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峨眉山③ 金顶朝普贤

川东人

<p class="ql-block">经过艰难的跋涉,终于来到了峨眉山金顶,登上金顶的那一刻,我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我被广场上的景色惊呆了,金顶比我想象的宽广,也比我想象的美丽。</p> <h3>卧云庵,位于四川省峨眉山海拔三千零六十五米绝顶之处,因其位处舍身崖畔,白云上涌,寺如卧云,故名。卧云庵现为中国海拔最高的汉传佛教寺庙。</h3> <h3>现存卧云庵已是清末建筑,建筑占地面积达一千六百平方米,为全木结构重楼(正殿为三重楼)悬山顶四合院式寺庙建筑,由弥勒殿、观音殿、玉佛殿及厢房组成。因其屋顶盖有锡瓦如银,又被称为“银殿”。</h3> <h3>金顶上除了银殿外,还有被称为金殿的金顶和被称为铜殿的华藏寺,在这里金银铜殿相映交辉,成了峨眉山金顶的一大胜景。</h3> <h3>矗立在峨眉山顶东崖的金殿与铜殿。</h3> <h3>广场中央是精美绝伦的十方普贤菩萨金像,十方普贤金像位于峨眉山金顶,于2006年6月18日落成,通高48米,重达600多吨,建筑面积一千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十方普贤像。</h3> <h3>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h3> <h3>“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喻普贤无边的行愿能圆满十方三世诸佛和芸芸众生。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h3> <p class="ql-block">如果说于公元980年安坐于万年寺高7.85米的普贤铜像作为峨眉山千年的镇山之宝,为这座佛教名山增辉千年的话,那么高达48米的十方普贤金像更是登峰造极之作。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佛在景中,景在佛中,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无尽禅机。</p> <p class="ql-block">圣像内为484平方米的佛中殿,供奉阿弥陀佛铜像,四周绕汉白玉雕佛像。金像下面还有佛像贴金处,佛教信徒可以在这里请佛像回家,寺庙不讲金钱,花钱买佛像不叫买,而叫请,虽然改了词,但是没有钱或者少给钱是万万不能的。</p> <p class="ql-block">大型佛事活动“万盏明灯供普贤”在四川峨眉山非常出名,僧尼、信众、游客和民众齐聚,共同点亮心灯。“万盏明灯供普贤”源于峨眉山奇妙的“圣灯”自然奇景。这种活动不是经常搞的,而且也不在白天搞,虽然不能看见这种活动,但从现场情景来看,场面一定非常壮观。</p> <h3>近距离看看这些造型精致的祈福灯,好好用心灵感受一下壮观的祈福场面。</h3> <h3>参观完十方普贤菩萨像后,在广场上随便走走,当山下还很热的时候,这里已经打霜结冰了,在广场上摄影,双手都有一种冻僵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带冬衣,可以在山上租一件军大衣,当然了不便宜,租一天一百元。</h3> <h3>不少游客昨晚上就住在山上酒店里,然后从酒店租棉衣登顶朝佛。</h3> <h3>现在来看看金顶上的铜殿,铜殿真名叫做“华藏寺”,全称为“永明华藏寺”,位于峨眉山金顶主峰,海拔高度3077米。“金顶(金殿)”是华藏寺的其中一殿, 所处位置最高,与华藏寺合二为一,统称华藏寺,俗称金顶(该地的代名词),其意可各有所表。</h3> <h3>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光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金顶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h3> <h3>明洪武初(约公元1377年)国师宝昙奉旨来山重修寺院,时见板屋一椽,因山高风大,云南总兵祁三升捐资,遂将之覆为铁瓦,俗称铁瓦殿(今703电视台处),按察赵良壁增修,后被火焚。</h3> <h3>明代万历辛丑29年(公元1601年),妙峰(山西五台山僧)、惟密禅师来峨礼行普贤,发愿铸三大士渗金像以铜殿覆之名山,即募西蜀藩王潞安沈王朱模携得黄金数千两,送往湖北荆州监制,铸于明万历壬寅(公元1602年),历经数载,先后铸造铜殿三处:一在峨眉山,二在五台山,三在普陀山。</h3> <h3>清光绪16年(公元1890年)至1972年,华藏寺历经几次大火,目前仅幸存明代“铜碑”、“铜门”和清代“铜象”,是峨眉山难得的佛教珍贵文物。2002年,峨眉山重新规划制定了“恢复华藏寺改造工程”的方案。搬迁“703电视台”,拆除原华藏寺前部,整治环境,兴建高约48米(含法台须弥座)的“十方普贤”铜像,重新恢复华藏寺(金顶)昔日之庄严。