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7月24日,大姐,二姐,我和弟弟重返佳木斯,去探访我们阔别50年的故乡—佳木斯。</h3> <h3>1957年父亲抗美援朝归来,转业安置到佳木斯木材加工厂(61厂)工作。父母安家在佳木斯市福丰街19号。我们姐弟四人陆续在那里出生。1969年,父亲当时的单位黄金一勘转勤到河北,我们全家随父亲搬到承德。至今,我们整整离开佳木斯50年了。</h3><h3>这张合影是1958年父母的第一张合影照,当时大姐还在母亲的腹中。</h3> <h3>火车终点站是哈尔滨,顺便在哈尔滨住上一晚,转一转。</h3> <h3>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h3> <h3>通往太阳岛的铁桥,身后远处即是著名的太阳岛。</h3> <h3>临近中午,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h3> <h3>太阳岛俄罗斯风情小镇。</h3> <h3>小镇酒吧。楼上是免税店。</h3> <h3>背后是哈尔滨大剧院</h3> <h3>哈尔滨斯大林广场,江畔公园,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在中央大街的终端。</h3> <h3>25日晚抵达佳木斯。火车上遇到一位家乡美女,热情地帮我们拍摄了小视频和合影照。并为我们细心的指路,交换了微信号码,对我们说,在佳木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她。一下子感觉家乡不陌生了。</h3> <h3>夜幕下的佳木斯火车站大气恢宏。</h3> <h3>26日一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昔日的家。在路人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家附近的煤矿机械厂原址,这里已经变成了煤机公园。在曾经的小树林位置,建成了青年林。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热心的大哥,他亲自带路帮我们找到了当年家的位置。</h3> <h3>几经周折,在这位素不相识的大哥的带领下,我们终于来到了当年的“家”。</h3> <h3>脚下站的位置就是我们50前的家。身后那座高窗建筑当年是收容所。我家的草房早已不在,变成了一排排楼房。社区名字叫和谐家园。门牌号也变成了福丰路366号左右。</h3> <h3>这座砖墙还是当年的,那时是收容所的外墙。现在收容所变成了建设派出所。</h3> <h3>二姐站的位置就是当年我家的后花园。那时园子里有颗樱桃树,许多的“黑星星”。还有很多花。</h3> <h3>这家饭店身后就是我家的旧址。在社区里还遇到一位50年前的老邻居,父亲61厂的同事。他比父亲小十几岁,如今已经76岁。老人讲,那时父亲和一位王姓工友关系比较好。那个老王头还健在。但不在这个小区住了。</h3> <h3>在前日返回酒店的路上,遇到了老字号的东风照相馆。进去一问,原来就是当年我们拍照的那家照相馆。已经60多年历史。房子变了,位置和名字依然没变。过去,这家照相馆是国营企业。</h3> <h3>66年我和大姐二姐在东风照相馆拍的照片。</h3> <h3>67年我弟弟在东风照相馆拍的照片。</h3> <h3>50多年后,我们又在这家照相馆拍了照。</h3> <h3>离开时最小的弟弟如今也已年过半百</h3> <h3>26日下午,我和弟弟来到外滩公园,沿江边一直向西走到沿江公园最西端。</h3> <h3>晚上,在佳木斯文化宫观看东极之夜演出。</h3> <h3>27日早,我们来到了北江沿。因为佳木斯市坐落在松花江南岸,所以从小这里就被称作北江沿。当年大姐经常偷着和小伙伴一起到这里玩,每次被母亲发现都会挨打。母亲怕她不小心掉进江里,不允许她来这里玩。</h3> <h3>江边空气清新,格外舒爽。</h3> <h3>乘坐江轮在松花江上游览半小时,票价每人才10元,真没想到的便宜。</h3> <h3>27日下午,我们来到松花江北岸。这里是佳木斯市的郊区,小时候我们没有到过这边。</h3> <h3>短短几天的寻根之旅,给我们四姐弟留下了无限美好的记忆。环境优美的佳木斯市容,真诚实在的佳木斯人,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今后我们还会再来的—再见,佳木斯!再见—我的故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