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医院神经介入中心Y形支架辅助栓塞基底动脉尖巨大动脉瘤一例

TheNight

<h3>患者女性,71岁,主因突发意识障碍8小时入院。入院后患者病情危重,神志浅---中昏迷,双侧瞳孔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迟钝,肢体肌力0-1级,病理征(+)。急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HH分级4级。</h3> <h3>头部CT可见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积水形成,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h3> <h3>因患者病情危重,目前为HH分级4级病人,按常规流程应先给予相关脱水降颅压,缓解血管痉挛等对症治疗,待病情稳定有所好转后再行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但患者在CT检查完半小时后突然出现双侧瞳孔变大约4.0mm,立即给予强力脱水后,瞳孔恢复至来院时状态。考虑脑血管痉挛可能性大,但不能除外颅内再次出血。</h3> <h3>如此短时间内患者病情即出现再次加重,往往预示着预后极差。那下一步该怎么办呢?😰继续保守治疗?那样的话很多外科治疗措施无法跟进,患者肯定是保不住了😞;急诊造影+手术?这或许是唯一可以挽救患者的办法了………没办法,只能是放手一搏了😡💪</h3><h3>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好在家属也非常理解并同意手术……</h3> <h3>全麻状态进行脑血管造影,明确病变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h3> <h3>动脉瘤体积较大…直径超过了一公分,瘤颈为宽颈,且累及双侧大脑后动脉,而前循环造影提示后交通动脉不开放……那么治疗策略出来了:</h3><h3>1.基底动脉尖动脉瘤首选介入栓塞治疗(开颅夹闭难度大小暂且不说,患者也不一定能耐受开颅手术),需要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且必须要保护好双侧大脑后动脉。</h3><h3>2.此动脉瘤类型属于“T型”动脉瘤(后文有关于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分型介绍),微导丝超选那一侧大脑后动脉都不容易😂,一不小心很容易引起动脉瘤破裂出血…</h3><h3>看来只能迎难而上了……</h3> <h3>为保护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不受影响,支架选择Y形支架辅助栓塞。Y形支架一般分为两类型:1.平行Y形支架 2.交叉Y形支架。本例选用两枚SAB4-20支架进行平行Y形支架放置,主要考虑操作的便利性及支架脱入瘤腔内等风险。</h3> <h3>交叉Y形支架</h3> <h3>平行Y形支架</h3> <h3>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没有白费,终于顺利的将各微导管安全送到位了☺</h3><h3>(三根微导管分别于两根导引导管中走行。具体操作:穿刺双侧股动脉,一侧导引导管置于右侧椎动脉内,管内走行Rebar-18支架微导管;另一导引导管置于左侧椎动脉内,管内走行Rebar-18支架微导管及Echelon-10弹簧圈微导管)<br></h3> <h3>接下来就相对简单了,弹簧圈成篮,依次释放支架,继续致密填塞</h3> <h3>栓塞完毕,瘤内可见造影剂滞留,双侧大脑后动脉均正常显影,基底动脉内血流通畅,手术总算顺利结束……☺</h3> <h3>术后重建,可见支架打开良好</h3> <h3>手术结束后患者病情尚稳定,返回病房后给予侧脑室穿刺引流等各种治疗措施,希望大家的努力可以将患者抢救回来……🙏🙏🙏</h3> <h3>术者:蒯东 水新俊 柴开君</h3><h3><br></h3> <h3><br></h3><h3><br></h3><h3>最后,关于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一些总结和回顾<br></h3><h3>1.累及基底动脉的未破裂动脉瘤可能会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无力、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大多在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这些病变。当动脉瘤破裂时,可以出现典型的</h3><h3>SAH的症状和体征,如:突发的剧烈头痛、意识丧失、脑膜刺激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h3><h3>此外,有些患者也可能会表现为“前哨出血”引起的持续多天的轻微头痛。</h3> <h3>2.治疗方法</h3><h3>(1)保守治疗</h3><h3>对有症状和(或)体积较大的未破裂动脉瘤可选择手术干预。当病变破裂时,应该尽早</h3><h3>治疗,除非患者的临床情况不适合积极手术干预时可选择保守治疗,保守主要措施包括:止</h3><h3>血、控制血压、镇静、保持大便通畅、适当给予脱水剂。</h3><h3>(2)手术治疗</h3><h3>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一旦破裂,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达26%</h3><h3>由于位置较深,解剖复杂,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可能造成丘脑穿支血管的损伤,近端血管也难</h3><h3>以控制,此部位动脉瘤一直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的难点。相比之下,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h3><h3>定的优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h3><h3>(3)血管内治疗</h3><h3>颅内支架和栓塞技术的持续进步(如:球囊辅助栓塞技术、单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已经</h3><h3>极大地提高了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能力。然而,在治疗一些特别宽颈的分又部动脉瘤,尤</h3><h3>其是动脉瘤基底部直接累及双侧P1,且双侧P1必须保留的情况下(如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颈内动脉图塞,前循环需通过后交通动脉逆向供血),当球囊技术和单支架辅助技术均</h3><h3>难以施行时,可采用经后交通动脉和同侧P,横越瘤颈,将支架远端释放于对侧P,支架近</h3><h3>端释放于同侧P1,从而保护双侧P,缺点是路径较长,且需要后交通动脉发育较好,临床更</h3><h3>为普遍使用的是经推动脉的Y形支架技术。Y形支架技术主要包括交叉Y形和平行Y形</h3><h3>支架技术。</h3> <h3>3.可能的并发症</h3><h3>围手术期出血、血栓栓塞并发症、穿支事件、动脉瘤复发。不良预后相关的因素:入院</h3><h3>时的 Hunt-Hess分级、出血量大、高龄、脑积水、血管痉挛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身性并</h3><h3>发症、感染、心血管疾患等都可能导致预后不良。</h3> <h3>4.策略选择及实施要点</h3><h3>基底动脉尖分叉部包括3种解剖结构:“Y”形、“T”形和“箭头(↑)”状结构,“Y”形结构</h3><h3>的分支最容易超选,“箭头(↑)”状结构最难超选</h3><h3>当动脉瘤主要累及1支分支血管时,可以使用单支架或单纯栓塞技术来完成。但是,对</h3><h3>于同时累及2个分支的宽颈动脉瘤来说,仅使用单支架或平行球囊技术有时是难以完成的</h3><h3>为了同时保护2个分支,采用Y形支架技术是一个选择。</h3><h3>传统上,完成Y形支架技术时,第1个支架会选择开环的 Neuroform支架。但是,我们</h3><h3>的经验也表明,第1个支架选择闭环的 Enterprise支架也可以顺利完成该技术。目前,文献</h3><h3>报道完成Y形支架技术可以选择2个开环的 Neuroform、2个闭环的 Enterprise、2个</h3><h3>Solitaire aB、2个编织闭环的 L VIS Jr。而且,双开环的支架、双闭环的支架或开环十闭环的</h3><h3>组合都可以完成Y形支架技术。</h3> <h3>我院神经介入中心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解除患者病痛,全院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守护!</h3><h3>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h3><h3>地址:太原市万柏林区漪汾街18号</h3><h3>乘车路线(市内):6路 866路 831路 807路 865路 602路 漪汾小区下车</h3>

支架

动脉瘤

动脉

双侧

栓塞

患者

治疗

基底

手术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