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 你好吗

印象

<p class="ql-block">  序言</p><p class="ql-block"> 汽车二十四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史册上应该可以浓墨重彩地添上一篇不同寻常的光荣史!她成立于战火纷飞的越战时期的1965年7月,撤编于军队整编的1983年5月。</p><p class="ql-block"> 在十八年的短暂历史中:“云南援越河南救灾唐山抗震两弹试验创佳绩,河北备战华北阅兵通海抢险三线建设有奇功。 ” </p><p class="ql-block"> 在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湧现出许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模范人物,培养了一大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秀指战员。</p><p class="ql-block"> 汽车二十四团虽然遗憾的撤编了,但我们对二十四团的深情眷恋没变,战友间的真挚友谊没有变!我们军人本色没退,我们军魂永存!</p><p class="ql-block"> 我们以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而骄傲;我们以曾经是汽车二十四团的一员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肖跃庭</p><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1日</p><p class="ql-block"> 云南边疆风光</p> <p class="ql-block">  1965年4月1日昆明军区命令:任命刘金铭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第24团团长。临危受命首任团长,重新组建一支部队,短期内形成战斗力,他义无反顾,勇挑重担。</p> <p class="ql-block">  李绍先汽车24团首任政委,抗日战争入伍,是优秀的政工干部,发扬我军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了全团圆满完援越抗美运输任务,深受官兵爱戴。</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看到这一张张略显陈旧的图片,思绪仿佛又回到1965年7月,中国军人秘密出国执行援越抗美任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美机轰炸中出生入死,经受着战火硝烟的洗礼,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光荣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于的任务 。 </p><p class="ql-block"> 二营五连车队行驶在中越边境线上。</p> <p class="ql-block">  云南滇南开远东山坡长10多公里,一边悬崖峭壁,一边万丈深渊,坡徒弯急,是运送援外物资的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连援越抗美首次出国记实 </span></p><p class="ql-block"> 1965年八一建军节的次日,驻个旧市大屯农场的三营八连,奉命配属北京军区高炮61师出国援越抗美,全连45台车到376军械库装载高射炮弹,由营李教导员带队。</p><p class="ql-block"> 3日车行到文山。4日到麻栗坡。这个滇南边陲小县城一夜之间成了援越抗美的前哨。数百辆军车,万余名军人集结在崇山峻岭之中,逶迤数里很是壮观。</p><p class="ql-block"> 各部队做出国的最后准备。高炮师換越南陆军无衔军装,八连着越式便裝或海军军官蓝便服。清除带中国标志的所有物品。高炮师代号61支队,汽车24团代号24大队。全连夜宿在公路上。</p><p class="ql-block"> 5日下午车队抵达船头待命出国。河内时间17:00进入越南,上2号公路。入夜车行至河江市,越南人民夹道欢迎。</p><p class="ql-block"> 驶出市区不远,首次有空袭警报,夜空中传出美国战机短暂的轰呜声,车开小灯防空袭缓慢行驶。随之又迎来滂沱暴雨,狭窄极差的路面,大车队行军一路走走停停,出国80余公里天就亮了。</p><p class="ql-block"> 6日,车辆隐蔽在阴雾迷漫的热带丛林中。透过树林看到小批次的美军机飞越上空,老天给力能见度差,未遭遇空袭。