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集体记忆:80年代的大学生都做什么?让老照片带你回忆</font></b><br> <br><br> 在80年代末,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的形象,因为当时大学还没扩招,能考入大学的也实属学霸精英。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恢复高考,到了80年代高考体系算是比较完善了。纵观整个80年代高考的录取率大致稳定在百分之23左右(据统计,1985年,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35.2%)。但是因为大约81年-89年采用了预选制度,报考人数和实际高中毕业人数不相等,预选率大概在30%,实际录取率在2-6%之间(那时没有一模二模考试,只有残酷的预考。预考不过的大部分学生只能打包回府,连参加高考的资格都没有了)。如今有的省份已经超过90%了。所以说用“天之骄子”来形容80年的大学生一点都不为过。大学校园还是真正的象牙塔。<br> 那个时代,华南师大外语系刚开始实行学分制。学生几乎没有课余时间,绝大部分学生都将主要精力花在学习上。那个年代的大学生非常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每个教室几乎都是坐满的,认真做笔记。要么在课室要么在图书馆。周一精读测验,周三水平测验,周五泛读测验。比现在高三还抓得紧。<br> 那个时代,几乎无暇顾及谈恋爱。再说男女学生都还比较羞涩。特别是,外语系的男生,都是“稀有金属”、“少数民族”。周围女神包围,男生只有看的份,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反正,笔者当时最大的幸福,就是泡图书馆或运动。真正在大学期间拍拖成功的,我们这届外语系好像只有一对。<br> 那个时代,周末闲暇时间,或骑着一辆破单车郊游或去别的大学窜窜。 有时会做家教,补充零用钱。最大的快乐就是挤22路公交车去北京路的书店翻阅最新出版的书。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或“勤工助学”赚的钱,大部分用来购买书籍。我们如饥似渴地希望从书中获得营养。“勤工助学”在校园里是个时髦而响亮的字眼儿。学生们自已开在校园里的售书亭、洗衣店、相片冲洗店、面包屋,是被校团委支持的“合理合法”的。 <br> 80年代末的大学生喜欢玩什么游戏呢?那个时候,我们玩的是情操游戏:弹琴、唱歌,也滑旱冰、打球。没有现在的电脑游戏。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骑个自行车去郊外集体活动一下;周末的夜晚,去舞场跳个交际舞,在露天广场看个电影,都会high得不得了。那个时候流行交际舞。<br> 那个时代,记忆中好像迁出户口学校会发粮票,男生每月30斤,报到时要带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除了迁户口外,那时还得迁粮食关系,自带一个月的粮票,考的是本省的大学,带地方粮票就行了,考到外省的同学,还要带全国粮票。大概到1993年、1994年左右粮票才取消。有女同学回忆道:当年25斤国家粮票换的不锈钢饭盆现在还用。另一位女同学说:记得我们还用多余的粮票换丝袜呢!<br> 那个时代,通讯设备仍不发达,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只能靠书信往来,所以钢笔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入学的必备。<br> 那个时代,生活极其简朴,入学的必备品是自己的饭盒,因为食堂没有公共的餐具。记忆里,那时候大家都很节俭,除了学习用具,没有能力购置其他物品。少数家庭条件好的,有随身听或者吉他。<br> 80年代大学生,只要你能毕业,工作的事,要么早就被分配好了,要么很多单位来抢。我们外语系很多同学是自己去找的单位,或出来下海。单身宿舍是有的,有些工作单位替你解决房子问题,根本不用你操心。<br> 而在那个年代,虽然条件比现在要差,但通过这组照片,还是可以看出当时大学生生活也很丰富多彩!你看,爱美之心不论年代,人皆有之,当时女生们也向往穿丝袜呢!<br> 好多人说,八十年代是最好的年代,那是一个奋斗,充满理想的时代。而我们在那个时代的,应该是时代的天子骄子吧。我们的大学毕业证,可谓含金量十足。这些珍贵的照片,承载的是一代人的记忆。人们之所以怀念,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多的是历史中折射出的时代气息。那个让人有无限奋斗情怀的年代。用我们同学老伍的话说: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我们都遇上。青春不愧!<br> 这些,代表的是一代人的回忆,有你自己记忆的影子么?属于你那个年代的独家记忆,是什么? 请你为历史在帖子最后留言吧。<br><br><b>(收集人:邓伟强,笔名:登围墙 )</b><br><br> <h3>那个时候的快乐特别简单,容易满足。