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探密游—怪榆沟|图开沙漠

金意文创

<h3>拍摄:一路小跑<br>文字:一路小跑<br>时间:2019年7月21日 星期六 晴<br>  上午在赛里木湖大酒店休息到了11点,算是这几天来休息得最充分的一天了。<br>  我们的旅程已接近尾声,最后两天的游览项目都在霍城,景点离县城都不算太远,所以时间相对充裕,安排也较为轻松。</h3> <h3>  十一点整,卢团长派车接我们来到援疆驻地参观,实地感受援疆人员的工作与生活。今天是周日,援疆人员大都在休息,虽然不能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观看一张张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图片,还有他们的摄影照片,稍稍也能够感悟他们的快乐与艰辛,了解他们的付出与收获。而种满瓜果蔬菜的院子里,凉风习习,树影摇曳。果树枝叶之间,成熟的水果伸手可摘;田垄树篱之下,各色蔬菜长势喜人。大家徜徉流连之余,更觉得新疆的可爱,怪不得卢团长来了之后都不想走,还动员家人也来援疆。<br><br></h3> <h3><br></h3> <h3><br></h3> <h3>  来到卢团长的住所,摆开茶席,殷团员熟练地为大家泡起功夫茶,为这趟旅程增添了一缕茶香……</h3> <h3>  中午一点出发去怪榆沟。<br>  怪榆沟在霍城萨尔布拉克镇的齐巴拉嘎西村,距离霍城县城20多公里。</h3> <h3>  从县城到怪榆沟没有高速公路,好在路途并不遥远,所走的乡道路况也还算好。开车的马师傅说他从小生活在怪榆沟附近,对这一带很熟悉,他知道怎么浏览怪榆沟比较好。于是我们便欣然由他兼任导游,带领我们游览怪榆沟。</h3> <h3>  马师傅沿山路将车开到山上,从高处俯瞰远处的怪榆沟。远处黄绿相间的山梁之下,呈带状分布着一片树木,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大树,那里就是怪榆沟了。 怪榆沟以前叫“奇葩尔尕阿西沟”,意思是奇花异草、树木葱茏、野猪出没的山沟。怪榆沟面积有1300多公顷,沟内生长着10000多棵古榆树。这些榆树的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其中200年以上的就有6000多棵。据说这片榆树林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地球上的活化石”。<br></h3> <h3>  马师傅又开车带我们来到山下怪榆沟边,下车近距离体验怪榆沟。走下车,旁边就是几棵巨大而粗壮的榆树错落生长在溪流边上。溪流从榆树间弯曲穿过,两侧和底部都铺满了大大小小的卵石,依旧是新疆河谷地带典型的泥石流堆积区地貌。现在不是丰水期,溪流在卵石之间从高处向下游低洼处流去,淙淙有声,波光闪烁。溪边的卵石在中午强烈的阳光下泛着刺眼的白光。一座小桥跨过溪流,连接着沟里沟外的道路。<br><br>  溪边,两只高大的骆驼悠闲地仰头啃着榆树叶。这几天大家看多了牛羊和马匹,却很少看到骆驼。突然近距离遇到骆驼,都有点兴奋,纷纷举起手机对着骆驼拍照。两只骆驼似乎有点怕生,匆忙地啃了几口树叶,就迈开蹄子,顺着溪流消失在榆树林中。</h3> <h3>  怪榆沟的名字来自于那些长相奇怪的老榆树。<br><br>  眼前的老榆树,个头并不算很高,粗壮的树干并非笔直生长,而是枝干盘虬,布满了树瘤和节疤,树皮上满是裂纹,有些树干上还有空洞,看上去沧桑、怪异甚至病态,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榆树,甚至不同于同在霍城的大西沟的榆树。这些怪榆的形成,据说是因为牧民的砍伐和动物的啃咬。每到秋天,当地的哈萨克牧民就会砍去榆树的树叶和枝条作为牲畜过冬的食物,第二年春天,生命力顽强的榆树还会发芽长枝,不过因为去掉了顶端优势,树干就不大会往上长,而是会越长越粗。因为每年都有新的砍伐伤口,加上动物啃咬的伤口,树干的生长就会逐渐变形;又因为去掉了旁枝,所以主干不大会分叉,通过上百年的生长,就形成了现在的样子。</h3> <h3>  马师傅提议去下游另外一个溪流更宽点的地方去看看。<br>来到马师傅所说的下游地点,溪流果然更宽更深,水流无声地继续向下游流去。我们走过一座简易的铺着木板的悬索桥,走进了怪榆沟的深处。<br>  阳光笔直地从头顶的天空照射下来,将榆树如盖的树冠照成明亮的黄绿色。