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新加坡学习培训随笔

难得聪明

<h3>  2011年5月9日至5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市委政法委和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扬州市赴新加坡“社会管理创新”专题研修班,学习研究的主要课题包括新加坡依法治国、社会管理、司法体系、罪案防范、治安管理与警务措施等,研修班的28名学员主要来自全市各政法机关。市委领导对这次赴新加坡“社会管理创新”专题研修班十分重视,5月8日下午在扬州富达宾馆会议室召集研修班全体学员举行开班仪式,市委常委、政法委陈卫庆书记作了开班动员,市外办纪检组长蒋旭东同志宣讲了相关外事纪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长金同志宣布了研修班的班委组成和课题小组的安排。开班仪式所获取的信息让我感到这次出国学习的机会有别于一般的出国考察,时间虽短,但学习任务较重,对我而言是第一次,也许也是最后一次,机会难得。</h3> <h3> 国际航班延误一夜未眠</h3> <h3>  5月9日早上8点,我们从扬州启程中午一点多钟到达上海浦东机场,原本下午四点的飞机晚点到晚上十点才起飞,机场给全体乘客安排了晚餐并赔偿了航班延误损失。5月10日凌晨两点多,飞机终于抵达新加坡章宜机场。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排队边检,取行李时又碰到了点小麻烦,有两名同志的行李等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其中有一只行李箱被摔散了,折腾了半天才出机场。一出机场就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位于亚洲最南端,离赤道最近国家的热浪扑面而来,好象进入到了我们的盛夏高温。前来接机的新加坡新华国际教育集团助教明小渠是一位武汉女孩,大学毕业后刚到新加坡工作两年,她告诉我们,飞机晚点这么长时间她还是第一次碰到,害得她等了一夜,她已经把我们10号上午的课程调整到晚上,上午先让大家休息。确实,等我们坐车到位于市区纽顿路入住的京华酒店,已是凌晨四点。</h3> <h3> 充实而紧张的研修学习</h3> <h3>  当天下午两点,研修班第一堂课《新加坡罪案防范管理》在酒店15楼会议室准时开讲,授课老师是新加坡警察总署高级警监李志超先生,讲课的内容包括新加坡立法、司法与行政机关和警察部队的组成架构,新加坡警察部队“加强行动能力、增强组织的应变能力、促进与社区的伙伴关系”三个策略性方针,新加坡社区安全与治安计划等,由于所讲的内容对我们而言比较新鲜对口,互动式的讲课方式也使课堂比较活跃,因此三个小时的课大家听得比较认真,也不觉得时间。晚上6点接着补上午调的课,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叔铭先生主讲《新加坡司法体系与依法治国》,名牌大学的名教授,课讲得很好,但由于飞机延误一夜没睡觉,听课时上下眼皮老是打架。听说咖啡能提神解困,正好组办方在教室里配放了一些水果、茶点和咖啡,课间休息时我冲了一杯咖啡试试,还真见效,瞌睡虫一下子被赶跑,不仅保证了下半堂课的精神状态和听课质量,更庆幸没有因坚持不住而在课堂上打顿,从而造成不好影响。接下来的五天,我们先后又听取了刘叔铭先生《新加坡应急救援体系与突发事件处理》、英国大学海外研究生奖学金得主、新中国际贸易与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万华博士《新加坡创新社会管理经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研究与出版部高级经理、华商杂志主笔崔东红(女)博士《新加坡政府信息公开与民众意见交流反馈》三堂教室课,又到新加坡最高法院、警察总署、贪污调查局和一个基层社区、一个社区民众联络所进行参观考察、现场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和授课。考虑到我们全体学员都是第一次到新加坡,培训方安排了一天观光考察,让我们有机会领略一下新加坡这座环海岛国花园城市的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感受一下新加坡1959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成效。</h3> <h3>  6天的学习培训一晃而过,其课程容量、课时长量、安排密度均超出了我的预先想象,也超过我在国内参加过的各类各层级的短期学习培训,虽然有一种来不及全盘消化吸收的感觉,但所接受的信息、开拓的视野、留下的印象均让我感到不虚此行,获益匪浅。