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南疆

董哥

<h3>登上火车,这是我们旅行至爱的交通选择,在轰隆隆声音的伴随下,又一次奔向祖国西北最大省份,离海最远离冰川最近的城市乌鲁木齐,又一次去领略新疆之大,领略新疆之美,领略她的广袤无垠,领略她的浑圆宽厚,领略她的巍峨秀丽……</h3><h3><br></h3><h3>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次要走进南疆,去领略她那绚彩的异域风情,领略龟兹古国的悠久历史和那独特的西域文化……</h3> <h3>有着异域风情的国际大巴扎……</h3> <h3>有着异域风情,民族风格的建筑群……</h3> <h3>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地处天山北麓,南北疆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h3><h3><br></h3><h3>虽然来过多次乌鲁木齐,但每次都是很匆忙的中转,从未真正去了解这座城市……</h3><h3><br></h3><h3>这次让我们从博物馆开始,感受新疆几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有的风土人情吧……</h3> <h3>新疆博物馆记载着神奇的西域历史和独有的西域文化……</h3> <h3>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被称为东方的始祖神的《伏羲女娲图》绢画,(公元618~907年)</h3><h3><br></h3><h3>捐画绘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头上绘日,尾间绘月,周围绘满星辰。构图奇特,寓意深刻,富于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h3><h3><br></h3><h3>伏羲女娲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和人类的始祖,据说伏羲教导人们从事生产,女娲教导人们婚姻伦理。他们手持规矩,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社会秩序的象征,</h3><h3><br></h3><h3>《伏羲女娲图》自本世纪初发表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1983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试刊中,首页的插图就选用了这张神秘的“伏羲女娲图”,并题名为“化生万物”。</h3><h3><br></h3><h3>但伏羲女娲图的深邃含义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因此,该图也被称为“中国的斯芬克司”之谜。</h3> <h3>汉代蜀地织锦护臂,属国家一级文物,</h3><h3><br></h3><h3>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h3> <h3>“五星”织锦上“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星纹和象征祥瑞的云气纹以及鸵鸟、仙鹤、狮虎纹,辟邪纹等祥瑞动物纹样的和谐聚汇,</h3><h3><br></h3><h3>古人能在一块方寸不大的织锦上把阴阳五行学说表现得如此淋漓酣畅,实属罕见。该锦的织造工艺非常复杂,也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h3><h3>中国古代对“五星聚合”天象的观测,投入了特殊的感情,期待这一天象奇观的出现,期冀大吉、大利之兆……</h3><h3><br></h3><h3>天文考古学家在研究中国古代五星聚的重要论文里,也曾激情地说过,2040年9月将有五星聚会奇观的到来,伴随着这天象奇观到来的是中国再次走向繁荣和富强的时代……</h3> <h3>弈棋仕女图</h3><h3><br></h3><h3>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纳187号墓,也是新疆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h3><h3><br></h3><h3>此画反映了唐代贵族妇女的生活情境,画中妇人神态优雅娴静,雍容华贵,极具唐代特色的代表性。<br></h3><h3><br></h3><h3><br></h3> <h3>产于印度的佛教,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在西域留下了精美的佛像……</h3> <h3>千手千眼观音像壁画残片……</h3> <h3>轮王说法图壁画残片</h3><h3><br></h3> <h3>栩栩如生的梵相壁画……</h3> <h3>栩栩如生的梵相壁画……</h3><h3><br></h3><h3>由印度发源的佛教自2世纪末就传入西域(今新疆)因此,新疆又是中国古代佛教的一处中心,</h3><h3><br></h3><h3>博物馆展出的佛教壁画,虽多为残片,但这些创作于公元六至八世纪间的艺术瑰宝,却仍然绽放着于阗佛教绘画艺术的璀璨光芒……</h3> <h3>彩绘天王踏鬼木俑 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高昌左卫张雄大将军墓,</h3><h3><br></h3><h3>该木俑属于镇墓兽类的一种,又称护墓神,其外观形象来源于佛教造像中的护法天王像,</h3><h3><br></h3><h3>彩绘天王踏鬼木俑通高86厘米,由一个彩绘天王和一个素面小鬼组成。天王全身施彩,斑斓如新。