</h3> <h3>参观完华藏寺,站在高处往下俯瞰“银殿”卧云庵,早上的太阳照得卧云庵呈现一片红色基调,使这座古庙焕发出灿烂的新姿。</h3> <h3>卧云庵坐落在悬崖边上,顺着悬崖边沿有一条步游大道,继续前进就来到了舍身崖。</h3> <h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峨眉山似乎把这两者都占尽了。除山水外,那不绝于耳的袅袅梵音、空灵悠远的暮鼓晨钟,使这里的一株草、一瓣花、一方石仿佛都浸透了佛性,峨眉山水也因此多了几分气韵、几分灵性。</h3> <h3>峨眉金顶舍身崖,又做摄身崖。这里有着许多神秘传说和未解的地方,峨眉舍身崖又以其雄伟险峻和崖下那片人迹罕至、岩壑交错的原始森林,吸引着一批批探险者。</h3> <h3>舍身崖下一直都是峨眉山最神秘的地方, 千百年来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据说从舍身崖跳下可以得道成仙,所以舍身崖成了国内旅游景点中自杀率最高的一个景点。</h3> <h3>尽管景区在舍身崖兴建了重重栏杆,但要想阻止自杀的人却又非常艰难。大家都知道“峨眉武术”,峨眉武术源远流长,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三大流派。过去庙中武僧就有从这里跳下去,又从下面爬上来的,那功夫真了不起。不过你我可不能试啊!</h3> <h3>站在舍身崖上仰望金殿,给人一种雄伟壮观,华丽高贵的感觉,让人从心里崇拜。</h3> <h3>看了舍身崖,我不想成仙成佛,所以不敢往下跳,然后顺着石梯上行,登高望远看金殿,足踏峨眉忆古今。</h3> <h3>金殿又名为佛教圣山“峨嵋山”金顶,全殿由金、铜合金浇铸而成,金碧辉煌,非常壮观。与金佛、日出、云海、佛光 并列为峨嵋金顶五大胜景。</h3> <h3>明代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朱模笃信佛教,赏赐黄金3000两在峨眉山最高处建――“大峨山金殿”,因金殿的瓦、柱、门、棂等皆铜质渗金,阳光照耀之下,金光灿烂,故俗称金顶,金顶所在的山峰也因此得名。</h3> <h3>在阳光的照耀下,金殿金光闪闪,整个建筑群金碧辉煌,而庄严肃穆的十方普贤,则以恢弘的气势令人惊叹,洗涤着每位虔诚者的心灵。</h3> <h3>豪华高贵的峨眉山金顶,给峨眉山增添了无穷的神秘,古有藏宝习俗的中国,在峨眉山却公开将金银示人,让那些挖金掘银的大盗望而却步。</h3> <h3>峨眉山,位于北纬30度,四川盆地西南,因两山相峙,形如蛾眉而得名。其三峰耸立,绝壁临天,古往今来,3077米的金顶一直被人们称为天堂的阶梯。</h3> <h3>峨眉山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沉积着滚滚长江孕育的巴蜀文化,绵延千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h3> <h3>在千百万年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中,峨眉山采撷天地之灵气,造就了集1000多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高等植物,2300种动物于一体的人间乐园,是修行者们修行的理想之地。</h3> <h3>早在5000年前,华夏之祖轩辕黄帝就两次来峨眉山问道,1000多年前,天真皇人论道峨眉山,这是道教在峨眉山之滥觞。</h3> <h3>而1900年前,一位修行者在峨眉山修建了长江流域的第一座禅院后,峨眉山便成为了长江流域的佛教发源地,列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在今天,峨眉山的血脉里仍然流淌着道之源、佛之始、儒之境三教深厚文化之遗韵,优雅而从容的体现着生命的哲理和生活的智慧。</h3> <h3>金顶高出云表,站在山头,顿感万象排空,视野无垠,胸襟开阔,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磅礴之景。若在晴日,头上悠悠蓝天,身下霭霭白云,俯视是千里田园,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似带萦绕。</h3> <h3>远望则众山拱伏,西岭雪山、瓦屋山矗立其间,更有贡嘎山横亘天际,似乎西方极乐世界就在那里。若遇阴雨天气,则雾气蒸腾,茫茫空阔,远山近树时隐时现,佛堂屋宇叵有若无,恍若身临太虚仙境,体会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意境。</h3> <h3>对面山头则是峨眉山的最高峰万佛顶,万佛顶在峨眉山绝顶。千佛顶西行2公里处。为全山最高的山峰,海拔3099米。顶上原有寺庙,名叫文殊庙,又名清凉庵、极乐堂,建于明代下德年间,清光绪十一年重建,修藏经楼,收藏经书数千册,为全山之冠。</h3> <h3>如今寺庙已经湮灭。这一带的的冷杉林,长势良好。林下杜鹃、箭竹丛生,景象优美。