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沥胆显风范

高山虞剑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披肝沥胆显风范</h1><p class="ql-block"> ——记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高山虞剑)</h5><p class="ql-block"> “沈院长是具有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患者解忧的‘白求恩’。他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外地人,一位普通的患者能如此热心、细致地给予帮助,不但展现了作为一名医生妙手仁心的高尚情怀,更体现了他本人心地善良、关爱病人的优良素质。”这是一位姓陈的患者于2017年10月14日在微医网上对沈锋的评价留言。</p><p class="ql-block"> 沈锋是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医院副院长,现任国际肝胆胰协会理事、亚太肝胆胰协会秘书长、亚太肝癌专家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学组副组长、解放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规范化治疗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魂牵梦绕,心系祖国</b></h3><h3> 沈锋教授于1979年考入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1984年毕业留校,在长海医院从事医学外科手术工作。1987年,他再次在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领域深造,在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教授的培养下,先后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h3><h3> 1992年,沈教授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学习。获博士学位后,美方希望他留美到芝加哥医疗中心去任职,给他优厚的待遇。导师满怀信心地对他说:“你是肝胆胰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们美国需要你,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你应当在我们这里继续进修,一定有所作为,大显身手!”沈教授听后紧锁眉头,一时间沉默不语,心想:“祖国的医学事业正在发展阶段,需要靠我们这一代人年轻人去努力,我怎么能留在美国呢?”导师以为他心动了,急切地说:“你从事医生职业,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是一样的工作,你就不必回国了。”沈教授坚定地说:“我怎么能不回国呢,不是忘了初心吗?我的根在中国,回去得报效祖国呀!”导师振振有词地说:“植物的根可以移植的,人也可以移地生活,一样的道理么!”</h3><h3> 这天晚上,沈教授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想起了老院长的殷切希望,更想起了临别时父亲说的话:“党、祖国和人民培养了你,学成后不能忘记报效自己的国家!”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在美国前途无量,但要像钱学森老前辈一样,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后来,沈教授在吴孟超教授的鼎力相助下,排除万难,离开了美国,如愿以偿地回到了祖国。</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孜孜以求,勇攀高峰</b></p><p> 沈教授时刻牢记为人民健康的宗旨,不懈攀登医学高峰,全身心地致力于科学研究医学事业上。</p><p> 在美国进修时,他首先发现了CD44分子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后来又发现CD45分子能独立刺激自然杀伤细胞,并进行了系列性的研究。</p><p> 回国后,沈教授是个大忙人,不是参与国际交流,就是国内学术报告;不是参加重要会议,就是泡在病房里解决疑难病症。他常常一进办公室,就深读国内外最新报刊杂志,考虑课题组攻关重要策略。他也常常陶醉在字里行间,废寝忘食,同事提醒他时答非所问,有时只好打饭送到办公室。</p><p> 沈教授在家里潜心钻研医学在小区也是家喻户晓的。一天,他吃过晚饭,走进了书房研究攻关实施方案。当钟表时针指向十点时,爱人提醒他该休息的时候了,他笑着点了点头。过了很久,爱人半夜醒来,发现丈夫还没睡觉,于是推开门去书房,只见丈夫仍在专心致志地挥动着笔杆写文章。她皱着眉头说:“你还在写,现在已经半夜三更了,赶快休息吧!”他说还有剩下一点儿没写完,马上回房休息了。可是爱人再一次醒来不见他时,生气地进了书房。这一次,爱人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心疼地说:“你不要再熬夜了!快凌晨三点了,身体是工作的本钱,你明天还要上班呢。”他看看了手表,十分内疚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时间怎么这么快?下次我一定早点注意休息。”在平时,每当万籁俱寂时,小区里只有沈教授的家还常常亮着灯。</p><p>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他发现了T细胞双信号刺激诱导肝癌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的方法,并进行临床抗肿瘤复发上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p><p> 由于手术后肝癌的复发率较高,不少病人的生命仍受到严重的威胁,沈教授把全部的精力用在肝癌复发预测、预防和治疗上。