产部、后勤部共4个部和1个办公室</h1><h1>1972年,矿革命委员会机构撤销,恢复生产科室编制,营级建制改为工区,连级建制改为队</h1><h1>1973.4,山南一工区与八工区合并,成立邹家山工区</h1><h1>1975.8,山南、邹家山、五工区、六工区、七工区升格为分矿,为县团级。</h1><h1>1978年,矿18个科室升格为处室。总矿为地师级。</h1><h1>1983年,撤消政治部机构。</h1><h1>1984年,全国企业整顿,721矿设立处室24个,基层单位16个</h1><h1>1984年,中央对721矿实行政策性限产。在南方保留八矿一厂继续生产。</h1><h1>1985 年起,721矿上马许多民品项目,实行“保军转民”,仪表厂、萤石粉厂、压铸件厂、手套厂、硫酸厂、陶瓷砖厂、耐腐蚀泵厂、氧气厂、鹰潭建筑公司、地勘队补漏公司、家俱厂、工艺品厂等,民品投资总额达2.5亿元。</h1><h1>1995年起,721矿矿山停产限产。当时的矿区有职工10000余人</h1><h1>2002年,721矿改制重组,关闭破产。金安公司成立,接管原721矿的军品生产,在编1600名职工</h1><h1>2003年,721社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接管原721矿除军品以外的其它工作。同时开始矿区资产清算核资。</h1><h1>2005年,金安公司正式投入运营</h1><h1>2005年,国防科工委科工二司(2005)―108号文件批复,为金安公司划拨提升改造资金4亿多元,改造矿区公路、桥梁、供电、供水、住房、净化站、水冶厂,并在抚州市区新建一座办公楼。</h1><h1>2006年起,金安公司开始扭亏增盈,职工工资连续3年以20%速度增长。</h1><h1>2014年,金安公司人员进行精简,编制在岗1226人</h1><h1>2014年起,金安公司工地陆续发生4起工伤死亡生产事故,造成极坏影响</h1><h1>2015.10.14,中核集团召开《金安铀业公司水冶厂整体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评审会,决定对该水冶厂设备提升改造</h1><h1>2016.2,中央对国企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金安公司开始停产和结构调整改革</h1><h1>2016年,金安公司负债率121.23%,远远高于国家规定央企70%的警戒线,已具备依法破产条件</h1><h1>2017.5.17,金安公司召开全体职工代表大会,推行《人员分流安置方案》,但遭到广大职工极力反对,方案未获通过</h1><h1>2017.6.27,金安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细致工作,告知全体职工这是已决定好的不可逆的,对一些条件也作了相应调整。再次召开职代会表决,获得通过。大部分职工内退和离职,拿了七八万一次性补偿完事。</h1><h1>2018年起,金安公司进入维持维护状态,生产基本停止,保留100人左右值班</h1><h1>2019年开始,中核集团拨出资金对金安公司的山南、邹家山和水冶厂矿井及水冶设备进行改造,争取2020年完成</h1><h1>2019年,金安公司位于鹰潭市的弋阳矿点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初投入生产</h1><p><br></p> <h5>(上图:721矿专业人员日语学习培训班结业合影留念。拍于1984.1.20)</h5><p><br></p><h1><b>721矿</b></h1><h1>单位类别:企业</h1><h1>企业类型:全民所有制大型一类企业。</h1><h1>行政级别:地师级(或者说厅局级)</h1><h1>企业性质:中央直属</h1><h1>行政属性:三级管理(厅、处、科级)</h1><h1>保密资质:一级保密型军工企业</h1><h1>行政管辖:中核集团(上级国防科工局)</h1><p><br></p> <h5>(上图:1968年,古城小学成立的红小兵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合影。)</h5><p><br></p><h1>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721矿处于事业巅峰期。总矿行政领导机关下设有24个处、室,它们是:</h1><h1>纪检委、矿办、党委办、宣传部、组织部、工会、矿团委、矿史办、武装部、计划处、生产调度处、行政处、劳资处、供销处、干部处、财务处、科技处、质管处、地质处、教育处、安防处、基建处、保卫处及卫生处。</h1><p><br></p><h1>以上二级单位均为行政正处级。</h1><p><br></p> <h5>(上图:721矿山南子弟小学部分教师合影。前排左起:李荣珍,张慧芳,朱坚,杨秀丽,丁瑞金。后排左起:张顺华,曾宪华,吴春娥,陈玉梅。拍于1992.3.8)</h5><p><br></p><h1><b>721矿下辖二级生产子单位共有16个,它们是:</b></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五矿)</span>:山南分矿、邹家山分矿、湖港分矿、云际分矿、沙洲分矿</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队)</span>:运输大队、地质勘探队、供电通讯队</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三校)</span>:矿职工教育学校[设有电大和中专]、古城完全子弟学校、莲塘完全子弟学校[另有各分矿初中及小学学校]</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两厂)</span>:水冶厂、机械厂[水冶厂也称一厂,机械厂也称二厂]</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后勤)</span>:矿劳动服务公司、矿职工医院[古城医院]、矿家属委员会</h1><p><br></p><h1>各分矿及两厂为行政正处级,劳动服务公司、矿职工医院、运输大队为行政副处级,其他单位为行政正科级。</h1><p><br></p> <h5>(上图:1968年12月,721矿的5名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二机部会议。左2为杜长田,曾担任721矿革委会主任(当时的一把手),1972年调往甘肃796矿。拍于1969.1.1)</h5><p><br></p><h1><b>从1958~2002年的45年间,担任过总矿领导职务的同志如下:</b></h1><p><br></p><h1>1958年底起至1959年,421矿矿长刘兴涛,副矿长黄清池、张亭子</h1><h1>1959年10月,由中共抚州地委任命的421矿党委成员是:刘兴涛、黄清池、张亭子、顾信炎、陈宝盛、景作霖、周汝礽</h1><h1>1960年初,由中共江西省委和中共抚州地委任命,抚州地委书记王敬民同志兼任421矿党委书记,抚州地区行署专员张全智同志任421矿党委专职书记</h1><h1>1961年,江西一矿党委书记胡传孝,副书记陈茂林</h1><h1>1963年,421矿党委书记韩礼和,副书记郭道远。矿长先后有李伟明、赵栓英。担任过副矿长的有于克、李功、吴振纲、姚洪太、魏乐斌、谢益之。总工程师为沈炳炎。总会计师为单诚</h1><h1>1966年,721矿领导机关应江西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改为“革命委员会”,由杜长田同志任矿革委会首届主任,副主任由沈兴观同志担任</h1><h1>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进入721矿进行前期摸底调查</h1><h1>1971 年,721矿由解放军派驻军官接管。军代表为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师职军官尚守和以及李书文、赵明臣等人。军宣队代表和江西省政府派出的孙永久、矿里的干部姚洪太、穆先、王玉林、杨喜荣,还有二机部派驻的顾鹤云同志,一起组成721矿新领导班子 </h1><h1>2002年,金安公司成立之后至2020年,担任公司领导职务的部分同志有:总经理王振军、秦德恩,党委书记鲜和平,副总经理胡荣泉。</h1><p><br></p> <h5>(上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学校兴起办学生文学艺术社。这是721矿莲塘子弟学校的学生们组织成立的“春雨”文学社。这是1991.12月出刊的第9期。)</h5><p><br></p><h1>1973年,军代表撤出。这之后任721矿党委书记的有顾鹤云、孙永久。任副书记有李政权。担任721矿矿长的先后有穆先、杨喜荣。担任过副矿长的有王玉林、金显扬、姚洪太、李思德、卢乐州。总工程师为李远洲。总会计师为邬庭芳</h1><h1>1980年后至2002年,担任矿党委书记的有熊履端、张其傥、李华健、王光熙。副书记有赵梁、何勇。纪委书记是叶开发。担任721矿矿长的有刘清林、洪淳康、徐世年、吴三毛。副矿长有李四海、秦峰、王辰武、邓家福、于少毅、朱国根、华唯杰</h1><h1>担任总工程师的先后有:胡祎棠、袁荣生、叶庆庚、朱厚基、李志国</h1><h1>总会计师有:王芳兰、刘福康</h1><h1>总经济师:赵凤阳</h1><p><br></p> <h5>(上图:莲塘学校八一届高一1班毕业照。)</h5><p><br></p><h1><b>721矿历史上一些重要工作:</b></h1><p><br></p><h1>1964年,开展反修防修教育四清运动</h1><h1>1965年,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h1><h1>1969年,根据中央7.20指示,大干快上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h1><h1>1970年,与地方协商,推出定销粮户口的特殊政策</h1><h1>1985年,成立整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矿保卫处长曾按秀担任,副主任周全。小组有9名矿离休老干部当巡视员。办事人员有3人(来自矿宣传部、矿工会、莲塘学校)。分成三个小组,全矿分成三个工作片</h1><h1>1986年,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全。矿普法小组多次到乐安县、抚州地区各单位介绍工作经验</h1><h1>1989年11月,召开全矿干部思想大会,稳定人心。当时矿经济效益差,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过日子</h1><h1>1991年,国家要求全国大型企业要建立党校。721矿由此成立了党校。由矿党委书记熊履端任校长。矿副书记、矿组织部、矿宣传部、矿教育处的领导任副校长。党校设在矿教育中心大楼,负责教育全矿300多名科级干部、96名处级干部以及副高以上职称的技术干部85人。1994年,党校停办</h1><h1>1992年,矿里按照上级指示进行企业制度改革,职工由全民所有制改为劳动合同制。这项工作到2001年全部完成。</h1><h1>2004年10月26日,由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颁文宣布721矿正式政策性破产倒闭。</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政策性破产,就是国家适应形势需要对一些行业企业实行强制性关停并转,企业所有债务由国家负责兜底。企业职工发放遣散费统一下岗成为失业人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5>(上图:721矿宣传部成员合影。