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爸在 就有天在,有妈在 就有家在一一缅怀我的父亲母亲

寿而康老陈

<h3>  打不散,扯不断,那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亲情永远最重要,不管你人在哪里,心在何处,不管你到天涯,还是海角,家里始终有一个惦记你的母亲,一个思念你的父亲。在这个世界上,父母给的永远是最深的爱。 五年前,九十一岁的父亲离开了我们。今年三月十二月,九十四岁的母亲也因病辞世了。都说人生最无能为力的莫过于,我们终将面对父母的离去。父母的离去,挡在我们和死神之间那堵墙垮蹋了。我再也没有父母了,七十岁的我成了孤儿,我的心在痛,心在流泪。父母是指引方向的灯塔。父母在的时候,无论我们在那里,灯塔永远亮在我们心中,父母不在了,灯塔灭了,再也没有人指引我们回家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一首伤感的情歌《想念父母》深深地触动了我:“ 翻开记忆的照片我想念母亲,再也感受不到你温暖的嘴唇,梦中难得一见我想念父亲,多想再一次看看你慈祥的眼神。我想念父亲,我想念母亲,你们都已去了留下我一个人。我想念父亲,我想念母亲,若有来生我定要找到你们。&quot;父母的爱,就像偷偷记录在日记本中的散文诗,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都存在着,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们,保护着我们。 亲爱的父母大人,若有来世,我一定还做您的儿子,把今生的缘分延续,把今生的遗憾补全,把今生的恩情加倍报答。 父母永远是我们的依靠。 我想念父亲!我想念母亲!</h3> <h3>2005年8月,母亲八十大寿,这是父母的合影照。</h3> <h3>父母钻石婚照</h3> <h3>这是父亲的照片</h3> <h3>这是母亲的照片</h3> <h3>父母合影照</h3> <h3>父母合影照</h3> <h3>父母合影照</h3> <h3>父亲八十九岁时照片</h3> <h3>父母在打麻将(一)</h3> <h3>父母在打麻将(二)</h3> <h3>母亲晚年生活照</h3> <h3>母亲喜欢打麻将。今年春节在儿子家里打了一天</h3> <h3>这是1970年的全家照。前排左起父亲 弟弟陈康平(1971年病逝) 母亲。后排我 妹妹陈康宁 我爱人马学芬。</h3> <h3>这是全家福</h3> <h3>母亲在重庆西南医院住院时的照片,当时我爱人还在重庆工作。</h3> <h3>父母回狮市老家。</h3> <h3>1970年,我与父亲同时出席县先代会。</h3> <h3>父亲曾任富顺县卫生学校校长。退休后与单位职工合影</h3> <h3>这是六十年代末的照片。前排左是我表妹(三舅的女儿) 弟弟陈康平 邻居的小孩。后排我和妹妹陈康宁</h3> <h3>1973年春节,我们家与五叔家团年后去照像馆留下的合影。</h3> <h3>七十个年代,我家与岳父一家合影</h3> <h3>这是我三舅与五姨妈在我家过看望姐姐和姐夫。大约是1978年下半年。</h3> <h3>父母和两个孙儿与外孙的照片。</h3> <h3>我母亲、岳母、宝嬢(干妈)</h3> <h3>母亲与我岳母</h3> <h3>去年,我母亲生日与我岳母的合影</h3> <h3>母亲八十岁时的照片</h3> <h3>父亲九十大寿照片</h3> <h3>父辈五弟兄。父亲九十大寿时,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弟妹。这是父母与五叔、么叔、么妈合影。</h3> <h3>父亲九十大寿时,父母与儿子、儿媳和女儿合影。</h3> <h3>全家福</h3> <h3>父母与侄儿、侄女合影</h3> <h3>父母与他的学生合影</h3> <h3>全家福</h3> <h3>全家福</h3> <h3>母亲与我们在一起</h3> <h3>父母与孙儿、外孙在一起</h3> <h3>两姑嫂在一起(我爱人和我妹姝)</h3> <h3>我和妹妹两家人的孩子</h3> <h3>在卫校老家</h3> <h3>生活照</h3> <h3>父亲与两位孙儿</h3> <h3>孙儿与爷爷在一起</h3> <h3>孙儿与爷爷在一起</h3> <h3>孙儿与爷爷奶奶</h3> <h3>三舅、舅妈来富顺</h3> <h3>在甘肃工作的二孃全家回富顺</h3> <h3>二孃回富顺</h3> <h3>孙女满月时的全家福。