</p><p class="ql-block"> 7日,黎明前夕到达距宣光市约5公里一片竹林中隐蔽,美机多批次小规模空袭宣光市,在灯火管制下的宣光市,当地政府组织市民夹道欢迎,场面极为热烈。</p><p class="ql-block"> 8日,下半夜红河渡口,车队驶过越军工兵搭建的200余米长的浮桥(夜间行车,天亮拆除)。进入美机重点轰炸封鎖区域安沛市。</p><p class="ql-block"> 拂晓前,千军万马到达目的地,伪裝隐蔽在安沛市周边丛林之中。中午,美军机多批次出现在上空,盘旋或超低空飞行,午后开始空袭红河上苏联援建三年将峻工的水电站。轰炸持续到傍晚,我高炮一直沉默。</p><p class="ql-block"> 9日上午9时余,十几架美军战机开始轮番轰炸安沛市区,火车站、机场、渡口等目标。61支队两个大队高炮首次开火,反空袭作战进行至午后仍在继续。</p><p class="ql-block"> 八连奉命白天出车,为高炮部队紧急送炮弹补充消耗。阵地上此时还沉浸在紧张与喜悦之中,我们获知首战告捷:击落一架F一105型的美军轰炸机。好消息极大的鼓舞了参加援越抗美部队。</p><p class="ql-block"> 9日午后八连在高炮61师后勤部的驻地竹林中卸完炮弹后,待天黑后就上了回国的路,到达安沛省与宣光省交界的红河渡口,越军工兵在抢架浮桥,我军百余辆军车在不宽的公路上等待过渡。约20点后通过浮桥继续行车。</p><p class="ql-block"> 10日黎明,八连车队到迖白光县,由于清水江上的大桥已被美机炸毁,断成两截躺在江水中,2号公路中断。八连白天隐蔽在白光县的一个农场内。</p><p class="ql-block"> 11日12日被困二天。我方工兵日夜抢架100余米铁索桥,桥通车后恢复2号公路交通。</p><p class="ql-block"> 13日,八连克服各种困难,历时7天园滿完成援越抗美运输任务,胜利回到祖国口岸船头。 </p><p class="ql-block"> 上图 1966年5月在滇南麻栗坡船头八连驻地天保农场。左边修理工李国华,右边卫生员常绍光。 (图文 常绍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连首次出国执行任务 </span></p><p class="ql-block"> 我是汽车24团参加援越抗美运输任务一位老兵。1965年8月3日,首次出国执行援越抗美运输任务。</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驾驶三连15号车,朱荣兴排长坐我车,是车队的押后车辆,运送援越军需物资到越南安沛市。从云南省开远县东山坡三连驻地出发,全连45辆车。8月4日经平远街,文山县到麻栗坡县,船头边防检查站排隊等待出国,国界是一座小桥。</p><p class="ql-block"> 傍晚,18点天色快黑,我们驾车驶出国界,行驶在越南2号公路到7公号路。道路非常狭窄,会车只能减速慢慢通过。夜间闭灯驾驶,最多只能开防空灯,夜间时而传来美国飞机的轰炸声,一路走走停停,一个通宵到天亮才走26公里,天亮不能走,只有在河江市附近丛林中隐蔽,后经宣光省,2天到达目的地安沛市,在指定地域卸车。</p><p class="ql-block"> 安沛市是美机重点轰炸区,白天停下寻找树林隐蔽休息,夜晚返回时途经宣光省,红河大桥被美机炸断了,我们被迫在树林隐蔽等待三天,经过舟桥部队全力抢修架好浮桥,三连得以顺利通过,园满完成援越抗美运输任务安全回到祖国。</p><p class="ql-block"> 1967年8月16日,邓银福于云南省开远县戎装留影,着越式军装,胸挎铁柄冲锋枪。 (图文 邓银福)</p> <p class="ql-block">  我在二连,当時从越南封土县撤回国就驻在金平县小河沟,那里是13军38师112团的营房。当年驻在小河沟的还有22团9连,出车主要是跑I0号,11号和12号公路,所以那几条公路,地点较熟,12连刘排长牺牲时我们知道。我团一连班长趙善忠,二连排长李天杰荣立二等功都在12号公路上,因为12号公路终点西庄,就是胡志明小道的起点,是美军轰炸的重点,几乎天天都来轰炸,只有晚上敌机来得少一点。1992年我已转业到地方外贸,因公出差越南奠边府,专程到烈士陵园祭奠战友。郑德撰文</p> <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30日晚,越南河内7号公路上某大桥被美国轰炸机炸毁。面对简易铁索桥四连班长孔令忠主动请战,率先驾驶车辆缓缓驶上铁索桥。突然汽车和桥板向右倾钭,孔令忠跳下驾驶室观察后要求工程兵调整铁索松紧度,成功将汽车驶过铁索桥。全连战友驾驶车辆顺利通过铁索桥,将弹药安全送到高炮部队。孔令忠荣立二等功。(杜培忠撰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图 1971年5月于河南省修武县三线建设中,四连连长孔令忠在车场写板报。