</h3> <h3> 零距离感知的新加坡印象和收获</h3> <h3>  此前对新加坡的印象仅限于南洋小国、花园城市、华人集聚、亚洲四小龙、李光耀铁腕治国、政府清廉、乒乓球海外兵团这些词汇。这次新加坡之行虽然时间很短,确让我们有机会坐进南洋理工大学课堂聆听专家教授讲课,走进新加坡司法机关与同行切磋交流,深入基层社区了解新加坡社会管理,漫步大街小巷享受这座花园城市的清洁文明,乘车穿行全岛南北东西体验新加坡城市交通的快捷有序。</h3> <h3> 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的花园城市</h3> <h3>  来到新加坡,映入眼帘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坐城市太美了,绿色的美,自然的美,清洁的美、现代的美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新加坡国土面积和我们邗江区几乎等同,约710平方公里,人口近510万,比我们扬州市多几十万,人口密度数倍于我们江苏省。在新加坡6天,我既未感受到交通的拥堵和噪声的烦恼,又未见到过尘土的飞扬和丢弃的垃圾,无论身在何处,都仿佛被这个国家优美的环境和绿色的丛林所环抱。汽车穿梭于快速公路上,两边看不到农村农田,到处是草茂花繁,树荫绿海。我很惊叹新加坡的绿化水平,遍布街头马路的雨树,高大粗壮像一座座天然的遮阳蔽晒雨棚,看不到任何人工修剪的痕迹;郁郁葱葱的低矮灌木与各色花草的自然搭配,迎合了都市人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如茵的草地遍布山坡、广场、社区,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高楼的房顶、建筑的墙面、立交桥的护拦、挡土墙的立面处处见绿,平面绿化,立体绿化,相得益彰。710平方公里新加坡岛国犹如浩瀚的绿海,美丽的花园,天然的氧吧,加上其四面环海的独特地理,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初来新加坡的人有一种置身于世外桃园的心境。漫步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偶尔也会看到地面上有丢弃的烟头、纸屑、小杂物,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不爽,反而更觉真实自然。</h3> <h3> 耳闻目睹的社会和谐和民众幸福</h3> <p>  无论是课堂老师所讲,还是在社区、景区、办公区、闹市区、大学校区的所见所闻,都能让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群中感受到新加坡国民对自己的国家、政府、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刘叔铭先生在讲授介绍《新加坡应急救援体系与突发事件处理》介绍近20年发生的案例时,没有一起因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群访集访事件,政府多年来所面临和处理的突发事件都是一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经济安全和国际恐怖事件,当我们提问碰到群体性事件和群访集访事件政府如何处置,刘教授很肯定的告诉我们,新加坡没用这类事件,没有上访,只有国会议员定期到社区下访。到警察总署、最高法院、贪污调查局参观考察也未见到和听讲有上访这一说。一天傍晚,市司法局袁明副局长在一闹市区广场看到集聚了约有上万印度族人群,他告诉我让他想不到的是看不到一个警察,起初还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情,但现场却很平静,相安无事,估计可能是正常的宗教种族活动。</p> <p>  在新加坡两个社区考察走访,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大家庭的祥和安乐和社区义工的自愿服务。新加坡人多数住在政府组屋区,以此为中心的社区规模都比较大,为引导种族和谐相处,政府规定各种族人群入住比例,实行多种族共居。政府投入也比较大,各种设施齐全,居民生活方便、舒适、安全。政府组屋一楼都是空架的,主要是为居民的婚丧嫁娶提供活动场所,方便楼栋居民交流。各个社区都设立“邻里中心”和“邻里警署”,并分别设有专门的老人和孩童活动托管场所,由基层组织和义工提供周到细致的照顾服务。在我们随意自由地和一些社区群众交谈中,从老人的笑脸,小孩的童真,义工的热情中都荡漾出一种幸福和谐的感觉。