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里奇国画展

姗妈

<h1><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font color="#ed2308"><b> 2019年7月13日,《家国情怀》里奇国画作品展在山西太原开展。里奇,原名周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工笔花鸟画会会员,他所创作的工笔画作品以花鸟居多,兼顾山水、人物等其它题材,内容丰富、用笔精巧、细腻,生动传神。<br></b><b> 展览共展出了里奇近年来精心所绘的作品一百余幅,其中既有寓意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中国龙》图,也有以雄鸡啄食蝎子为立意的主题作品,通俗而又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吸引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展现了一个普通画家的家国情怀。</b></font></h1> <h3><b><font color="#167efb">  山西省文联的领导参观画展。</font></b></h3><h3><b><br></b></h3> <h3><b><font color="#167efb">  太原日报主任记者雷永莉参观画展,与里奇合影。</font></b></h3><h3><b><br></b></h3> <h3><b><font color="#167efb">  里奇与挚友李明德在一起。</font></b></h3><h3><b><br></b></h3> <h3><b><font color="#167efb">  里奇和亲家交流。</font></b></h3><h3><b><br></b></h3> <h3><b>  1. 《万里长城中国龙》</b><b> 从波澜壮阔的渤海到大漠孤烟的塞外,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那就是长城。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面对长城,每个中国人都满怀自豪、自信和爱国的情怀。在画中,蜿蜒:的长城盘桓在高山峻岭,城墙、烽火台这些熟悉的标志映入眼帘。长城脚下层层梯田、隐约可见的河流、飞流直下的瀑布,青松叠翠、山石嶙峋,好一派北国风光!</b></h3><h3><b><br></b></h3> <h3><b>2. 《除害图》</b><b> 是抗战题材的作品。画中的公鸡怒目而视,要啄食一只蝎子。公鸡脖子和背部的羽毛竖起,像只刺猬。蝎子竖起尾巴,但已经是强弩之末,奄奄一息。两只小鸡也要扑上去,消灭这条毒虫。中华民族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勇敢抗击侵略,才赢得了最后胜利。“琵琶横立翘毒刺,铁喙重击丧黄泉”。蝎子身体像一个竖立的琵琶,鸟嘴称“喙”。</b></h3><h3><b><br></b></h3> <h3><b>3. 《凯歌声声震寰宇》是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而作的大幅花鸟画。荆棘丛生,砾石遍地,象征抗战的艰难和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七只啼鸣的公鸡引吭高歌,庆贺胜利。</b></h3><h3><b><br></b></h3> <h3><b>4. 《南国情》画中景色是里奇广西旅游时收集的素材。两只银耳相思鸟窃窃私语,上下呼应,一对恩爱的伉俪。香蕉树、竹子,充满南国情调。</b></h3><h3><b><br></b></h3> <h3><b>5. 《天山南北瓜果香》表达爱国之情既可描绘祖国山河壮丽,也可盛赞各地物产富饶。看到清灵灵的葡萄、红艳艳的西瓜、黄澄澄的哈密瓜,人们自然会想到地域广袤、资源丰饶、瓜果飘香、景色秀丽的新疆。画中的蝈蝈,触须乃至腿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为画西瓜的红瓤,里奇买了几颗西瓜,用拳头砸开,然后写生,着实费了一番工夫。</b></h3><h3><b><br></b></h3> <h3><b>6. 牡丹是富贵之花,鸽子象征和平。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故题词“国运昌盛、富贵和平”。竹子和太湖石也是传统绘画中常见的题材。</b></h3><h3><b><br></b></h3> <h3><b>7. 《众志成城》</b><b> 图中毛竹粗壮挺拔,竹笋密集,三只笋芽齐心协力,掀起了压在头上的巨石。