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资阳是个好地方》,这首本土歌曲曾经流行于资阳县城乡。这个歌名是1958年阳春三月,毛主席乘坐专列途经资阳下车后,眼望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时说的原话。当年,很快由资阳县时任领导陈伯万作词,资阳中学音乐教师石正炬谱曲,县广播站录制并播放;中小学校教唱,县文工团演员演唱,于是,这首歌曲便广为传唱开来。然而,很多“老资阳”至今也不知道这歌名源自毛主席的一句话,甚至不知道毛主席来过资阳。于是趁亲历者尚健在的日子,我采访了当年直接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县公安局局长、原资阳内燃机车厂经贸公司退休老人傅自松,结合网络和口传史料,简略还原资阳历史上那段难忘的记忆。</p> <h3>网络图片:毛主席离开资阳后在成渝线上的内江站。</h3> <p class="ql-block"> 安全保卫 内紧外松</p><p class="ql-block"> 1958年3月初,时任资阳县公安局长傅自松接到四川省公安厅绝密通知:立即到成都,领受了绝密使命。省公安厅长赵苍璧单独接见了傅自松,亲口传达中央指示:3月9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毛主席一行将乘坐专列沿成渝铁路到重庆,途经资阳资阳县火车站加水时,主席要下车。要求成都铁路局和沿途经过的资阳等几个大站县市,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原则是“绝对保密,内紧外松”,避免任何事故发生。</p><p class="ql-block"> 傅自松回到资阳后,立即向县委书记李果明汇报,会上制定了三条措施:一是将“五类分子”严加控管,必要时个别移送到5公里外;二是资阳车站上至庙子沟、下至登瀛岩,铁路两边小山坡、涵洞布置人员看护;三是资阳车站一带设立便衣岗哨,公安人员不足时可以选派部队、政府机关人员参与。同时要求,出于保密原因,全县只能有县委书记、县长、公安局长知道是毛主席特别专列经过资阳,在防控布置落实中,传达口径只能说是中央首长专列。</p><p class="ql-block"> 成都会议闭幕当天,国家公安部副部长徐志云亲自询问资阳县安全保卫工作落实情况,听完傅自松汇报后强调,安保工作要内紧外松,主席接近群众时,不能硬挡围观群众,公安便衣用步话机加强现场联系。</p><p class="ql-block"> 主席下车 艳阳高照</p><p class="ql-block"> 3月27日,资阳正是春光明媚的日子,东岳山绿,沱江水清。正午时分,毛主席率参加成都会议的30余人乘特别专列离蓉,下午2点左右,专列停靠资阳站加水,主席从乘坐的倒数第二节车厢走下。</p><p class="ql-block"> 这时,早已等候在列车前面站台的傅自松赶快跑步过去,只见主席已经由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和成都铁路局局长胡景祥陪同,在列车前交谈。主席一行从货站口缓步走出时,傅自松和县委书记李果明及一位合作社干部迅速跟随其后。</p><p class="ql-block"> 主席凝望着车站外大片绿油油的麦田,环视四周,手指和平路资阳火力发电站高烟囱问:“这是么子地方?”李井泉马上应答:“是资阳。”主席面拂春风,放眼资阳的工农业这一景象,不禁点头赞叹:“好地方啊,我们过去走走。”</p><p class="ql-block"> 主席脱下银灰色哔叽上衣,步履稳健,走出车站,向和平路以西一片麦田走去。来到麦田,主席弯腰轻抚麦苗,小麦已经扬花,穗头颗粒饱满。起身后,他一手叉腰,眼光从大片麦田移向远处的天台山,神情专注。回经甘蔗地时,踏着凸凹硬泥块,有人上前搀扶,主席摆手:“不要,我能走的。”看见蔗苗已经破土而出,嫩绿可人,主席说:“这东西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应该大力发展。” </p><p class="ql-block"> 主席回站时,路过铁路职工居住的一排平房,便跨进一户职工家坐了十来分钟,亲切询问主人家庭有几个人?生活怎么样?还特别嘱咐随行陪同的成铁局局长胡景祥,要关心职工工作、生活。离开职工家庭,准备从后门回到车站月台,忽然瞥见墙上书写的“打掉官气,扫掉暮气,朝气蓬勃地建设社会主义!”主席夸赞道:“这个标语好。”</p><p class="ql-block"> 他绕过食堂,跃上台阶,从检票口进了站。</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到来的喜讯随着春风扩散,欢腾的人群涌向车站检票口。在月台上,一位身材高挑的专列乘务员走到主席面前,抬起手腕,并用右手指了指手表,示意主席登上专列,主席会意上车时,又觉礼数欠周,下车与车站书记、值班站长、班长一一握手道别。</p><p class="ql-block"> 14点半,专列汽笛一响,缓缓启动。这时,人们从检票口拥上站台,依依不舍地目送专列驶往重庆方向。</p> <h3>网络图片:毛主席在四川农民家。</h3> <p class="ql-block"> 幸福回忆 传颂资阳</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一位百货经商者郑祥金回到单位时,兴奋地向同事讲述了几个小时前的幸福时刻:他挑着装满杂货的篾篓子,在车站下的围城土公路歇脚时,看到麦田那里一群人,其中一位高大的人物似乎有些面熟,像是在报纸上见到过,那不是毛主席吗?他既惊讶又兴奋,很想走近一些看看伟大领袖的形象,但有人挥手示意他别过去,只好就地猛瞅了几眼后才不舍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资阳车站,铁路职工和附近居民接二连三地跑来,询问书记、值班站长见到毛主席时的情景,一个个都紧紧握住他俩的手,羡慕地说:“你好幸福啊!让我们也从你的手上感受到毛主席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当晚,资阳县委礼堂灯火辉煌,喜气洋洋。傅自松讲:“伍隍农场那背篓无核柑橘,我当时请主席秘书田家英转送敬爱的毛主席:“今天,伟大领袖来到资阳,是资阳和全县人民的荣幸。我们想请毛主席品尝资阳一点特产,以表达资阳人民的一片心意。”田秘书说:“你们辛苦了,毛主席有吃的,请同志们品尝吧。”于是,这一背篓广柑便当场分发给现场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国庆前后,资阳县工农业成就展在文化馆举行,展厅正中墙边,一拢杆壮粒满的金黄麦穗,罩在特制的玻璃箱内,底座上,书写着“幸福麦”三个大字,旁边贴着简介:毛主席来资阳抚摸过的麦苗。</p><p class="ql-block"> 金秋时节,由资阳人作词谱曲的民歌《资阳是个好地方》,伴随着资阳人的幸福记忆,久久地回响在沱江两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