新加坡的基层组织体系很完善,有人民协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居民委员会等等,在畅通政府与选民的沟通,开展社会援助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和扎实有效的作用。考察交流中,有几位来自综治和民政系统的学员提出了一个在国内普遍存在并难以解决的基层组织经费问题,新加坡基层组织接待我们的人介绍,政府给予一定的投入,主要是场所硬件等,正常的工作经费主要来自社会的捐助和义工的自愿服务。新加坡各种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并成为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抓手,政府与之合作,建立义工激励机制,政府官员几乎都在非营利组织任职,带头为社区公益事业做义工贡献力量,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社区公益事业的方方面面,到处可见义工的身影。社区义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很大程度与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密不可分,并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互动。政府每年国庆日,根据义工服务时间、绩效,授予不同等级的勋章,新加坡公民十分珍惜这种荣誉,将之作为个人价值通过对社会的贡献获得社会承认和尊重的重要标志。</p><p> </p> <h3>  全力改善民生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成功长期执政的基石</h3> <h3> “民生问题是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起家的资本”崔东红博士讲课中对这一观点阐述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五堂教室课的老师所讲的内容几乎都从不同视角涉及到这一问题,无论是理念、机制、法律、制度,还是计划、行动、实践,都让我们听受到新加坡政府在关注民情、倾听民声、尊重民意、维护民权、服务民事、改善民生上所做的努力。有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08年新加坡政府政府开支中,与民生关联密切的教育、医疗分别占政府开支的21.8%和6.5%,分别排在政府各项开支的第三位和五位,而同期政府行政开支仅占3.3%。对人民的诉求、意见,大到治安安全、住房就业、生老病死,小到出行、上学,无论是国会议员还是政府官员,几乎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有责必负、有错必纠,而且有一整套完备简明高效的机制、渠道和机构。</h3> <h3>  新加坡也存在贫福悬殊,也有穷人,但未因此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执政党成功的经验在于社会管理架构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公平公正,具体体现在人人机会平等、权利平等,待遇不等。通过各种社会管理架构,让人民清楚的认识并体验到,财富和地位只能和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而不是靠关系和特权而得到。这样,攀比、仇福的心理就没有了,人人就会努力学习、工作和进修。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水平虽不及北欧的高福利国家,但其覆盖面和公平性非常科学。我的理解就是人人享有,允许差别,帮助困难,救济最需,鼓励自立,惩处投机,不养懒惰。如新加坡没有失业救济金,但设有就业培训津贴金,待业和低技能国人接受技能培训,可获90%课程学费津贴,并可获得每小时4元的生活费补贴。此制度促使失业者积极参加新的技能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从业素质,尽快适应新的就业需求,在家坐等政府救济是行不通的。在新加坡我坐过一次计程车,开车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闲聊中得知,新加坡象他这种年纪开计程车或干其他行业的人很多,并非生活所迫,他开计程车一是力所能及,二是自己乐意,三是政府鼓励。后来在课堂上我也找到了答案,既政府有一个帮助和鼓励年长的低收入人群寻找和继续工作的就业入息补助计划。</h3> <p> 比严密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是执行</p> <p>  在新加坡的6天,我们所到之处,所经之路,视野中,没有看到过警察和其他穿制服的执法、管理人员,甚至电子警察在马路上也几乎看不到。