两只黄鹂鸟看着坚忍不拔的笋芽儿,惊叹不已。泉水潺潺,野花遍野,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h3><h3><b><br></b></h3><h3><b><br></b></h3><h3><br></h3> <h3><b>8. 陈学中先生是中国书协会员、特级书画师、 太原师范学院老年书画协会会长,擅长楷书、行书、草书及榜书。陈老为里奇画展题词,情真意切,勉励里奇继续努力,老有所为。里奇得到陈老的肯定,倍感荣幸,不胜感激。</b></h3><h3><b><br></b></h3> <h3><b>9. 高涛先生曾任我院老干处处长,是我院老年书画协会副会长。高处善隶书,挥笔为本次画展题词,里奇连连说:“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感谢,太感谢您了!)</b></h3><h3><br></h3> <h3><b>10. 《金秋》这幅画是里奇2008年开始学画时的习作。金秋时节,红叶斑斓,鸽子聚拢,一派和平安详景象,象征国家和谐、繁荣、昌盛,人民幸福。鸽子形态各异:有的抬头环顾,有的低头啄食,有的梳理羽毛,有的振翅高飞。画面色彩奔放,石块用墨色晕染,在热烈之中又添加几分淡雅,耐人寻味。</b></h3><h3><b><br></b></h3> <h3><b>11. 《欢歌笑语家园》画中两只大鸡像在唱欢快的二人转;小鸡欢跳雀跃,活泼可爱;背景是秋海棠,红花绿叶,映衬幸福的家庭。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鸡有吉祥之意。一个家庭,夫妻和睦、儿女品学兼优,是家庭幸福的一个标志。</b></h3><h3><b><br></b></h3> <h3><b>12. 《唤得春风来》是里奇加入山西省工笔花鸟画会的第一幅习作。里奇四易画稿,在老会长,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史秉有先生指导下,终于完成了画作。给画作命名是一个难题,如果起“富贵吉祥”,有点俗,几经斟酌,此画命名为《唤得春风来》:引吭高歌的雄鸡唤来了春风,牡丹开放,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整个画面洋溢着浪漫的气息!</b></h3><h3><b><br></b></h3> <h3><b>13. 《老藤》这幅画是里奇十余年习画的小结:年过古稀,仍笔耕不止;尽管愚笨,却能持之以恒;辛苦劳作,终有收获。人生已到秋季,但不虚度年华,尚有收获,可谓《拙笔绘秋色,老藤结硕果》。</b></h3><h3><b><br></b></h3> <h3><b>14. 《锦绣前程》画的主体是一对红腹锦鸡(一雌一雄)和怒放的绣球花,背景是青竹和山石。愿观众朋友们家庭幸福,事业有成,青春永驻,前程锦绣!</b></h3><h3><b><br></b></h3> <h3><b>15. 解希礼先生已是耄耋老人。里奇19岁当小学教员时,解老是校长。今年,阔别五十多年的挚友重逢,解老留下墨宝。读到这些肺腑之言,里奇心中泛起暖暖的涟漪。</b></h3><h3><b><br></b></h3> <h3><b>16. 李明德先生是我的挚友,五十多年前我们就在一起共事。他的褒奖“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尔如浮云”令我感动,心头涌过丝丝暖流。</b><br></h3><h3><b><br></b></h3> <h3><b>17. 里奇的小孙女周明睿读小学,为这次画展挥毫,书写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小荷才露尖尖角”,里奇看到孙女茁壮成长,倍感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b></h3><h3><b><br></b></h3> <h3><b>18. 《鹿》此画仿著名画家刘奎龄先生(1885--1967)的画作。刘奎龄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能工善写,擅长花鸟、人物和山水,被誉为“全能画家”;他将西画的色彩、透视、比例融合于传统的中国工笔画。鹿在传统文化中是健康、长寿和幸福的象征,在传统绘画中常与寿星、蝙蝠、灵芝、松柏相伴。</b><br></h3><h3><b><br></b></h3> <h3><b>19. 《五马图》是北宋李公麟的作品,线条挺拔,构图坚实而灵活,画面简洁精炼,但富有变化。李公麟的作品多不着色,故被称为“白描大师”。这是《五马图》中的第一匹“凤头骢”,牵马者是胡人,深目高鼻、须发红黄。