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小筑我的梦

城南居士937953

<h1>李国顺/文图</h1> <h1>  文学小筑九周年年庆之际有许多话想说,又感到无从说起,几日来辗转反侧,打开了回忆的魔盒,那一幕幕,一桩桩往事在脑海中过电影。文学小筑究竟给自已带来了什么?带来了快乐!自从踏入小筑,感到生活很充实,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深奥。带来了友谊!进入小筑团体,认识了很多文学老师,一位老师就是一座知识宝藏,一位老师就是一座前行灯塔。岀了一本书。没想到自己会岀版一本文学书籍《城南纪事》,书中大部分文章发表于文学小筑版块上,如无小筑便无书。防止了脑痴呆。每天写作,敲击键盘,堆砌文字,脑子越用越灵活,如今,想写什么,挥笔而就,十分顺溜。</h1><h1> 我怀着敬畏之情,打开了文学小筑尘封的历史。</h1> <h1>  三周年庆典的成功举办与文商融合之路</h1><h3> 我到文学小筑来不久,就发现一个问题,“穷”。罗锅儿上树――前(钱)缺。在召开的首次座谈会上,我发言就说:要注意搞好创收,要走文商融合之路。</h3><h3> 一个团体,特别是文化团体,组织活动是其价值的直接体现,如果长期不组织笔会,不组织采风,这个团体就没有活力,也没有凝聚力。组织活动就要有经费,经费从哪里来?</h3><h3>AA制是一个办法,但是不能常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会越来越少的。</h3><h3> 文学板块太清贫了。怎么办?</h3><h3> 首先要给自己定位。不要认为文学团体就不屑以商为伍,怕沾有铜臭气,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其实我看文学小筑就是个草根儿文学板块,不用定位太高。如果得到了五斗米又不折腰,岂不更好。</h3><h3> 于是有了“我心中的百货大楼有奖征文”活动。初步摸索出了小筑为经济服务的路子,这样既活跃了小筑的气氛,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又宣传了企业,一举两得,互惠互利。</h3><h3>这次三周年庆典活动。本来准备还是AA,参会者付费50元,其实收费50元是不够的,又想了许多办法,压缩开支,找朋友帮助,餐费给予优惠,场地得到了牧野论坛的大力支持,用他们的多功能会议室。(从通知贴的多次修改就可以看出一直在变动中)。就在这个时候,静水流版主联系到了企业的朋友,子落局外版主积极和他们沟通,和我同他们一起商谈,双方一拍即合,他们提出支持帮助文学小筑,文学小筑也帮助宣传他们。新乡市民监会、河南中天实业集团、金桥起重集团的大力支持,对这次活动无疑于是输血供氧,顿时减轻了经济的压力。对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h3><h3>下步我们还要和企业加强合作,长期走文商融合的道路,在五月份金银花盛开的时候,还要组织笔会,到千亩金银花园地来体验生活,激发创作灵感,望文友们踊跃参加。</h3><h3> 文友们中间有什么好的建议,请提出来;有行商搞企业的文友,有合作的愿望也请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把文学小筑的事情办好,给广大文友们提供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h3> <h1><b>  2012年文学小筑二周年年庆。</b></h1> <h1><b>  2014年文学小筑四周年年庆。</b></h1> <h3>在文学小筑四周年庆典上的讲话</h3><h3>城南居士</h3><h3>2014-3-17 10:10</h3><h3>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h3><h3> 阳春三月,我们迎来了文学小筑四周年庆典的好日子,我们欢聚一堂,豪情满怀,交流学习,畅谈友谊,快乐无比。</h3><h3> 文学小筑是新乡牧野论坛的文学版块,目前聚集了300多位文学爱好者,集小说、散文、诗歌为一体,成为我市最大的网络文学团体,为丰富和繁荣我市的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h3><h3> 过去的一年,在上级有关领导关心、帮助、支持下,广大文友辛勤耕耘,不懈努力,踊跃发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我们在论坛的发贴量名列前茅,稿件质量明显提高,精品不断涌现,影响力日益扩大,优秀作品不断见诸版面,成功举办了“秋”、“第一场雪”、“过年的故事”三次有奖征文活动,收到稿件79篇,评出优秀稿件30多篇,调动了广大文友的创作热情,丰富了文友的文化生活。