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

老生常谈

<h3> 敦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发源于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党河流经敦煌,使这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变成得天独厚的绿洲。丝绸之路的开通,这里迅速成为西部重镇。以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为标志,丝绸之路在敦煌分成北、中、南三路。西去芒芒,生死叵测,人们在离开敦煌前,在鸣沙山上捐线造窟,供养神灵佛祖,祈求得到保佑。开窟敬神逐渐成了当地期望丰年,摆脱灾难,营建功德,炫耀势力的时尚,延续千年,便有了现在举世闻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画”。</h3><h3>&nbsp;&nbsp; 日前,参加校工会暑期休养团,入住敦煌太阳大酒店,有机会领略敦煌市周围这些千年一叹的世界遗产。</h3> <h3> 从敦煌市区出发,沿古丝绸之路方向西行约180公里,就到达著名的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h3> <h3> 沿途是一大片戈壁荒漠,渐渐地会发现在荒芜干涸的河床上,一座座土丘峰峦突兀耸立,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这就是所谓雅丹地貌。<br></h3> <h3> 敦煌的雅丹地貌,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h3> <h3> 进入雅丹,遇到风吹,鬼声森森,夜行转而不出,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h3> <h3> 雅丹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整个雅丹地貌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布局有序。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h3> <h3> 金狮迎宾(塔状雅丹),这个是雅丹地貌发育壮年期的产物。由于风吹、雨淋、水冲,大型雅丹体被侵蚀,沿裂隙不断崩塌而逐渐变小,形成了如雄狮俯卧的景观,它似乎在注视和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游客。</h3> <h3> 狮身人面(墙状雅丹),属于墙状雅丹向塔状雅丹的过渡类型。雅丹体由沙质和泥质沉积物组成,差异侵蚀风化作用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远远望去,酷似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h3> <h3> 孔雀玉立(柱状雅丹),属于柱状雅丹演化后期的产物。由于风、雨对雅丹体表面的侵蚀,使柔软部分逐步消失,保留了相对坚硬部分,它们构成了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孔雀",正傲视苍雄,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丽。</h3> <h3> 西海舰队(垄岗状雅丹),地貌气势宏伟,垄岗雅丹和沟槽沿风蚀方向相间排列,绵延十几公里,犹如大规模的舰队组合出海。</h3> &nbsp;&nbsp; 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敦煌莫高窟,车从市区出发不长时间就到达景区数字展区。在观看了主题数字影片《千年莫高》、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后,换乘景区专车,向大漠深处的窟区进发。<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nbsp; 莫高窟就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font></h3> &nbsp;&nbsp;&nbsp; 走过一片桦树林,就是参观莫高窟的入口处。<br> <h3> 莫高窟最早的记载是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元代后,莫高窟渐趋衰落,沉寂了数佰年。自清末藏经洞被发现后,莫高窟又引来许多东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进行了掠夺性的开发和无知的破坏。</h3> &nbsp; 据说这个牌坊上的三个字是郭沫若所书。<br>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nbsp;&nbsp; </span>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近一次大规模综合性保护工程完成于2011年。参观区的山体、栈道经过重新加固,每个窟都装了门,虽是很大的保护,但少了一点原汁原味。</p> <h3><font color="#010101">&nbsp; 莫高窟因文物保护需要,每天开放参观约60个窟,A票可随机参观8个窟。这是窟区比较受关注的"三层楼"(16、17号窟),其中,17号窟是一个窟中窟,因发现藏经洞而名声大噪,道士王圆箓的故事被反复道来,使人扼腕叹息。</font></h3> &nbsp;&nbsp; 窟内不可摄影,拍照到此为止。<br> &nbsp;&nbsp; 这是在敦煌博物馆展示的45窟复制品,属于盛唐时期的代表窟之一,其塑像和壁画刻画精细,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风貌。<br> <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 这是莫高窟著名的九层塔,</font>窟内的(弥勒)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中国第二大佛。<br></h3> &nbsp;&nbsp; 在莫高窟可留影的地方不多,在九层塔前拍个照,就算在“莫高窟”打卡了。<br> &nbsp;&nbsp;&nbsp; 出口处的僧人佛塔,其中也有王圆箓的道士塔。<br> <h3> 岁月漫漫,莫高窟静静伫立在西北的戈壁深处已经1650多年了。</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 “飞天雕塑”和敦煌市内"反弹琵琶雕像"一样,取材敦煌壁画,都属于敦煌市城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莫高窟的“石室宝藏”牌坊俗称大牌坊,中心竖匾上有"莫高窟"三个字。</font></h3> <h3> 敦煌石窟不仅是莫高窟,还包括西千佛洞、榆林窟、东千佛洞等。