</p> <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云南省金平县清水河口岸群众欢送我部一连奔赴越南抗美前线。</p> <p class="ql-block">  1966年10月,一连在配属昆明军区通讯大队执行越南西北军区通讯架线任务中,一天夜里车队行驶到巡教时,部队突然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扫射。付班长赵善忠毅然冒着生命危险,黑夜中打开大车灯,单车快速冲出车队,引开敌机,一会快速急驰,一会急刹车灭灯,与敌机周旋,保护车队的安全。荣立二等功,光荣出席北京国庆观礼。 (郑德撰文)</p> <p class="ql-block">  一连老连长霍庆荣在执行援越运输任务中荣立三等功的事发生在1966年11月,越南人民军西北军区急需一批物资,任务下达到一连,霍庆荣班长接受任务后,在指定地点装上物资单人单车急驰在越南12号公路上,渡过莱州河,在到达丁多大桥时,看到大桥被洪水冲断,这在雨季的越南时常发生。霍班长被困在丁多与莱州之间一个多月。为保证车辆物资安全,历尽千辛万苦,守护运送物资,想方设法将越方的急需的物资安全送达指定位置。安全返回国内驻地,受到上级嘉奖并荣立三等功。(郑德撰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连车队黄连山遭遇空袭 </span></p><p class="ql-block"> 1966年12月某日,二营六连出动三十五台车,在营长王富昌和连队干部的率领下,执行为在越南某工程部队转场的运输任务。</p><p class="ql-block"> 为防美机空袭,车队习惯性地选择夜间行驶。当天晚上后半夜,车队行驶至黄连山地段,发现前面公路大面积塌方。工程部队连夜在现场抢修。于是六连车队只得原地休息等待。</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天已大亮,可是公路还未抢通。由于坡陡路窄,车辆无法在现场疏散隐蔽。这时天空突然传来轰轰机声,先是两架美军飞机轰隆隆划过头顶,紧接着四架美军飞机呼啸而来。</p><p class="ql-block"> 抢修公路的工程兵司号员及时奋力吹响了防空号角,干部战士迅即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隐蔽。但倾刻间航空炸弹在车队周围连续炸响。刹时火光冲天,炸起的石头土块如暴雨般落下。</p><p class="ql-block"> 工程部队的防空枪声也同时响起,六连的干部战士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互相关照着,呼喊着:不要乱跑,注意隐蔽!带枪的战士对空还击,飞机在对车队疯狂轰炸后,瞬间不见踪影。</p><p class="ql-block"> 美机轰炸造成六连伤亡二十余人,其中湖南洞口籍胡乾元、沈向金当场壮烈牺牲!王根深被炸断一条腿,付小明被炸掉两颗门牙!三十多台车辆全部不同程度受损。</p><p class="ql-block"> (付小明口述,肖跃庭撰文)</p> <p class="ql-block">  与原六连排长付小明求证下面这张照片的有关情况及人物。据付小明辨认,这是六连在越南某次执行任务途径黄连山遭敌机曾经的轰炸现场时,特地停车组织大家在现场缅怀悼念牺牲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上图前排左一是熊联辉连长,左二是余庆昌,画面中能认出来的有付小明及曾石坤(后二人任六连排长),还有后来任司务长的付舒乐。因时隔半个多世纪,其余一些战友面熟叫不出名字。( 肖跃亭 撰文) </p> <h3>  修理连于1967年2月5日在云南某地表彰会后的大合影。</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怀念排长刘世友</span></p><p class="ql-block"> 1967年4月4日,十二连执行援越抗美任务,我们三人在越南奠边府以北的山林中防空,九时三十分许,一架美国鬼怪式飞机出现在山谷的上空盘漩,他下车做隐蔽,只听得一声巨响,顷刻间弹片似雨点一样横扫方园几百米之地,树叶,树枝,灰尘四起,我摸遍全身并无大伤,战友邓代榜头部中弹鲜血直流,排长趴倒在车尾地上,后背没有任何伤口,我跪地将其翻转身来,压住了我的双腿,发现他左胸一字排列有四个小洞冒着少量鲜血和气泡,渗透在衬衫四周。我掐住他的人中穴,大声呼喊排长,排长没有任何反应,只有时长时短地抽搐,很短的时间内心脏就停止了跳动,他就这样在我的怀里牺牲了。他手腕上的表显示九点四十分。刘世友排长辽宁省朝阳市人 ,在奠边府执行任务中遭遇美国飞机轰炸不幸牺牲,时年26岁。 </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份,我来到排长最后一趟任务的出发地——云南省河口县。 