</b></h3><h3><b> 《调良图》的作者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兼画家及诗人赵孟頫。画中的马低头避风,牵马者搭袖回望。马尾、马鬃、人须、衣襟随风飘动,线条灵活,栩栩如生。</b></h3><h3><b><br></b></h3> <h3><b>20. 这幅工笔画是仿田书翰画的马。(田书翰,政协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艺术部主任,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原画是白马,背景也与这幅画略有不同。</b><br></h3><h3><b><br></b></h3> <h3><b>21. 仿李晓明的三幅工笔画,上图是荷花翠鸟、中图是葡萄蝈蝈、下图是牡丹黄鹂。李晓明先生是职业画家,专攻工笔花鸟画,尤擅工笔牡丹的绘制。其作品细致入微、色彩艳丽,雅俗共赏。</b></h3><h3><b><br></b></h3> <h3><b>22. 《牡丹》、《百合》均为里奇临摹郎世宁的画作。 郎世宁(1688---1766),是意大利人,天主教修道士,清代宫廷画家。他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他的画中西合璧,既有欧洲油画的特色,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情趣,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牡丹随风摇曳,动感十足,非常生动。</b></h3><h3><b><br></b></h3> <h3><b>23. 这种百合花叫卷丹百合,花瓣上翘,婀娜多姿,紫色斑点星星点点点缀其中,枝干上缠枝牡丹盘绕。这两幅画可谓郎世宁工笔花鸟精品,百看不厌。</b><br></h3><h3><b><br></b></h3> <h3><b>24. 《一生平安》是仿俞致貞的《平安》一画。俞致貞女士(1915---1995)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工笔花鸟画家,早年拜于非闇与张大千为师,毕生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b></h3><h3><b><br></b></h3> <h3><b>25. 《白头偕老》是仿于非闇先生的“茶花白头翁鸟”,题词是“叶梗经霜绿,花开映雪红”。于非闇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画家,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画师、副院长。他也是俞致貞的老师。</b></h3><h3><b><br></b></h3> <h3><b>26. 《杨柳乳雀图》是一幅宋代名画,三只雏鸟盯着刚刚归来的亲鸟争相抢食,居高临下的亲鸟口衔小虫,不知该先喂哪只为好。</b></h3><h3><b><br></b></h3> <h3><b>27. 这幅画无题,画的是一只亲鸟和两只雏鸟站在竹枝上。母爱是世间最崇高的情感,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古长青。</b><br></h3><h3><b><br></b></h3> <h3><b>28. 《子母鸡图》也是一幅宋代名画:母鸡白羽蓬松,微蹙眉头,略显母性的忧虑;小鸡睁着圆眼,懵懵懂懂;画的虽然是鸡,但人们会联想到母爱和子女对母亲的依恋。花鸟画借用花鸟草虫,描述人的情感,实际在画人和社会,当然也包括社会的细胞——家庭。</b></h3><h3><b><br></b></h3> <h3><b>29. 《果熟来禽图》南宋林椿的作品:树枝上挂着沉甸甸的沙果,仿佛在颤动,果叶上虫蚀的痕迹刻画细致、清晰。果树上有一小鸟,转颈回眸,振翅欲飞,生气盎然。</b></h3><h3><b><br></b></h3> <h3><b>30. 《螽斯绵瓞图》南宋韩佑作品。螽斯是一种蝗虫,繁殖力强。瓞是小型的瓜,瓜蔓绵延生长,不断结实。“田间一角,一颗熟透的小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引来两只螽斯。它们把触角伸得高高,正要饱餐一顿。”此画有子孙昌盛之意。</b><br></h3><h3><b><br></b></h3> <h3><b>31. 里奇仿于非闇《扶桑与蝈蝈》,扶桑花花瓣纹脉、蝈蝈眼中的高光、翅上的纹理都清晰可见。白头翁是一种小型鸟类,因其头部羽毛为白色而得名。</b></h3><h3><b><br></b></h3> <h3><b>32. 《苗家女》是里奇首次尝试画工笔人物。画人物画,特别是肖像画难度较大,至少得让熟悉模特的人认出你画的对象是谁,可不是多一个花瓣、少一片叶子也无碍大局那么简单。