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聚内蒙通辽(游蒙牧民的敖包)

湘遇情

<h3>  2019年8月3日下午,原北京军区陆军24军步兵70师火箭炮指挥连首聚内蒙通辽的战友,在导游王瑶美女的引导下,来到通辽扎鲁特旗的山地游牧民敖包,游览蒙古族牧民的敖包风情。 有关蒙古族游牧民的敖包之传说,众说纷纭。尤其众多关于敖包是蒙族牧民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地方,纯属误导。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当年雄起之前,遭敌对部落蔑儿乞部追杀,藏入不儿罕山后得以保全性命并脱身。从此,可汗铁木真视大山如父,立誓每天祭拜,感恩大山。雄才大略的一代天骄极具感恩之心,无论战事国事家事多忙,都要祭拜大山。但是,常年征战南北的可汗,经常在平原无山之地安营扎寨,即捡拾石块堆集于山,始终坚持地祭拜,不忘初心,感恩如父的大山。从此,可汗旗下的蒙古族后人,将集石为山的敖包,作为祭拜圣地。同时,部落间的盟约、部落的议事、青年男女约会等重大之事也常在敖包举行。 蒙古族游牧民的部落游牧,根据游牧资源适宜自家牲畜放牧的需要,不定期的变换选择游牧地点安营扎寨,搭建蒙古包,并在附近吉祥之地堆集敖包。由于游牧资源区域辽阔,一般一代人才能游牧一遍游牧区域。<br></h3> <h3>  敖包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在古代,蒙古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大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管这些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个别的圣地就是敖包。这种圣地也是各家族在自己的领地建起来的假山。蒙古族祭祀敖包并崇拜有加,缘于古代的祭圣山。祭圣山又与成吉思汗时代不无关系。</h3><h3>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 </h3><h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孙的元朝始祖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h3><h3> 由于有的地方没有山或离山较远,群众就“垒石像山,视之为神”(见《蒙古风记》)。这种山只是“像山”,不是自然的山,是人用石头或土堆起来,所以蒙古语称“敖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