寻找排长的安葬地,在当地多方打听无果,又致电我驻越南使馆,他们的答复:我们没有援越牺牲人员的信息登记。 有生之年,我还会继续去寻找刘排长的墓地。(扬相奎撰文)</p> <p class="ql-block">  李天杰铁索桥排险立战功</p><p class="ql-block"> 1967年4月20日,二连一排长李天杰带车队前往越南奠边府执行运输任务。12号公路南墨河大桥被敌机炸断,越南政府和中国工程大队在南墨河上架设了一座铁索桥,白天敌机轰炸,桥上只留铁链,下午五点再铺上木板保障汽车通行。那天二班战士韦祖全开车过桥,车行至桥中间,右边四根铁链突然松动,造成车辆倾斜,眼看滿载物资的车将连人带车掉进河水凶湧的南墨河。在千钧一发之际,李天杰挺身而出,掏出身上的钱作为党费交给材料员杨永智,勇敢跨入驾驶室,凭着过硬的驾驶技术和过人的胆识,将车开出险境化解了车毁人亡的风险,园滿完成了运输任务。</p><p class="ql-block"> 李天杰受到上级嘉奖荣立二等功,收到周总理请柬,作为英模代表到北京参加68年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领导接见。 (郑德撰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衡小毛铁索桥上勇救险车</span></p><p class="ql-block"> 1967年4月22日十二连从奠边府完成运输任务返回经过此桥时,先头已过桥的车辆在北岸等候。忽然后面有人大喊有车要掉到江里去了。只见在桥的1/3出处有一台二班的车辆严重倾斜。随时都有掉入江中的危险。南岸有人企图将车移开。越南的桥工摇手不让动。用越语在大声说着什么。最后他面对铁索桥。做了一个左手高右手低的手势。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大家七手八脚地同时转动着四台绞机,经过调整使倾斜的车辆保持平衡。一排长衡小毛为保护车辆安全挺身而出:我是党员,有危险我上。他做好随时献身的准备,跨入驾驶室,凭着过硬的技术,沉着稳健的起动车辆。在班长的指挥下,排除桥身不稳摇晃带来的干扰,勇敢沉着将车辆安全地开出了险境,化险为逸 。</p><p class="ql-block"> 由于援越抗美运输任务完成出色,衡小毛受到上级通报嘉奖并荣立二等功。后被选为人大代表,到北京出席人大会议。 (撰文 王新民)</p><p class="ql-block"> 上图 1969年9月于云南省个旧市大屯留下的珍贵合影。左一团长刘金铭,政治处主任崔祥平,后者衡小毛。</p> <h3>  1967年9月我部一连配属高炮67师通过云南河口大桥,沿七号公路前往越南安沛市执行防空作战任务。</h3> <p class="ql-block">  1968年5月十连在云南某地执行援越抗美运输任务,车队途中休息。(图片张军提供)</p> <h3>  1968年9月于云南河口四连驻地,背景是芭蕉树,战友们身着越式军裝合影,左前:张伯欢、钟朝林、马中应、彭仁发,左二:张青云、蒋书明、何永权,孙章元、赵久明,左后:王泽松、何国武、张青万。</h3> <h3>  1969年元月王明宽在一营营部通讯员,在援越抗美中出色地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荣获五好战士,这是当年部队邮寄给家中的喜报。他在执行援越运抗美运输任务中画的路线图、入伍通知书等三件物品原件己被军事博物馆收藏。</h3> <h3>  1969年4月于云南省邱北县 ,英俊的张英胸挎这老式冲锋枪的留影很有紀念意义。这种久远的老枪,年轻人只有在军事博物馆中还能见到。</h3> <h3>  1969年7月,从老挝执行任务归来,郑德在解放牌汽車上的工作照,车号:KM9一86一45。在越南战场的车号:BA一4100。</h3> <h3>  1969年执行援越抗美任务中,张英在云南省船头驻地与八连老兵合影。</h3> <h3>  1969年6月一连、二连从老挝丰沙里执行任务归来,战友们在吉尔157(苏式)牵引车上合影。前左为黄德荣、张怀民、李显绪。后左为郑德、杨建龙、杨永智。</h3> <p class="ql-block">  1969年8月26日于云南省个旧市大屯区,刘金铬团长等领导到四营营部驻地宣布教导员等二人调令。会后与有关人员在驻地合影,左二排起第二为军务股长馬全栋、副参谋长张义和、四营长张本超,第七为政委李绍先,团长刘金铭。(图片张军提供)</p> <p>  这是战友利用美国轰炸机铝残骸片制作的飞机工艺品,很有纪念意义。</p> <p>  “战斗在太行山”好有气魄!1970年夏,年轻的十连战士肖宏尧座在驾驶室,目视远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连在罗布泊参加核试验</span></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7日八连在教导员邢寿松连长王福元指导员沈德峰的组织指挥下,在井陉火车站用时45分钟全连车辆登车完毕,军列起程。