</b></h3><h3><b><br></b></h3> <h3><b>33. 《白头偕老》里奇临申伟的作品。画中粗壮的毛竹、硕大的竹笋和两只白头翁鸟线条都很流畅。“少年夫妻老来伴”,愿天下的伉俪都能白头偕老、地久天长。申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擅长工笔花鸟画。</b><br></h3><h3><b><br></b></h3> <h3><b>34. 传统中国绘画中的谐音,莲花和鲤鱼象征“连年有余”。祝愿观众生活富裕,家庭幸福。</b></h3><h3><b><br></b></h3> <h3><b>35. 金鱼满池塘谐音“金玉满堂”。“金玉满堂”,不仅是说财富,还指富有才学。</b></h3><h3><b><br></b></h3> <h3><b>36. 《和谐百财》河蟹、白菜取谐音。白菜、螃蟹和香菇均为对照实物而画,即“写生”。活螃蟹呈青色,螃蟹蒸熟后才现红色。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绘画中,爬行的螃蟹也可以染成红色。画家用朱砂画竹子也是这个道理。</b><br></h3><h3><b><br></b></h3> <h3><b>37. 《依依亲情》此画背景是香蕉树和仙人掌,这是在广西涠洲岛旅游时收集的素材。里奇第一次见到香蕉花,感到非常新奇,旅游归来,欣然画下这幅画。这幅画是描绘幸福家庭的吉祥画。</b></h3><h3><b><br></b></h3> <h3><b>38. 《家》的背景是翠竹和一种不知名的阔叶植物(也许是滴水观音),是在泰国旅游时收集的素材。画中的五只小鸡活泼可爱,三只依偎在母鸡身边;两只盯着一只天牛,增加了几分趣味。五只小鸡寓意为“五子登科”。《三字经》中有“窦燕山,教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勉励人们好好教育孩子,让他们品学兼优,登科及第。</b><br></h3><h3><b><br></b></h3> <h3><b>39. 《和为贵》创作此画用到传统国画谐音特征。“荷”、“鳜”二字与“和”、“贵”谐音。水中三角叶子的植物是茨菇,去年里奇从文瀛公园万字楼前的水池中看到这种水草,正好用在画中。</b></h3><h3><b><br></b></h3> <h3><b>40. 百合,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在传统文化中,常被赋予“百年好合”“百事合心”的美好寓意。白色的百合花象征着纯洁无暇和清新脱俗,是高贵和神圣的化身。近三年来,文瀛公园每年一度的百合花展吸引游人蜂拥而至,人们观赏花卉,陶醉在花香鸟语之中。文瀛公园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中,成绩斐然。</b><br></h3><h3><b><br></b></h3> <h3><b>41. 《笋芽儿》三只破土而出的竹笋,团结一心,竟然顶起了压在头上的大石头,画中的小鸟都惊呆了。一个人字为“人”,两个人字为“从”,三个人字为“众”;人心齐、泰山移;不正是这个道理吗?</b></h3><h3><b><br></b></h3> <h3><b>42. 《一生清白》作品中画着白萝卜、白菜和青椒,萝卜上立着一只螳螂。“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是中国百姓做人的准则。那只高举镰刀一般前臂的螳螂,是刚直不阿的化身。</b><br></h3><h3><b><br></b></h3> <h3><b>43. 父亲周玉庭(1916--1949)逝世时,里奇才三岁,没有留下多少记忆,这是根据唯一的遗照而画的肖像。父亲原是同蒲铁路职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逃亡陕西,吃尽颠沛流离之苦。为辅助母亲行医,自学医术,积劳成疾,去世时年仅三十三岁。他身着长衫、面容消瘦、双目深邃,右手放在一本医书上,书上的英文词pharmacy是“药典”。桌上放煤油灯,旁边是笔记本和钢笔,暗指他日夜苦读。背后墙壁上的“画中画”是《一生清白》,窗外蜀葵盛开,父亲一生向往和平安定的生活。七十年后的今天,里奇作此画时,不禁老泪纵横。生活在和平时期,是多么幸福啊!</b></h3><h3><b><br></b></h3> <h3><b>44. 母亲中年肖像,身着粗布花格短衫和黑棕色裙子,神情忧郁,手持书本,坐在石凳上,四周萱草花围绕。母亲高春明(1914---1988),毕业于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山西医科大学的前身),主修妇产科。