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方寸之地、内有乾坤;<br><br>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br>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有时候,换个心情,你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颗充满生机的心,你就是播下了快乐的种子,就会收获一颗快乐的心。<br><br>成败聚散,都是人生中的一种成长。<br><br>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br><br>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br><br>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人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那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修复。 <br><br>胸襟决定器量,境界决定高下。<br><br>人心就像一个容器,<br>装的快乐多了,烦恼自然就少;<br>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然就少;<br>装的满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br>装的宽容多了,仇恨自然就少。<br>胸襟决定器量,境界决定高下。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得一颗平常心,无时不是快乐;修得一颗满足心,无处不是幸福。 <br><br>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br><br>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淡泊宁静是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无事时,澄然;有事时,断然;得意时,淡然!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心中那一季春暖花开,其实,我们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 <br><br>人生无常,心态最重要。<br><br>人生,因静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br><br>人生不在于获得,而在于放下。<br><br>一些得到,不一定会长久;一些失去,未必不会再拥有。重要的是:让心,在阳光下学会舞蹈;让灵魂,在痛苦中学会微笑。向前走,潇洒心情,收获淡定。人生并不在于获取,更在于放得下。放下一粒种子,收获一棵大树;放下一处烦恼,收获一个惊喜;放下一种偏见,收获一种幸福;放下一种执著,收获一种自在。<br><br>大其心,容天下之物;<br>虚其心,受天下之善;<br>平其心,论天下之事;<br>潜其心,观天下之理;<br>定其心,应天下之变。<br>(原注)炼心如炼金,百炼而后为真金,百炼而后为真心。<br>(译文)心胸宽广能容天下事物,心中没有成见能接受一切好的事物,平心静气论天下之事,潜心看天下的事理,定心应付事物的变化。<br><br>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然而生意未尝不在也,疏之而已耳。<br>人心如明镜,全体浑是光明习染薰之而暗矣。然而明体未尝不存也,拭之而已耳。<br>(原注)唯有内起之贼,从意根受者不易除。加之气拘物蔽,则表里夹攻,更无生意可留,明体可睹矣。是谓丧心之人,君子惓惓于谨独,以此。<br>(译文)人的心就好像稻谷一样,到处都是生机,只因物欲掩盖了生机,但生机始终存在。<br>人心像明镜一样,充满着光明,只因外在的污染而变暗,然而光明并未消失,只不过小了擦拭而已。<br><br>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br>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br>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br>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br>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br>(原注)须把心头打叠干净,浑如楼阁在空中,何等潇洒自在。<br>故孟子云:养心莫善于寡欲。<br><br>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br>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br>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br><br>只是心不放肆,便不过差。<br>只是心不怠慢,便无逸志。<br>(关君子)“一蜂至微,亦可游观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于大海。”<br><br>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br>处顺境心,需用收敛法。<br>(原注)智慧如镜,富贵福泽,其翳之者也;困苦艰难,其磨之者也。<br><br>徐曙庵云:最妙是一个逆字,今人处顺境,现成享受,有何意味!惟逆则艰难险阻中陶炼得几许事业。故逆来顺受四字随在当有自得处。<br>|<br>薛文清云:国以逸欲而亡,家以逸欲而败,身以逸欲而为昏愚、为戕贼,患无不至。盖忧患是天下之行,震动惊醒,心胆变换之地。安乐是人欲之窟,般乐怠慢,志溺魂销之地。<br><br>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r><br>古语云:富贵不与骄奢期,而骄奢至。骄奢不与死亡期,而死亡至。处顺境者,可以知所警矣。<br><br>(译文)处劣境时必须逆来顺受,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