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在医术方面颇有造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擅长治疗肝、胆、胰疾病,特别是肝癌的手术治疗,并在早期肝癌的诊治、巨大和多发性肝癌等中晚期肝癌的外科规范化治疗、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和肝内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他积极牵头并参与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肝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他领衔的“提高肝癌外科疗效的关键技术体系的创新和应用 ”课题组,不断探索,提出了中晚期肝癌外科治疗新观点和新策略,对进一步提高我国肝癌总体疗效和提升国际学术地位作出了贡献,此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他所研究的10多个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SCI论著有160余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仁心仁术,止于至善</b></h3><h3> 沈教授从事肝胆外科工作以来,用他崇高的医德仁心,执着的追求,高昂的爱岗热情和默默的奉献精神,诠释了当代中国医生的内涵。</h3><h3> 他对病人满腔热情,尽职尽责,赢得了广大患者由衷的赞誉。有一天,一位苏州病人在当地医院检查出肝部肿瘤,主治医生认为他的病情十分严重,难以治愈。于是病人的家属多方打听,又在“好大夫在线”网站上查询,找到了沈教授。家属带着病人来到上海医院,沈教授一面询问病人的情况,一面仔细查看了病人的CT片,他想,那位医生说的不无道理。但能不能换一种角度思考,能否用团队研究的临床应用技术作一次大胆的实践,必须对病人负责,不能用生命作儿戏,成功才是最终目的。他对病人的家属说了声“这样吧,要做个手术,尽最大努力吧”。沈教授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语把病人一家都从绝望中解脱出来。沈教授亲自主刀,当家属看到那豆瓣形的器械盘中切除的肿瘤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感谢他的高超医术。术后,沈教授多次进病房观察,并嘱咐护士注意事项。这天深夜,他还去病房探望,详细地询问病人的情况后才从放心地回家。第二天一早,他一进门就问护士病人术后的情况。病人恢复期间,每逢病人或家属有疑问,他总有耐心地解答。在沈教授的精心治疗下,这位患者出院时生活已能自理。在家休养三个月后,每天能外出散步一个多小时,病人的家属感激涕零,动情地说:“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大医有大爱,感谢沈教授和他的团队,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南丁格尔精神。有你们在,这真是患者之福,百姓之幸!”</h3><h3> 沈教授时刻用自己的行动无不折射出崇高的医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孕育着医患之间的纯洁真情。有一次,一位东北姓的陈患者,当家属知道亲人患的多发性肝癌病时,他们心急如焚,千里迢迢来到医院看病。尽管沈教授工作繁忙,尽管床位十分紧缺,他还是排除困难,收治了他。家属准备了红包礼金,但被沈教授婉言拒绝。不管门诊还是手术,他总是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地查看病历,亲自带领他的团队完成病人的手术任务。下班后,他还继续为病人制定行之有效的医治方案。当病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他总不厌其烦地劝导和鼓励,使病人树立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信心。</h3><h3> 沈教授就是这样作风严谨细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病人的生命。</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功勋卓越,再创辉煌</b></p><p> 在庆贺去年8月19日首届中国医师节时,沈教授在《医师报》上吐露了他的心愿:“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不断地自我学习与知识更新至关重要,外科医生的生涯应当是技术能力与知识水平不断进步的过程。尽管我们面临各方面的压力,但仍要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学习进步。”</p><p> 沈教授怀着赤诚的职业理想,锲而不舍,全身心地投身于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先后获得了首批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和优秀中青年技术专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p><p> 由中国名医百强榜研究院《中国医学论坛报》和官方App“壹生”主办的2015~2016年度“中国名医百强榜”评选活动中,沈教授继入选2014年度该榜单后,再度荣登全国名医百强榜单。</p><p> 去年7月20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网、健康时报联合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专业分会联合主办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在北京举行,沈教授入选本届国之名医系列榜单,获得“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这一殊荣。</p><p> 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是永恒的,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也永无止境。沈教授始终秉承“医德胜于佛,医技胜于仙”的信念,在世界著名肝胆外科圣手吴孟超院士的悉心指导下,站在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锐意进取,不断突破,引领中国肝胆外科的腾飞,积极推动祖国和世界医学事业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