抗日战争时期,全家流落到陕西,她历尽了人间苦难:两个孩子在逃难途中夭折,中年丧夫,只身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奋斗的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她永远是我心中的太阳。</b></h3><h3><b><br></b></h3> <h3><b>45. 母亲的老年肖像,慈眉善目。医者仁心,为解除患者病痛,母亲付出自己一生心血。母亲刚毅、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她一生清苦,早年过度劳累,晚年疾病缠身。当里奇的生活刚有起色时,她就撒手人间。“子欲孝而亲不在”,里奇画了许多菊花,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b><br></h3><h3><b><br></b></h3> <h3><b>46. 《育雏图》是2014年为纪念母亲百年诞辰而作。雌鸟口衔小虫,喂养三只嗷嗷待哺的雏鸟。图中画着南瓜,“南”与“难”同音,生活是多么不易啊!</b></h3><h3><b><br></b></h3> <h3><b>47. 《母爱是金》这两幅里奇的创作,都是表达母爱题材的。母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是无私的,伟大的,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常见题材。第一幅画中的亲鸟口衔虫子在喂三只小鸟,秋天的银杏叶是金黄色,正合标题《母爱是金》。</b></h3><h3><b><br></b></h3> <h3><b>48. 这幅画中虽然只有两只雏鸟,但与上幅异曲同工。里奇看到秋天金黄色的银杏叶,触发灵感,表达对母亲的怀念。</b><br></h3><h3><b><br></b></h3> <h3><b>49. 这幅也是亲鸟喂雏图,但背景是山楂树。红色的果子,金色的斑点点缀,象征母亲热爱子女的赤诚之心。</b></h3><h3><b><br></b></h3> <h3><b>50. 《每对萱花忆母恩》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萱草也称为“忘忧草”。古代游子远行,要在母亲居住的屋前种萱草,希望母亲看到萱草如同看到儿子,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忧愁。唐人孟郊在《游子》这首诗中说:“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b><br></h3><h3><b><br></b></h3> <h3><b>51. 《缘》秋天,里奇漫步田间,看到南瓜藤缠绕在一株玉米上,藤上结了一颗红色的瓜,触发灵感:玉米杆粗壮,玉米棒纹理线条优美,玉米须蓬蓬松松,南瓜蔓在秋风中摇曳,红色的瓜分外耀眼;画中的两只小鸟缠缠绵绵。玉米与南瓜相遇纯属偶然,人间的姻缘也是如此。“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结为夫妻,从相遇、相知到相爱,最终组成家庭。夫妻应当同舟共济,倍加珍惜这段缘分。</b></h3><h3><b><br></b></h3> <h3><b>52. 《连心结》是歌颂爱情的一幅画。藤蔓上的两颗并蒂瓜依偎在一起,两只蝈蝈相向而立。雄的振翅歌唱,雌的陶醉在情歌里(雌蝈蝈长着长长的产卵器)。画中的题词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b></h3><h3><b><br></b></h3> <h3><b>53. 《我俩也曾年青》蝴蝶双飞红玫瑰,这是爱情的象征。回忆过去很美好,里奇夫妇也曾年青过,岁月把年轻时代的甘蔗汁慢慢熬成了糖浆,结晶为蔗糖。</b><br></h3><h3><b><br></b></h3> <h3><b>54. 《白头偕老》白头翁鸟的寓意“白头富贵、堂上双白、白头偕老”等等。祝福老人鹤发童颜长寿幸福,父母健康长寿,夫妻恩爱、白头到老。</b></h3><h3><b><br></b></h3> <h3><b>55. 这幅画是里奇的自画像。白雪覆盖着青松翠竹,画中的他目视前方,显出刚毅的性格。里奇一生清贫,但不甘平庸。古稀之年画此画,并题词《雪后松竹更青艳》。</b><br></h3><h3><b><br></b></h3> <h3><b>56. 《他要回来了》画的是一位少妇,坐在庭院里为即将归来的夫君缝制衣服。身后盘桓而上的丝瓜暗示她思念夫君之情。远处的房屋式样在晋中地区司空见惯。她面带羞涩,若有所思。李白诗中云:“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里奇夫妇十七年两地生活,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会是这样的吧!