</p><p class="ql-block"> 军列经过五天的连续行驶,最后到达新疆吐鲁番大河沿火车站,下了火车全连车辆立即装上水泥执行运输任务。吐鲁番经托克逊翻越80公里天山干沟,再经库米什行驶110公里,到达和硕县一个名叫乌什塔拉的地方(又称马兰)。在新驻地沈德峰指导员召集全连开会,宣布任务和进行保密教育,至此才知道将要完成氢弹试验的综合保障运输任务,全连官兵群情激奋、斗志昂扬!</p><p class="ql-block">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执行条件十分艰苦的运输任务,八连顶风沙、战酷暑、抗严寒、抗冰雪,在戈壁滩槎板路上艰难地跑车,道路条件极差,几乎每趟车次跑下来,都有车辆出故障,颠断了钢板,颠漏了水箱。全连修车不断,人人既是驾驶员又是修理工,为保证完成任务日夜加班。</p><p class="ql-block"> 八连经三个月的日夜突击抢运,园满的完成了21基地交给的核试验保障运输任务。全连安全行驶135万公里,受到21基地的好评。全连战友有幸看到我国第一颗200吨级氢弹空中爆炸成功的盛况。(图文李建军)</p> <p>  1970年8月,我团八连接到上级命令,奔赴新疆参加核试验,张水龙在哈密大河沿火车站留影。</p> <p>  1970年12月,八连沈德峰指导员,薛彦杉副指导员,张水龙连长,文书,和张英在井陉县南良都农家小院合影。</p> <h3>  1970年新闻干事陈绍球(前排左二)深入基层采风,在山西娘子关与八连战友合影。他的摄影作品军内外很有名气,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画等报刊见报,我团绝大部分图片出自他手。</h3> <p class="ql-block">  1970年八连张英在娘子关进行军事训练。</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初春于山西绛县续鲁小学驻地,六连欢送退伍老兵合影。</p> <h3>  1971年2月一连二排在山西降县541工程三通指挥部执行任务的合影。</h3> <p class="ql-block">  孔令忠舍身救战友</p><p class="ql-block"> 1971年2月某日,汽车24团在井陉县上安村进行71年河北涿鹿新兵训练,孔令忠任新兵一连连长。新兵连今天进行综合考核的最后一项,手榴弹实弹投掷。孔令忠做现场动员,并讲解实弹投掷的要领 。投弹开始,战士们依照顺序从后侧掩体到投弹点,由孔令忠从弹箱中取出手榴弹拧开后盖牵出引线套在战士右手小指上,跨步侧身待孔令忠发令“投弹”。前面的战士都投的十分顺利。 </p><p class="ql-block"> 轮到小付时,孔令忠下令投弹,他愣住没反应,孔令忠又第二次下口令,小付才醒过神来随即出手,由于过度紧张,手榴弹没投向前方,而是落在其身后,冒着白烟吱吱地响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孔令忠一把抱住小付迅速倒向地面并用身体掩住了小付。手榴弹爆炸了,硝烟滚滚夹着弹片和砂石炸向上空。在掩体后方的干部战士听到掩体投弹点响起的爆炸声,顿时都慌了,战友们急忙赶过去,看到地上躺着两人,身上落满了尘土。二人从地上爬起来抖掉身上的泥土,小付没伤着,孔令忠只是手背擦破点皮。</p><p class="ql-block"> 人在危急关头本能反应是自身的防护,但孔令忠的反应是保护战友,将生死置外,关键时刻做出勇敢的抉择。孔令忠的事迹在全团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上级给予嘉奖荣立二等功,并通报向他学习。(杜培忠撰文)</p> <h3>  1971年5月,一连在三线建设中执行运输任务行驶在河南修武至山西晋城翻越二峰山途中。</h3> <h3>  1971年9月,汽车第24团配属国防三线施工。国防施工做奉献,翻越太行运输忙。</h3> <h3>  1972年4月,首任政委李绍先(三排右三)与政治处部分工作人员在山西晋南南樊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  1972年4月,四连连长孔令忠左一和战士们谈理想,鼓励战士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练技术开好车。</p> <p class="ql-block">  团首长战前动员,指战员士气振奋。</p> <p class="ql-block">1972年5月八连在云南驻地合影留念。</p> <h3>  1972年5月1日二连河北涿鹿籍战友于云南省个旧市合影。</h3> <h3>  1972年9月滇南,从越南前线归来的金戈铁马在晨光里,战友用河水为爱车洗去征尘。