据与我们交流的警方介绍,新加坡全岛只有大约50多处设有电子探头,这与我们扬州相比,好象显得非常落后。但让我们惊叹的是,国土面积和我们邗江区差不多大,人口超过扬州全市,路面拥有80万辆汽车行驶的新加坡,城市交通的快捷,社会管理的有序,国民守法的自觉,无一不向世人展示出这个国家的管理水平和国民素质。客观的讲,新加坡这个只相当于我们国家一个中等城市人口、小城市面积的环海岛国,其易控程度和管理难度与我们国家无法比较,因此我更关心的是公民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约束从何而来如何形成?第一堂课,新加坡警察总署高级警监李志超先生例举了新加坡1990年至2008年可拘捕罪案总数和百人犯罪率,最高的1990年分别达45529和1.49%,最低的2001年分别达25356和0.61%,近三年分别平均达30000和0.7%左右。这组数据让我们来自公检法三机关的学员大吃一惊,新加坡社会治安这么好的国家竟然犯罪数高于我们扬州近十倍?随着学习的进程,对新加坡法律制度的进一步了解,我很快解开了疑团。抽象的数据有时很容易给人产生误导,因为数据背后的内容差异太大了。每次上课,老师都会举很多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我找到了答案,既新加坡的法网十分严密,入罪门槛很低,在我们国家很多根本定不了罪、甚至治安行政处罚都够不上的行为,在新加坡有可能就会入罪处罚。老师曾举过一个这样的案例,有267个年轻人一起到法庭参加一个案件的调查审理,当法官进入法庭时,这些人没有按法庭的规定起立,经法庭提醒后仍然拒绝起立,法官当即宣告这群年轻人犯“藐视法庭罪”,全部拘捕入狱。又如新加坡很多经济犯罪包括腐败犯罪,没有数额标准,完全是零容仍,只要有行为即可定罪处罚。</p> <p>  官方礼品--书签。新加坡是国际透明组织历年调查公布的世界清廉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是在新加坡最高法院考察时院方送给我们的纪念品,从价值上看估计也就一美元左右,上面的英文单词 SUPREME COURT SlNGAPORE 是新加坡最高法院。</p> <p>  新加坡比严密法网更加闻名于世的是严厉执行。其中饱受西方世界争议的鞭刑,即使美国国会威胁报复,克林顿总统两次写信,为一美国青年在新加坡搞涂鸦恶作剧被判罚款、监禁和6鞭刑说情,新加坡也仅给美国总统减刑两鞭的面子,其他处罚毫不让步。据新加坡警方介绍,在新加坡凡受过鞭刑处罚的人重新犯罪率不到1%。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新加坡每年都要组织有“问题”倾向的青少年学生到监狱去观看鞭刑执行模拟,以此种方法警示有“问题”倾向的青少年学生,使之对违法犯罪产生一种强烈的畏惧感。虽然鞭刑近乎残酷,但其对违法犯罪所产生的威慑和预防作用很有成效。新加坡也曾经讨论过是否取消鞭刑,结果民众普遍持反对态度。在新加坡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使用洗手间后不冲水都是违法的,初犯者罚款,重犯者重罚。并且在执行中,不论是谁,严格按法办事,没有例外。管交通的部长到学校接小孩,违章停车被处罚,外国人在新加坡违法,其国家总统、总理、政府出面说情,照样处罚。所以我们在新加坡期间,这方面十分注意,生怕稍不注意而出洋相。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即“新加坡国民的守法意识和自觉约束是重罚给逼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新加坡人从畏惧严罚到遵守法律、适应法律再到拥护法律的根源。当然,新加坡也有法外容情的案例,如今年四月,法官就对一起无证驾驶又贿警的案犯,因考虑到该案犯的严重疾病,判处其免除监刑,老师上课中还专门举了这个案例。</p> <h3> 一党执政要有危机感</h3> <h3>  在新加坡学习考察期间,正值新加坡国会大选结束,人民行动党以60.14%的得票率,获取了国会87席中的81席,继续保持着执政党的地位。但与上届相比,得票率下降了6.46个百分点,国会议席多失掉4席。而最大的反对党工人党获得了近40%的选票,在国会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6个席位。对这次大选结果的思考、评论,几乎每堂课的老师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宾馆里每天给我们配送的《联合早报》也进行了十分密集的报道。新加坡在政治上长期一党执政,并保持着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国家一直比较推崇新加坡模式,来新加坡学习考察的党政官员团队也比较多。