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天,我看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生气地说话,那场景仿佛是生活中无数次争辩的一个缩影。卡耐基曾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辩。因为争论里并没有真正的赢家,在浪费时间、消耗感情的同时,只会让彼此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可是,人与生俱来的求胜心,却让我们总是不由得陷入争辩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最后才知道,不争辩,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p> <p class="ql-block">一次,我听闻孔子的学生遇到一个奇怪的人。那人问孔子的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学生脱口而出:“当然是四季。”那人却说:“不,一年只有三季。”然后两人争辩半天。孔子过来后,那人也问孔子,孔子竟肯定地回答:“先生您说得对,一年有三季。”那人便满意地离开。孔子的学生不解,孔子笑着说:“你没看到那个人的认知局限吗?他的认知与你不是一个层次,如果一味地去争输赢,不仅说服不了他,还消耗了自己。”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三季人”,他们的认知与你不是一个层次,如果一味地去争输赢,不仅说服不了他,还消耗了自己。你要清楚,和什么样的人争辩,就注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最好的发声方式莫过于不争辩、不解释,做好自己,用结果说明问题。</p> <p class="ql-block">我曾看到一对年轻男女坐在公园里,他们背靠大树坐着,看起来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这让我想起,不与无关的人争辩。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的生活横加干涉,对看不惯的事情品头论足。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既然你都不知道,又凭什么可以对别人的事品头论足?如果你每天要一次次地和别人解释,和别人争论,那么你的时间就在这些争论中悄悄流逝了,你的好心情也在这些争论中渐渐败坏了。这些“好为人师”的人们,其实对你的人生根本不起作用。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深刻地认识到,无论你多努力,你也不可能、也不必要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不是所有人都配得起你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我还记得有一次参加闺蜜聚会,大家谈及自己的近况时,已婚的朋友抱怨嫁的老公和自己三观不合,未婚的朋友也说自己和父母同住,上一辈人的“老观念”实在迂腐。工作已经很累,回到家还得和父母为着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争辩,实在是筋疲力尽。可是她们都没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自己的处事方法、做人原则、生活习惯,去哪里找处处和你完全一致的人呢?若是想争辩,生活处处可以争辩。每一场争辩,都可能毁了一段感情。其实,所谓幸福的家庭,不是三观相合,也不是频道相同,只不过是懂得让步罢了。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在家庭里,所有的争辩都没有真正的赢家。有的时候你就算是占了上风,可却让对方寒了心、冷了情,于是你赢了道理,输了感情。生活里没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没有那么多的非黑即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何必争个面红耳赤,何必争个你死我活。你若争辩,结果两败俱伤;你若不争,成就幸福之家。</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两个人双手合十放在胸前祈祷着什么,这让我明白,不争辩,是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在我看来,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修养,就是尊重别人与你不一样。曾经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很火的话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其中有一个高赞的回答这样说道:“懂得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伸出来的思考方式。”学会换位和包容,能懂得与别人和解。懂得了包容和和解,自然就不会再与人争辩。当你和别人争辩时,你的世界的中心在他处。不与他人争辩时,你才是你的世界的中心。不争辩,不多说,这不是懦弱。一个人最好的生活方式莫过于,看自己的风景,走自己的路,坚守自己的方向,理解他人的不同。这,也是一个人深入骨子里的修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