</h3> <h3>1972年10月四连于云南省开远火电处合影</h3> <p class="ql-block">1973年元月王新民于井陉6410厂集训。</p> <h3>  1973年初四营十一连车队行驶在云南通往越南边境的山路上。</h3> <p class="ql-block">  1973年在云南执行援越抗美任务时,我是团卫生队的卫生员,想出国执行任务。杨积汉队长得知后说:下营呀。我问去哪里?他说去二营。后来跟随杨队长去二营六连出的国。来回都在麻栗坡军供站食宿。那次任务拉的是水泥和云豆。运送到越南河江市,越方用鲜甘蔗榨的汁兑开水招待中方人员。 (朱静 撰文)</p><p class="ql-block"> 上图 1972年在云南石林景区的合影,左一是贵州老兵扬发俊、左二是河北兵朱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73年春节前夕为援越抗美部队的题词。题词印到毛巾上,由中央军委三总部慰问团带到云南前线。我们在河口八连连部从慰问团接过印有毛主席题词的毛巾,珍藏至今。 </p> <h3></h3><h3>  1973年5月在云南大屯团部礼堂,经贸部慰问团、红河州歌舞团到我部慰问演出结束后,刘团长和齐圣通登台和演职人员握手。</h3> <h3>  1974年3月,井陉县罗庄营建施工现场推沙灰车,左一连长孔令忠,左二杜陪中。</h3> <h3>  1974年4月四连干部在井陉县罗庄营区合影。前左为唐志远、孔令忠、邵阿山。后左为段君义、申英元,魏礼培、曾纪律、杜培忠。</h3> <p class="ql-block">  1974年5月四连在井陉罗庄开山取石烧石灰。</p> <h3>  1974年5月四连班子成员于井陉县罗庄军营开连务会。</h3> <h3>  1974年6月各营连在完成营建施工后,陆续住上营房,结束了汽车兵四海为家沒有军营的日子。太行山下汽车兵,抹兵历马时刻准备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h3><h3><br></h3> <p>  1974年7月教导队汽车驾驶员培训进入上路实习,以运代训在山西拉煤途中休息。</p> <p>  1974年冬季在河北省井陉县驻地办公室召营建工作开会议,从左边起,师副参谋长,齐主任,刘金铭团长、李绍先政委,杨参谋等。</p> <p>  1975年3月中旬井陉县罗庄山角下,刘金铭团长(中间)深入四连采石场亲切看望指战员。</p> <h3>  1975年6月肖跃庭、马京京参谋于井陉县团部合影。</h3> <p class="ql-block">  我团先后在天津宁河,河北井陉县孙庄、新乐县建立了生产队。图片左前王学勤、朱静,左后杨林、郭春喜在孙庄生产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75年8月7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突降暴雨,造成局部洪涝灾害。我团接到上级命令,8月23日奔赴驻马店参加抗洪救灾,10月29日受命返回驻地。全团出动车辆400台,行驶335万公里,运送各类救灾物资127238吨,园滿完成抗洪救灾运输任务。唯独这次沒有图片、没有表彰奖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图 溃坝后的板桥水库</p> <p>  1976年春季在井陉县,尹国胜副团长,魏兆祥股长与张延东参谋等促膝交谈。</p> <h3>  1976年3月一连二班开展互教互学活动,虚心求教能者为师,苦练一手排除故障的硬功夫,做技术过得硬的驾驶员。</h3> <h3>  1976年,24团组织游泳训练队在河北黄壁庄水库进行游泳训练。肖跃庭带队,查显本负责训练。</h3><h3> 图为参加训练的全体成员在黄壁庄水库观看河北省组织的“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群众性游泳活动。</h3> <p class="ql-block">  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7·28级大地震,当时我们在井陉县马庄营区有较强震感。一连霍庆荣连长指导员郑德凭着多年的经验预感到:大震必有大难,我们有任务!早饭后紧急动员,全连到车场整车备勤。半天时间45台车油滿水滿电瓶电足,无故障待命,全连人车、车辆耗材、七天给养准备到位。下午到接团的命令,全连参加唐山抗震救灾。</p><p class="ql-block"> 29日上午一营一连作为团第一梯队在井陉火车站准时登上发往灾区的军列。</p> <p class="ql-block">  1976年8月我部在唐山地震灾区执行任务,震后唐山的公路受到损坏,车辆行走艰难,24团知难而上,越是困难越向前。