万佛洞,千佛顶、金顶三峰排列,从山下仰望,象是蟓首,“蟓首峨眉”之说就是这么来的。万佛顶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海拔最高的风景名胜区及自然生态保护区,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h3> <h3>峨眉山金顶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海拔最高,山顶景色最富有最豪华的一个景区,这里每天游客都在万人以上。是这些佛祖的护法在山顶勤劳的工作,才换来峨眉山的祥和平安。</h3> <h3>感谢你,佛的护法使者!</h3> <p class="ql-block">由于早上来得早,天色未明,所以没有上山的影像,下山的时候补拍几张吧。这是峨眉山的朝拜大道,壮观吧!朝拜大道,宽18米、长108米,10级,由10对大象相对拱卫,既体现普贤精行实践的精神和特色,又蕴含指引众生朝拜礼佛的方向和途径。</p> <p class="ql-block">这些玉象精神抖擞,栩栩如生,站在大道两边迎接四方游客,成为峨眉山的一大景点。</p> <p class="ql-block">许多游客在离开金顶景区之前,都要在白象面前留个影,并最后看它一眼。</p> <h3>在金顶游玩了几个小时后,我开始了下山的历程。</h3> <h3>由于大量的游客还在来的路上,这时的山路上游客还不算多,还比较清静。</h3> <h3>金顶最早的建筑传为东汉时的普光殿,唐、宋时改为光相寺,明洪武时宝昙和尚重修,为铁瓦殿。锡瓦、铜瓦两殿为明时别传和尚创建。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h3> <h3>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据有关资料记载,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广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门窗四壁全为掺金的青铜铸造,中供普贤菩萨像,旁列万尊小佛,门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图,工艺精湛,叹为观止。</h3> <h3>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由于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另有几扇原金殿窗门也存在华藏寺。从这几件遗物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金殿是何等的辉煌壮观。</h3> <p class="ql-block">下山之路还没有走多远,大量的游客人群蜂拥上来,让你知道什么才是人气旺的峨眉山。</p> <p class="ql-block">这些游客大部分都是跟团的,虽然比我轻松很多,而且花费也不高,但是一路上时间不由自己控制,被导游催得像撵狗一样,来去匆匆,时间短促,离开景区回到家里后,什么印象都没有。</p> <h3>这里是接引寺索道,不少游客不愿爬山,都在这里乘索道上山。</h3> <h3>接引寺原为接待香客食宿之所。宋名新店,明为接引庵,明末殿毁坍,佛像倒卧荒草丛中,清顺治年间,河北80余岁老人朝山至此,其心不忍,发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游人募化。</h3> <h3>老僧已饿六日,恰遇川人赵栩凰登山,大为感动,回成都劝说总督李卓捐金修复,由闻达和尚办理。寺建成后多次失火,仅存一小庙。1997年,峨眉山佛教协会重新恢复接引殿寺院。</h3> <h3>接引一词为佛教用语,是引导,教导的意思,根据佛教传说,在释迦牟尼未出世前,世间已有佛的出现,这个佛就是“接引道人”,便是释迦牟尼前的佛祖,此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h3> <h3>从接引寺下来,路上的游客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h3> <h3>路上已经是人挨人,人挤人了,这种状态在峨眉山的旅游旺季是很平常的。</h3> <p class="ql-block">还幸好我天刚亮就上了顶,要不然现在在金顶只能看人山人海,这么多人挤在身边,还有什么心情看景呢?据统计峨眉山每天游客五六万人,每天真正从报国寺走到金顶的游客不到两百人,登山者还不足千分之五。</p> <p class="ql-block">由于登山的人太少了,猴子们在半山道路上讨不到食,才赶紧转移到雷洞坪,毕竟几万游客都是坐车上山的,看见这么巨大的人流,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峨眉山的猴群往雷洞坪转移,这么多人一人一口的喂猴子,不把猴子饱死才怪。</p> <p class="ql-block">晚秋的峨眉山,色彩斑斓,景色非常美丽。