拍于1992年)</h5><p><br></p><h1>721矿区公路网:</h1><h1>莲云线(莲塘~云际),约12km</h1><h1>莲湖线(莲塘~湖港),约10km</h1><h1>古莲线(古城~莲塘),约6km</h1><h1>古新线(古城~新居),约3km</h1><h1>古王线(古城~王陂),约2km</h1><h1>古江线(古城~江边村),约3km</h1><h1>莲沅线(莲塘~沅头),约5km</h1><h1>另有矿区通往外围公路与县道相连,从罗家墟起,东至崇仁县达抚州,西至乐安县达吉安,新桃岭至崇仁县城,南至赣州。</h1><p><br></p> <h5>(上图:721矿第二次科学技术大会后领导与部分代表合影。前排有矿党委书记顾鹤云、矿长姚洪太、副矿长王玉林、纪委书记赵良、总工程师李远州、副总工程师袁荣生。拍于1978.4)</h5><p><br></p><h1><b>721矿第1位职工:</b></h1><p><br></p><h1>名字叫唐显章,他是第一位踏上相山矿田土地的721矿正式职工,被称为“721矿第一人”。</h1><h1>唐显章,1937年生,广西兴安县人。解放前在私塾读书。1958年8月毕业于长沙有色金属工业学校。</h1><h1>唐显章毕业分配时填报的分配志向是到教育机构当老师,却被组织上分配到二机部衡阳三司。衡阳三司又将他分配到江西903工区,而当时的903工区一个人都没有,还只是个存在于文件上的空架子。组织上让他拿着介绍信先到903矿作为筹建人员接待后续进矿的人员,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h1><h1>1958年9月30日,唐显章坐火车到江西向塘车站,转车进南昌。10月1日从南昌坐汽车到抚州,再坐汽车到乐安县城。向许多人打听,都说不知道有一个什么903工区。恰巧碰到一位送乐安县领导回县城的二机部中南309队17分队的司机,由这位司机第二天带着唐显章开车来到了石马山脚下。当时309队和311队已在该地区勘探工作了一年。</h1><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记住这个日子:1958年10月2日。721矿正式有了第1个职工!</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唐显章被安排在309队17分队的工棚里。工资由17分队发放,当时唐显章的月工资为29.5元。</span></h1><p><br></p> <h5>(上图:721矿党校第1期学员结业合影。党校设在矿教育中心大楼。首任党校校长由时任矿党委书记熊履端同志担任。拍于1991年。)</h5><p><br></p><h1>在唐显章进矿后不久,李增奎、徐增光、廖义仲等三人也相继进矿。</h1><h1>至此,721矿有了4个人。</h1><h1>1958年12月底,中南矿业公司通知李增奎前往湖南衡阳,迎接到任矿长刘兴涛和机电助理技术员安世昌两人进矿。三人途经南昌时,刻了421矿的公章。从此,421矿诞生了。</h1><h1>到了石马山以后,大家住在17分队的工棚里。矿长刘兴涛召集唐显章、安世昌、李增奎、徐增光、廖义仲等5人开会,起草《903矿筹建工作的报告》和《903矿筹建工作计划》。</h1><h1>1959年1月,唐显章随矿长刘兴涛到乐安会见县领导,下午又到抚州会见地区领导,之后又赶往南昌、衡阳、北京,前后共20余天,在中央、部、省、地、县各级统一协调下,落实421矿上马建设事项。回到矿里后,唐显章又到东乡县,在火车站附近组建了421矿物资临时转运站(对外称“军运仓库”),接待前来421矿报到的人员和各种物资中转。</h1><h1>从这以后,大批人员和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进入石马山地区。</h1><h1>1965年,唐显章担任矿安防科副科长。住在矿部(莲塘)老八栋的5栋楼对面,与爱人和母亲三人同住一间房。附近有小学校、食堂、屠宰场。</h1><h1>唐显章的爱人名叫张传英,四川德阳人,1937年2月7日生人。1956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金属矿床开采专业,毕业分配到二机部新疆519大队。1958年调入冶金工业部云南锡业公司。1959年调入二机部421矿,任生产技术处生产技术科采矿组组长兼建井组组长。后借调到二机部第三设计院建井设计组当设计员。张传英在1959年时的月工资为65.91元。</h1><h1>1967年4月,唐显章夫妻二人调往核工业四川106公司。</h1><h1>1970年,唐显章调往广西大兴县核工业701矿担任矿长。</h1><h1>1984年,调入广西冶金矿山公司任总经理。直到退休。现年81岁。</h1><p><br></p> <h5>(上图:721矿第一位职工唐显章同志与其夫人刘传英退休后的生活合影。拍于2016年)</h5><p><br></p><h1>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有个第一。第一位职工来了,接下来,第一位领导也应该派来了。</h1><p><br></p> <h5>(上图:721矿首任矿长刘兴涛同志早年家庭成员合照。)</h5><p><br></p><h1>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建设是一直处于保密中进行的。党和政府从全国各行各业抽调选派优秀分子充实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去。能被分派参加中国的军工事业工作,也是无尚的光荣。</h1><p><br></p> <h5>(上图:721矿第一任矿长刘兴涛同志与其老伴儿退休后生活合影。)</h5><p><br></p><h1><b>721矿第一任矿长:</b></h1><h1><br></h1><h1>刘兴涛。1920年生,山东兖州人。18岁参加革命,抗战期间在鲁南工作。</h1><h1>解放后,38岁时在煤炭部山东阜新煤矿任矿长。</h1><h1>1958年,被选入二机部参加原子能建设。任命刘兴涛为新筹建的421矿矿长。于是从山东来到湖南二机部十二局报到。之后奔赴江西石马山903工区,开始了从无到有的艰苦创业历程。</h1><h1>刘兴涛平时爱整洁,穿的一身中山装都笔挺干净。为了421矿尽早上马,他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日益操劳,在地方与中央来回奔波,为矿山建设筹措各种急需物资。</h1><h1>1964年,刘兴涛调往北京,在二机部第三设计研究院工作。后又调入陕西蓝田794矿,再后来又回到北京,在核工业第二设计院,此后一直在核工业系统工作至离休。</h1><h1>2010年4月21日,刘兴涛同志去世,享年90岁。巧合的是,他去世的时间4月21日,正与他进入核系统工作的421矿数字吻合。也许这就是天意吧。</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刘兴涛的妻子叫周静宜。</span></p><h1>721矿人不会忘记他们。</h1><p><br></p> <h5>(上图:1991年时的721矿机关领导班子成员。)</h5><p><br></p><h1><b>70年代之前721矿的部分中高级技术人员:</b></h1><p><br></p><h1>(1) 肖协东:地质工程师。1926年生。1964年进入721矿,1984年6月因肝硬化在矿里去世。</h1><h1>(2) 谢征勋:土建工程师。1927年生于湖南新邵县。195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桥梁专业。1959年进入721矿。1976年后任矿基建处处长。1983年调入核工业27公司任副总工程师,1989年在27公司退休。</h1><h1>(3)皮积华:建井工程师。1920年生,湖南人。1940年毕业于湖南楚仪工业学校。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1961年进入721矿,退休后住在古城生活区,1990年1月18日在矿里去世。</h1><h1>(4)周汝礽:采矿工程师。广西藤县人,1921年生。1948年毕业于广西大学采矿专业。1958年进入721矿,1966年因肝癌在矿里去世。</h1><h1>(5)袁荣生:副总工程师。1917年生,河南辉县人。194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64年2月进入721矿任副总工程师。1984年任江西省核协会秘书长。1998年3月在南京去世。</h1><h1>(6)李远洲:高级工程师。1924年生,浙江鄞县人。1949年毕业于大同大学。1961年调入713矿,后来调入721矿任副矿长兼总工程师。1983年任核工业江西矿冶局总工程师,1990年离休。</h1><h1>(7)沈炳炎:总工程师。1913年生,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湖南大学采矿专业。1962年进入721矿,<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是矿里的第一任总工程师。</span>1974年担任核工业江西矿冶局总工程师,1984年退休,1997年去世。</h1><h1>(8)吴奇晓:采矿工程师。1931年生,广西贺州人。毕业于广西矿业学院。1958年从广西桂平矿务局调入721矿,先在矿技术科,后来任一工区区长。期间被矿里派往南京某军工工程任总工程师。1971年3月调任广西701 矿,1983年去世。</h1><h1>(9) 刘启泉:机械工程师。湖南人。原湖南核710厂工程师,1965年调入721矿在二厂工作,退休后到苏州生活,2008年去世。</h1><h1>(10) 邹天生:机械工程师。1924年生,江西人。1950年毕业于南昌理工大学。1964年从河北调入721矿。1972年任一厂副厂长,1984年退休,2000年8月因肝癌在矿里去世。</h1><h1>(11)吴爱华:土建工程师。1952年于南京中央大学毕业。1964年调入721矿,1966年调离。</h1><h1>(12)康广敏:采矿工程师。1929年生,辽宁抚顺人。1953年矿业专科学校毕业进入北京煤炭部机关。1959年调入721矿,后任一工区区长,1964年在矿机动室任副总工程师,1970年调入广东743矿任副总工程师,后来调入广东矿冶局任总工程师,直至退休。</h1><h1>(13)朱道忠:地质工程师。建矿初期从608队调入721矿,<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是721矿第一位地质工程师。</span>爱人是261大队的职工。</h1><h1>(14)李少荣:机械工程师。1926年生,广东兴宁人。1956年在国家经委工作,1960年调入721矿,在矿里退休。</h1><h1>(15)朱永庆:土建工程师。1925年生,吉林人。1962年调入721矿,人事关系在二机部12局,1960年3月调入720厂,1969年下放到湖南711矿,1971年正式调入711矿,1985年退休,1990年在湖南去世。</h1><p><br></p><h1>另外,矿里有9名国家公派留学苏联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是:彭崑、叶庆庚、胡炜棠、尤正、关希彭、丁钦超、洪康石、张启发和林铭新。这些技术人才都是国内顶级的专业技术人才。</h1><p><br></p> <h5>(上图:721矿水冶厂所属各单位文艺宣传骨干合影。拍于九十年代)</h5><p><br></p><h1><b>721矿上马建设前的时代背景大事记:</b></h1><p><br></p><h1>面对着苏美两个大国的核垄断,新中国也需要发展核武器。</h1><h1>1950年,毛主席询问地质部部长李四光“中国到底有没有铀矿?”李四光回答说:“按照理论,可以找到铀矿”。