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年后重返第二故乡

自强

<h3>2019年7月23日,我们一行七人(张国强、张秋菊、白月梅、周爱玲、朱文超、王广田、刘立岩)另加一位随行小摄影师,相约重返当年插队的第二故乡一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重兴公社、扎子沟大队、第一生产队。老知青们久别重逢,相见恨晚,心情格外激动,兴奋,彼此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思念情,一起下乡的共同经历和艰苦的知青生活,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h3><h3>扎子沟,我们知青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们曾是公社的小社员,扎根农村的一名庄稼汉,拿着铁掀,扛着撅头,面朝黄土,背朝天。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拿工分,挣口粮,战天斗地在广阔天地。</h3><h3>回想起我们在农村的生活,一幕幕一桩桩浮现在眼前。“起床了,下地了,出工了”生产队长那熟悉带有乡土气息的吆喝声,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还在耳边响起。</h3><h3>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腔热血,披星戴月,战天斗地,学大寨,平整土地,深挖地,修理水渠,筑水坝,全身心修理着落后贫脊的地球。</h3><h3>在那磨砺的岁月里,莫过于想家,生活艰苦时想家,饿肚子时更想家,想家的温暖,想家的味道,想家里的那口粗茶淡饭。不过回城后,农村有经常让我们想起的味道,想那口好吃的锅盔,烤馍,酸汤拉条子。</h3><h3>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四十五年后再次回到了久别的扎子沟,回到了曾经为之奋斗的第二故乡,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的知青们终于回家了。</h3><h3>四十五年前,我们风华正茂,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告别父母,家乡,来到民勤县、重兴公社、扎子沟大队第一生产队插队,与善良勤劳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我们在扎子沟干农活,吃农饭,同舟共济,冒酷暑,战严寒,苦中作乐,在这片热土上,我们有遗憾更有收获,有苦涩更有温馨,有泪水更有欢乐。经过时间的砺炼,我们学会了坚强与乐观,成熟与淡定,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铭心的经历。</h3><h3>四十五年后,我们已从青年步入中老年,无情的岁月将皱纹抹到了我们的脸上。白发染到了我们的头上,已近花甲之年的我们,欢聚在扎子沟,共同追忆似水年华,回首峥嵘岁月,再叙知青友谊。</h3><h3>扎子沟我们的娘家,已经深深的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扎子沟的各位乡亲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怀,我们怀揣一颗真诚的心,特别感谢给予我们知青生活中极大帮助的老一代领导,以及各位父老乡亲,当年对我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与指导。我们不是领导,不是土豪,遗憾不能带给乡亲们项目与金钱。可我们有一颗心,送给父老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美好祝福!祝福我们扎子沟的田园更秀美,群众生活更富足。共同的命运使我们有缘相识相知,纯朴的感情使我们患难与共,让我们感谢这块土地将我们连接在一起。</h3><h3>四十五年的光阴洗去了我们稚气,但洗不去深深的乡友情谊,今天我们再聚首,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甘苦,互道别后的思念,尽享重逢的喜悦。为的是那份情,那份天底下最纯的情,让我们共同品味,共同寻找,共同体验那久违的欢畅!</h3> <h3>老知青们久别重逢,相见恨晚,心情格外激动、兴奋、彼此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思念情,一起下乡的共同经历和坚苦的知青生活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我们之间的友谊越久越醇,越久越香,越久越可贵。</h3><h3><br></h3> <h3>大红横幅醒目地贴在村委会会议室上,当年的扎子沟大队现在改为扎子沟村委会了。</h3> <h3>知青精神永难忘,情系扎子沟第二故乡。</h3> <h3>知青们,在家乡村主任的陪同下,一起游览了家乡美景,还有腾格里沙漠。</h3> <h3>几十年没见,见到你们格外亲,知青与乡亲们在村委会亲切交谈。</h3> <h3>乡、村领导组织老同志和知青们一起开座谈会,会场气氛生动,乡干部热情地欢迎大家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h3> <h3>张国强代表我们知青作了发言,感谢乡镇、村干部及亲人对我们的热情接待。</h3> <h3>老知青刘立岩舒展情怀,受到在场人员热烈的掌声。</h3> <h3>乡干部、村两委干部和乡亲们与重返第二故乡的知青合影留念。</h3> <h3>村两委领导盛请款待知青,感谢知青“谢乡思思乡情”的心意。</h3> <h3>晚餐村支书在家请知青品尝农家饭。</h3> <h3>感谢扎子沟的父老乡亲们,当年对我们知青的教育及生活上的帮助和照顾,知青们到曾经生活,劳动过的生产队看望慰问老同志。</h3> <h3>村上还没忘记知青的社员,说起知青,津津乐道。</h3> <h3>我们想看望,想谢谢包万枝书记,赵大珍队长当年对我们知青的照顾,但他们已离开人世了,赵队长的妻子见了我们,手握手久久不愿放下。</h3> <h3>我们知青与当年生产队副队长,会计合影留念。</h3> <h3>知青回乡,看望阔别以久的父老乡亲,乡亲们给知青送礼物,用当地特产招待知青。</h3> <h3>当年印象中的小伙子再见面时,都是百发的老爷爷了,相见时都不敢相认了。</h3> <h3>看看曾经生活过旧居原址,追忆青春年华,回味蹉跎岁月,这里是一辈子最刻骨铭心的地方,知青居住的地方留影。</h3> <h3>身后的宅院,静静地述说着昔日知青生活的故事,在昔日的房前留个影,多少往事涌上心头。</h3> <h3>寻找当年的足迹,追根溯源,高兴之际,刘立岩诵读小诗一首,释怀知青乡土之情。</h3> <h3>再走走昔日的小路,怀恋的感觉溢满心底。</h3> <h3>知青和当年同台演出的戏友在一起欢唱。</h3> <h3>遥望庄稼地,好向又看见了当年我们劳作的身影,庄家地留个影,日日夜夜我们战斗过的地方。</h3> <h3>和现任村支书合影留念。</h3> <h3>当年赤脚医生及家人合影留念。</h3> <h3>7月26日苏莉萍、杨贤志几十年不见的老乡友在兰州等待我们归来,大家欢聚一堂,愉快温馨,友谊不用言表,二位点长(班长)真有心,为我们的知青岁月干杯!为我们的友谊重逢干杯!</h3> <h3>我们下乡知青这个大家庭共有十二人,这次四十五年后重返第二故乡,因各种原因有五人不能参加,我们深感遗憾,有待我们日后再聚时加以弥补,期待下一次相聚,下一次不见不散。知青岁月是我们这一代人在特殊年代里一段难忘的经历。致敬,曾经的知青朋友!</h3> <h3>知青生涯是人生一段不平凡的历练,虽然过去多年,当初的情景永远铭记心间。这是下乡知青在扎子沟村边拍照的。</h3> <h3>这是民勤县知代会,重兴公社知青代表全体人员合影留念。</h3> <h3>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扎子沟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建了新农村,文化广场,一个美丽乡村正在扎子沟崛起。</h3> <h3>这次返乡之旅受到家乡人的热情接待,再一次感受到激情岁月的无限魅力和第二故乡水乳交融的亲情。扎子沟再见了,不会忘记你用小麦、玉米滋养了我们,在这块神奇而广阔的天地上,我们奋力耕耘,把壮丽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毫无保留奉献给了这块热土,这片沙漠。分别了,我们热泪盈眶,难舍难分,乡亲们对我们的理解、帮助与关怀,永远铭刻在我们心间,青春无悔,今天我们不再为过去而遗憾,再见吧,我们梦中的大地,我们心中的扎子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