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秘境黄龙洞,仙奇天门山</h3> <h3>黄龙洞,亚洲第二大溶洞,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石灰岩高原的地名,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h3><h3>中国喀斯特岩溶地貌分布较广的是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如石芽、石林、溶洞、地下河等。黄龙洞就是喀斯特溶洞。</h3><h3>溶洞内自下而上生长的是石笋,自上而下生长的是钟乳石。据说,石笋和石钟乳,每百年才长高一厘米,长一米,就是一万年了。我们常说水滴石穿,在这里应该说水滴石长才对。因为水质主要含有大量的碳酸钙。</h3> <h3>进洞不远处“万石怪洞”四个字,激起你的好奇神经,必须一探究竟。</h3> <h3>洞内石笋与钟乳石同在,它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向彼此靠拢。</h3> <h3>双门迎客:幸福门和长寿们。为我们做介绍的阿妹说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入不同的门,不用当心迷路,虽入不同门,结果都到一起。我认为不长寿,何来幸福,我从长寿门入。</h3> <h3>金戈银枪</h3> <h3>这是响水河码头,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河流很长,两岸景观别致。</h3> <h3>这是在船上拍摄的洞景。</h3> <h3>离船登岸,拾级而上,很快来到一块高地,名曰“黄土高坡”。景名的命名取其与实际地理地貌的相似性。</h3> <h3>这是“黄土高坡”上的石笋,粗壮厚实。</h3> <h3>因为形似倾倒的松树,故名“卧松奇观”。</h3> <h3>石笋林立,颇为壮观。</h3> <h3>这是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的老家。大圣仙桃会上偷得一个仙桃回来,得到众猴的仰望。</h3> <h3>黄龙洞的奇在于其洞中有洞,分为好几层。我们忽而往上攀登,忽而向下行走,边行边观景,惊叹大自然的魅力!</h3> <h3>天桥,横跨响水河之上。为我们作洞中讲解的苗族阿妹在这里清唱了一首山歌,悦耳动听,原汁原味。</h3> <h3>一个翘首凝望,一个从天而降,双方都是深情的期待相会的那天。那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它们会是什么样,世界又是什么样,各位看官完全可以脑补一下。</h3> <h3>龙王也需要口粮,瞧,这是它的一畦畦正在休耕的田地。</h3> <h3>据说石琴山的乳石可以敲打成一串串音符,有专家也曾尝试过敲打了一首曲子,但有一个音符有点走掉。</h3> <h3>这个柱子很奇特,中间有个大洞,洞里完全可以摆上一个麻将桌,杀它个昏天黑地。</h3> <h3>那个高且壮的是积雪沉压的松树的主干,景名“大雪压青松”。由于缺乏枝叶,此景总少那么点意境。脑补一下吧。</h3> <h3>老鹰觅食,看官:老鹰在哪里?食又在何处?</h3> <h3>这个景很有意思,被我捕捉到的,我将其命名为“土地公公”。有没有那点意思。</h3> <h3>天亮的那一刻,家里的鸡不断鸣叫,告诉你天亮了,该起床了。瞧,昂首的石笋是不是像鸡在奋鸣。故,命其景为“金鸡报晓”。</h3> <h3>东海龙王举行盛大宴会,各路神仙齐聚,好不热闹。</h3> <h3>定海神针,一个“定”字让人们联想到了什么?楔子,钉子,可以加固稳固不稳定动荡不安的东西。如果被拿走,东海龙宫就会倒塌。换种说法,就是定海神针的作用就是撑住龙宫,稳定龙宫。事实上,定海神针被孙悟空拿走之后,龙宫也没有倒塌,是个闲置的宝贝,其作用还是被大圣发现的。</h3> <h3>石灰岩是通透的,这是讲解员做灯光对比。白色的是千万个游客用手摸的结果。</h3> <h3>一片片乳石是不是像染布坊晒的布匹,在微风中飘逸。</h3> <h3>溶洞,我也看过几个,如广德太极洞、牯牛降溶洞,比较起来,黄龙洞有气势,面积广大且景多,形态各异,这是最值得观看的溶洞。景点的命名文化性较突出,这是一个亮点。黄龙洞,无愧于神奇的地下"魔宫",享有“中华神奇洞府,世界溶洞奇观”之美誉。</h3> <h3>天门山是武陵源另一景点,素有“武陵之魂”美誉。未到之时,原以为湘西天门山如同芜湖天门山,东西或南北各一座山,像两扇敞开的大门引导江水或河水依此奔流到海。实地观看,我的想法错了。