</h1><h1>1950年5月19日,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由钱三强负责,开始了新中国的核物理研究。</h1><h1>1954年起,地质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矿产地质普查。</h1><h1>1955年1月,毛主席听取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汇报后指示:“我们的国家有铀矿,现在应该抓紧这项工作。”</h1><h1>1955年4月,周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就发展核工业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发展核工业的决议。</h1><h1>1955年4月,中国和苏联订立帮助中国建立核设施的协议。</h1><h1>1956年,聂荣臻、陈云、薄一波三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中国的国防原子能事业。</h1><h1>1956年,在第三机械工业部名下设立核武器局(九局)。</h1><h1>1957年,中共中央提出《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原子能建设的方案》。</h1><h1>195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铀矿地质普查。</h1><h1>1957年10月,中国和苏联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答应帮助中国制造核武器。</h1><p><br></p> <h5>(上图:位于江边村火车站的721矿物资转运站。目前有几名职工留守看护。拍于2018.9)</h5><p><br></p><h1><b>721矿发现初期国家对该矿的安排:</b></h1><p><br></p><h1>1957年7月12日,航空普查飞机在江西省抚州地区的相山山区发现伽玛辐射异常,随后地质队进入山区普查找矿。</h1><h1>1958年7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地质普查,地质队提交的报告结论为:石马山86#带的几个矿点为大中型工业矿床。</h1><h1>1958年8月,二机部电告中共江西省委,要在南昌设立421矿,由二机部衡阳三司负责领导。</h1><h1>1958年9月,江西省委成立原子能委员会,指导对相山地区的铀矿开发工作。</h1><h1>1958年10月,江西省成立原子能研究所,对外称“中国科学院江西省物理研究所”。</h1><h1>1958年11月,设在衡阳的二机部三司任命山东阜兴煤矿的矿长刘兴涛奉命到江西去组建421矿。</h1><h1>1958年12月,二机部正式批准华东608队提交的横涧矿点地质储量报告书,决定上马建设矿山。</h1><h1>1958年年底,二机部衡阳三司改名为中南矿冶公司。</h1><h1>1959年1月,刘兴涛和安世昌2人到达石马山地区,开始筹建421矿。</h1><h1>1959年3月29日,二机部中南矿冶公司批复了421矿基本建设计划。</h1><h1>1959年4月,421矿正式进入地面施工建设。</h1><p><br></p> <h5>(上图:上世纪六十年代投资兴建的红卫工区。竖井已掘深383 米,投入资金647万元。因开采条件不成熟中途下马。拍于2018年。) </h5><p><br></p><h1><b>相山矿田的地质环境: </b></h1><p><br></p><h1>矿田位于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对接带附近的边缘,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是赣杭火山构造带南缘与桃山―诸广花岗岩构造带的交汇处,是一个以酸性岩浆为主体构成的复杂地质体。</h1><h1>矿田处在北东向遂川深断裂与北北东向宜黄~安远深断裂的交汇部。区内主要区域性大断裂为崇仁~永丰断裂。</h1><h1>相山矿区为一个火山盆地。盆地面积为309k㎡。地层基底岩石为震旦~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下部以石英千枚岩为主,上部以中细粒含石榴子石石墨云母石英片岩为主。</h1><h1>矿田内分布密集裂隙带。在塌陷构造变陡部位与组间界面及深部流纹英安岩中,裂隙群特别发育。这种地质发育条件,常常控制着富大矿床产出。</h1><h1>矿田内分北、东、西三个成矿区,有六个成矿带:</h1><h1>①横涧~石洞成矿带</h1><h1>②罗陂~沙洲成矿带</h1><h1>③横排山~梅峰山成矿带</h1><h1>④云际成矿带</h1><h1>⑤济河口~罗家山成矿带</h1><h1>⑥河源背成矿带</h1><h1>矿床类型为主脉型和群脉型。</h1><h1>矿石品种主要为沥青油矿、钒钛铀矿。</h1><p><br></p><h1>关于对相山矿田的地质结构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渐认清和摸索规律的过程。建矿初期,一度认为该区域的地质为花岗岩型地质构造,连苏联专家组也这么认为。随着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深入和生产实线,地质工程师们逐渐对该区域的地质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这应该是属于一个火山洼地型的大型塌陷盆地构造。矿田深部有储量更大品位更高的矿床。这也为金安公司今后若干年的采矿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h1><p><br></p> <h5>(上图:721社区抚州管理站为金安小区老年居民发放重阳节慰问品。拍于2018.9)</h5><p><br></p><h1><b>三个厂的选址:</b></h1><h1>三个厂,是指水冶厂、机修厂、预选厂。矿里人习惯把水冶厂称“一厂”,把机修厂称“二厂”,把预选厂称“三厂”。</h1><h1>从1959年苏联专家组给出的对石马山矿区宏观建设指导意见提交给二机部开始,针对三个厂是否有必要上马、规模、选址,就经过多次会议讨论并根据实际反复修改,建设期间也因为资金的问题几上几下。</h1><p><br></p> <h5>(上图:曾在721矿红卫工区工作生活过的矿友们聚会。拍于抚州金安小区,2018.10)</h5><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水冶厂:</b>最初的选址是选在古城或者王陂,后来定在王陂。在1963年之前也对该区域的地块进行了平整。1965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总参谋长兼国防工办主任罗瑞卿大将来到矿里视察,他对水冶厂选在王陂提出了异议,认为王陂地形开阔,水冶厂目标太大,容易遭到敌人空袭。根据中央对军工企业”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应该重新进行选址。经过二机部设计院、十二局和矿里重新论证,最后选在了崇仁县与乐安县交界的桃岭一带的山沟沟里,这里山岭连片,地形隐蔽。对水冶厂的生产规模也根据矿里实际的矿石出产量进行了重新评估。</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机修厂:</b>选址在王陂。1963年3月,二机部第一设计院对二厂的规模做了扩大设计,按照1个中央实验室和8个车间(机械装配车间、锻焊车间、防腐车间、综合木工车间、电修车间、汽修车间、铸工车间、工具车间)的标准建设。之后又研究决定压缩建设规模,将部分功能移到南昌另外建设(这就是后来的南昌720厂)。1964年,机修厂土建施工正式开始,1965年12月建成。</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预选厂:</b>专家组一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矿石预选厂作为水冶厂的附属分厂,能够提高水冶厂的生产工作效率。1960年3月选址在王陂。1961年,二机部十局认为应该选址在山南,就近消化矿石,节约运输成本。1964年,又被选在王陂西北部并且开始部分土建施工。1965年,最后选定在山南,计划厂房建设投资190万元(相当于现在2亿元)。刚建成时的预选厂生产设备总出毛病,技改人员多次攻关,改进工艺流程,促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并在厂房外建矿石料斗仓,避免了汽车来回运输。</h1><p><br></p> <h5>(上图:从抚河北岸远眺中核金安小区。金安小区是抚州市区最大的居民小区。721矿下马后,矿区职工家属迁往城市居住生活)</h5><p><br></p><h1><b>1959年的艰难起步:</b></h1><p><br></p><h1>自1957年7月发现相山地区有铀矿,经过一年多努力,正式向国家提交了工业开采报告。于是,全国各地人马陆续调往矿区。 </h1><h1>年初之前,矿里的几个职工还是住在由17分队提供的两栋铁皮小屋里办公住宿。</h1><h1>4月,在山南小河边用一个星期左右盖起了九间草棚。</h1><h1>4月,在莲塘东侧山坡建了矿区的第一座柴油机组发电厂(一电厂),作为供应矿区仅有几十人的生活用电。</h1><h1>7月初,在山南建起了可供百余人用餐的简易食堂。</h1><h1>7月20日,矿区第一条公路(公溪河南岸至莲塘村原有的山间小路拓宽)动工,两台汽车来回运土方,绝大多数工作都靠职工们手工挖土石方。江西省建筑公司筑路队帮助一起修路。</h1><h1>9月,在山南又盖起了三栋油毛毡房,可供200多人住。在山南、莲塘、前村打了4口水井。并号召大家开荒种菜。</h1><h1>9月,乐安县建筑公司为矿里先盖了1319.4㎡的平房,下旬又开始增建7000㎡的平房。当时矿区附近没有砖瓦厂,到抚州和南昌去买砖瓦路太远费用太高,矿里就自己动手在罗家墟办起了砖瓦厂,到1959年年底,烧制砖50多万块,有效解决了矿区住房的建筑材料问题。</h1><h1>12月,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召集部门联席会议,商议支援421矿的建设,保证各种物资供应。乐安县派出200名民工,帮助矿里烧制砖瓦。</h1><h1>12月底,421矿人数有882人。</h1><p><br></p> <h5>(上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使用的棉花票,上面加盖有“矿区专用”章,供721矿矿区范围内使用)</h5><p><br></p><h1><b>1960年421矿的工作:</b></h1><p><br></p><h1>2月,三个矿点正式动工,分派往外省学习矿山技术的大批工人回到矿里参加建设。</h1><h1>2月,在山南建了第二发电厂,作为横涧矿点的生产用电。并组建了石马山工区机修车间,就近解决矿山机械修理。</h1><h1>3月7日,中共江西省抚州地委书记王敬民兼任421矿党委书记,协调地方与矿山的建设物质供应衔接。</h1><h1>3月23日,苏联专家组6位专家向二机部提交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铀工业原料基地的建议书》,确认“石马山矿区是中南地区今后储量增加的比较有影响的地区。” 当时确定了横涧、甘泉、沙洲、云际、湖港、书塘、石洞等矿点。</h1><h1>春季,成立矿区“东风人民公社”,有百十名家属组成,从事矿区副业生产,解决因自然灾害带来的生活困难。6月6日,东风人民公社更名为“江西一矿农场”,办成矿区的食品供应基地。</h1><h1>4月,成立二工区,横涧上部矿点开始施工。