去年我们还到蝴蝶谷、猿猴沟、百泉、西山等地进行了文学采风,巍巍太行山秀丽的风光和纯朴的民风给我们带来了创作源泉和创作灵感。</h3><h3> 根据统计,在牧野论坛上,人气板块文学小筑名列第三,比上年提高了五个位次;论坛达人前三甲全部是文学小筑的文友,他们是杨观粮、赵建喜、丛山。为文学小筑增光添彩。让我们为他们鼓掌祝贺!</h3><h3> 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发展乡土文学、团结网络文友、繁荣草根文化;多开展采风活动,让文学小筑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我们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更舒适更美好。</h3><h3> 谢谢大家!</h3> <h3>永留善美于文坛——读近段《文学小筑》作品有感</h3><h3>城南居士</h3><h3>2013-10-9 10:19</h3><h3>永留善美于文坛——读近段《文学小筑》作品有感</h3><h3> 近段,《文学小筑》十分繁荣,百花齐放,佳作连连,小说、诗词、散文品种齐全,读后受益匪浅。新、老作者创作热情高涨,你追我赶,比学赶帮超,各有高招,令人欣喜逾常。像香泉先生、晨风、鲨鱼、张德胜、玉竹、赵建喜、深山樵夫、杨观粮、骆驼刚子、风月无边、笑雪、春夏秋123、丛山、深山兰草儿、城市闲人、青山遮不住、许隽、一潭秋水等等老师(排名不分先后,还有的老师,恕没有一一列上),风格不同,但其作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永留善美于文坛。</h3><h3> 香泉先生的作品自成一家,深受大家的好评。主要特点就是生活气息浓厚,平淡中见神奇,感情真挚,弘扬正气。读后或让人深思,或拍案叫绝。像新作《初夏,在去江南的路上》,</h3><h3>诗中写道“车子再快,也快不过光阴/射进黄昏的深处/从北到南/麦子越来越黄干燥。杨树在视线的尽头/挡住南来的风/吹乱我的目光/家更远了。这种感觉凉凉的/像旧时的月光/飘进/豫北的一扇木窗”。作者还在路上,就已经把家乡眷念,热爱家乡之情跃然文中,也深深的感染着读者。</h3><h3> 晨风先生的诗作,文如其名,篇篇佳作如一缕清新的晨风,拂面而来。他的作品,每篇都是有景有情有道,三者合一,产生了巨大精神冲击力。如《槐花》,“槐花盛开在头顶,一身素妆/枝繁叶茂投向根的影子/如是我心,嗅到了炊烟中的槐花饼/童年里最香最甜的干粮”。谁看了,不为之心动?好像看到了故乡的一株古槐,闻到了槐花飘香,回忆起童年的往事。还不仅于此,还道出了人无论到了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当时看了,就使我热血沸腾,马上回帖:“一年一度槐花香,槐花香处是故乡;水泥钢铁蜗居处,欲闻香甜入诗行。”</h3><h3> 鲨鱼先生作品亦庄亦谐,有的深刻,有的诙谐,有的深刻中透出诙谐,有的诙谐中暗喻深刻。总之,他的作品让人百读不厌。这就是成功之作。李瑞环说过:文艺作品首先是好看,然后才谈得上其他功能。鲨鱼先生的作品很好的做到了。最近他写得《红高粱的故事》,更是透出了他擅长写小说的功力。别看他不经意的谱写开来,其实每句话,每行字都含有深意。字里行间透出了对革命先辈的思念和崇敬,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优良的品质和继承遗志的决心。我在回帖中写道:“红高粱,高粱红,高粱地里故事浓;翻天覆地几十载,红米造就真英雄。后辈继承先烈志,洋洋洒洒诉衷情。”</h3><h3> 鲨鱼先生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引经据典,古今中外书籍中的片段都会被他毫无痕迹的引用到文章中,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也提高了可读性。这和他博览群书,主攻外国文学理论有很大关系。</h3><h3> 他的点评也颇具特色,已经成为文学小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人们看不到了他的点评,就好像缺少了一道大餐。他的点评犀利准确到位,往往让人在面红耳赤的时候,收获多多。