天王头上没有戴战盔,而是将发髻梳到顶部自然形成一种装饰,发髻中间系有一根红带,显得独具一格……</h3><h3><br></h3><h3>这是唯一一件木雕的彩绘天王踏鬼木俑,精细的雕刻、华丽的装饰实属罕见,堪称古代艺术品中的瑰宝……</h3> <h3>人面豹身镇墓兽</h3><h3><br></h3><h3>表情庄严的将军、马蹄、豹身、蛇尾,组合之后浑然一体,依然保留着镇墓兽神化的特性。</h3> <h3>镇恶驱邪的兽面镇墓兽</h3><h3><br></h3><h3><br></h3> <h3>人面兽身镇墓兽</h3><h3><br></h3><h3>镇墓兽的造型抽象独特,构思谲诡奇异。在镇墓兽本身的文化层面更加融入了巫术和神话色彩,变得神秘而有威慑力。</h3><h3><br></h3><h3>镇墓兽,带给西域的不仅是奇异的形象和神力的意念,更多的是多元的文化,这种古老中国的神兽,是盗墓贼的天敌,为帝王将相镇守着地宫,为人类镇守着终极的秘密。</h3> <h3>珍贵文物中出土的大量彩俑和出土的武士俑大多高鼻深目,具有西域人的长相特征……</h3><h3><br></h3><h3>俑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数量很多,精美华丽,重现了唐朝时期人们的厚葬情况……<br></h3> <h3>馆藏精品~静卧距今4000年历史的楼兰美女</h3><h3><br></h3><h3>据说经过现代高科技扫描研究,尸体内部保存完整,可见古代尸体保存技艺的精湛……</h3><h3>举世闻名的楼兰美女复原图,也向我们再现了古代罗布泊女子的美丽。<br></h3><h3><br></h3><h3>“逝而不朽惊天下 ”是新疆博物馆的精典,她的建立添补了博物馆陈列中的一项空白,新疆古代干尸陈列,让我们亲眼目睹干尸在自然条件下的状态,</h3><h3>也让我们懂得了世界著名的埃及木乃伊,是经过人工防腐处理后形成的古尸,而出土于新疆的古尸是在特殊的条件下自然形成的干尸,未经过任何的人工处理……</h3><h3><br></h3><h3></h3><h3>在这里可以探寻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干尸之谜……</h3> <h3>草原石人~阿勒泰地区</h3> <h3>骆驼峰岩画~阿勒泰地区</h3> <h3>新疆博物馆汇聚着古中原文化、古波斯文化和独有的西域文化……</h3><h3><br></h3><h3>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众多西域历史的展品,同时也认识了不一样的古丝绸之路……</h3><h3><br></h3><h3>博物馆也是承载历史最直接的地方,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h3><h3><br></h3><h3>走进博物馆我们也真正领略到了西域这片土地,领略到新疆几千年灿烂的文化,感受到了人文与自然交融的神奇和那独有的风情……</h3> <h3>离开乌鲁木齐,我们继续南行,前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库车,</h3> <h3>库车王府~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的,(2004年在原址重建)</h3><h3><br></h3><h3>王府里留存了许多宝贵古遗和精美文物,可以感受到曾经库车王的生活气氛,</h3><h3><br></h3><h3>在王府偶尔也能见到最后一个王妃的身影。她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者,库车家族最后荣耀的守护者。</h3> <h3>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尕哈烽燧是新疆保存最为壮观的烽燧之一,</h3><h3><br></h3><h3>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夜间举火称“烽”,白天放烟称“燧”。</h3><h3><br></h3><h3>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它曾经维护着西域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h3> <h3>中国西域最早的一处大型佛教石窟群~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h3> <h3>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着中国 “四大石窟”之美誉,</h3><h3><br></h3><h3>它坐落于悬崖峭壁,绵延数千公里,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起点最大、保存最好的石窟群……</h3> <h3>中国古代有名的高僧——鸩摩罗什的铜像矗立在克孜尔石窟前。</h3><h3><br></h3><h3>鸠摩罗什是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扬光大作出过不朽的贡献……</h3> <h3>克孜尔石窟壁画融合了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h3> <h3>公元4世纪克孜尔石窟壁画~姿态飘逸的飞天</h3><h3>琵琶女,</h3> <h3>克孜尔石窟壁画集中了最多的佛教本生故事和姻缘故事……</h3> <h3>菱形格画是克孜尔石窟别具一格的绘画形式,有多少个菱形格,就有多少个壁画故事。</h3><h3><br></h3><h3>体现了佛教从西域向中原传播的过程……</h3> <h3>克孜尔石窟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佛教故事画,佛经叙事画,佛教人物画,因缘故事画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h3><h3><br></h3><h3>这也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用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h3> <h3>克孜尔石窟是世界佛教艺苑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龟兹石窟典型代表,影响着西域和中原佛教石窟艺术的发展。