</h1><h1>4月26日,二机部12局通知江西省水利厅:“抚州至421矿110KV输电线路确定于今年架设。”</h1><h1>6月12日,二机部副部长刘伟签发《421―1、2、3工程任务书》,确定石马山东部矿床代号为421―1,横涧矿床代号为421―2,岗上鹦矿床代号为421―3,投资额2427.5万元(相当于现在25亿元)。</h1><p><br></p> <h5>(上图:山南学校五年级2班毕业合影。三排左3为本文作者红尘菩提叶。拍于1982年)</h5><p><br></p><h1>7月,动员职工家属自建房屋,所需材料由公家拨付。建成了30多栋干打垒和油毛毡的房子。到11月份,200多户家属迁入新居,1600名单身职工住进了集体宿舍。</h1><h1>8月10日,江西矿务局通知421矿更名为“江西一矿”。成立直属抚州地委行署领导的公溪镇。</h1><h1>8月13日,根据二机部刘伟副部长指示,十二局设计院的部分设计人员前往江西一矿,现场设计加快基建。</h1><h1>8月20日,江西一矿成立设计处。</h1><h1>8月23日,苏联专家组奉苏联政府的命令撤出江西一矿回国,并带走了资料和图纸。已经起运的援华设备也被卡在苏联境内。</h1><h1>8月底,面对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同志来到矿区指导视察工作。视察了云际、沙洲等矿点,并在山南工区与工人同志们一起劳动。</h1><h1>9月18日,江西一矿向二机部上报成立勘探队的报告得到批复,矿地质勘探队定员247人。</h1><h1>9月22日,二机部12局通知江西矿务局和江西一矿,将一矿各工程编号正式确定如下:</h1><p> 421―1,石马山东部</p><p> 421―2,横涧</p><p> 421―3,岗上鹦</p><p> 421―4,源头</p><p> 421―5,甘泉 </p><p> 421―6,沙洲</p><p> 421―7,云际</p><p> 421―8,湖港1#带</p><p> 421―9,书塘</p><p> 421―10,水冶厂</p><p> 421―11,机修厂</p><p> 421―12,沙洲西南</p><p> 421―13,河沿背</p><p> 421―14,邹家山</p><p> 421―15,石洞</p><p> 421―16,湖田</p><p> 421―17,横岭</p><h1>10月15日,中共江西省委批复江西一矿为地师级企业。</h1><h1>12月,二机部共选调了228名干部进入江西一矿,其中的92名技术干部中,有尤正、胡炜棠、彭崑、叶庆庚、关希彭、丁钦超、张启发、林铭新、洪康石等9位留学苏联人员。</h1><p><br></p> <h5>(上图:磷铅铀矿、碲铀矿、硅铅铀矿、“黄饼”)</h5><p><br></p><h1><b>1961~1962年的工作:</b></h1><p><br></p><h1>1961.3,二机部副部长雷荣天同志来矿检查工作。</h1><h1>1961.3,二、三工区在露天矿土石方剥离时发现实际测量与608队的数据存在很大差异。4月份,608队一队进入露天勘探重新划定矿体剥离边界线。6月,江西省军区9983部队的900多名指战员来到421矿协助露天土石方剥离。</h1><h1>1961.3.23,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批准在抚州金山石建立一座火电厂。4月份,又要求421矿将火电厂移交给江西矿务局。拟建于王陂的中央机修厂也随之迁往南昌,即之后的720厂。</h1><h1>1961.6月底,二机部决定将2#竖井的井筒直径由4m扩改为4.5m。</h1><h1>从1961年春开始,由于全国性自然灾害,矿区也闹饥荒,有人革命意志不坚定当了可耻的逃兵。至1961.6.13统计,矿里共有63名职工逃跑,85名职工超假未归。</h1><h1>1961.7,矿里在王陂建立王陂火电厂。</h1><h1>1962.1.17,江西矿务管理局副局长李伟民调到江西一矿担任副书记兼矿长。</h1><h1>1962.2,矿运输科原有47台载重汽车,随着生产任务不断扩大,二机部12局再拨付给矿里11辆解放牌汽车。</h1><h1>1962.3,中共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指示,调拨几十台大型推土机给江西一矿,将王陂和古城两地的多处小山丘推平用于今后的基建,耗资20 多万元。</h1><h1>1962.10.23,江西一矿成立清仓工作组,对东乡物资转运站物资进行清理。东乡转运站隶属于矿供应处,对外称“一矿军运科”。建站两年来,管理混乱,物资随意在露天堆放任凭风吹雨淋,账目不清。最终,对外销售积压物资,收回了200多万元资金。</h1><h1>1962.11,毛主席为原子能工业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h1><p><br></p> <h5>(上图:湖港学校教师合影。拍于1984年)</h5><p><br></p><h1><b>1963~1984年工作大事记:</b></h1><p><br></p><h1>1963.3.16,新余钢铁公司党委书记韩礼和调任江西一矿党委书记。</h1><h1>1963.4.21,王陂电厂一号机组开始发电送电。 </h1><h1>1963.4,成立一工区,恢复露天矿的剥离,年底增至600人,由一天一班改为一天三班倒。</h1><h1>1963.4,二机部12局局长苏华来矿传授学大庆经验,组织基建大会战。</h1><h1>1963.9.25,二机部12局就江西一矿四工区连续五个月增产超额完成任务,在全系统予以推广经验。</h1><h1>1963.10,江西一矿全矿初步形成山南、莲塘(矿部)、古城三个生活区。</h1><h1>1964.2,一分矿(山南)进入试采阶段。</h1><h1>1964.6,中共中央动员全党“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的“四清”运动在全国展开。721矿随之进入四清工作。</h1><h1>1964.7,湖港矿点项目上马,预投资441.3万元。1965.1动工,1968年投产。</h1><h1>1964.9,二机部由300多人组成的四清工作团进驻721矿。</h1><h1>1966.7,云际矿点上马,预投资132.5万元。</h1><h1>1966.8.31,矿党委召开全矿万人大会,开始政治斗争。</h1><h1>1966.12,两派群众组织成立。</h1><h1>1967.2月起,乐安县人武部、抚州军分区、江西省军区、6014部队、矿608警卫连、福州军区部队都介入到721矿运动中。</h1><p><br></p> <h5>(上图:2005年起金安公司启动矿区生产生活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国家财政拨款4亿多人民币。工程完工后,由国防科工委派出专家组进行考核验收。图中右5为时任矿长吴三毛。拍于2008.12)</h5><p><br></p><h1>1968.3.18,江西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成立国营721矿革命委员会的批示》。</h1><h1>1968.7,沙洲矿点上马,预投资481万元。</h1><h1>1968.9,矿二O二工程(水冶厂)项目上马。1972.12.20投入试车生产,投资3850万元。1976年二O二工程改称为“一厂”,1984年改称“水冶厂”,七十年代有职工1604人。</h1><h1>1969年,河沿背矿点上马动工。</h1><h1>1969.11,军代表进驻721矿。</h1><h1>1970年,巴泉矿点上马,投资441万元。</h1><h1>1970年,白云矿点上马,投资421.6万元。</h1><h1>1971年,721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召开。</h1><h1>1971.3,山南石马山东部矿床(721―1)开采结束。</h1><h1>1973年,邹家山矿点上马,计划露天矿投资391.8万元,井下投资743万元。</h1><h1>1973.7,721矿军事管制结束,恢复行政建制。</h1><h1>1974年,山南露天矿床(721―2k)开采结束。从1964年开采至结束,矿石开采量为勘探评估含量的2.36倍,金属量为评估量的2.06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h1><h1>1975年,矿里设立721矿大专班,1978年第一届大专班生毕业。1919~1980年开办了一期中专班。1980年开办电视大学4个班。1983年举办了两期日语培训班。</h1><h1>1975.5,山南污水处理站动工兴建,1977年投产。同时其它矿点污水处理及水冶厂尾矿坝设施建成。</h1><h1>1966~1976年间,二机部领导多次来矿视察。部长刘伟多次来721矿指导工作。十二局局长苏华先后来矿8次,是到矿次数最多的部局领导之一。江西省委副书记白栋材也三次来到721矿,省里其他领导干部也多次来矿。</h1><h1>1977年,水冶厂第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359.79万元,新建厂房5559㎡。</h1><h1>1977.5.21~25,召开全矿供应财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财政金融系统学大庆,加强企业财务工作会议》和江西省二机局召开的《物资管理工作会议》精神。</h1><h1>1977.8,721矿成立扭亏增盈领导小组,副矿长姚洪太任组长,财务处长邬庭芳、供应处副处长张文贵任副组长,下设有办公室。经过全矿职工努力,实现了“三年亏损一年补回”的目标,打了一个翻身仗。</h1><h1>1977.9.2,二机部批复同意721矿长远规划。</h1><h1>1977,二机部批复同意721矿修建白云水库的报告,以解决矿区职工家属的饮用水问题。1978年水库工程由浙江大学设计。1979年5月动工,1981年底建成通水,库容量80万m³。</h1><h1>1978.4,邹家山大露天矿点建成投产。完成投资424.62万元,设计年生产能力6万吨。</h1><h1>1978年,建立完成了全矿统一的两级生产调度指挥系统。</h1><h1>1978年,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h1><h1>1979.10.26~27,矿里在山南召开整治现场会。向全矿推广山南的经验,要求各单位经过2年整治,彻底改变通风防尘的落后面貌,给矿区生产职工一个健康的身体。到1984年,全矿粉尘、氡离子合格率均达到部局规划指标。</h1><h1>1979.11,核工业部做出缓建721矿水冶厂二期工程(碱法生产工艺)的决定。各矿点全部采用酸法生产。</h1><h1>1979.9,核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设计决定,721矿2#竖井与3#竖井深部实行联合开采。</h1><h1>1980.3,根据721矿党委上报江西省委批复,给原721矿党委书记胡传孝、副书记郭道远两位同志平反,恢复名誉。</h1><h1>1980.4,巴泉下部矿点投产。</h1><h1>1980.4.16~17,721矿党委在古城礼堂召开全矿第二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顾鹤云作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我矿现代化建设,为发展原子能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报告。选举了矿第二届党委。书记顾鹤云,副书记杨喜荣、李远州,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张其傥,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赵梁。</h1><h1>1981.5,721矿向江西二机局提交《关于停建721 ―20二期碱法工艺的报告》。