</h3><h3> 张德胜先生最近发表的作品较多,他大病初愈,就辛勤劳作,尤其令人感动。他前些年的工作性质就是走南闯北的,他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坚持写作,用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所闻所见,所感所想。他的作品主要特点是学院派味道十足,写的古诗,循规蹈矩,符合格律要求。写的散文,知识面广。特别是游记,描述传神,给人如身临其境之感。一些文友拜他为师,他是当之无愧的。</h3><h3> 赵建喜先生,我是先闻其名,后见作品,又见到本人的。我是先听到我的一个同学讲,有个赵建喜很能写,也在文学小筑上,我就开始留意他的文章,接着在百大征文中,看到了他写的回忆文章,赵建喜的作品是又一种风格,他的体裁以散文随笔为多,多数是记载他在工作、生活中的感触和思考。他的文风细腻华丽,注重细节。比如他写的《莲》“站在塘边,朝水塘张望,粉红、乳白、鹅黄的各色莲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尽收眼底。微风一吹,塘的水面上泛起涟漪,莲花随着叶子的晃动,也不停地摇晃着小脑袋;莲叶随着微风不停地吹拂,更加显得逍遥自在,故意使劲似的来回摆动着娇美的身躯。此情此景,那可爱劲儿直往你的眼帘里跳。”把普普通通的一株荷花描写的惟妙惟肖,把精气神刻划了出来。他也是一个多产的作者,到文学小筑时间不长,就已经发表了几十篇作品了。并且受到大家的喜爱。</h3><h3> 深山樵夫先生的作品多数是回忆往事,他的作品往往能引起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的共鸣,他写的《葱茏岁月系列》,从学工、学农、学军到上音体美课等都饱含深情的描述了出来。现在的年轻人看了好像是看天书,而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看了却感到无比亲切。我读后,引起了我幸福的回忆。他写的,好多经历和我差不多一样,但是很多细节我都淡忘了,他却还记得那么清晰,他的作品也勾起我的记忆,看了,我长叹一声:是这样的!是这样的!</h3><h3> 深山樵夫先生的作品看似是写的回忆,却另有含义,这就是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过去艰难的生活,要继承当年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h3><h3>玉竹女士是最勤劳的作者,她热爱文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几乎每天都要写点什么,她的许多作品都是在下班的路上构思而成的。自然她的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她的特色。像《我的生日下着雨》、《梦有翅膀》、《那香》等等。看了她的作品就像是看精彩的小品。有的是风光小品、有的是人文小品、有的是讽刺小品。</h3><h3> 她的作品还大胆泼辣,敢于对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无情的抨击。这更是难得的。看了,令人解气。他的工作面就是一个小社会,人间百态都收录到了她的文中。</h3><h3> 她写作品不分淡季旺季都是她的好季。没有忽冷忽热的现象,想写就写,随时就写。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她的作品成为精品就不难解释了。</h3><h3> 用少而精来概括深山兰草儿的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也许是工作忙,也许是要辅导孩子学习,她发表的作品不多,但是每篇都是上乘之作。她写的散文,无愧为美文的称号。她总是把事务都描写的那么美好,一条河、一朵花、一株草在她的笔下都活泛了起来,美丽了起来。所以看兰草儿的作品是轻松的、快乐的、美好的。</h3><h3> 春夏秋123先生的《童年的记忆》回忆系列,写的太美了。他把对新乡的热爱,对故土的美,通过童年眼中看时事的方式很传神的刻划了出来。引起我们的共鸣。</h3><h3> 笑雪先生的小说和游记,我很爱看。小说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的故事情节,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游记更是好看,一会把我们带到了雪域西藏,一会又把我们带到如梦如幻的丽江。