</p> <p class="ql-block">  1976年7月30日下午进入唐山市区,按照上级指示一连驻唐山矿冶学院待命,马路上行人稀少匆匆走过,路灯散着黄色的光,到处是废墟,离我的车20余米外就停放着一具无名死尸。那晚是车箱上休息,震后唐山供水糸统中断,没有水洗漱,天气又热空气中散发一种怪味,疲惫的我必需休息,因为明天有任务。第二天在待命期间,霍连长郑指导员组织连队主动参加唐山矿院地震废墟现场清理工作。 (王新民 撰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刘团长喝水的故事 </span></p><p class="ql-block"> 在唐山地震发生后,大约是八一建军节那两天,十一连的车在唐山机场执行任务,我利用空闲,在中央慰问团的帐篷旁边坐在地上小息,抽着烟喝了一口水。这时一老兵走近面前,身材粗壮面相朴实,看年纪有我父亲般大,感觉很亲切,猛的想起这是刘团长。连忙站起立正敬礼,并说:团长好!他回了礼,问我:小同志,能把你水壶让我喝口水吗?我说:团长,我是你的兵,十一连的。连忙把水壶递给他。只见他拧开盖也不擦下壶嘴就喝。我十分感慨:团长是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不顾年令大,亲临抗震一线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实乃我军优良传统。 (李建军撰文)</p> <h3>  1976年8月,一连在唐山机场驻,停放整齐的军车,远处是作为临时营房的帐篷。</h3> <h3>  1976年8月,唐山抗震救灾时,团司令部部分战友在唐山机场帐篷旁合影。</h3> <h3>  1976年10月一连在执行唐山抗震救灾任务中,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克服团难坚决完成任务,因表现突出受到北京军区通报嘉奖。全连在唐山机场合影。 </h3> <p class="ql-block">  “唐山救灾返洛阳留念”照片背后的故事:那年上映《唐山大地震》电影时,洛阳晚报纪者不知从何处了解到我们曾经在唐山执行抗震救灾运输任务,采访了马占志,后来合影照及唐山救灾的事迹登上了洛阳晚报,单位的同事谁见谁问,还火了一把。电影在洛首映,记者又特邀片中几个人观赏,事后又发了后续报道。</p><p class="ql-block"> 合影从左前为王新民(一连)马占志(三连)李建民,李开林(一连)左后张久格(三连)李留振(二连)耿民田(十二连)刘成芳(四连)。</p> <p>  军中女兵是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红。1978年团里仅有的九名女卫生兵,于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合影,左侧雕像是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内蒙参加抗雪救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1978年2月底,24团接到北京军区命令:赴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执行抗雪救灾任务。即刻由一连出动牵引车一台,徐思礼(贵州籍)副连长带队,驾驶员石文吉、李天胜(贵州籍),紧急赶往张家口集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集结后马上进行修整,车辆按寒区标准更换防冻液、润滑油、加装防滑链、保温罩。人员统一装备毡靴、布袜、大头毛皮鞋,外加皮裤、皮大衣、皮帽、皮手套、防风雪眼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是一支由诸兵种抽调组成的特别救灾运输队:牵引车30辆,坦克车20辆,若干重型推土机。牵引车7辆为一小队,带一部电台。北京空军出动直升飞机五架,负责空中侦查、引导和紧急救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雪厚1米,有的地方雪厚数米,推土机铲雪开路是必须的,牵引车运输救灾物资。三个昼夜仅行驶45 公里。从锡林浩特到乌镇150公里用四个昼夜。可想在零下30多度极寒情况下,没有坦克车推土机开路,汽车是无法行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一连执行救灾任务的三名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在茫茫雪原中经受严寒考验,保障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历经三十几天艰辛,把救灾物资送到救灾点,解救牧民于饥寒之中。圆满完成抗雪救灾任务,3月未返回井陉驻地。