</h1><h1>1982.6,江西二机局复函,决定721矿水冶厂二期工程停建,撤销水冶厂第4车间的行政编制,258名职工在矿内重新安置工作。</h1><h1>1982年,721矿水文地质工程师陈建华被追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工程师的光荣称号。他在患癌症最后2年时间里撰写了10万字的论文材料,编写了《721矿水文地质综合图表》。</h1><h1>1983年,按照核工业部的要求,721矿开始实行限产。</h1><h1>1983.11,白云矿点结束开采生产。1984年正式封闭下马。</h1><h1>1984年,核工业部决定对721矿3#竖井进行扩建,把3#竖井的矿石从2#竖井提升出矿,大大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h1><p><br></p> <h5>(上图:建设白云水库时几位工程师在水库大坝工地的合影。左起,杭州设计院的工程师,矿基建处的谢征勋,董工,刘文峰。拍于1970年代)</h5><p><br></p><h1><b>721矿军工专线铁路:</b></h1><p><br></p><h1>721矿作为中国最大的核原料开采基地,一经发现就备受中央关注,被中央领导称为“共和国的掌上明珠”。</h1><h1>1959年初期,国家大量物资设备运往矿区,有许多设备超重超大,而当时的简易公路无法运输,很多物资积压在浙赣线上抚州地区所属的东乡县火车站。东乡县距离矿区有110km路程。</h1><h1>在矿区没有铁路之前,开采出的矿石全部由汽车运送至东乡火车站,挂上军用列车车皮运往湖南衡阳市272铀水冶厂加工。</h1><h1>1959.12,苏联驻中国二机部十二局专家组的总工程师克拉甫琴科在《421工程技术经济报告书》中提出:“应考虑从抚州车站到矿区之间修一条铁路专用线。” 并指出“这条铁路将来有着全省性的意义”。</h1><h1>1961.5.9,二机部十二局设计院拟定【61】交字11号文,向南昌铁路局和武汉第四设计院提出铁路设计委托书。</h1><h1>1961.10.11,二机部、铁道部、公安部、铁道兵司令部联席会议,就421矿企业铁路专用线进行商讨。施工设计文件签订由二机部江西矿务局负责。</h1><h1>1963.3,中共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第四、第五次会议,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批准了由二机部、铁道部呈送的江西一矿铁路专用线建设报告书。</h1><h1>1963.12,向塘至江西一矿的军工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由解放军铁道兵6708部队(铁8师)负责承建。此条军工铁路线命名为“向乐线”(向塘~乐安)。起点站位于向塘附近,终点站为矿区内的江边村。铁8师在离江边村2km的古城地区盖了十几栋楼房和平房用于官兵住宿。铁路建好之后这些房子全部移交给了721矿。</h1><h1>1964年下半年,向乐铁路加快施工接近尾声。二机部决定在向乐线末尾再续建一条产权属于721矿的内部专用线。随后派出设计组进行工程设计,并委托721矿基建科将设计图纸交付给铁道兵6708部队。该内部专用线长约2km,设置物资转运站和大型油库。从油库附近建公路与公溪大桥北侧公路相接。</h1><h1>1965.2.26,721矿和解放军铁道兵6708部队签署《国营721矿铁路专用线施工协议》,确定线路长1.97km,于3月20日施工,年底交付,造价约55.3万元。</h1><h1>1965.3,向乐线建成通车。全长123km。</h1><h1>1965.4,721矿专用铁路线开始施工。6月,完成铺轨,9月,开始矿石运输任务。</h1><h1>1965.10.27,向乐铁路及矿属专线铁路全部工程竣工。</h1><h1>1965.12,721矿基建科科长芦乐州代表721矿和铁道兵6708部队代表吴永志签署了工程验收交接书。向乐铁路全线通车运营。</h1><h1>京九铁路开通后,向乐线江家~三江镇段与京九线共轨。</h1><h1>2013.5.6,向乐线客运列车停运,每天只运营2列货运。并且把向乐线抚州以北段列入发展规划,把抚州~江边村段称为“抚乐线”。向乐线的停运,给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h1><h1>向乐线,这条国家专门为721矿投入巨资建设的军工专线铁路,从2014年起,就再也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当初的489/490次,8305/8306次客运列车,也消失不见了,绿皮火车的身影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h1><p><br></p> <h5>(上图:古城学校女子篮球队。拍于1970年代)</h5><p><br></p><h1><b>矿区公路建设:</b></h1><p><br></p><h1>1957年时的相山地区,只有一条崇仁至乐安的县道经过罗家墟、戴坊、龚坊,村镇之间都是土路、山路和田埂羊肠小道。</h1><h1>要在这里建矿,没有路怎么行?</h1><h1>要想富,先修路。矿里的第一条路是罗家墟至莲塘至石马山的这条约10公里长的路。1958年时,石马山至山南已有309队修的简易公路。而在莲塘至罗家墟之间,横亘着一条公溪河将南北截为两段。路要通,桥要造。一切都从零开始。</h1><h1>1960.9.20,江西省交通厅公路处就矿内公路桥梁做了相应的设计。一号公路长2.092公里,跨越王陂河与罗家圩至莲塘公路相交。五号公路长2公里,由古城工人村直通王陂西侧与矿外公路相接。</h1><h1>1962年,江西省交通厅承建一号公路和五号公路,年中完成了建设。</h1><h1>1963.3~1964.12,江西公路管理局工程大队五中队在矿区建成了五座公路桥梁:</h1><h1>1963.3,王陂桥首先动工。</h1><h1>1963.6,莲塘生活区北部的小桥和古城东侧的公溪大桥动工。公溪大桥长154m,是矿区的交通咽喉,以前这里一直靠木船摆渡过河。</h1><h1>1963.7,位于古城西北方向的古城桥动工。</h1><h1>1963.8,莲塘小桥率先通车。</h1><h1>1963.9,位于公溪大桥北部的公溪中桥动工。</h1><h1>1964年,古城桥、王陂桥、公溪中桥全部建成通车。</h1><p><br></p> <h5>(上图:军工专线向乐铁路的终点站――江边村车站。如今客运已停运)</h5><p><br></p><h1>1964年,二机部准备上马云际、沙洲、湖港三个矿点。矿部通往三处的公路,罗湖线长5.7km,新云线长13.5km,土石方量约30万m³。沿线地形非常复杂,人烟稀少,高山峻岭,野兽出没。</h1><h1>1964.4.2,721矿筑路指挥部成立。魏乐斌担任总指挥,魏福荣担任书记。1200多名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的转业兵进矿,组成9个连队(后改为中队)。</h1><h1>1964.5.13,矿区东西线公路正式开工。9个连队分配位置如下:</h1><p><br></p><p>1连,驻扎在堆头村</p><p>2连,驻沙洲村</p><p>3连,驻甘泉村</p><p>4连,驻窑上村(6月份调往湖南272厂建设)</p><p>5连,驻黄家村</p><p>6连,驻下堡村(7月5日移驻张家村)</p><p>7连,驻丁坑村</p><p>8连,驻杨家山村</p><p>9连,驻熊家村</p><p><br></p><h1>1965.5,东西干线全线通车。筑路指挥部改为基建工程指挥部,8个连队的官兵分配往各个工区车间工作。</h1><p><br></p> <h5>(上图:位于公溪镇县道边的罗家墟村口树立的宣传牌。拍于2018年)</h5><p><br></p><h1><b>莲塘学校:</b></h1><p><br></p><h1>是721矿成立最早的一所学校。</h1><h1>1960.2,421矿指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夏复生同志负责筹建莲塘小学。</h1><h1>1960.7,由转业军人曾方同志负责领导,从抚州师范学校毕业的傅金仁和金平祥同志担任教师。当时有学生38人。</h1><h1>1962.9,增设初中班。由夏璟任书记,康书文任校长。教师有20多人,学生有250多个人。当时的初中部只有初一年级共18人。</h1><h1>1963.7,山南小学建成启用。山南片的学生就不用到翻山到莲塘学校念书了。</h1><h1>1964.9,古城学校建成启用。莲塘学校的初中部并入古城。当时的古城学校小学有学生194人,初中部学生103人,教职工15人。</h1><h1>1964.7,721矿有了第一届初中毕业生。</h1><h1>1969年,学校实行军事编制。林述美任连长,樊志东任指导员。</h1><h1>1970年,恢复设立初中班。</h1><h1>1971年,水冶厂初中建成启用,莲塘学校初中班又搬迁到水冶厂。</h1><h1>1971年,古城学校设立高中部。721矿的学生从此可以在矿区读高中。</h1><h1>1974年,莲塘新教学楼动工。把弯曲的河道截弯取直,填平凹地。现在小学和初中楼的所在地正是原先旧河道处。</h1><h1>1975年,新教学楼竣工。</h1><h1>1976年秋,莲塘学校设立高中部。学校学生1962人,教师工102人。</h1><h1>1978年,“721矿子弟学校总校”名称取消,设立古城和莲塘两个平级的完全学校。“721矿莲塘子弟学校”正式挂牌,夏璟同志担任莲塘子弟学校第一任校长。</h1><h1>1978.7,莲塘学校第一批高中生毕业,井宁等4人考上了大学。</h1><h1>1980年,莲塘学校高中楼建成启用。小学部从老学校搬迁入新学校。</h1><h1>1982年,把学校内小河道北边平整成标准跑道足球运动场。当时有在校生2886名,教职工199人。</h1><h1>1988年,在校生人数1888人。</h1><h1>1995年,在校生人数800人。</h1><h1>1996.9,莲塘学校高中部并入古城学校。</h1><h1>2005年,721矿所有学校全部划入地方归地方政府管理。“莲塘子弟学校”从此更名为“乐安县公溪镇莲塘小学”,直到现在。</h1><h1>“721矿古城子弟学校”也更名为“乐安县第四中学”,直到现在。</h1><h1>担任过莲塘学校领导的还有:安义祥,黎佐洲,周静宜,李吉文,李和衷,周文友,王斌,裔照根,王维德,陈浩,刘政琤,费觉良,宋鸿放,胡云涛。</h1><p><br></p> <h5>(上图:一年一度的古城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图中前中抱小孩的为校长周作池,前右为黄新田老师。后排右起,74届的李小林,73届的曾建新、刘秀英、赵蓉。拍于1972.10)</h5><p><br></p><h1><b>721矿的八个工区:</b></h1><p><br></p><h1>一工区,山南。</h1><h1>二工区,山南。</h1><h1>三工区,白云。</h1><h1>四工区,山南。</h1><h1>五工区,湖港。</h1><h1>六工区,云际。</h1><h1>七工区,沙洲。</h1><h1>八工区,邹家山。</h1><h1>红卫工区,中途下马。</h1><p><br></p> <h5>(上图:山南幼儿园六一儿童节合影。左一为陈冬秀老师,右一为张梅珍老师。拍于1994年)</h5><p><br></p><h1><b>721矿的医务机构:</b></h1><p><br></p><h1>1959年,单皆平、许文英、朱连元几位同志组建了421矿“第一医务所”,位于山南。</h1><h1>1962年,有20张床位的莲塘矿部医院建立。可以进行内、外、妇、儿科的基本诊治,还建立了中医科。</h1><h1>1965年,拥有50张床位的古城医院建成。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古城医院成为“721矿职工医院”,设立了较为齐全的科室,能进行中型手术。