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仲夏西北行(二)

我爱哲学

<h3>  扎尕那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不仅仅是指这一个地方,而是由郎木寺途径桑科草原、花湖、热尔、冻裂一路的单行乡道,最终到达扎尕那,这一路美得让人窒息,能让人忘掉高原反应,所以难道是负负得正的原因吗,美得窒息+高原反应窒息竟然=神奇的呼吸顺畅。</h3><h3> 跟着导航,顺着乡道来到扎尕那的业日村村头,导航很精准,导着我们进了曲里拐弯的小胡同,当我们怀疑导航把我们导进死胡同的时候,一个看上去五、六岁的藏族小男孩走上前来问:“阿姨,你们住哪个宾馆?”“我们住雪域饭店,这样走对吗?”“对,跟我来吧”小男孩瘦瘦小小的,着装也不是很干净,但是并不怯生,沟通也很顺畅,一看就是旅游村长大的孩子,天天接待游客,有3、40米就到了雪域饭店,小男孩结束对我们的向导,坐在门口跟几个其他小朋友聊天,老公问我有没有小礼物送给小男孩,我找了找,发现仅有的一罐咖啡,于是赶紧下车送给小男孩,小男孩倒是也没推辞,接过咖啡转头向小伙伴们亮了亮。通过聊天知道小男孩竟然9岁了,我很惊讶,连续问了几遍,感觉小男孩是报错了年龄,可是小男孩坚持说自己9岁了,我只好带着疑问作罢,后来在村里碰到其他小朋友,问起他们的年龄,竟然都比我的猜测大出好几岁,仔细想想他们的沟通能力确实符合他们的自报年龄,所以我得出结论:藏族的孩子们身体发育较晚。通过接触,儿子跟我共同得出另外一个结论:藏族人长得都很帅,个头修长没赘肉、细长脸、高鼻梁、眼睛大而深邃,孩子们一出生都挺白,后来黑是环境使然,紫外线强烈造成的。</h3><h3> 扎尕那里面的这些村庄都已经商业化,估计有百分之八十的村民开起了民宿、饭店或者超市,大大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h3><h3> 晚上出来觅食的时候,碰到村里另外一个不太会汉语的小男孩拿着一个手工编织的鲜花花环跑上来问:“阿姨,买一个。”我一看可爱的小孩,立马和蔼地说:“好啊,多少钱?”小男孩伸出巴掌:“5块”,我说:“好的,我要一个。”小男孩高兴地递给我,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没带现金,因为现在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一个手机啥问题都能解决,于是问小男孩,可不可以微信支付,果然如我所料,小男孩没二维码,只能收现金,我说:“那怎么办?”小男孩立刻露出满脸的失望和不甘心,这时候老公递过来10块钱,问小男孩能不能找开,小男孩仍旧一脸的失望,表明他没有零钱可找,我看着小男孩失望的小表情,顿生怜爱之心,跟他说:“好吧,好吧,就10块钱吧。”小男孩听懂了我的话,接过钱高兴地边欢呼边跑向不远处的伙伴们。</h3><h3> 在这里我们住了藏式民宿,吃了较为正宗的孜然羊肉,就是价格贵,牦牛肉我们咬不动,也吃不惯。去看了日落,本想晚上去拍银河,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等到银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