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十年 笔墨相伴

清风徐来

转眼间离开部队十年了,但在部队养成的许多习惯我还保留着,大有久而弥坚之势。例如,早晨6点钟准时醒来,不管头晚几点上床,到点准醒,不睁开眼睛,就好像耳边的老有部队的起床号在吹着;到领导甚至是同事房间门口,习惯性地喊声“报告”,先前常常惹得房间里的人莫名其妙,现在都知道是我要进来了;更让别人感到好笑的是,我回家进出小区大门口,总是下意识地抬起右臂给保安敬个礼,因为在部队出入营门是要和卫兵相互敬礼的,习惯成了自然。 睡梦中也常常回到部队。新兵连,单双杠上不去被班长用外腰带猛抽,到80岁我也不会忘记他那张让人又爱又恨的脸;上军校时,哥几个在开水房和女学员多聊了一会,被教导员撞个正着,一顿臭骂“思想有问题,动机不单纯!”;当司务长时,带着3辆大卡车10几个战士,到一小山村买大白菜,被老乡们当作“大官”,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好梦也常常是被连队的战士“气”醒。我当连队指导员时,有个四川籍藏族战士,一句汉字不会写,自掏腰包给他买了汉语字典,又熬夜加班教他汉语拼音,结果这哥们不领情,还埋怨我没有CCTV讲的标准,说我净教他河南话儿了。 兵当的时间长,天南海北的战友也多,出差旅游总能得到战友照顾,逢年过节手机上都是相互问候的短信,到“八一”前后,更是酒场不断,一起入伍的,一块上军校的,一个团的,一起转业的,都要聚一聚。酒杯端起大家说得最多是战友、战友亲如兄弟,唱得最多是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不后悔。 2006年转业时,赶上部队裁军,转业干部人数众多,仅咱濮阳这个小市当年就有97名转业军官。爹妈都是农民,没有什么至亲当大官;当了十几年穷兵,又谈不上什么经济基础。转业到地方怎么办?当时亲戚朋友都为我的前途担心。我倒是十分坦然,反正国家包分配,最差是个事业编。在家赋闲的几个月,没跑没送,只是闷着头练字,墨汁论斤称,宣纸论刀买,结果显而易见,书艺大涨,关系没有疏通。当时我写过一篇《咱是书迷,我为书狂》,《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杂志都登了。不相信?互联网至今还能查到。 什么时候都要相信组织。这句话我从十八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怀疑过。2006年5月,经过综合考核,我们97个转业军官排了个名次,笔试分数本人排第3,综合分数排第4,立功受奖加分项没有一个哥们的多。选择工作单位,是按高低分往下排的,显而易见我有许多项选择,亲戚朋友都帮我谋划单位。可是我抱定了决心要进公安局,理由很简单,就想圆儿时警察梦,穿警服,开警车,多威武呀。97个人中我是第一个选择到公安局来的。到开封警校培训也是顺风顺水,我不但完成正常的培训科目,还帮着学员队出了好几期精彩的黑板报。这是部队练出来一般人干不了。开封警校结业时,本人顺理成章成了优秀学员。 俗话说,结了婚自己掂小锅过日子,才知道锅是铁打的。我是穿上警服才知道这个行业并不像身上穿的那么光鲜。在派出所的日子,上班时间受110指派接警办案,业余时间进村入户收集信息,晚上熬夜巡逻。没多长时间,就显得蓬头垢面了。累倒不算啥,更多的委屈是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为此我写了一篇2000多字散文《认识常涛》,没想到这篇文章很快被《人民公安报》发表了。后来这篇文章还获得了首届河南公安文学大赛三等奖。头炮打响,激发了我的文字创作欲望,白天不管工作再累,晚上也要写点什么。没过多长时间,我便在《人民公安报》、《河南公安》报、《河南法制报》发表了十几篇报道。没过多长时间我便从派出所调到了分局办公室,没过多长时间又从分局调到了市局政治部宣传科。 从事公安宣传成就感,莫过于将自己创作成果变成铅字,莫过于让英雄的事迹经过自己的写作广为传颂。2009年10月25日,清丰县公安局巩营派出所民警段威为救落水儿童在污水中几潜几浮呆了近1个小时。看到这个消息后,我连夜采访了段威和他同事,稿子赶出时已是凌晨1点钟。《污水五潜五浮勇救落水儿童》这篇稿子,获得当年《河南公安报》十大优秀稿件。当年段威被清丰县局树为先进典型。当年我也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2011年5月28日,市局治安支队民警李权卿在销毁收缴的爆炸物品时不幸身受重伤,左耳、左眼器质性损伤。得到消息后,我一时间赶到了李权卿的病房和爆炸现场。二个小时,写出了消息通稿,七个小时内写了3000字通讯稿被各大媒体报道。2012年9月,市委市政府做出向李权卿学习的决定后,我又赶出了12000余字《英雄无悔笑峥嵘》,在《濮阳日报》一二版全文发表。市公安局发出通知,号召全市公安民警学习这篇文章。2015年4月18日,南乐县公安局民警邱京飞同志因公牺牲后,我和同事两天时间不休不眠,又赶出6000多字的人物通讯《碧血丹心铸警魂》。到宣传科这几年我还报道过海地维和警花杜娜、社区好闺女郭爱玲、刑侦老黄牛张喜国、敬业标兵王富强等一批先进典型。看到他们胸前挂满金灿灿的奖章,自己也是一脸的欣慰。 说着说着,从事公安宣传工作也七八年了。看到一同转业到其他单位的战友大都提了正科副科,自己十年间仍是原地踏步,有时心里也有失落感。但当自己背起相机,拿起采访本走到基层一线时,心底里又升起一股使命感。走近他们,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心灵洗礼。李权卿多个荣誉加身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干着他的老本行,这两天又满天大汗在南乐进京检查站一辆一辆检查着开往北京的大客车;50多岁的治安支队老民警王富强,经年累月的铲除小广告,丝毫没有怨言。身患肝硬化的南乐县公安局民警刘延波拖着病体还战斗在岗位上。比起他们,自己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上班时走过的个岗亭,那个年纪比自己还大的交警一身湿漉漉的警服,又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转业十年,从羡慕这个职业的外表,到知道这个职业的苦累,再到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精神传承,我也从一名青年军人变成了一名人民警察。追求过,放弃过;肤浅过、深刻过;痛苦过,大笑过。青丝染霜,人到中年。树好人生目标,定好职业角色,平静挤压浮躁,坚韧抵制诱惑,这就是孔子说的“智者不惑”吧。今后自己要做的就是为这个职业鼓与呼,讲述民警好故事,传播公安正能量。<br>应《河南公安》报之约,随性写下这些文字,算作对第88个“八一”建军节的纪念吧。&nbsp;&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5年7月30日于濮阳 &nbsp; &nbsp; &nbsp; &nbsp;&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