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傅抱石的泉瀑雨声,听一场大雨滂沱

文藏

傅抱石的泉瀑雨声绘画具有将写生与传统绘画题材相融合的绘画特征,而这类将二者高度融合的作品是傅抱石泉瀑雨声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四老观瀑图》《不辩泉声抑雨声》《水阁观棋图》《天池瀑布》等。此外,具备这一特征的绘画中还有一部分作品呈现出现代绘画的一些特质和因素,如《风雨客至图》《巴山夜雨》《山行遇雨图》《〈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春雨西湖》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四老观瀑 62.2cm×109cm 南京博物院藏</h5> 然而起初,无论是老派画家还是现代新潮画家都并不看好这类绘画,但正是这种独特的绘画元素的出现,反而使傅抱石确立了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现代中国绘画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具有合理性和创造性的一面。这种风格在当时同样也引起了诸多同道的呼应和共鸣,由此可以看出这类作品呈现出的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和精神感召力。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巴山夜雨 1943</h5> 以泉水、瀑布作为题材和主题的绘画作品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并不罕见。古代画家在创作这类题材时意识到其创作的难度,发出过『画水口难』的感叹,将其视为畏途。五代以来,由于这类题材创作技法的难度,逐渐为画家们有意回避和忽略,只有极少数的画家如米友仁、黄公望、方方壶等获得过新的进展。傅抱石一反常态,在前辈画家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继续致力于这一题材的创作,将在中国山水画中一直被认为极难表现的『泉瀑』『水口』主题作为艺术创作的『突破口』。经过对大自然中客观形象的长期观察与体悟,加上不断的写生与创作实践,以『泉瀑』(水口)题材为创作对象的绘画成为傅抱石绘画中尤其是其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颇具分量的『泉瀑』题材绘画的经典之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苦瓜和尚诗意图 140.5cm×60cm 1959</h5> 傅抱石通过写生来解决绘画创作的难题,不断地对客观世界进行高度概括和主观改造,从中提炼出泉瀑雨声绘画特有的特色和面貌,并将其与传统绘画进行融合,将泉水、瀑布、雨、云、水、气、光影等自然物象的质感、动势在画面中充分地凸显出来,无疑为传统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元素,这一类题材也成为了傅抱石最为擅长表达的主题,成为傅抱石绘画创作中的『绝活』。他创作的一系列的如『平沙落雁』『高士观瀑』『携琴听泉』等主题的作品,不断将泉瀑雨声绘画引入到新的境界中来,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传统山水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入领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乾坤赤 1964 南京博物院藏</h5> <b>清新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现代文化特征</b><br><br>傅抱石的泉瀑雨声绘画具有不同于传统绘画的要素和特质,具体表现在其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上。作品表现的是艺术家真实的情感内容以及新社会、新时代的风貌,是画家对现实山川景物观察后所获得的精神体验和情感的呈现。这类绘画除了呈现出写生创作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绘画特征,具有清新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现代文化特征之外,还有着二十世纪这一特定时代的痕迹与烙印,如《千峰送雨》《歌乐山之雾》《强渡大渡河》《西那亚宫林木流泉》《天池瀑布》《山雨忽来》《烟雨迷蒙图》等泉瀑雨声主题的山水画创作,都是其展现时代感和文化现代性的佳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山雨忽来图 南京博物院藏</h5> 傅抱石于二十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千峰送雨》《歌乐山之雾》《潇潇暮雨》《山中遇雨》等作品,不仅使观者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富有诗意的美,即传统绘画中这一被广为熟知的审美内涵,同时也呈现出民国时期特有的精神面貌和画家所秉持的思想操守,流露出他对大西南山川景物的真切感受,从而将巴蜀地区奇肆、雄伟、秀丽的山川之美映现于纸面,使人如临其境,拉近了艺术创作与人们的心灵距离、情感距离,时代特性极为鲜明。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山行遇雨 1949 南京博物院藏</h5>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强渡大渡河》一画创作于一九五一年,是傅抱石同类题材创作中的经典之作,极具时代特色和现代文化特征。这件作品以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景为主题,画家选取江水泉瀑一角进行描绘,不断晃动的水气和闪亮的天光弥漫整个画面,一叶小舟在飞泻、奔涌的水面上艰难前行;战士们正举手射击,枪声不断,与冲击着两岸悬崖的涛声相互映和,富有音乐性和旋律之美。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强渡大渡河 1951 南京博物院藏</h5> 另一件藏于南京博物院藏的作品《烟雨迷蒙图》创作于一九六四年,描绘的是西湖烟雨迷蒙的秀丽情景。画面中大雨正飞泄而下,天空、远山都笼罩在蒙蒙水气之中,而近处的鲜绿柳树、游人、楼台、建筑却显得清晰而明洁,很有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意情趣,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是历代有关西湖雨景题材绘画的上乘之作,亦可映射出画家对生活的直接体验和真切感受。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烟雨迷蒙 南京博物院藏</h5> 此外,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藏的、傅抱石游历东欧以后的写生作品《西那亚宫林木流泉》《大特达山天文台旁即景》等,其描绘的浪漫、秀丽的异域风光是画家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大发挥到极致的典范,既印证了中国画笔墨所具有的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也为后来中国画表现新题材、新内容提供了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br>走进傅抱石的泉瀑雨声,听一场大雨滂沱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傅抱石 西那亚宫林木流泉 1957 南京博物院藏</h5> 值得一提的是,傅抱石创作的『毛主席诗意』主题的作品中有关『泉瀑雨声』题材的绘画更是集中体现出这一特定时代的鲜明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以南京博物院所藏傅抱石在一九五八年创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即可看到画作表达出来的现代文化气息和二十世纪那一代具有浪漫主义理想和信念的中国人所特有的精神意象及情感世界。这件作品是根据毛泽东词意『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而创作的,是此类题材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件作品全幅作大雨倾盆的情景,云中嫦娥正翩翩起舞,吴刚在其身后端酒而立,绿色的柳叶在雨中不断飘落;近景部分,无数红旗飘拂于万千峰峦间,象征着革命的胜利。傅抱石借助毛泽东诗词为泉瀑雨声绘画增添了新鲜要素,将写生创作与现代主题创作相结合,表现出二十世纪特有的观念及情感内涵,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风貌。 以表现东北地区特有的雄奇的自然山川面貌的泉瀑雨声绘画,是傅抱石晚年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其中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精神内涵。这其间,傅抱石多次以东北的镜泊湖、长白山天池瀑布为原型进行创作,将气势雄伟的泉瀑飞泻所产生的巨大轰鸣声与飞动感用出神入化的笔墨技巧呈现出来的,表达出惊人的气势和深伟、壮阔的精神境象,深深震撼着观者的心灵,同时映射出傅抱石晚年日趋成熟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及其与自然景致高度结合的艺术追求,绘画境界洗练、深邃、沉雄、壮阔,为其晚年山水画创作确立出浑雄、壮美的审美基调,达到了新的精神高度和审美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