医疗水平不亚于地区级医院。</h1><h1>其他各单位也在生活区建立了医务所,使职工家属们可以就近就医,方便了群众。</h1><h1>2005年起,矿区所有医疗机构合并后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721矿职工医院”(古城医院)也更名为“乐安县第二人民医院”,直到今天。</h1><p><br></p> <h5>(上图:金安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大规模裁员。拍于2017.6)</h5><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山南: </b>是721矿发现最早的矿点,也是矿区最大的生产单位,最早称为石马山工区。行政正处级,下辖有3个生产工区。拥有石马山东部、源头、岗上鹦、横涧、巴泉等多个矿床,矿石品种以沥青铀矿为主,品位在0.039~1.25%之间。有2#竖井、3#竖井及6#竖井(巴泉),5#、6#、9#、10#、12#、23#等多条平硐。为了山南3个矿床的开采,1958.10月,苏联专家组进驻石马山矿区进行技术指导。1962年,建成1200kw柴油发电机组和简易机电车间。1963.4月建成王陂电厂两台1500kw火电机组。1964年,从王陂架设110Kv电网联通南昌,并架设35kv输电线路接到山南。又建成电动压风机站,石马山河上游建起拦水坝铺水管到生产工地提供生产用水。</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最早的老一工区领导有李连柱(书记)、康广敏(区长)、吴奇晓(副区长)</span></p><h1>1994年,成立山南留守工区。区长王水荣。</h1><h1>2005 年之后,称为山南铀矿。</h1><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红卫: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71.6上马建设,距离莲塘村6km。包括湖田、红卫、沙洲西部等共8个矿床。预算总概算1070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亿元),设计年产能12万吨。由矿建井营3连打完巴泉竖井后搬到红卫工区打井。红卫生活区建在山坡上,北坡有13栋平房,南坡有10栋平房,山坡底设有职工食堂、小学、商店、篮球场、医务所、幼儿园。小学老师是蚌埠化工学校毕业的建井队职工陈修华、杨国平(后调一厂)、戴一德。1979.9月,红卫工区缓建,竖井停工。当时已投资647.12万元,5m直径的竖井下掘了383m。1981.5月,红卫矿点地质储量报告正式提交。1983.4.10,721矿向核工业部提交《关于缓建721―21工程(红卫)的请求报告》。1983.12.15,核工业部矿冶局下达《关于721矿红卫竖井维护方案的批复》,每年维护费在15万元左右。1984.4.11,红卫竖井正式淹井。2016年,中核集团将红卫矿点作为南方7个保留矿山的后备矿点。</span></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由核工业部部长刘杰于1990年2月题写的“铀矿地质勘查功勋队”,授予核工业部华东地质勘探局261大队。261大队的前身是1957年时的中南309大队17分队,后来改为608大队1分队,之后改称261大队。261大队为找寻相山矿田作出了突出贡献。直到今天,261大队仍然在相山地区寻找新的矿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白云</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0年上马。当时编制4个排,每个排2个班。一、二、三排是井下作业,四排为辅助工种。白云工区生活区有13栋平房和几栋茅草房。第一届领导是连长张振团,指导员徐应修。副连长孙久高和姜正福,副指导员许益清。白云矿点矿脉小,但品位非常高,达8%,是少有的优质铀矿床。1972年白云工区从邹家山独立出来,原领导分派往各分矿当普通工人,新任领导是书记兼区长王洪印,他是抗日老干部。后来调来潘际发当区长,向兆辉当副区长。各工区升格为分矿后,王洪印调回总矿工作,潘际发调任湖港分矿当书记。白云工区仍为工区建制,由仵广德同志担任工区书记,区长李嘉平,副区长向兆辉。1984年,白云矿点的矿石开采完毕,正式下马。</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运输大队</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成立于1959年,当时只有2辆工程汽车。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鼎盛时期,有矿石运输汽车300多辆,包括解放、东风、红岩、T815、贝利埃等多种牌子轻重型自卸汽车(俗称翻斗车)。另有近百辆用于生活及通勤的平板汽车、篷子汽车、130汽车、公共汽车、北京吉普车及上海牌小轿车。矿区内运输车辆牌照一律用“KUANG―xxxxx”。之后又用“KP―xxxx”。其它出外车辆沿用地方普通牌照。当时矿区小孩对大吊车有首民谣: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它轻轻地一吊就起来。</span></p><p><br></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共青团721矿第一次代表大会水冶营代表合影,拍于1972年)</span></h5><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建井队: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由建矿初期的建井队基础上组成。1961年时国家把河南平顶山矿务局建井队160多人成建制地派往江西石马山矿区建设矿井。矿区成立建井队的人员构成为转业军人、蚌埠化工学校毕业中专生、衡阳工学院(今南华理工大学)毕业生、矿山工人和插队知青组成。1971.10月改为军事建制称为建井营,营长刘中富,河南人。副营长姓徐,江苏人。教导员姓胡,湖南人。建井营辖3个连4个排。当时矿区职工待遇二级工是月工资38元,月保健费18元,事业费10元,下井费每班0.5元,夜班费每班0.6元。每半年发一双高筒水鞋,每个月12个口罩、2副纱线手套、1条肥皂。一年1套夏工作服,每3年1套棉衣裤。工作服左上口袋处印有漆字“抓革命促生产”。</span></h1><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机修厂: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又称“二厂”,始建于1964年1月。当时有4个车间,职工人数600余人。一车间是铸造车间,有熔钢炉、钢水包、沙箱等设备。二车间是铆焊车间,有压缩机、剪板机、冲床、钻床、锻锤等设备。三车间是精工车间,有铇床、铣床、车床、镗床、立车、立钻等设备。四车间是汽修车间,用于矿内各种汽车的维修保养。</span></h1><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消防队: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成立于1974年4月,属于矿保卫处。最初消防队的队部设在矿部莲塘机关大楼三楼,共三间房。队长王东,辽宁人。指导员喻惠明,江苏人。当时的消防队队服是解放军的干部制式军服。每人两套夏服、一套冬服、一件军大衣。消防队建队初期只有一辆消防车。1979年夏天,消防队搬到古城新地址,为一栋两层楼,一楼停放2辆红色消防车,二楼为办公室兼宿舍,边上还建有一座4层楼高的瞭望塔,可以看见古城全貌。哪里有火灾消防车就出现在哪里,一路上拉着警报飞速而来。当时人们和其他车辆都纷纷避让,都说消防车压死人不负责。</span></h1><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湖港: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是721矿最西部的矿点,地处乐安县湖溪乡,也称五工区。1964年7月上马,有职工500多人。湖港子弟学校有五个年级10多个班共400多学生,1976年增设了初中部。上高中就到莲塘或古城学校住校就读。八十年代开发民品时期,上马了釉面砖材料厂。九十年代关闭下马。</span></h1><h1><br></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1986.4.28,核工业部部长蒋心雄到江西视察时与江西矿冶局领导合影。前排左三为蒋心雄,前排右一为矿冶局总工程师李远洲,李远洲长期在721矿工作)</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沙洲</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位于崇仁县境内,也称七工区。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隔着一条沙洲河,有效隔绝了生产区放射性粉尘和废水对家属区居民的影响。2005年金安公司接管军品生产后,沙洲分矿继续生产。2014年的地质勘探表明,地层深部有更大的富矿体存在。沙洲分矿以前开采的矿床都比较浅,今后仍然具有巨大开采潜力。721矿职工家属迁往城市居住后,沙洲仍有职工留下不愿离开,有一位叫谢华的老职工,至今仍留守沙洲老房子,开荒种菜养鸡养羊,过起了怡然自得的养老农耕生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云际</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721矿最东端的分矿,位于崇仁县境内,是六工区所在地。矿区山高林密,风景秀丽。有一口水库供应家属区生活用水。矿区人搬离后,当地村民将矿区遗留房屋利用起来,开办了竹制品厂、工艺厂、农家乐山庄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邹家山</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位于矿田中西部的高山之上,也称八工区,交通十分不便,盘山公路沿着悬崖峭壁蜿蜒而行。1965年开始动工建设,1#矿带和14#矿带矿脉多而交叉,矿石品位高,是721矿重要的矿点。建有露天工区和井下工区。721―14工程在矿工程师建议下由坑道采掘改为露天开采,节约了生产成本。但由于之前二机部立项为坑采,先期已开掘平硐840m,耗资近1000万,造成了巨大浪费。2005年金安公司运转后,邹家山矿点继续生产。在建矿初期,在生产区边上的山坡上建了十多栋工人宿舍以及工人家属自建的简易房屋。由于离生产区太近,粉尘、噪音对生活区影响很大。之后生活区搬迁到莲塘片,工人上下班由通勤车接送。</span></p><p><br></p> <h5>(共青团721矿第五次代表大会。拍于1979年)</h5><p><br></p><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7 2 1 社 区:</b></h1><p><br></p><h1>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为了721矿关闭破产之后职工家属的生活后勤保障而专门成立的管理机构。</h1><h1>2003年9月,抚州市政府批准成立721社区管理委员会。</h1><h1>社区最早成立时,有古城管委会、莲塘管委会、水冶厂管委会、老干部办公室、矿职工医院、古城学校、消防队、劳保部等部门组成。</h1><h1>2005年12月,矿区的医院、学校进行属地化管理,全部移交给地方政府。