</h3><h3><br></h3><h3>克孜尔石窟壁画,既有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艺术有选择地巧妙接受,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的智慧。</h3><h3><br></h3><h3>正是由于东来西往的多种文化艺术在西域地区的碰撞融合,才使壁画的艺术水平达到如此灿烂的境界……</h3><h3><br></h3><h3>克孜尔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佛教文化艺术背景,在龟兹石窟群中,被视为群芳之冠。</h3> <h3>库车是独库公路南端起点,它起始于星罗棋布的喀斯特地貌,公路两侧被高耸的红褐色山峰环抱着的“布达拉宫山地景观”,其势险峻陡峭,大气磅礴……</h3><h3><br></h3><h3>我们从古龟兹王国所在地库车~独库公路南端起点出发,沿着由红褐色岩石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风刻雨蚀而形成的壮丽的克孜利亚山地景观,前往被当地人称为红色山崖的神秘而又险峻的峡谷……</h3> <h3></h3><h3>红褐色山体上屹立着的一座“山门”,岩石裸露,石纹倾斜而下,宛如暗红色的石流,象是在守护着天山南麓群山环抱中的库车大峡谷……</h3> <h3>走进大峡谷,红褐色的巨大山体群嶙峋苍劲,直插雲天,让我们惊叹!震撼……</h3><h3><br></h3> <h3>在亿万年大地变换中的红色山崖真是奇峰嶙峋,峰峦叠嶂,崖奇石峭,磅礴神奇……<br></h3> <h3>蓝天映照下的壮丽的峡谷、流畅的线条、自然的雕琢、绝美的光影……</h3> <h3>中间的那块方石像不像玉玺?</h3><h3><br></h3><h3>两侧的崖壁被流水和风的侵蚀,纵横交错、层叠有序……</h3> <h3>红褐色岩石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风刻雨蚀形成各种奇峰异石~情侣象</h3> <h3>两侧崖壁中的驼鸟峰~我们赞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惟妙惟肖……</h3> <h3>峡谷曲径通幽,别有洞天,巨崖直插云霄,劈地摩天……</h3><h3><br></h3><h3>天空好象被遮住了,仅留给我们一丝仰望天空的缝隙~一线天,</h3> <h3>库车大峡谷形成与1.4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经过亿万年的风剥雨蚀,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垄脊与沟槽,犹如亿万卷图书,层层叠叠堆放在一起;随着峡谷的迂回盘曲,酷似一条纽带,在大地上蜿蜒飘舞着,如梦似幻,惟妙惟肖,神韵万端……</h3><h3><br></h3><h3>通红色千姿百态的崖壁奇石在光线角度变化中形成无穷的光影变幻,犹如一簇簇燃烧的火焰,给整个峡谷蒙上了一层魔幻的色彩……</h3><h3><br></h3><h3>我们惊叹着它的壮美,也感叹着大自然无穷的威力与神奇……</h3> <h3>离别龟兹故国库车,继续南行前往中国最西陲,被誉为最具“异域风情”也是向往已久的古城~喀什……</h3> <h3>一路上与我们同行的就是丹霞地貌群,当天空灿烂的阳光给予时,这些丹霞山群便会散发出那诱人的色彩……<br></h3> <h3>终于来到了喀什,她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交汇处,也是新疆维吾尔族文化的发源地,</h3><h3><br></h3><h3>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不知吸引了多少旅行者的目光,留下了多少爱慕者的脚步……</h3> <h3>喀什~新疆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h3><h3><br></h3><h3>踏上这个中国最西陲的城市,被这里浓厚的异国情调感染着……</h3><h3><br></h3><h3>随着每天朝阳的升起,古城喀什都会举行一场开城仪式,迎接四海宾客的到来……</h3><h3><br></h3><h3>在阵阵鼓乐声中,维吾尔族姑娘跳起麦西来普的舞蹈,阿曼尼沙汗《十二木卡姆》,阿凡提等历史名人在载歌载舞中慢慢打开城门,迎来老城的清晨,为喀什人民一天幸福的生活拉开序幕,也让我们享受着千年古城喜迎贵宾的独特礼遇……</h3> <h3>喀什老城内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也是喀什市绝对的地标。</h3><h3><br></h3><h3>喀什老城是以艾提尕尔清真寺为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延伸,占据了喀什市五分之一的面积……</h3> <h3>喀什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改造后的老城区街保持传统民族风貌、有着典型的古西域特色……</h3> <h3>游走在老城的大街小巷,感受着改造后的喀什老城独特的魅力……</h3> <h3>门窗、廊檐都会用镂空雕花装饰,且配色相当明快—一红、黄、蓝、白,使用最多的是绿色,据说是因为绿色的草原象征着水源以及满满的生命力……</h3> <h3>在古城不管走到哪里,喀什的建筑风格都那么具有吸引力,维吾尔民居屋舍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br></h3> <h3>古城的地沟盖都别有风情……</h3> <h3>帽子巴扎……</h3> <h3>古董巴扎……</h3> <h3>水果巴扎……</h3> <h3></h3><h3>喀什古城的街头有很多生动传神雕塑,分佈在不同巴扎的街口,告之人们这里是什么巴扎,同时让人感觉喀什有着欧洲充满了街头艺术的小城味道……</h3> <h3>被称为“泥巴艺术”的喀什土陶……</h3> <h3></h3><h3></h3><h3>老街上有不少工匠在手工作坊里制作各种铜器、铁器,你会感受到历史就是一条流淌的河流,流传千年的工具、技艺和匠人精神通过这些手工业者,代代的相传着……</h3><h3><br></h3><h3><br></h3> <h3>巴扎,是喀什老城街区的灵魂, 