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西南35公里处,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与莫高窟仅隔一道鸣沙山。</h3> <h3> 西千佛洞开发时间早于莫高窟,鼎盛时期规模和莫高窟相当。现存洞窟仅有16个,只有9个洞窟可供参观。</h3> <h3> 和莫高窟一样,西千佛洞也是由讲解员带领,随机参观6个窟。</h3> <h3> 在西千佛洞边上,有一段党河古河道。党河来自祁连山上的积雪和冰川,是敦煌市的母亲河。</h3> <h3> 出敦煌城向南,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h3> <h3>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h3> <h3> 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h3> <h3> 屹立在无边大漠中千年不倒的,是驼铃。长长的骆驼队,晃晃悠悠地走上沙山,仿佛回到了古丝绸之路。</h3> <h3> 骑骆驼是鸣沙山最大娱乐项目,每匹骆驼走一圈100元,约45分钟,每天可以走10圈。据说景区有1500头骆驼,产值不小。</h3> <h3>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h3> <h3>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h3> <h3> 月牙泉边上有亭台楼阁,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阳光,景致不错。如再着红装留影,人景如画。</h3> <h3> 月牙泉的源头是来自祁连山冰川的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h3> <h3> 月牙泉四周被流沙环抱,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h3> <h3> 月牙泉南岸的建筑古朴雅肃、错落有致,殿堂前均悬置匾额,如“第一泉”、“鸣不虚传”、“半规泉”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h3> <h3> 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h3> <h3> 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戈壁滩中。<br></h3> <h3> 小方盘城是玉门关现存遗址的中心,其他还有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等。</h3> <h3> 这里曾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邮驿之路。现存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h3> <h3>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前方有一块沼泽,四周沟壑纵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描写了边塞这种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h3> <h3> 和玉门关形成掎角之势,统管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是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h3> <h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使阳关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名字。</h3> <h3> 民间有“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谚语。"阳关道"成了光明、美好的代名词。</h3> <h3> 昔日的阳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依靠这座墩墩山,远近百里尽收眼底。</h3> <h3>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这里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还清晰可见。</h3> <h3> 但阳关在人们心中也许是西去最后的繁华,前方路途漫漫,凄凉悲惋,寂寞荒凉。</h3> <h3> 敦煌市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11年,博物馆以《华戎交会的都市》为展览主题,弘扬敦煌文化、展示敦煌古代文明,是敦煌学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基地。</h3> <h3> 敦煌博物馆的顶借鉴莫高窟洞窟的覆斗顶设计,上绘制精美飞天画案,也是博物馆一绝。</h3> <h3> 敦煌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常住人口十九万人,大部分住在农村。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观光城市,市区到处是宾馆酒店。</h3> <h3> 这是敦煌市极力打造的党河风景线,创造"人-水-生态"相和谐的园林城市水利风景区,集水利、治污、休闲、娱乐、景观为一体。</h3> <h3> 敦煌城市管理有序,沿街不见小商小贩,所有小商品、街头餐饮的经营集中于"敦煌夜市",也算是敦煌旅游一景。</h3> <h3> "反弹琵琶雕像"是敦煌市的标志。雕像姿态婀娜,女舞神将琵琶背朝前置于身后掌心朝上反弹。该雕像同莫高窟的飞天雕塑一样,取材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中最优美的舞姿。</h3> <h3> 大型室内体验剧《又见敦煌》,第一次体验这种亦真亦幻、亦古亦今、穿越时空的演出模式。</h3> <h3> 进入剧场,仿佛进入一个幻境空间,需要在行走中观看演出全过程。演员不再固定在舞台上,而是分散在剧场四周,天(花板)上地(板)下,时隐时现。</h3> <h3> 演出的剧场是根据剧本专门设计的,四个表演区的内容相互呼应,彼此牵引。在其中行走百步,仿佛穿越千年。</h3> <h3> 《又见敦煌》投资4.7亿元,历时2年打造完成。整部剧把史诗宏大的叙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奇特的视觉冲击融合一体,将横跨千年的历史故事尾尾道来。</h3> <h3> 华东理工2019年暑期敦煌休养点1团合影留念。</h3> <h3>  感谢观赏! 2019.8.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