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中的女兵们

九九

<h3>提及南昌起义,人们马上会想到铁血男儿的身影,鲜为人知的是,这其间还活跃着一支女兵队伍。</h3> <h3>这支人民军队最早的女兵队共有31位,大多是黄埔军校女生队学员,少数来自何香凝主办的妇女训练班。经南昌起义纪念馆数十年坚持不懈地查找,她们的姓名基本上得以确认。她们是:彭漪兰(女兵队指导员)、彭援华(彭文)、胡毓秀、谭勤先、王鸣皋、褚志元、曹泽芝、杨庆兰、周铁忠、周开壁、陈觉吾、孙革非、方晚成、萧风文、萧景子、黄厚吉、苏同仁、何柏华、陈兆森、高牧之、袁俊德、文曼魂、萧凤仪、张仁、吴志红、陈紫、马玲、张文明、熊仪芳、 谢某某、洪某某。</h3><h3><br></h3><h3>参加南昌起义的女性还有,起义者随行眷属:刘馨(韩麟符夫人)、许冰(彭湃夫人)、许一真(谭平山女友)、邓冠梅(彭泽民夫人)、封亦吾(方闻夫人);地方女干部:徐全直、萧国华。</h3><h3><br></h3><h3>这支女兵队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却充满传奇。杨庆兰在战斗中救过陈赓的命。陈觉吾抗战时期加入军统,战斗在沪、宁日伪心脏,后被叛徒出卖殉职。……</h3> <h3>指导员彭漪兰是同周恩来、吴玉章、谭平山等人同一船到九江,然后再赴南昌参加起义的。起义领导人经常晚上划船到东湖开会。为了避人耳目,她们经常让彭漪兰这些小女兵们上船作掩护。</h3><h3><br></h3><h3>在武汉住院的胡毓秀从同学褚志元、陶恒馥口中知道消息后,匆匆出院,托人买到了去九江的船票。然后,经九江去了南昌。到南昌当晚,就听到外面密集的枪声,贺龙、叶挺的军队已经起义了。</h3> <h3>胡毓秀听说彭漪兰指导员在江西大旅社的指挥部,一大早就找到了她,得知了起义军过几天要转移到广东的消息,胡毓秀请求彭漪兰带上自己。彭漪兰也做不了主,于是带胡毓秀去找周恩来。她们态度坚决,表示不怕吃苦受累,死缠硬磨后终于遂愿了。</h3><h3><br></h3><h3>谭勤先、杨庆兰等一批女兵日夜兼程,在抚州跟随着第24师政治部赶上了大部队。开始,彭漪兰、胡毓秀和彭援华分配在参谋团,其他女兵分配在朱老总第9军、叶挺第11军、贺老总第20军做宣传或救护工作,到瑞金后,女兵全部集中到革命委员会。</h3> <h3>三伏天,热辣的天气中,和男兵一样,女兵们脚上大多起了泡,脸上的白净皮肤也晒得像紫铜似的。行军的疲劳,使她们同男兵一样,露天里、田野旁,放直了双腿,一样呼呼入睡。</h3><h3><br></h3><h3>女兵们身上都背着换洗衣服和毯子。身体强壮的像杨庆兰、谭勤先、陈觉吾等,有女兵中的“四大金刚”之称,她们都背着步枪,弹带里子弹都满满的。身体瘦小的,有的随身带一支驳壳枪,大多是赤手空拳。</h3> <h3>女兵中,杨庆桂、杨庆兰是亲姐妹。17岁的杨庆兰年纪最小,但臂力大、枪法准,她在行军途中入了党。王鸣皋身体瘦而长,脚又是缠过足以后放大的,但她非常勇敢,又能吃苦耐劳。胡毓秀是江西人,在江西境内讲话时老表们都能听懂,便参加了宣传工作。</h3><h3><br></h3><h3>女兵中也有非常勇猛的。到宜黄的那天中午,一部分起义军在城外的破庙里吃饭和休息,女兵谭勤先在外面放哨,这时一伙士兵向庙里走过来,口令对不上,知道他们是敌人后,谭勤先端起步枪拉栓上弹,大声喝道:“缴枪!否则我叫同志们出来打死你们!”敌人被震慑住,看到起义军人多,乖乖地缴了枪。</h3> <h3>女兵们给部队开展文娱活动,活跃行军生活;对战场的救护工作,女兵们也尽着最大的努力,经常是昼夜不分地干。在会昌战斗中,杨庆兰、谭勤先等身体强壮的女兵到前线去抢救伤员,其余女兵在临时医院做救护工作。起义军领导人对女兵们的工作感到很满意。</h3><h3><br></h3><h3>流沙失败之后,起义军主力溃散了,跟着部队或没跟着部队的女兵也时陷于了混乱之中。</h3><h3><br></h3><h3>杨庆兰在敌人偷袭潮汕的那天,和几个女兵正在起义军潮汕司令部值班。敌人包围上来后,杨庆兰她们挤上了过对岸的船,在枪林弹雨中渡过了韩江。然后,她们在三河坝找到了朱老总率领的队伍,跟随着朱老总往江西方向走。</h3> <h3>到了江西信丰县,朱老总决定休整,动员杨庆兰、彭援华、肖凤仪她们离队回北方搞地下工作。女兵要途经深山老林、偏僻乡村,既困难,又危险,路上土匪不但抢钱,更疯狂抢女人。但是女兵们不要部队派人保护出山,她们女扮男装,集体离队赴武汉,最终顺利到达目的地。</h3><h3><br></h3><h3>敌人偷袭潮汕那天,女兵胡毓秀、王鸣皋正在邮政局检查信件。胡毓秀她们想去寻找自己的队伍,老局长怎么也不答应。老局长让她们换了便装,把她们转移到了红十字医院。在医院,她们遇上了从电报局逃出来的谭勤先和苏同仁。后来,她们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从潮州到汕头,再乘轮船往上海,重新找到了党组织。</h3> <h3>31个女兵,来自五湖四海,她们不愧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批女英雄。在艰苦卓绝的长途行军作战中,部队逃亡三分之一,而这31个女兵,克服了千难万险,坚持到最后,没有一个逃兵!</h3> <h3>彭漪兰(1908-2010),安徽芜湖人。曾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学员方队指导员。1925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文理学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林伯渠至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解放后任国务院干部。</h3> <h3>胡毓秀(1906——1983)女,江西高安人。民国15年(1926年)北伐军攻克高安县后,负责筹建县妇女协会,并参加中国共产党。次年,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开赴南昌参加八·一起义;后随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等南下广东,在参谋团工作。民国17年到上海,先后在中共领导下的《太阳》月刊社、中华苏维埃准备委员会工作。民国35年,参加中国民主民盟,投入反内战和策反工作。上海解放后,先后担任上海市家庭妇女联合会宣教部部长、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宣教部副部长,并被推选为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和上海市妇联执行委员。1951年,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民主德国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妇联第四届理事会。1952年后,先后任南屏女子中学、华光中学副校长。