天门山上有一洞,南北对穿,宛若一道通天的门户,从此而得名天门山。</h3> <h3>天门山很高,也很陡峭,我们乘车上山直达洞下一个平台处。平台面积很大,我们在这里小憩一会,拍拍照,感受山之高。车到平台处需经过九十九道弯,师傅的车技是杠杠的,弯道那么多,都是急转弯,速度还是溜溜的。刚开始没什么感觉,车离地越来越高,从窗往下看,一阵寒颤,腿开始有点软了。</h3><h3>站在平台处,仰望洞口,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洞高130多米,宽30~50多米不等。</h3> <h3>山上的天气如同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朗朗乾坤,眨眼就成黑旋风,直奔天洞而去,立马上演了一场天门吞云雾的好戏。带着小孩的怕下雨,立马去买雨衣;而没带小孩的在赌天不会下雨。</h3><h3>平台离洞口还有九十九级台阶,导游为我们选择了乘梯而上,节省了时间,却少了登梯的味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哦!</h3> <h3>事实我们赌输了,刚出电梯口,雨就下起来了,越下越大。导游立马带我们来到一个较安全的地方躲躲雨。</h3> <h3>山上的天气真奇怪,一边下雨,一边天气祥和,虽是云雾缭绕,但没有雨点,这可能就是我们家里说的牛背雨。</h3> <h3> 好景不长,一会儿功夫,黑色云雾由北而南穿洞而过,和它一起而来的是来势凶猛的降雨。</h3><h3></h3> <h3> 我们沿着有廊宇的栈桥继续前行,来到天门山的最高处平台。这里天气虽不是很好,没有降水,可以观景拍照,寻找不同于明媚阳光下的不同风景。</h3> <h3>在这里真正领悟到了“江山有奇峰,锁在云雾中,寻常不得见,偶尔露峥嵘。”的意境,这是课本和课堂上难以实现的素材。</h3> <h3>恶劣的天气在继续发酵,刚才白色云雾已退场,迷蒙蒙的云雾随风飘逸。近山与远景忽隐忽现于游人的视界,带来的是另一种感觉与意境。</h3> <h3>大雨倾盆,雨驾风势,风助雨行,山风山雨野性尽显。即便如此,还是拿着手机赶紧拍了一张照片,好生留念。</h3> <h3>雨中前行,已无法欣赏沿途美景。打伞的只能保住头不被雨淋湿,雨衣却管全身。我是从头到脚享受雨水的冲刷。</h3> <h3>我们在此处躲雨小憩,为了赶时间,还是挺直腰板像好汉一样穿梭在雨水中。很快穿过一条不长的隧道,有一个小店闪现在眼前,进去买一件雨衣,御御寒吧。一手交钱,十五元;一手交货,递雨衣。穿好雨衣稳当前行,目的地是李娜别墅处,在那里坐吊篮下山。</h3> <h3>根据行程安排,我们还有玻璃栈道没有体验。导游告诉我们愿意去的和他一起去,不愿意去的就待在这里等时间。我们坐吊篮的时间取得是M时间段,即要待到下午五点之后。乘着这段空闲时间,除了带着小孩的没有去,其余的都去了。</h3><h3>栈道不长,高度挺高,看点就是高。这是在栈道上拍摄的风景照。</h3> <h3>走完玻璃栈道,来到鬼谷栈道,这是一条水泥栈道,没有挑战性,看点就是峡谷风景。我和另一个带着稍微大点孩子的游客往前行走了大约500多米,观望了鬼谷的神奇,遥望了峡谷上的玻璃栈桥,惊叹于天工的巧夺和人类的智慧。</h3> <h3>人们常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哪知不得意时赏景速度也是溜快。很快我们原路返回到李娜别墅处,排队等候吊篮。每个吊篮来回运行时间需要50多分钟,下雨天有的速度更慢了,我们只好慢慢等。</h3><h3>雨中排队,慢慢往前赶,心想进入室内就好了,坐进吊篮,很快就会下山而去。哪知,进入室内,看见无数个人头,还是安慰自己,慢慢等,别急,大家都一样,急着下山。脚步随着时间的滴答而慢慢顺着行道挪动。</h3><h3>咦,拐弯上楼了,应该差不多了。一个弯一拐傻眼了,和前面一样,满屋子人。这种感觉就像当年到北京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一样,看着很近快到了,但是一个弯一拐,离目的地还遥远。</h3><h3>等吧,慢慢等吧,脚步在等待中拖着慵懒的身躯向前移动。等到下午七点多钟,终于轮到我了。很遗憾,天色已晚,黑咕隆咚,坐在吊篮里只能看到远处城市的灯光,却看不到脚下的风景。</h3> <h3>天门山,风和日丽时,平易近人;山风山雨时,桀骜不驯。天门山,传奇处便是仙女风情。可惜了,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安排时间去欣赏3D这段歌舞剧。这便是尽意不尽意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