可以说喀什就是一个由巴扎组成的社会,</h3><h3><br></h3><h3>在老城的大街小巷游走,感受着改造后的喀什老城那种独特的魅力和独有的风情,各种手工艺作坊完整的保留着,喀什老城最为宝贵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也传承着……</h3> <h3>这幢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两层建筑,是喀什目前仅存的一家百年老茶馆,</h3><h3><br></h3><h3>不知何时,丝路商人带来了江南的茶叶,饮茶渐渐成为当地人传统,喀什的茶馆文化从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已经开始,至今还延续着……</h3><h3><br></h3> <h3>百年的老茶馆里,波斯的地毯,云南的茶,吐鲁番的葡萄干,喀什的馕,头戴花帽的爷爷,老城茶客们还有陆续来往的游客,穿过阡陌巷道,盘坐在茶馆里,品上一壶茶,吃上一口馕,听听热瓦甫,聊聊家常事,享受着这种悠闲……</h3><h3><br></h3><h3>茶文化在这走过了千年,百年茶馆里,可以说飘出了悠然的清香,泡出来的是漫漫岁月……</h3> <h3>吐曼桥,喀什著名景点之一,桥上不时有游客往来,站在桥上远远看到的就是高台民居。</h3> <h3>喀什的灵魂在老城,而老城的精髓则在高台民居,</h3><h3><br></h3><h3>距今已有600年历史的高台小巷除了民居奇观外,喀什噶尔老城的高台民居,也展示了古老的维吾尔建筑风格和民俗风情……</h3> <h3>高台民居也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绝佳场所,还有更为古老、历史悠久,原始泥土手工制作陶器的土陶作坊,</h3><h3><br></h3><h3>只有到这里,才能从奇特的民居中真正感受到古老喀什的脉搏……</h3> <h3></h3><h3>远望过去,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就是距今有600年历史的高台民居,</h3><h3><br></h3><h3>它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也是喀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所在。</h3><h3><br></h3><h3>我们顺着高台民居的外围走了一圈,高台民居正在进行着危旧房改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象喀什古城一样,象世人展出一个不一样的高台民居……</h3> <h3>徜徉在喀什老城小巷,会感到那种世代生活留下的从容安详,仿佛历史和时间都已凝固……</h3> <h3>喀什,世界四大古文明的交汇处,她孕育了绚丽多彩的维吾尔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h3><h3>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h3><h3><br></h3><h3>我们沿着古城的街道慢慢游走,欣赏着西域风情的建筑,看着悠然自得的老城居民,细细品味着这座古城的韵味……</h3><h3><br></h3><h3>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遗跡在古城中交汇着,</h3><h3>现代都市生活与古老的民族习俗在古城很奇妙的结合着,</h3><h3>传统与现代在古城中和谐的共存着,</h3><h3>这应该就是喀什老城的精髓,简单、易足、仁爱、淡泊、平静……</h3><h3><br></h3><h3>喀什,就是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是维吾尔历史文化的缩影……</h3><h3><br></h3><h3>喀什古城留住了维吾尔民族的灵魂。这也许是这座老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缘故吧……</h3> <h3>南疆有公元前二世纪初传至西域的瑰丽的佛教石窟群……</h3> <h3>南疆有经过大自然亿万年的风刻雨蚀而形成的火红干燥的克孜利亚山地景观……</h3> <h3>南疆有被中外游客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的高台民居……</h3> <h3>南疆有丝路古道上异域风情最为浓郁的千年老城……</h3><h3><br></h3><h3>等等,等等……</h3> <h3>南疆有着神秘而悠久的历史,西域三十六国曾创造灿烂的文明,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写满故事的遗址,善良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和那纯粹的西域风情,给我们的感动与震撼都是与北疆不尽相同的……</h3><h3><br></h3><h3>都说,新疆是一种瘾,去过戒不掉,南疆是一种风情,去过终身难忘,这也许就是我们还会再来的原因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