</b></h3><h3><b><br></b></h3> <h3><b>57. 《著苗族服饰的夫人》此画取材于里奇夫妇贵州旅游。夫人兴致勃勃地穿上了苗家妇女的服饰,留下了倩影。画那些繁杂的银饰着实让里奇费了些工夫。</b><br></h3><h3><b><br></b></h3> <h3><b>59. 这两幅画可谓是里奇的“艰难二部曲”。</b></h3><h3><b> 《寒冬过后总是春》冰天雪地,一只斑鸠飞来与另一只团聚。里奇夫妇两地生活,每年只有两三次团聚。那是人生中的寒冬,红红的果子预示着希望。</b></h3><h3><b> 《古堡槐香》八十年代中期,里奇全家团聚,五口之家蜗居于学校旧楼的钟楼,居室的鄙陋难以言表。春末夏初,校园里的槐花怒放,给清贫的生活增添了丝丝暖意。回顾往事,无限感慨,作此画。</b></h3><h3><b><br></b></h3> <h3><b>60. 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两只喜鹊欢快鸣叫,此画起名为《喜事多多》。</b></h3><h3><b> 里奇而立之年才有机会考入大学;不惑之年全家团聚,才算有了一个真正的家;天命之年儿女成家立业,甚深欣慰;花甲之年住上了宽敞的房子,有了一个像样的窝;如今年过古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儿女家庭幸福,孙辈学业有成。多亏了改革开放,全家生活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喜事多多,喜事多多啊!</b></h3><h3><b><br></b></h3> <h3><b>61. 《一生平安》</b><b> 树上和柳条篮子里都是红艳艳的苹果,草地上有三只小鹌鹑。鹌鹑的雏鸟有深棕色的条纹,体型比雏鸡要小。小鹌鹑前方的小虫是瓢虫。</b></h3><h3><b><br></b></h3> <h3><b>62. 此画与上幅同为一个题材。不同的是两只鹌鹑是成鸟,苹果均结在老树上。</b></h3><h3><b><br></b></h3> <h3><b>63. 此画与那张四尺的《和谐百财》为同一题材,只不过尺幅小了一些。白菜和香菇都是从菜市场买来的蔬菜,螃蟹是儿子过春节时带回来的。这幅画是照实物画的,是地道的“原生态”。</b></h3><h3><b><br></b></h3> <h3><b>64. 《福禄图》</b><b> 葫芦的素材是在太原北郊上兰村收集,里奇与四十多年前的学生相聚时所见。在传统中国画中,葫芦常用来表示“福禄”,是“幸福”和“仕途远大”的意思。藤蔓上的小鸟盯着一只瓢虫,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b></h3><h3><b><br></b></h3> <h3><b>65. 《足登三元》</b><b>一只灰喜鹊脚踏圆圆的柿子是“足登三元”之意。“三元”是指科举时代获得“解元”、“会元”和“状元”。秀才考举人的省级考试为“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举人参加的全国考试,第一名为“会元”;最高一级考试为“殿试”,皇帝和大臣为主考官,第一名为“状元”。据说在中国历史上三次考试均为第一名者仅有十四人。“足登三元”是鼓励莘莘学子努力读书,在学业上大有成就。</b></h3><h3><b><br></b></h3> <h3><b>66. 英文中有一句谚语Early bird get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牵牛花在清晨开放,早起的两只鸟都捉到了虫子。俗话说“笨鸟先飞”,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这些并非天才的普通人,难道不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吗?</b></h3><h3><b><br></b></h3> <h3><b>67. 这一幅画中有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象征爱情。</b></h3><h3><b><br></b></h3> <h3><b>68. 这一</b><b>幅画中有几只蜜蜂,寓意为勤勉。</b><b> 此幅画与上一幅为同一题材。</b></h3><h3><b> “卷丹百合”也叫“珍珠花”,因其花瓣上有紫黑色的斑点,像点缀的黑珍珠。此种百合花瓣细长,向外翻卷,婀娜多姿。里奇在山东长岛旅游时首次看到这种百合,在濛濛细雨中分外娇艳,兴奋之余,即用相机拍了下来;回来后即刻拿起画笔,创作了这两幅画。