(徐思礼 撰文)</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4团转业干部在大礼堂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81年4月,24团二营六连,配合石家庄步兵学校(后改为陆军学院)教学现场。图从左到右;步校兵种教研室张教员,二营长曹培益,步校刘教员,六连长王福斌,二排长王学勤。</p> <h3>  1981年4月,左二副团长杨作仁和左一政治处副主任郑徳十分关心连队建设,深入基层在一连进行调研。</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加华北“802”大演习</span></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上旬,按照北京军区后勤部指示,我团抽调60名驾驶员参加华北“802”大演习。</p><p class="ql-block"> 由杨作仁副团长带队,修理连长黄方万、四连长孙章元、一连指导员李廷友共64人进京,在丰台接60台北京212越野车。进行演习动员后,开始严格的封闭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使每位参加演习驾驶员在任何条件下车辆都能开的动,保证完成任务。7月上旬进驻张家口某部军营,与北京军区司令部车队、政治部车队共180人组成一队,有轿车、面包车、北京吉普车。归演习车辆组指挥,重点保障参加观摩演习的军以上首长用车。参加试演练二次,9月14日至19日正式大演习,我团参加人员园滿完成上级下达的军事演习任务。10月23日返回井陉。由于完成任务出色,38人受到嘉奖,25人荣立三等功。( 李廷友 撰文 )</p> <h3>  1983年4月部队撤消编制前,四连贵州战友与兄弟连队贵州战友在井陉县马村营房合影。左前为熊天才、赵顺荣、申英元、杨发俊。左后为陈光远、姜禹芳、王正策、陈远富。</h3> <h3>  1983年5月,汽车24团编制撤销,部队组建北京军区后勤部汽车独立二营、五营。图为政委崔祥平在井陉火车站为部队送行时与营长孙章元,政教张锡富合影。</h3> <p class="ql-block"> 凌霄花开红艳艳</p> <h3>  2016年10月15日四连战友在贵阳聚会,战友从祖国各地赶来,开心的欢聚。</h3>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21日六连战友欢聚在太原。</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战友分别多年手捧鲜花开心合影。</p> <h3>  2017年9月15日一连战友在石家庄聚会,老战友事隔30余年再相见感慨万分。</h3> <h3>  战友三十四年别后重逢,心中有千言万语要讲,庄重的凝望着对方举起右手,用军人的祟高礼节表达战友深情,也是对过去军旅岁月的眷恋!</h3> <p class="ql-block">  致敬!渐行渐远的军旅生活,我的芳华岁月是在援越抗美的运输线上,在三线建设中,在河南抗洪,唐山抗震斗爭中渡过,曾经是一名共和国军人,我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18日十连战友齐聚洛阳,八一红星是老兵的最爱。</p> <p class="ql-block"> 书法题字 肖跃庭 画面设计 张铁柱</p><p class="ql-block"> 摄影:陈绍球 张铁柱 王新民</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王新民</p><p class="ql-block"> 特别鸣谢:肖跃庭.郑德.杜培忠 .张英等战友提供图片、文字资料!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入编,敬请谅解!</p> 我的战友我的团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1ae7bm8?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致敬 英雄一连</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r4lin1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忆连长孔令忠往事</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awvv93a?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忆老团长流金岁月</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