这次学习我有机会感受一下大选的氛围,接受到许多有关大选的信息,自然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其中最大的感受是“一党执政要有危机感”。</h3> <h3>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执政以来,社会经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树立了服务人民高效廉洁的执政形象,这是人民行动党得以长期执政的原因所在。但从这次大选的情况来看,新加坡发展到今天,一方面人民对执政党要求更高,期望值更大,甚至在我看来已经近乎于苛刻。老师在上课时曾讲到,新加坡人有点福中不知福,政府把国家建设得这么好,把老百姓生活照顾得这么周到,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可老百姓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要的是好上加好,要更优越富足的生活,更舒适安全的环境,更周到方便的服务,更公平公正的制度,更幸福美好的前景。因为你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所以我们对你要求更高,你如做不到,为什么不能给其他党派一次机会。因此各党派在大选中均在围绕选民的要求和期望相互进行博弈;另一方面人民要求民主自由权利得到更加广泛的尊重,要求国会中要有反对党的力量,要有不同政见的声音,以达到制衡执政党的权力,防止执政党权力滥用,独裁专制。更让我感到值得重视的是,因这种要求和愿望而支持反对党的选民,绝大多数是年青一代的选民。而中老年选民,由于见证了人民执政党的执政历程,对人民行动党执政业绩的感受深切,所以坚定不移地支持人民行动党。针对这次大选中选民的呼声和意见以及反对党的竞选纲领,人民行动党也进行了深刻反思。李显龙总理一再强调,这次大选是新加坡历史分水岭,标志着政治进入一个新时代。人民行动党在推行惠及人民的政策时,也必须维持人民在政治上的支持。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目标。</h3> <h3> 对新加坡民主的新认识</h3> <h3>  过去我总认为新加坡政治上比较专制,李光耀铁腕治国、政府强势,民主不够。细读这次大选的过程,也让我对新加坡一党执政下非同于西方的民主有了新的认识。在《联合早报》上我看到一篇报道中这样写到,“在整个大选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强势打压,造假抹黑,或用悲情牌等不良手段赚取选票。各政党的竞选运作,堪称一流民主水准,展现出从政者的‘君子’风度。”这充分展现了新加坡在一党执政下的民主,是十分理性和有序的,也反映了执政党在政治上能够容忍反对党的存在和发展,在大选中自信并依法与反对党公平角逐,虚心诚恳接受选民的批评和建议,真正由人民来做选择。新加坡这次大选的成功,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西方社会民主化道路的一个样本模式。</h3> <h3>  巧乘从我院考出去的机长开的国际航班回国</h3> <h3>  5月16日上午,我们结束了新加坡6天的研修学习,乘上海航空公司波音767飞机返回祖国。四个半小时的空中旅途,在蒙蒙的睡意之中,突然想到几年前一名叫王xx的空军飞行员转业我院工作后,考取了上海航空公司飞行员,几年不联系了,不知现在在干什么。看到有一名乘务员正在机仓尾部休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走上过去问他上航公司有没有一个叫王xx的飞行员,该乘务员随口回答我:有,现在是机长。我接着问他飞哪条线?机长不定航线只定机型,他飞757和767机型。回答完我的问话后,乘务员又反问我怎么和王xx认识,我告诉他我们曾经是同事后该乘务员即向机头走去。过了一会儿该乘务员又来到我的座位告诉我,王xx机长就在我们乘坐的飞机上,正在开飞机,不能离开岗位,他想到上海下飞机后跟您见一面。真没想到天下竟有这样的巧事。任邗江检察长近九年,我院被党委、政府、上级院选调、提拔的干警有十多个,但能够出一个国际航班的机长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飞机到上海后,一下飞机我就看到王xx站在通道口,看到我他显得很高兴,迎上来喊到:我猜想到可能是您,为什么上飞机前不和我联系。接着就拉着我要我在上海留一天,一起好好叙叙。我因院里有自侦案件在手急等我回去研究,只得再三解释推辞,并邀请他有机会回邗江休假时到院里看看即匆匆分手返回扬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