老百姓喜欢把画中的物象与吉祥语联系起来,“百事合心”、“百年好合”、“百事合意”等等,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h3><h3><b><br></b></h3> <h3><b>69. 《锦上添花》</b><b> 凌霄花藤下是池塘,池水清澈见底,池中的卵石历历在目,锦鲤在水中畅游。锦鲤与凌霄花这两个元素组成了这幅画。祝愿观众生活中锦上添花,好事连连,好上加好,美上加美。</b></h3><h3><b><br></b></h3> <h3><b>70. 青蛙、蜻蜓和莲花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依照谐音规律,此画取名《青莲》。“青莲”与“清廉”同音,这幅画的副标题是“为反腐倡廉点赞”,其寓意一目了然。</b></h3><h3><b><br></b></h3> <h3><b>71. 《世世清白》</b><b> 红红的柿子,淡雅的青花瓷盘和大白菜是这幅画的主体,谐音“世世清白”。</b></h3><h3><b><br></b></h3> <h3><b>72. 《双鹿鸣松》</b><b> 仿刘奎龄的《呦呦鹿鸣》。原画是小幅,29.6厘米X 44.6厘米。里奇的画是六尺,92厘米X 178厘米。原图画的是柏树,里奇改画为松树、青山朦胧,溪流潺潺。松树和柏树都是耐寒的常青树,长寿树,树龄千年以上,仍然枝繁叶茂。祝寿词中有“寿比南山不老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柏坚韧不拔、长寿千年。鹿为吉祥的动物,象征幸福长寿,也寓意爱情。</b></h3><h3><b><br></b></h3> <h3><b>73. 《青春年华 绿衣 紫袖 官鸭》</b><b>绿衣 紫袖,这是拟人的说法,把紫藤比作婀娜多姿的姑娘,绿叶和紫花是姑娘穿着的舞衣。鸳鸯比作恩爱夫妻。鸳鸯又被称为官鸭,英文中称这种鸟为mandarin duck(mandarin清朝官员、官话,duck鸭子)。青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祝愿每个青年人都能在事业和爱情上双丰收。</b></h3><h3><b><br></b></h3><h3><b><br></b></h3> <h3><b>74. 《虎年百财》</b><b> 很少有人把白菜与老虎画在一起,这位大王可不是素食主义者。这也是里奇的一种尝试吧!</b></h3><h3><b><br></b></h3> <h3><b>75. 南宋画家马远《踏歌图》:“宿雨晴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农民庆贺丰收,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画中险峭的山石与柔和的水纹形成强烈对照。老者胡须花白踏歌而舞,憨态可掬;身后的农夫神态激动,手舞足蹈;另一位醉意朦胧,要抓他的腰带;肩挑酒葫芦的农夫步履蹒跚。远处的幼童鼓掌喝彩叫好,他身后穿长裙的妇女也乐呵呵地看着他们。</b></h3><h3><b><br></b></h3> <h3><b>76. 这是两幅仿宋山水。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和文化非常发达的时代。宋代绘画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宋代画家运用多采的优美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宋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b><br></h3><h3><b> 这两张</b><b>是团扇形式的山水画。</b></h3><h3><b><br></b></h3><h3><b><br></b></h3> <h3><b>77. 学工笔画,临摹宋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三张是折扇扇面形式的山水画。</b></h3><h3><b><br></b></h3> <h3><b>78. 《在希望的田野上》</b><b> 这是里奇浙江旅游所见:远处青山朦胧,村庄绿树环绕,小楼红顶白墙。中景是金色的稻田和竹篱笆围绕的果园。近景是随风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几只麻雀在飞舞欢跳(注意:麻雀口中衔的是小虫,而不是稻谷)。这就是山清水秀,风景如这画的江南农村的景色,令我们这些从黄土高原来的游客羡慕不已。</b></h3><h3><b><br></b></h3> <h3><b>79. 《泉水叮咚响》</b><b> 这是在贵州旅游时所看到的景象:毛竹挺拔,溪水潺潺,竹笋从石头裂隙中探出头来。