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西洋之路,全名"大西洋海滨公路”,长5.4英里(约合8.69公里),位于挪威西海岸,于1989年建成通车。</p><p class="ql-block"> 它以其独特的桥梁设计,获得了"通天公路"的美名,蜿蜒崎岖的道路和沿途的自然美景,被英国《卫报》评选为世界最佳公路旅行目的地之一。</p> <h3>大西洋之路上还有这种平桥。钢铁制成的桥体,是钓鱼的好位置。</h3> <h3>人们开着房车专程赶到这里来钓鱼。看!被我们碰上了。</h3> <h3>一条鱼儿挣扎着,但还是被这两位拉出水面,收入水桶。</h3> <h3> 所谓“通天桥”,”断头桥”都是指这座桥。从这个角度看,桥在最高处突然被切断,成了一座跳台!</h3> <h3>大西洋之路的两边,风景如画,宽阔的大西洋一望无际。</h3> <h3>这些礁岩,吸引着游客,大概从中可以抓到不少有趣的小海鲜吧!</h3> <h3>这是大西洋之路附近的一座小渔村,让我们去瞧瞧。</h3> <h3>爷爷带着小孙子,开着一辆mini敞篷车 ,到超市来购物。这是爷爷最喜欢的事儿,小孙子蹦蹦跳跳进超市,挑好了玩具和糖果,爷爷高高兴兴地来付钱。</h3> <h3>村子里的教堂。</h3> <h3>一家小咖啡馆。</h3> <h3>挪威被誉为最富裕的国家,也是最幸福的国家,贫富差距比较小,老百姓工作之余都会选择旅游,家家都有房车,整个国家好像都在为房车出游服务。几乎每个风景点都停着房车,每个村镇都建有房车营地。</h3> <h3>挪威人的房子家家都那么漂亮,草坪,鲜花,车库。这是必须的。在挪威那么多天,没有看见一所住宅的房前屋后有自留地。他们不种菜,所以家家的房子都那么整洁,漂亮,超凡脱俗!</h3> <p class="ql-block">漂亮精致的家!</p> <h3>这是村子里的避风港,各家的游艇,快艇都在这小小的港湾里避风。</h3> <h3>村子就在大西洋边,防波堤,灯塔,码头一应俱全。</h3> <h3>带桅杆的应该是游艇吧!一个小小的村子都有游艇码头,足见这里的人有多么富裕,多么幸福!</h3> <p class="ql-block">漁船码头</p> <h3>岸上,漂亮的民居,配着绿草地和松树,如画一般。</h3> <h3>这是大西洋之路附近的一座小灯塔,我们把车停在村子里,徒步前去。穿过一片小树林,前面豁然开朗,浩瀚的大西洋呈现在眼前,一条小路的尽头是一处高高的礁岩,一座灯塔矗立在那里。</h3> <h3>灯塔的附属建筑。</h3> <h3>大西洋边小灯塔,建筑物上那红色的部分就是灯房。</h3> <h3>合影留念</h3> <h3>7月10日一早离开大西洋边的Farstad,渡轮把我们送到了挪威第三大城市,特隆赫姆。</h3><h3><br></h3> <h3>这是特隆赫姆的火车站,我们把沃尔沃车停放在这里,行李也放在车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空手逛街了。</h3> <h3>特隆赫姆,位于挪威西海岸中部,是挪威的第三大城市,人口15万 。这是一座精致、美丽,舒适的城市。我们象饭后散步一样,溜溜哒哒就游览了它繁荣、秀美,充满历史感的市区。</h3> <h3> 尼德河流经市区,河岸上五彩缤纷的建筑和卑尔根(挪威第二大城市)如出一辙,所以人们也把这里叫做小卑尔根。这是特隆赫姆主要景点——老城桥。站在桥上,可以看见尼德河就在不远之处汇入峡湾。</h3> <h3>小卑尔根</h3> <h3>老城桥</h3> <h3>老城桥是人们休闲的地方,桥面的中间摆放着椅子和鲜花盛开的花坛。</h3> <h3>北欧式的建筑,简洁、现代的风格,赏心悦目!</h3> <h3> 尼达洛斯主教堂,位于特隆赫姆市中心,从远处就能看到它绿色的尖顶,这座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中世纪建筑,是挪威大主教所在的主教堂,同时也是全挪威最重要的教堂。