</h1><h1>2006年1月1日,721社区管委会正式独立运行。名义上是由中核集团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实际上是由中核集团江西矿冶局直接管理,资金由江西矿冶局安排。</h1><h1>721社区现在下辖有古城、抚州、鹰潭、新建、昌北共五个基层管理站小区,总人口数近2万人。</h1><h1>721社区办公机关设在抚州市玉茗大道华府公寓。</h1><h1>五个基层管理站居区小区如下:</h1><p><br></p><h1>位于南昌市的昌北站小区有236户</h1><h1>位于南昌市新建区720小区的有940户。</h1><h1>位于鹰潭市梅园大道11号的鹰潭小区有268户。</h1><h1>位于乐安县古城的老小区有200多户,仍就住在经过维修的老房子里。</h1><h1>位于抚州市高新区东临路398号的金安小区有4556户。</h1><p><br></p><h1>按照中央对政策性破产大型中央直属军工企业生活与生产分离的要求,721社区在完成“三供一业”任务之后,2020年将实行属地化管理。</h1><p><br></p> <p>(上图:721矿的干部王珠有同志。1958年从浙江应征入伍在南京军区舟山警备区当兵,1963年毕业于解放军上饶通信学校,1964年由福州军区转业进矿。长期在山南分矿工作。先担任二工区区长,八十年代后担任劳动服务站主任,为矿里待业青年寻找就业门路,向外输送了大批待业青年至绍兴、上海、重庆、贵溪、新余、九江、鹰潭、厦门、深圳、东莞、珠海等地。拍于1971年,王珠有同志作为国防科工系统先进代表赴北京开会。)</p><p><br></p><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金 安 小 区:</b></h1><p><br></p><h1>是721矿社区五个管理站生活小区中最大的一个居民小区。位于抚州市高新区东临路398号,是抚河南岸东临大桥南边一片荒地上开发出来的小区。</h1><h1>2003.4,金安小区集资房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启动,计58栋6层楼房。报名费100元。房子按每平方米450元,储藏间每平方米300元收取。7月份交钱,先预付一半钱。</h1><h1>2003.8,721矿基建工程处带着许多施工设备进入场地推平地基,用时两个月完工。</h1><h1>金安小区房屋由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工程承包给三个工程队施工。</h1><h1>抚州地方政府打出横幅热烈欢迎721矿职工来抚州集资建房,后来又与721矿讨价还价,让矿里多掏了不少钱。</h1><h1>2003年当年,建筑钢材价格上涨了40%。</h1><h1>2007.1.24,由于房屋建筑成本大幅度上升,矿里说房子准备涨价。</h1><h1>2007.2.1,矿区387人上南昌上访。矿留守处派人赶到南昌把大家带到江西矿冶局。江西省政府秘书长赶来与上访人员商谈。当晚7点,由江西矿冶局安排大家坐大巴车回到矿里。</h1><h1>2007.4,经过江西矿冶局和江西省政府研究决定,由国家财政拨款补贴给721矿职工购房款1.4亿元。但矿领导仍然表示要涨价。</h1><h1>2007.4.11,得知矿区职工又准备进省城上访,矿里把矿区的班车停车,前一天连夜把江边村火车站的火车调走。矿区500多人走路到罗家墟把公路堵住。当地交警、民警和一些武警穿着防护服手拿盾牌排成三排,当地电视台架起摄像机跟拍,并用大喇叭喊话,劝大家回去。15点,上访职工回矿。</h1><h1>2007.4.14,通知说准备发新房钥匙。</h1><h1>2007.4.16,721矿在古城礼堂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向大家解释分房的具体细则。古城礼堂门口安排了武警站岗维持秩序。</h1><h1>2007.4.18,根据新出台的房改办法,房屋每平方米由450元上涨到570元,储藏间由每平方米300元上涨到380元。每人补贴60㎡房价款,单价186元/㎡。工龄补贴每年247.2元。</h1><h1>2007.4.19,在莲塘张榜公布了补贴细则的个人金额。</h1><h1>2007.4.20,公布了各户购房金额明细表。</h1><h1>2007.4月底,各购房户领到了购房补贴和钥匙。</h1><h1>2008.7,矿里为一期购房职工统一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h1><h1>2010.8,抚州金安小区一期工程住户拿到了房产证。</h1><h1>2009.6,金安小区二期工程开始交款。第一次交30%,第二次交50%,第三次交20%并拿房屋钥匙。二期房屋每平方米售价700元。</h1><h1>2012.6月下旬,金安小区二期工程69栋房屋交钥匙,计2504户。</h1><h1>二期房屋为毛坯房,而且户口迁移办理都需要个人去办理。</h1><h1>2019年春,金安小区二期住户领到了房产证。</h1><h1><br></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共青团721矿第一次全矿代表大会期间水冶营团代表们合影。拍于1972年)</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安小区一共127栋房屋,总建筑面积418899㎡,楼门总数381个,共4556户,计10000多人口,是抚州市最大的居民小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安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乐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原古城医院)与721社区共同办立的小区居民卫生医疗服务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8年,金安农贸市场投入使用。金安菜市场也是抚州标准化菜市场,设施一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安小区内道路全部用721矿各单位名称命名,有“721大道”、“红卫路”、“山南路”、“沙洲路”、“邹家山路”等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下半年,小区准备规划建围墙,便于内部管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年底,金安小区大门建成投入使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h5>(中共721矿第一次党代会服务组成员合影,拍于1971年)</h5><p><br></p><h1><b>曾经的生产事故:</b></h1><h1>矿山建设,在地下几百米深处幽黯潮湿的巷道里工作,工人们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活,说不准啥时就会发生事故。加上核工业铀矿山的特殊性,伽玛射线和氡离子对人体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h1><h1>1964年10月16日,正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那一天,721矿山南露天工区却在中午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破事故。矿山开采都要用工业炸药炸开岩石,先打孔再放入烈性硝铵炸药和雷管,埋好导线,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再放炮爆破。怕就怕碰到不响的哑炮,在处理哑炮时要格外小心。</h1><h1>当天当班爆破时就碰到了哑炮。在处理中孔哑炮时,哑炮忽然发生了爆炸。放炮工李家运当场被炸身亡,放炮工张成艮和爆破技术员张国聊两位工人被炸成重伤。</h1><h1>伤员立即送医抢救。在矿医院简单处理后随即转往抚州地区医院。地区医院也处理不了危重伤员。矿里向上级江西矿务局汇报,江西局又向上汇报。由721矿驻上海办事处的惠光中同志负责从中联系中共华东局,华东局立即派出直升机把医疗专家和药品从上海空运至抚州。为了抢救2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同志的生命,中央不惜动用直升机和各方力量千里送医,这在如今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事。</h1><h1>721矿为工人李家运同志开了隆重的追悼会。全矿各单位有20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矿党委书记谢益芝主持大会,矿长宋保华致悼词。宋保华矿长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当过徐海东大将的警卫员。</h1><h1>在60年的矿山建设过程中,矿里也发生过其他生产事故。偏邦,冒顶,透水,掉入矿仓料斗,掉下竖井井筒,不慎掉入天井,在掌子面被机器挤死,车祸,瓦斯爆炸,炮烟中毒……等等事故。有的是天灾,有的则是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人祸。</h1><h1>按照当时的政策,职工工伤致残或者死亡的,其家中近亲属可以照顾顶替成为正式职工。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工人的关怀。</h1><p><br></p> <h5>(上图: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期,莲塘家属委员会办的小吃部工作的阿姨们的合影。家属工为矿里的建设事业也付出了艰辛劳动。)</h5><p><br></p><h1><b>生活区建设:</b></h1><h1>1958年时,矿里职工还是借住在兄弟单位309地质队的工房,有的就借住在当地农村的村民家。之后盖了十几栋临时工棚、茅草房和油毛毡房。</h1><h1>1959年,用了1年时间在莲塘盖了8栋楼房和一些平房。</h1><h1>1960年,发动群众,办起砖瓦厂,盖了10000㎡的简易平房,让更多职工住进了房子。</h1><h1>1964年,在古城盖了几栋楼房。</h1><h1>1976年,矿区已形成了山南、古城、莲塘、湖港、沙洲、云际、一厂、红卫和白云等若干个工人村。生活区用水用电及交通等也配套解决。</h1><h1>1977年,古城办公大楼落成,721矿机关由莲塘迁往古城。古城成为了矿区的政治和经济中心。</h1><h1>自矿区生产进入稳定增长之后,各生活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洗澡堂、食堂、工会娱乐场、电影院、灯光球场、冷饮店、商店、汽车站等建成,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h1><h1>矿区职工家属保持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生活区周边开垦出许多荒地,种蔬菜养鸡鸭以改善生活质量。</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矿区范围内盖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居民楼及厂房。居民楼有著名的“八栋楼”“专家楼”“单身楼”“鸳鸯楼”“七十二家房客”等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各生产工区都有职工福利室。