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七夕",爱的诺言

张玉玲

<h3> 今天是七夕,算是中国正统意义上的"情人节"了。自古以来,纯真美好的爱情都是每个人孜孜以求、翘首以盼的,对爱情的追逐也可谓"前仆后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心动与辗转,"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与隐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挚与珍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期待与圆满,爱情总能以它最甘之如饴的甜美成为人人心中永恒憧憬的美好。所以,高傲如张爱玲、三毛也会在遇见爱的人后说出"遇见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中开出花来"、"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飘落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这样的句子;聪颖如纳兰容若,会为爱英年早逝,徒让后人哀叹"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才情如陆游,在无法与唐婉长相厮守,唐婉香消玉殒后,只留下千古名作《钗头凤》郁郁而终。</h3> <h3>  生长在中国社会由"解决温饱"走向富强复兴的环境,从"看电视都是奢侈"到如今海量信息铺天盖地,从小到大,荧幕上出现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离不开男女之间的爱情😂。记得很小的时候,守在电视机前看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古天乐版《神雕》、如今每年都会重播的琼瑶剧爱神情仇经典之《还珠》、端庄优雅的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当年的"台湾第一美女"萧蔷、俊朗多情的焦恩俊主演的《小李飞刀》,为剧中人或笑或哭,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回忆起来,似乎从小就是个性情中人,也正是这些剧奠定了很早就"情窦初开"的意识基础,(见笑见笑嘿嘿😁)当然,大多停留在"花痴"层面,不成体统,难以为继。恍恍惚惚在情感史大多为"暗恋史"和从身边女孩收到的一封封情书里窥探爱情的日子里度过青春岁月,走到今天,如果有人问我,爱情是什么,我会莞尔一笑,有种欲说还休、只可意会的感觉。大概因为经历的原因,骨子里十分缺乏安全感,从前一直以为爱就是给与,奉献,不停地对他好,后来发现不是,因为一来你的给与他未必需要,如果不需要,这种给与于他而言是一种负担。二来习惯付出的人的通病是当对方回应不对等时会难免失落,失去动力。现如今对于怎么爱有些初成模型的体悟,实践奏效则坚持,也因坚持而更生妙趣,反之则摒弃,及时止损,轻装上阵。爱于我是"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是一场修行,终身学习终身总结终身享用。</h3> <h3>"古校长"神雕剧照(美人虽迟暮,但经典永在)</h3> <h3>《圆月弯刀》中青青扮演者梁小冰,记忆犹新(由古天乐想起的,近年刮起的怀旧风让这些儿时记忆一一被唤醒)</h3> <h3>小李飞刀中"林诗音"(听说因为她当时流行了好长时间的"头上带扇子"😂,真想重温一遍啊)</h3> <h3>徐克经典电影《青蛇》中的王祖贤张曼玉(由白娘子想起)</h3> <h3>"一入贤坑深似海,从此舔屏是日常"(由上图王祖贤想起😂)</h3> <h3>  随着如今女性独立意识的增强,地位的提高,观念的转变,现在的女孩子们深谙"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上天自有安排"的道理,旧日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悲剧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寻求真爱""唯一之伴侣",但同时婚恋自由伴随而来的"劈腿"、"出轨"、"滥情花心"、"备胎"、"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离婚率逐年上升"也层出不穷,于是人们开始怀念"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婚恋自由本无可厚非,类似"你还不够温柔,我还不够成熟""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等原因渐行渐远也不为过,但以自由为借口玩弄感情,以年轻为资本招摇过市,以追求更好的生活为由虚荣拜金甚至不惜出卖灵魂,就实属个人品质问题了。要说这些人之间是否有真感情,我想更多的是欲望吧。</h3> <h3>  关于恋爱,很早就有姑娘跟我说"谈恋爱就像打太极",话粗理不粗:患得患失,盘问抓狂,神经过敏,只会把对方推的更远;我行我素,自我中心,骄横乖张,恃宠而骄会消磨对方的热情;放任自流,不管不顾,只在心情好时适当性的付出,会让对方觉得累。一段长久的恋爱关系当如李宗吾先生所说"某女不必非嫁某男"的离心力与"某女情足以维系某男"的向心力,而非一方舔狗似的讨好,非"两块腊肉"一样的搭伙,非纠结于外在条件的"配不配",非计较于"谁付出更多"的算计,而应该是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你看得到我的付出,我也理解你的不容易。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时下最流行的三观问题,在一份《中国95后数据报告》显示,在一项年轻人"最看重伴侣什么条件"的调查里,"三观一致"战胜了性格、经济条件、外表等因素,跃居榜首。可见现在的人有多看重这个难得的三观。