有父母,岳父母</h3> <h3>全家福。父母与岳父母,我们夫妇,两个儿子儿媳,孙儿孙女。</h3> <h3>父母、妹妹、妹弟与我全家在一起</h3> <h3>全家福,四辈人(一丿</h3> <h3>全家福、四辈人(二)</h3> <h3>全家福,四辈人(三)</h3> <h3>全家福,四辈人(四)</h3> <h3>全家福,四辈人(五)</h3> <h3>全家福,四辈人(六)</h3> <h3>我俩陪妈与舅</h3> <h3>姑嫂陪母亲</h3> <h3>与母亲和八舅</h3> <h3>婆媳俩(一)</h3> <h3>婆媳俩(二)</h3> <h3>婆媳俩(三)</h3> <h3>婆媳俩(四)</h3> <h3>母亲的九十二岁生日</h3> <h3>孙儿孙媳与奶奶</h3> <h3>与母亲合影</h3> <h3><br><br><br>  这是从陈家宗亲群抄录的实公训诫子孙则。严格讲,这就是我们陈家的家规家法:<br><br><br>天理莫违,<br>居家莫逸;<br>祖德莫燼,<br>家庭莫偏。<br>闻雷莫怕,<br>奴婢莫凌,<br>兄弟莫欺,<br>钱财莫轻。<br>时风莫趋,<br>交友莫监,<br>饮酒莫彺,<br>耕读莫懒。<br>奢华莫学,<br>忘祖莫起,<br>美色莫迷,<br>待人莫刻。<br>做事莫霸,<br>女孩莫溺,<br>淫书莫看,<br>立身莫歪。<br>果报莫疑,<br>阴骘莫損,<br>淫念莫萌,<br>暗室莫愧。<br>国法莫违,<br>祖宗莫忘,<br>父母莫侮,<br>子孙莫纵,<br>故旧莫疏,<br>邻里莫绝,<br>本业莫荒,<br>匪人莫近。<br>正人莫远,<br>非份莫做,<br>盘算莫狠,<br>意气莫使。<br>贫穷莫怨,<br>童年莫荡,<br>言语莫尖,<br>宦贵莫羡。<br>贫苦莫轻,<br>字纸莫弃,<br>五谷莫贱,<br>诗书莫荒。<br><br><br><br><br>  一九九0年,是我祖母一百岁诞辰,全家人回狮市老家给祖父、祖母立碑。 父亲是五弟兄(大伯、二伯已辞世)。当天, 大伯母,二伯母,我父母,五叔五妈,么叔么妈及各位晚辈,陈茂扬叔叔、张表叔和龙道康老表参加这一活动。</h3> <h3>给祖父祖母立碑(二)</h3> <h3>给祖父祖母立碑(三)</h3> <h3>给祖父祖母立碑(四)</h3> <h3>给祖父祖母立碑(五)</h3> <h3>父亲为曾孙开晕(一)</h3> <h3>(二)</h3> <h3>(三)</h3> <h3>(四)</h3> <h3>(五)</h3> <h3>天伦之乐(一)</h3> <h3>(二)</h3> <h3>(三)</h3> <h3>(四)</h3> <h3>(五)</h3> <h3>(六)</h3> <h3>(七)</h3> <h3>(八)</h3> <h3>(九)</h3> <h3>(十)</h3> <h3>孙儿孙女与太奶奶</h3> <h3>与母亲在一起</h3> <h3>孙儿孙女与太奶奶</h3> <h3>三舅来富顺(一)</h3> <h3>三舅来富顺(二)</h3> <h3>三舅来富顺(三)</h3> <h3>我们全家陪同母亲回泸县老家</h3> <h3>母亲是泸县黄舣人(现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这几年正月,都要回老家。这是母与弟弟妹妹的合影。从左起八舅,母亲,二姨,五姨,么舅,么舅娘。</h3> <h3>人生太短,一晃我已进入古稀之年,经厉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逐渐明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的,是不会有任何条件,不求有任何回报,无怨无悔的。人间最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父母的恩情比山还高,比水还深。父母不可能陪伴儿女一辈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父母走了,才发觉自己已经别无这择了,只有接过上辈人肩上的重担,直接面对风雨,将重担传下去。 热爱生命,将日子过得更好,这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br> 陈康强 二0一九年八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