大约兴建于1070-1300年,其建筑风格为罗曼式和哥特式,至今已有1000年历史。以前的挪威国王都是在这里进行加冕仪式的。</h3> <h3>大教堂离老城桥非常近,步行十分钟就到。大教堂规模与意大利、法国那边的无法相比,但其建筑的精美还是让人惊叹!</h3> <h3>一座大型综合商城。</h3> <h3>商场里,一头铜铸的大象,成了孩子嘻戏的游乐场,好几个孩子费力地爬上大象,雄赳赳的坐在上面,他们征服了这头大象,满足、自豪,开心全都挂在小脸上。</h3> <h3>广场</h3> <h3>停靠在特隆赫姆码头上的巨型游轮。</h3> <h3>火车站的后面就是港口。</h3> <h3>极简风格的现代建筑。</h3> <h3>游艇</h3> <p class="ql-block">游轮</p> <h3>双体客轮</h3> <h3>港湾附近山坡上的建筑群。</h3> <h3>晚上,我们回到火车站,把租赁的小车归还到租赁点。晚11点40分,火车开出特隆赫姆直奔千里之外的“博多”市。</h3> <h3>火车在雪山,森林,峡湾,草原间穿越,我们在卧铺上度过了一晚。</h3> <h3>7月11日早上9点16分,火车准点到达“博多”。</h3> <h3>“博多”火车站。</h3> <h3>火车站紧挨着渡轮码头。</h3> <h3>在博多我们又租赁了一辆“宝马520”,它将陪伴我们完成罗弗敦群岛的旅程。</h3> <h3>跨越博多海峡的渡轮就大多了,航程4小时左右。前后甲板都向游客开放。</h3> <h3>博多已经进入北极圈,虽有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但船上风很大,我们还是穿上了薄羽绒衣。</h3> <h3>远眺罗弗敦群岛,象一堵高墙, 矗立在海面上,南北逶迤百公里,犹如挪威大陆在北大西洋上的一道天然屏障。</h3> <h3>罗弗敦群岛越来越近了,游客们纷纷离坐走上甲板,用手机、相机拍下那摄人魂魄“高墙”。</h3> <h3>山势陡峭,锋利如刀刃,扑面而来。一种压迫感由然而生。</h3> <h3> 壮观的罗弗敦群岛是由上古的冰川雕琢而成的。Vestfjorden峡湾把它和挪威大陆隔离了开来,把它孤零零留在了辽阔的海上。尽管如此,从远处看上去,群岛仍然像一条似有似无的链子,永远连在一起。因此,当地人又叫它“罗弗敦围墙”。</h3> <h3>渡轮靠岸后,大概十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我们预订的旅馆。一栋白色的三层公寓。</h3> <h3>从南面的窗口看,是刀削般的山峰。</h3> <h3>从北面的窗口看,是辽阔的大西洋。</h3> <h3>附近有不少这样的旅舍。</h3> <h3>我们的公寓后面还有一处供游客们闲坐聊天的地方。</h3> <h3>晚饭后,就在附近走走, 从地图上得知,我们所住的地方叫Reine(雷纳)村,下面就让各位随我在村子里随便转转。</h3> <h3>漂亮的民宅。</h3> <h3>海边的礁岩上那一排排的木架上,挂满了三文鱼和鳕鱼的头,据说晒干后了再粉碎,可以制作狗粮、猫粮。</h3> <h3>家家都是花园洋房。</h3> <h3>岛上的捕鱼期是2月至4月,这所房子肯定不是民宅,我估计是鱼货加工厂。现在是休整期,悄无声息。</h3> <h3>渔港</h3> <h3>游艇</h3> <h3>划艇俱乐部?</h3> <h3>墙边挂着鱼干。</h3> <h3>港湾风光</h3> <h3>大型帆船,好像在作出航前的准备。</h3> <h3>院子里那微型木房是爱犬的“豪宅”。</h3> <h3>这是供游客租住的民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