</h3> <h3>彭援华(1905-1994),又名彭文,湖南岳阳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经组织批准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后到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师大女附中第一任校长、国家教育部副司长、上海市教育学院副院长。</h3> <h3>谭勤先(1907-1994),浙江桐乡人,又名谭乐华。</h3> <h3>以下几位仅搜到简介,沒搜到照片,非常遗憾。</h3> <h3>王鸣皋(1909-?),湖北襄樊市(今襄阳市)光化(今老河口)人。1926年任中共光化县支部委员会委员,1927年5月,考入武汉中共青年干部军训班,同年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随起义军转战闽粤赣边境地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贵州省赤水县妇联主任、贵州省文教局副局长等职。</h3> <h3>褚志元(?—1940),1923年考入江西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1月,参与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南昌八一起义后,因病转入地下斗争。1929年秋,在上海团中央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2年后,与陆定一以假夫妻名义在上海青年中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因叛徒出卖被捕。保释出狱后,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在上海华园药房介绍8名青年参加新四军。1938年后,先后随丈夫在山西陕西延安等地工作。1939年丈夫牺牲后,受党委派到重庆工作,组织医药物资支援抗日战争。</h3> <h3>杨庆兰(1910-?),河南信阳人。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四大金刚”之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失利后,由于战争环境极度险恶,她在朱德的动员下,女扮男装离队到达武汉,后几经辗转来到上海中央机关工作。新中国建立后随同其爱人黄玠然定居北京。</h3> <h3>陈觉吾,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又名陈夷坚。人民军队第一批女兵“四大金刚”之一。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参加过南昌起义。抗战时期加入军统,战斗在沪、宁日伪心脏,后被叛徒出卖殉职。</h3> <h3>何柏华(1911—1974),福建省福州人。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当年12月,报考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7月军校停办,女生队被迫解散,何到贺龙的第二十军当兵。随后开赴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何曾任福州第16中学副校长。</h3> <h3>熊仪芳,女,生于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乡(今坛同镇)白杨坝村向家沟,1925年毕业于邻水县立女子高等小学,1926年冬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即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被分配到朱培德部队。起义后部队南下途中女兵被遣散,熊仪芳又回到朱培德的部队,后来嫁给朱培德的一个副官李南屏。</h3> <h3>周铁忠(1901~1990),湖南南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被安置在天津纺织工业系统工作。</h3><h3>  陈兆森(1903~1928),湖南桃源人。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桃源县委委员、妇女部长。1926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地下组织联络员,最早被派往贺龙部工作。1927年1月,被派往由董必武举办的中共湖北省党部党务干部学校和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参加南昌起义,在贺龙的二十军军部任机要秘书。起义军撤离南昌时,贺龙发布了一个文告,该文告就是由陈兆森根据贺龙的讲话起草的。起义失利后,化名陈克毅返回家乡继续斗争,任中共湘西特委委员。1928年1月6日,因叛徒告密被害于常德市小西门外校场坪。</h3><h3>  文曼魂(1907~1987),湖南醴陵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曾就读于徐特立创办的长沙稻田女子师范学校,后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步兵科女生队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到达流沙后,随贺龙、刘伯承及彭湃夫妇等一道冲出重围。后辗转至上海继续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上海地下党组织遭破坏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后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中华艺专就读。毕业后在友人帮助下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从事华侨教育工作。1951年回国,曾任杭州市首届侨联主席、浙江省侨联主席。</h3><h3>  陈紫(1909~1942),又名关毓华,湖南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曾任中共北平市委妇委书记兼全国互济总会妇女部长,与北平市委书记左正宇组建家庭。1933年夫妻俩一起被捕,因查无实据,旋即获释。之后来到哈尔滨,和地下党组织取得关系,与关沫南、宋敏等发起读书会。1937年4月,日伪当局进行大检举活动,遂于1939年底与宋敏离开哈尔滨进入关内,继续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10月被地下党组织误认为特务而遇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