</h3> <h3><font color="#010101">集体活动:去佛山祖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体活动:学生干部去从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体活动:去黄埔军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集体活动:骑车去华南植物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时候,在宿舍要搞笑一下,最大的恶作剧就是用自己的灯罩戴头上,加上搞笑的表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一时和当时的广东机械学院大二的某个班举行联欢晚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毕业晚餐</font></h3> <h3>Mirror 大二和Sugar游从化森林公园,第一次坐游艇.</h3> <h3><font color="#010101">Sugar跟鐘海波合唱,參加華師外語系跟中大外語系的l联欢晚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一刚入学时拍的。</font></h3> 這些都是大四在東莞實習拍的。想起了东莞的实习一大早6点45分早读,但苦中有乐。好在老師學生對我們非常好!感谢日日煲粥給我們吃的李老师。好多相片都是那裡的學生幫拍的。<br> <h3><font color="#010101">好闺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01、402大三美女們跟外教老師合影。多么青春的面孔!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郊外野餐</font></h3> <h3>外教老师和她的三个女儿。</h3> <h3>西四406的女生</h3> 现在的我们,都年过半百了 。前几天,师生一起搞了个毕业卅周年聚会。<br> <p><b><font color="#ed2308">老同学聚会,其实就是一次对自己的隆重回访!</font></b><br><br> <i><b>原创:登围墙</b></i> <br><br><br>有一种感情叫:近乡情怯 <br>有一种想念叫:不思量自难忘 <br>有一种信仰叫:同学聚会 <br><br>从五湖四海青涩地走来 <br>又各怀抱负从校园出发<br>沐浴着老师们智慧的雨露<br>出走10年、20年、30年 <br>归来仍旧怀着少年之情<br><br>时光之风吹拂着<br>记忆深处的零光片羽<br>掀起层层闪耀的鳞波 <br>一拨拨同窗人阔别重逢<br>相逢岂止一笑迎<br>失而复得的是自己的青春 <br>我们都在回忆里等着彼此 <br><br>举杯叙旧言不尽<br>唯有同学聚会能够拯救<br>那些时空的差距 <br>失散多年的青春<br>在擦肩回眸的老同学中<br>找到自己的影子<br>再回访一次自己吧 <br>这是最有分量的探望<br> <br>沿着记忆的小路徜徉 <br>那个早已走远的我 <br>会猝不及防地跑过来<br>和现在的我——热恋 <br><br>见了老同学再见老地方 <br>去教室操场饭堂图书馆 <br>被青春的自己约谈<br>一场又一场<br><br>欲说还休的本真的我 <br>才是原点和初心 <br><br>那些渐渐模糊的影子 <br>刚好有老同学替你记着 <br>幸好有老地方替你藏着<br><br>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 <br>至少还有你<br>还有一个共同的温暖的过去<br><br><br> <i>初稿写于2019年8月1日</i></p><p><i><br></i></p> <h3><b style=""><font color="#39b54a">今年88岁高龄的侯德富老师(原私立华联学院院长)嘱咐我们:"大家都快到退休年龄了,记住要退而不休,要积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前30年老师教你们外语,后30年老师教你们养生。再过三十年,你们会像我一样……"。我们又做回了学生。</font></b></h3> <i><b>[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八九届毕业校友回母校聚会,以庆祝毕业三十周年。今特作《沁園春~喜聚会》词一首以庆以贺,词曰:<br> 兔走乌飞,韶华易逝,转瞬卅年。忆黉宫求索,关怀彼此;杏坛砥砺,心手相牵。学海无涯,作舟苦读;骇浪惊涛只等闲。欣小苗,仗阳光雨露,果硕花妍。<br> 鸿鹄伟志胸间,引桃李芳菲续绽延。自穗城一别,念思不绝;逢虽麟角,梦遇连绵。谊薄苍穹,情长江水,敢与扬黄共比肩。欢觞举,祝同窗万岁,洪福齐天!<br>(徐霖贤教授,原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b></i> <b><font color="#167efb">郑丹棉老师看到了我们的推送,非常高兴😊,他发回了以下的信息:<br> “同学聚会,其实就是一次对自己隆重的回访”。盖人所作所为,皆与己良好感受有关。惠己者,趋之;损己者,避之。同学聚会,应是与己亲切,能唤起青春往日,或快乐开心之同学。此次89届同学召集之聚会,见到往日热情听话的学生,犹如回访自己的青春,共忆芳华,何其快意!</font></b> <h3><b>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同学</b></h3><h3><b>我们只有一种称谓——姓名</b></h3><h3><b>我们只有一个话题——友谊 </b></h3><h3><b>同学,才是当今最纯真最干净的称呼。</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