一只翠鸟口衔小鱼,回顾上方;另一只温情脉脉,俯视下方,两只鸟儿眉目传情。</b></h3><h3><b><br></b></h3> <h3><b>80. 《泰国普吉岛印象》</b><b> 里奇在泰国旅游时逛佛寺,骑大象,在海边沙滩漫步。泰国普吉岛地处热带,常刮台风。沙滩上的树桩是台风折断高大的椰子树留下的痕迹。</b></h3><h3><b><br></b></h3> <h3><b>81. 去柬埔寨旅游必定要去游览吴哥窟。吴哥是柬埔寨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有八、九百年的历史。茫茫岁月中古迹群淹没于茫茫丛林,1861年才被发现。高棉的微笑是吴哥窟多座巨大的四面佛雕像。佛像面带微笑,这就是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远处是吴哥窟的佛塔;大树是榕树,盘根错节,把眼前的一座小庙紧紧搂在自己怀中。</b></h3><h3><b><br></b></h3> <h3><b>82. 大阪天守阁是日本历史上封建领主的卫城,碧瓦白墙,金碧辉煌。天守阁前的水池水平如镜,周围景色倒映水中。穿和服的妇女、现代造型的路灯、远处的汽车绘就一幅保持传统文化的现代日本。里奇在日本旅游时深深感到华夏文化的博大:日本深受汉文化熏陶,文字、衣着、建筑风格、医学,甚至生活习俗,无不打上古代中国的烙印。就连石灯笼的造型也是中国隋唐时期传到日本的。</b></h3><h3><b><br></b></h3> <h3><b>83. 这里画的是“库克船长的小屋”和高耸入云的圣保罗大教堂。小屋是1934年从英国约克郡移筑到墨尔本的,红砖红瓦、树篱围绕,是旅游热门景点。小屋象征澳大利亚的历史:库克船长在十八世纪后半叶发现了澳洲,宣布这块南方大陆归属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是哥德式建筑,周围树木环绕。桉树和袋鼠都是澳大利亚的象征。这些景物本不在一处,里奇“移花接木”,把它们放在一个画面上。</b></h3><h3><b><br></b></h3> <h3><b>84. 《飞瀑》</b><b> 这是里奇看到的贵州黄果树瀑布,从这个角度画这个瀑布的并不多见。</b></h3><h3><b><br></b></h3> <h3><b>85. 《暮归》</b><b>黄昏时分放牛的妇女和孩子归来,走过村外的小桥。村子里的土楼错落有致,高大的香蕉树,结着沉甸甸的果实。远处是客家土楼,有圆的,也有方的。客家土楼是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客家人是宋代以后因战乱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汉族先民的后裔。如今,客家人的足迹遍布全球。土楼是客家先民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被称为“东方古城堡”。</b></h3><h3><b><br></b></h3> <h3><b>86. 《德天瀑布》</b><b> 位于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是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位于我国广西崇左市大新县的归春河上游。瀑布宽达120多米,蔚为壮观。河两岸植被繁茂,密布香蕉林;河对岸远处看到的是越南境内的村庄。</b></h3><h3><b><br></b></h3> <h3><b>87. 《金阁寺》</b><b> 日本京都的金阁寺也叫鹿苑寺。金阁寺的三层建筑外表用金箔装饰,金碧辉煌。画中有两只梅花鹿,雄鹿低头吃草,雌鹿竖起耳朵、警惕四顾。鹿在日本是常见的动物,特别是在日本古都奈良。</b></h3><h3><b><br></b></h3> <h3><b>88. 里奇去泰国普吉岛旅游,看到了“海上桂林”和水上餐厅。这个餐厅紧靠攀牙岛,搭建在木桩上。一座小巧的清真寺紧靠悬崖,白色建筑配以金色圆顶。在佛教寺庙林立的泰国看到此景,令里奇感到意外。</b></h3><h3><b><br></b></h3> <h3><b>89. 《库克船长的小屋》</b><b> 库克船长的小屋旁边,几位身着十八世纪英国服饰的妇女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情。</b></h3><h3><b><br></b></h3> <h3><b><i><font color="#b04fbb"><br></font></i></b></h3><h3><b><i><font color="#b04fbb"> 姗妈编辑完成于2019年8月4日</font></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