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重回第二故乡

热爱生活

<p class="ql-block">  密江林场是黑龙江森工总局海林林业局下属的一个林场。我在这里生活了48年,可以骄傲的说自己是一个老密江。见证了林场从靠采伐为主的经营方式,到现在以封山育林,转为以管护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的形式和旅游业的整个过程</p><p class="ql-block"> 林场的很多故事现在想想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就是知青上山下乡。1971年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上山下乡。年初也就是元旦后春节前,密江林场迎来了一批从大上海来的青年。依稀记得他们的名字:梁伟民、胡金宝、易根霖、刘景新、沈巧燕。到了6.7月份又有一批杭州的知识青年来到密江。还记得他们是濮芳云、徐金来、付金莲、周秋月、于大明、胡丽英、汪义忠等。</p><p class="ql-block"> 后来上海的梁伟民和杭州的濮芳云恋爱结婚了,他们把家安在了密江,在这里他们的儿子思南出生了。給儿子取名思南可见他们的那份思乡之情。两个南方的大城市里来的青年生活在山沟沟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在密江的十六年里,和密江人一样上班工作,下班种菜挑水劈柴。过着和山里的林场职工一样的苦日子。</p><p class="ql-block"> 记忆最深的是过年,那时候山上林场文化生活匮乏,那时连电视机也没有,过年也是鸦雀无声。当时我们五家(邵嘉禾、梁伟民、姜保海、李树成、田庆忠)商量好从年初二开始,每天一家轮流坐庄,从中午开始吃饭一直玩到半夜(孩子们也高兴)。那时候林场的商店不买啤酒,记得我家是到离林场三十多里的马场买了一箱啤酒。还记得当时伟民和佳禾的嗓音真好,不会唱的要讲一个笑话或故事,实在这些也不会的就朗诵古诗(哪是朗诵呀😄就是读呀)。现在想想当年也是够新潮的啦!这样的活动我们好像一直延续了三年。后来林场领导知道了此事,批评我们说:此风不可长,你们喝圈酒是不行地。从此以后就终止了。</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梁伟民夫妇调回了杭州,一去就是三十几年,这之间回海林来过几次但都是来去匆匆。七月二十八日伟民夫妇又回到了他们的第二个故乡。老友相聚那份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五天的相聚有笑有泪,有回忆,有感慨!有说不尽的心里话!有诉不尽思念情!</p><p class="ql-block"> 仅以这几天的活动的照片作为这次相聚的纪念发表在这里,作为一个小结。</p><p class="ql-block"> 期待下一次的相见!</p> <h3>一路向北,温州——牡丹江。</h3> <h3> 7月28日5点30下车,兰平接站。饭店相聚,合影留念。</h3> <h3>表演舞蹈的宝宝是王全胜的女儿。</h3> <h3>  回到海林夹皮沟景区是一定要去的。</h3><h3> 夹皮沟其实是海林林业局的一个林场,曲波的一部《林海雪原》,文革时期的一部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让夹皮沟的名字在全国人民中可以说家喻户晓。海林林业局转型,发展旅游产业,搞红色旅游,使的夹皮沟又有了小小的名气。</h3> <h3>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h3> <h3>  昨夜下雨,栈道上的落叶🍂别具一格。</h3> <h3>  久别的森林我来看你了。</h3> <h3>  这还是我当年在林场见过的拖拉机吗?</h3> <h3>  顺路来到横道河子,这是俄罗斯风情小镇。有虎园,有影视城。</h3> <h3>  百年机车库。</h3> <h3>  百年老街。</h3> <h3>油画村。</h3> <h3>  密江林场是一定要回去的。看看这里的山,看看这里的水,看看过去的老邻居。</h3> <p class="ql-block">  还有多少我认识的老邻居,物是人非。</p><p class="ql-block">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林场拍的一张照片,现在看看真的好有纪念意义。</p> <h3>看看我想念的黑龙江的豆角。</h3> <h3>看看木耳园</h3> <h3>郁郁葱葱的玉米地。</h3> <h3>蜂场</h3> <h3>原生态的蜂蜜。带回杭州去。</h3> <h3>这就是我的家,是我在密江住了八年的地方!</h3> <h3>锅台还是那个锅台。</h3> <h3>大锅炒的菜。</h3> <h3>山里人的待客之道。</h3> <h3>明天早上就要打道回府了,今晚的告别晚宴。</h3> <h3>晚饭后,歌厅再疯狂一把。</h3> <h3>  8月.2日早上我没有去和梁伟民夫妇道别,濮芳云嘱咐谁也不要去送,以免造成泪流成河的场面。我也是容易动感情的,所以就遵命了。我的美篇完成的时候,他们夫妇还在火车上。希望他们夫妇二人一路平安。明年再相见!</h3> <p class="ql-block">美篇发表之后,在我的朋友圈里引起了反响。我的老同学付延平,看了我的美篇被感动了,她说是含着泪水连夜写了这首诗。写的太感人了!我把这首诗发表在这里,希望大家喜欢!</p> <h3>《一路向北,重返第二故乡》有感而发</h3><h3>作者:付延平</h3><h3>一路向北</h3><h3>&nbsp;&nbsp;</h3><h3>一路向北,</h3><h3>回到第二故乡。</h3><h3>一路向北,</h3><h3>那是日思夜想的地方。</h3><h3>一路向北啊!</h3><h3>如今我又回到你的身旁。</h3><h3>站在自家门前,</h3><h3>推开院门的那一刻,</h3><h3>你可想起了那些不平凡的过往。</h3><h3>摸摸灶台,是否温热,</h3><h3>是否还有饭菜的甜香。</h3><h3>思念的山山水水,</h3><h3>你可曾把我遗忘。</h3><h3>左亲右邻,</h3><h3>是否还记得我当年的模样。</h3><h3>那时我可是年轻的帅小伙,</h3><h3>谁不说她是最漂亮的姑娘,</h3><h3>几十年的风霜雨雪,</h3><h3>为我们打扮梳妆,</h3><h3>如今,我们都已是儿孙满堂。</h3><h3>回到这片热土,</h3><h3>看到这熟悉的山乡林场,</h3><h3>心儿还是砰砰直跳,</h3><h3>当年相约小河边、柳树旁,</h3><h3>爱恋的甜蜜仍让我一次次怀想。</h3><h3>我们在这里牵手,</h3><h3>儿子就诞生在那爿土炕上。</h3><h3>四十八年了,</h3><h3>四十八年的风风雨雨,</h3><h3>怎能忘记那些美好的时光。</h3><h3>不能忘,这是我的第二故乡,</h3><h3>不能忘,这是我青春奋斗的地方,</h3><h3>不能忘,那些热情的东北老乡,</h3><h3>不能忘啊,我的家,</h3><h3>我的密江!</h3> <h3><font color="#ed2308">感谢你的隔屏相伴!</font></h3><h3><font color="#ed2308">谢谢你的关注和分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h3>编辑:热爱生活</h3><h3>摄影:热爱生活</h3><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濮芳云</h3><h3>二零一九年八月三日</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