最大也是最著名的山南工地福利楼高大气派,一度“福利楼”几个大红字放改成“反修楼”,后又改了回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h5>(上图:721矿古城子弟学校为欢送3位援疆老师时的合影。图中前排左起第3、4、5位为准备去支援新疆教育的老师。前排左起:胡珍妹,涂喜莲,王亚辉,曾凡芬,吴清华,顾亚凤,朱静芳,孙天赫。中排左起:谢应燕,李吉文,金平祥,陈丰荣,杨凤珍,许兴珍,廖淑英,肖文瑞,杨老师。后排左起:李文辉,吴声仁,陈灵新,陈正春,夏书满,周作池,杨继长,王维德,赵树正,宋士良。拍于1966.3.5)</h5><p><br></p><p><br></p><h1><b>721矿各工程的代号:</b></h1><p><br></p><h1>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721矿建成投产10个矿床,13个矿井(其中竖井8个,斜井5个)。为建设721矿,国家先后共投资近2.2亿元(相当于现在的300亿元)。从2005年起,又划拨资金4亿元,提升改造矿区的生产生活设施。</h1><p><br></p><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生产工程有:</span></h1><p><br></p><h1>721-1,石马山东部矿床</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2k,横涧露天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2N,横涧井下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3,岗上鹦深部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4,源头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5,甘泉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6,沙洲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7,云际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8,湖港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9,书塘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0,水冶厂一期(一厂)</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1,机修厂(二厂)</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2,沙洲西南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3,河沿背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4,邹家山露天及井下</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5,石洞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6,湖田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7,横岭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8,巴泉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19,白云矿床</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721-20,水冶厂二期(碱法生产线)</span></h1><h1>721-21,红卫矿床</h1><p><br></p><h1>2017年起,金安公司将邹家山4#矿带、居隆庵、石洞矿点列入开采规划。把红卫、源头、沙洲西南、何家山、横排山共5个矿点作为后备矿点,以备将来条件成熟时上马建设。</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721矿莲塘生活区现状,远处那栋楼为著名的七十二家房客,因该栋长楼有72户居民而得名。附近本来都是矿区房子,如今都被当地村民扒光夷为平地,要么长草要么种菜,一片荒凉。拍于2019.7.22)</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华东地质学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华东地质学院,是国家专门为建设721矿而设立的一所专业院校,从遥远的山西省迁到721矿所在地抚州。它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培养原子能事业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6.6,二机部在山西省太谷县创办太谷地质学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8.6,迁往山西太原市,更名为太原地质专科学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9.9,为了相山矿区地质研究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太原地专迁往江西省抚州市,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8.4,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2.11,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07.3,721矿政策性关闭,华东地质学院也由核工业部属高校改为部、地联合办学,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的东华理工大学因为名字改了而名气不再,已落为三流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br></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共721矿第四次党代会,拍于1991年)</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721矿历史上几次大规模招工:</b></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8年底~1959年初,第一批上千名部队转业退伍军人进矿(成都军区武汉军区南京军区及志愿军驻朝鲜部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9~1962年,每年陆续有五六百名退转军人进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4年3月,第二批1200名部队转业退伍军人进矿(南京军区福州军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0~1972年,在江西省范围内(主要是抚州及周边)招收2000多名全国各地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进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1年底,721矿最后一批正式招工,面向全矿待业青年,招收名额105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h5>(古城医院首届护训班结业,拍于1974年)</h5><p><br></p><h1><b>721矿职工人数的变化:</b></h1><p><br></p><h1>职工总数的变化,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济的兴衰。721矿,这个亚洲最大的核军工矿山,从1958年至2019年的60多年岁月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然后由盛及衰,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h1><h1>1959.1,职工4人。</h1><h1>1959.10,职工882人。</h1><h1>1965.5,职工4553人。</h1><h1>1976年,职工8863人。</h1><h1>1992年,职工近10000人。</h1><h1>2002年,职工1600人。</h1><h1>2014年,职工1226人。</h1><h1>2017年,职工300来人。</h1><h1>2018年,职工183人。</h1><h1>2019年,职工107人。</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职工几十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721矿鼎盛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矿区人口有近50000人。如今因生活所迫基本都离开了矿区,2020年仍生活在矿区的职工及家属还有几百人。</span></p><h1>721矿,这个共和国的掌上明珠,辉煌过后,是一片萧条没落。</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昔日铀都,今日废都!</span></p><h1>721矿,这只高傲美丽的凤凰,能否在浴火重生之后涅槃再次翱翔于蓝天?</h1><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全文完)</span></p> <h5>(上图:2017.9.14,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智民同志,中核副总经理和自兴同志一行来到金安公司山南铀矿生产现场视察工作。拍于2017.9)</h5><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上图:山南分矿露天矿坑遗址,为横涧矿床露天釆场部分。分大、小露天,习惯上称老露天。该矿坑为中国功勋矿点,据传原矿坑边有一石碑上书“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料提取处”。由于高度保密原因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拍于2019年)</span></p> <h1><br></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谢谢大家阅读。欢迎点赞、留言并转发。</span></h1><p><br></p> <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作者:果果</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配乐:与君同醉</span></h1><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图片:搜集整理</span></h1><h1><br></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