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营生活、人生最美的邂逅

may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 也许是过分的爱你/我才穿上这身军衣/告别家乡的温暖/走向远方的风雨……我是那样深深地爱着你……爱你我才更爱这绿色的军衣……也许是过分的爱你/我才珍惜这身军衣/沿着亲人的目光/融进雄壮的军旅/把恋你的情和爱/都捧给南北东西……就像这首歌里唱的那样,也许是对军装有着解不开的情愫,在1976年的冬天,刚满18岁的我,如愿地穿上军装,来到北京卫戍区51119部队(北京市前门大街珠市口西大街133号),走进向往已久的军营,当上了无线电台的报务员。从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b></h1><h1><b> 如今,40多年过去了,最忘不了的,是那火热的部队生活;是那滚滚长江般的战友情谊;是那当兵时的一身军装。</b></h1> <h1><b>入伍通知书。</b></h1> <h1><b>十</b><b>八岁入伍留影(1977年元月)</b></h1> <h1><b>1977年新兵5班全体战友</b></h1> <h1><b>北京卫戍区51119部队通信连全体战友合影留念(1977年8月1日)</b></h1> <h1><b>1978年参加军区业务比武优秀报务员合影。后排左起程付云、郭亚舒、陈旭、朱建军、范天永、前排左起王转生、黄先和、冯恩山。</b></h1> <h1><b>电台全体战友合影于1979年3月北京</b></h1> <h1><b>1979年电台战友合影。</b></h1> <h1><b>1977年6月在珠市口西大街133号值勤。</b></h1> <h1><b>1977年北海公园留影</b></h1> <h1><b>1977年北京卫戍区服役,天安门前留影</b></h1> <h1><b>1978年北京秦城电台实习。</b></h1> <h1><b>1979年在北京小汤山军训。</b></h1> <h1><b>1980年北京龙潭湖留影。</b></h1> <h1><b>1980年在北京天坛公园留影</b></h1> <h1><b>1980年北京颐和园留影</b></h1> <h1><b>1980年北海公园留影</b></h1> <h1><b>1980年在北京前门大街珠市口西大街133号电台工作。</b></h1> <h1><b>1978年在北京北苑营房前留影。</b></h1> <h1><b>1977年北京留影。</b></h1> <h1><b>1978年北京留影。</b></h1> <h1><b>1978年北京北苑报务学习。</b></h1> <h1><b>1977年北京南苑战友合影。</b></h1> <h1><b>1978年北京前门战友留影。</b></h1> <h1><b>军 装&nbsp;<br>——写在2019年八一建军节前<br>人的一生,<br>穿过多少套衣裳?<br>从现在的羊绒西装,<br>回数到幼童时的碎布开裆。<br>最忘不了的,<br>是当兵时的那一身军装!<br>也许并不修身,<br>照样勾勒出军人的硬朗;<br>也许只是一色草绿,<br>却衬印着鲜红的领章;<br>常常汗渍斑斑,<br>那是激情燃烧的光芒;<br>有时布满破洞,<br>那记录着肌肉与石头的碰撞。<br>假如没有穿过军装,<br>不知有多少人会遗憾神伤?<br>假如没有人穿上军装,<br>请问,有多少人的生活能和平安详?<br>时尚的朋友,<br>撞衫的滋味谁也不愿意品尝。<br>军装与军装相遇,<br>战友的情谊如滚滚长江!<br>朋友,<br>我不羡慕你的一身品牌,<br>我只告诉你,<br>我穿过军装!<br>军装,人生的骄傲,<br>军装,祖国的华章,<br>军装,至高无上的品牌,<br>军装,当兵的人永远的珍藏!<br>郭亚舒</b></h1><h1><b>2019.7.29于山西长治。</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