凡是有点经验的成年人都明白,所谓的三观一致不是指两人任何观点都毫无分歧、高度契合,而是懂得尊重对方的不一致:你经常出入高档餐厅,也不介意与我在街边摊撸个串,而不是享受你的华丽鄙夷我的将就;你喜欢都市的繁华喧嚣,也期待与我在乡间田野中感受自然,而不是以精致自居嘲笑我的粗犷。在爱情里,所有幸福的模样都是有爱有尊重,有包容有改正;所有的不幸,都是你一边指责我的种种不是,一边不丝毫改变自己。记得有个知乎上"你心目中完美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问题,答案是"可以有不完美",深以为然,用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他,然后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幸福。</h3> <h3>  关于婚姻,我的自诩"成熟"的98年出生的弟弟常常否认母亲口中的"缘分",认为没有所谓的缘分,只有势均力敌的匹配。我不否认他的话的合理性,"门当户对"确实很有参考价值,但这个"门当户对"我觉得应该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因为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对一个人"三观"树立有很大的影响,因而一个从小家庭优渥的"富二代"很少能与生长在闭塞的农村少女结为夫妻,本质原因在于观念的巨大差距与鸿沟。一如前段时间上热搜的朗朗,作为享誉世界的顶级钢琴家,妻子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但我们说偶像剧里"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天才爱上白痴"是否存在呢,也有可能。而这里的"灰姑娘和白痴"大多具有貌美、乐观、善良、勇敢、能持续前进等特征,"总裁,天才"往往本性单纯,感性,向往质朴,见惯了身边样貌身材俱佳的"心机girl",会被单纯善良的傻白甜所打动,但偶像剧终究是偶像剧,现实里,女孩子们都明白概率性事件出现的可以忽略的可能性,唯一能令自己找寻到幸福的是只能是尽全力成就更好的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智慧而独立,这样,无论嫁谁都不会生活的差。</h3> <h3>  目睹了那么多的分分合合,"且行且珍惜""能回家就好"(来自刚刚离婚的马伊琍当年原谅文章和佟丽娅原谅陈思成的经典语录),见证过那么多的"爱的时候是真,一别两宽也是真",很多人直言不再相信爱情,然而事实是相爱一生的大有人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大文豪钱钟书与他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的爱情,他们相伴60余年,感情从未变质,而是随着时间愈发浓郁,而究其原因,除了牢固的感情基础,共同建立的精神世界,更多的是彼此理解,彼此包容。那么,现在回到了那个问题,你心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我的回答是:1、一个聪明的好人必将被另外一个聪明的好人发现;2、有趣的灵魂与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怎么样经营婚姻?我的回答是:1、我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说白了就是–—最基本的不是奇葩)拥有平静心态的人;2、拥有相处中的"共情力";3、我们共同成长,彼此成就,避免与当初对等的爱人拉开差距渐行渐远。</h3> <h3>娱乐圈模范好男人影帝梁家辉与别人口中身材变形臃肿的老婆江嘉年一直恩爱,江曾在他早年落魄时资助他,为营救他只身入黑帮险些丢了性命</h3> <h3>"炫妻(夫)狂魔"张智霖夫妇、蔡少芬夫妇(二对可谓都是通透之人,信手拈来的都是经营艺术,所以长久保鲜是有原因的)</h3> <h3>"他在闹,她在笑"的陈小春夫妇(女孩子们最憧憬的父女般的相处模式,他把她宠成少女)</h3> <h3>备受争议的"老少恋"杨振宁翁帆夫妇恩爱至今(成功证明爱情没有年龄界限以及思想是永葆青春的关键)</h3> <h3>"国民眷侣"习近平总书记夫妇恩爱日常(最高国家领导人私下里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暖男")</h3> <h3>  时光荏苒,年岁渐长,如今我早已不是豆蔻年华的少女,但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对婚姻神圣感的敬畏砥砺着拥有"它"的我们白天可以活力满满、晚上能够安然入眠,人们都说好的婚姻是女人最好的保养品,丈夫是妻子的气候和土壤:一个满面春风面若桃花的女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的男人,一个事业有成、感情专一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理解包容配合他的"贤内助"。婚姻是底线之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艺术,正值七夕,想起西方有种说法叫"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愿尘世所有寻爱之人都能在恋爱时,含情脉脉、情投意合;在步入婚姻后相敬如宾、细水长流,从爱情走向婚姻,又在婚姻中延续爱情,践行"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见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和"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的铮铮诺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