照不到的树叶则呈深绿色,在树林中形成色彩与明暗鲜明的对比效果。脚下如茵如丝的碧草,在阳光下忽明忽暗,一直蔓延到树林深处。不过,此时吸引我们的并不是四周茂密生长的榆树,而是林中响起的音乐声。<br>  音乐节奏明快,有着鲜明的新疆民族特色。循着乐声望去,远远地看见树阴下,有哈萨克族女子在草坪上舞蹈。阳光透过榆树枝叶的罅隙,斑斑驳驳地,照在草坪和女子的裙子上,似乎也在舞蹈。</h3> <h3>  旁边一棵巨大的榆树下,铺着鲜红色的地毯,十几个哈萨克族居民围坐在一起,有大人,有小孩。地上摆放着食物,应该是一个大家庭一起来休闲野餐的。</h3> <h3>  卢和曹也加入了舞者的队伍,和哈萨克族女子一起在草坪上跳起了新疆舞蹈。此时的怪榆沟,榆树们静穆在阳光和微风中,我们的团员和哈萨克族女子在草坪上舞蹈,蔚蓝的天空遥远而辽阔,有节奏的乐声反而让树林显得更加安静。远处,有牧民的毡房建在溪边,几个小男孩在溪水里嬉戏。眼前的景象,就是一曲田园牧歌,让人宁静,让人感动……</h3> <h3>  到达图开沙漠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出头了。当然这儿的“晚上”,是依据江阴的时间概念来定义的,在新疆,要到十点多,太阳才会下山,所以这个时候,最多只能算是傍晚。</h3> <h3>  <br>  而我们就是冲着这个时间点来的——我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图开沙漠的落日。<br><br>  不过,这个时间,作为景区,图开沙漠已经不接待游客了。幸运的是,作为援疆亲友团,我们还是顺利地进入了景区的大门。</h3> <h3>  图开沙漠位于霍城县城的西南方,开车十几分钟就到。沙漠规模较小,是新疆唯一一处绿洲中的沙漠。“图开”是维吾尔语“河水冲刷出来的沙漠”的意思。</h3> <h3>  景区的大门就是一个巨大的“开”字型,仿木材质,旁边是土黄色堞楼造型,大概是想营造“大漠孤城祁连山,戍楼遥望暮云间”的意境。作为绿洲中的一片小沙漠,加上大门外游客服务区盛开的格桑花,图开沙漠离这样的意境还远了点,不过要说“遥望暮云间”,现在倒是正当时。</h3> <h3>  走进景区大门,广场上土黄色的骆驼商队雕塑并没有引起我们多少注意,西边明亮的天空下,一大片带状的云彩横亘于沙漠上方,将西斜的太阳挡在后面。阳光从云彩的边缘照射出来,绘出云彩的轮廓,也把西边的天空照亮。<br>  <br>  广场之外,就是连绵的沙丘。白色的沙丘规模并不是很大,起伏也比较平缓。走在沙丘上,并不会像在塔里木胡杨林公园里那样把脚陷进去。卢团长建议大家脱掉鞋子,赤脚在沙漠中体验一下。我们都脱下鞋袜,赤脚走在沙丘上。沙子很细很软,温温的,并不烫脚,可能是傍晚气温下降的缘故。我们一行拎着鞋子,迎着夕阳,一路西行,走进了图开沙漠。</h3> <h3>  可能是因为接近闭园时间,景区内游客并不多。西边的沙丘上,只有几队拍婚纱摄影的,远远望去,在明亮的天空背景下,一对对新人不时地摆着造型,隐约能够看见新娘摇曳的红裙。夕阳下的大漠,倒是拍婚纱的好地方。<br>  <br>  夕阳在云彩后面缓缓下降,云彩周围的光线也在不断地变幻着。有时候,太阳会在云彩的缝隙处露出一角,透过西部纯净的空气,射出强烈的光芒。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被掩蔽在云层后面,在云彩的四周,形成放射状的光芒,摄影人往往称之为“上帝之光”。这种光线,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用相机不断地调整曝光参数,试图拍摄出最好的效果。</h3> <h3>  其他团员则走在前面,来到有两个草屋状建筑的沙丘上。透过望远镜头,能够看到他们不断地摆着pose,用相机留下最美的瞬间。<br>  <br>  太阳终于在接近地平线的时候脱离了云层的包围,悬空于云彩与地平线之间,依旧刺眼无法直视。阳光照亮了天空,照亮了满天的云霓,也照亮下图开沙漠的沙丘。不到一分钟时间,太阳就西沉入远方的地平线下,沙漠渐渐暗了下来,而沙漠上方则已是彩霞满天。</h3> <h3>  拍婚纱照的队伍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已经离开了。空旷而寂静的沙漠,只有我们一队人沿着沙丘脊,在晚霞中走上归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