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舟纪念馆

红袖

<h3>  王维舟,(1887~1970年) 四川宣汉人。中学毕业于现在的达州市高级中学。1909年到成都考入工兵学校半工半读。</h3> <h3>王维州1911年参加了四川的保路斗争和辛亥革命,在宣汉组织武装起义,参与领导东乡、绥定两次战役,胜利后任北伐大队大队长。</h3> <h3>王维州1912年任宣汉县团练局局长。1913年4月进入成都警备军官学校学习,1915年毕业后,任绥定府警备司令兼达县警备队长。此后与达县国民党进步人士组织讨袁军,举兵进行反袁的护国斗争,任纵队司令。</h3> <h3>王维州1917年率部参加孙中山号召的护法战争,任靖国军第七师第三团团长兼边防司令。护法运动失败后,毅然弃职到上海。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下,1920年5月加入朝鲜共产党。年底到苏联伊尔库茨克学习。1922年初返国,在北京协同吴玉章等组织亦心社、俄灾救济会,募捐并宣传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思想。1923年回乡创办宏文小学。1925年春奉命到汉口,转入中国共产党。</h3> <h3>王维州王维州1926年进入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奉派潜回川东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和武装斗争。</h3> <h3>王维州1929年4月,参与领导万源、宣汉边界地区的农民起义,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先后任中共川东特委军事部长、军委书记,川东游击纵队副总司令兼总指挥、总司令,梁达中心县委执委、军委书记等职。他以坚定的意志一直坚持川东的武装斗争。</h3> <h3>1933年9月率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0月,该部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任军长。1935年春,随四方面军长征,途中同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斗争。</h3> <h3>王维州1936年冬到达陕北,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年底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1938年任旅长兼政治委员,率部进驻陇东,执行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同时兼任陇东专区专员。</h3> <h3>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日本投降后,调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1946年7月回延安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中央西北局委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h3> <h3>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四川进军时任西路军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西南民族(西南民族大学)事务委员会主任,1951年又兼西南民族学院院长等职,为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团结和建设呕心沥血地工作。1956年调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9月,参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h3> <h3>王维州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诬陷、迫害,1970年1月含冤逝世。</h3> <h3>1979年12月29日,党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王维舟同志追悼大会,恢复了王维舟同志的政治名誉。</h3> <h3>最神奇的故事</h3><h3>  1933年11月2日,在宣汉县城西门外操场,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宣布:川东游击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治委员,下辖97、98、99三个师,任命王波为97师师长、冉南轩为98师师长、蒋琼林为99师师长。王维舟率领红三十三军将士战斗在反“六路围攻”的火线上。他们不仅守住了阵地,还锻炼了队伍,夺得了装备。短短半月之间,这群优秀的巴山儿女们,凭着巴山人苦大仇深的革命激情,凭着忠勇坚韧的巴人本色,迅速越过从百姓到军人的艰难途程,刚刚破土的幼苗,转眼间长成参天的大树!在一个县组成一个军,这在中国军事史上实属罕见!</h3> <h3>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下辖部队。1933年10月,川东游击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于川东宣汉地区,11月2日,川东游击军改编组成红三十三军。</h3><h3>川东游击军始建于1929年4月,最初组成第一路军,几经反复到1930年7月26日又成立了第三路军。由于“左”倾路线影响和敌人围攻,部队损失严重。1931年夏,中共四川省委决定重组川东游击军,王维舟任总指挥,蔡奎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支队。此后,声威日震,活跃于川东。</h3><h3>红三十三军编成后,属红四方面军序列,下辖3个师,全军共1万余人。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整编时,红三十三军缩编为两个师。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会师后,红三十三军被编入左路军,罗南辉任军长。1936年1月,红三十三军与红五军团合编为红五军。[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