看了他的游记,谁不愿出来走走呢?</h3><h3> 骆驼刚子先生的作品透露着刚毅,风月无边先生的作品妙趣横生中有股丝丝忧郁。青山遮不住先生的作品充满哲理。城市闲人先生的作品侠骨柔肠。这些都让我学习到了许多许多。</h3><h3> 文章写的太长了,没有人看。这篇写的不短了。打住吧。还有的老师和作品没有谈到。精彩的留着下次再说吧。</h3><h3> 这只是我个人看了这一段的作品后一点粗浅的看法,有不足、不周、冒犯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海涵。</h3> <h3>我的发帖量竟达到了一万</h3><h3>城南居士</h3><h3>2014-3-27 17:20</h3><h3>没有想到,无意间,自己在文学小筑上的发帖量已经达到了一万。据说,在牧野论坛上发帖达到一万的没有几个。</h3><h3>发帖达到一万,我真是感慨万千。如果按照每天发一贴,要连续不断的发三年啊。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果现在谁给我规定个任务,让我多少时间内发一万个贴,我肯定有畏难情绪,也绝对不会接受这个任务。不经意间却达到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啊。</h3><h3>我上牧野论坛之前是从来不上论坛的。因为我看过几个门户网站的论坛,给我的感觉就是乌七八糟的。胡扯的、骂人的、无聊的什么内容都有。还感觉论坛就是个泔水缸,尽管内容丰富但是味道不好,都是废品渣滓。后来我也管过一段时间的一个网站,论坛根本就不让开,不好管理。</h3><h3>上牧野论坛完全是无意为之。那是在三年前的某一天,我按照习惯打开了新乡信息港,浏览新乡市的新闻,突然在首页显著位置看到了我同学高兴哥(当时还不知道我同学的网名是高兴哥)的爱人高高兴兴的图片。我就抱着好奇心点击了这张图片,打开了牧野论坛《快乐之旅》板块的页面,读到了高高兴兴写的文章,写了她退休之后的复杂心情,既高兴又忐忑,既休闲又忙碌。那是她打扫完住室卫生,倚在门口的自拍的一副照片。主贴下面是不少跟帖。有祝贺第二春的;有出主意怎样安排退休后生活的;有约她户外活动的。我也就想给她回帖,表示祝贺。要发帖就要注册,我就注册成为牧野论坛的一名会员,注册得有个网名,原来玩QQ的时候有个网名叫“听懂我的语言”,这次想再换一个,因为祖祖辈辈住在城南庄,看古籍知道不少人是用原籍作为名号的,就取了个城南居士的网名。</h3><h3>既然是会员了,就时不时的看看牧野论坛,当时特别爱看牧野论坛的话说新乡板块,因为大都是提问题建议的,还都是老百姓关心的身边事儿。当我看到人民公园交通秩序太乱的时候,就发了个主贴贴,提出公园也是新乡市的一个窗口,要有个良好的秩序,建议在这里安装猫眼,重新安装规范的红绿灯。发表不久,跟帖就火爆,还被加了精华。歪打正着,不久还真的安装了新的红绿灯,交通秩序明显好转。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贴发挥了作用,主观上认为是。</h3><h3>自己从上小学就爱看小说,爱好文学,还常常被奶奶批评,说我看的都是野书。看到牧野论坛上有个《文学小筑》板块,就把以前在报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边陲少女》,复制到了上面,很快有了不少回帖,记得子落局外回帖是:兄台,你是越战老兵吗?感到很是亲切。静水流、戏兰君子还把文章改编成了诗词,感到改的好极了,就认为文学小筑文友的水平高。慢慢的就成为了常客。经常发文章,一直没有间断。</h3><h3>发文章从不自觉到自觉又到了不自觉。开始是发一篇,就不发了。后来是几天不发就感到好像缺了啥。再后来是不由自主的发。有个高兴事儿发;有个糟心事儿发;看到了啥突发感想的时候发;看到了其他文友发的文章引起了我的回忆发。</h3><h3>在文学小筑上发文章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h3><h3>通过发文章,真是练了笔,感到在单位写个啥公文的更溜了。也锻炼了打字,打字更快了,还是盲打还不出错。思维也快了也新了。真正是能预防脑痴呆的。</h3><h3>本来是准备写个几行,提醒一下自己,发帖达到一万了。一不留神就敲打出了这么多的文字。就此打住吧。</h3><h3>浏览17次</h3> <h1><b>  2015年文学小筑五周年年庆。</b></h1> <h1><b>  2016年文学小筑六周年年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