峨眉山拥有高等植物242科,3200种以上,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十分之一,占四川植物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药用植物达1600多种,当前世界治疗癌症用的紫杉醇、鬼臼素、喜树碱、三尖杉酯等在那里都有种质资源分布。</p> <p class="ql-block">从雷洞坪到接引殿一带,可见名贵花木--杜鹃。初夏时节一树千花,五彩缤纷成片成林,耀眼夺目。据专家考察,峨眉山杜鹃花有29种,雷洞坪就有12种,均为中国或峨眉山的特有种。</p> <p class="ql-block">从雷洞坪到接引寺的道路相对比较平缓,可还是有人走不了这段路,不过峨眉山的滑竿很多,坐坐四川的滑竿上山也是一种特有的生活体验。</p> <p class="ql-block">要快到雷洞坪了,路上的游客渐渐的少了起来,不过刚才一阵人潮和山上的游客,估计金顶游客已经超过万人了。</p> <p class="ql-block">再走一段路,路上仅有一两个不急的零星游客。</p> <p class="ql-block">终于又回到了雷洞坪,雷洞坪现在几乎没有上山的游客,只有准备下山的游客和当地人。现在吸引我的不是雷洞坪的建筑,而是房顶上的猴群。</p> <h3>这些猴子非但不怕人,还喜欢和人亲近。</h3> <h3>这里的猴子比清音阁一线天的猴子规矩多了,至少不强抢游客,你给它饮料它非常高兴,不给它也不强行索要。</h3> <h3>这只猴子想要我的雪碧,我不给,它一生气就不理我了。</h3> <h3>由于没有得到饮料,这猴子正眼也不看我一眼,看来真的生气了。如果在一线天猴区的话,我估计早被猴子抢劫了。</h3> <h3>逗乐猴子玩了一会,是该下山的时候了,我来到雷洞坪汽车站,游客不是很多,也不很打挤,轻轻松松的就上了车。</h3> <h3>从雷洞坪一趟车坐到万年寺,这是我在峨眉山的最后一个景点。</h3> <h3>万年寺景区,属峨眉山的中部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间。树木以阔叶树为主,间有针叶树种,春秋山色分明。春季,山色青翠;秋季,枫叶泛黄,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在万年寺一带,山民村舍错落,宛如一幅恬静的山乡景色画图。</h3> <h3>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h3> <h3>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茂真禅师奉诏入朝,太宗命他回山重兴六大寺庙,并派遣大臣张仁赞,携带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普贤铜像,运至万年寺供奉。</h3> <h3>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失火,寺庙焚毁,仅存铜像未损。万历二十八(公元1600)朝廷赐金修复,台泉和尚建造了无梁砖殿,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七月竣工,正逢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即赐白水普贤寺为“圣寿万年寺”。</h3> <h3>明末三次遭火灾,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又毁又建。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万年寺又遭火劫,除无梁砖殿外,全部被焚。</h3> <h3>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h3> <h3>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h3> <h3>万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h3> <h3>李白喜欢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h3> <h3>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h3> <h3>这是万年寺观音殿。</h3> <h3>这是般若堂,实际上就是客房,居士和游客在庙里住宿的地方。</h3> <h3>继续往里走是万年寺著名的无梁砖殿。原名无梁殿,因其全部为砖结构,才被称作无梁砖殿。它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是万历皇帝为母亲祝寿所建。</h3> <h3>全殿高17.12米,面阔15.79米,进深16.06米。上呈半圆形中空穹窿顶,下为方形底座,形似蒙古包,象征天圆地方。</h3> <h3>殿壁、殿顶,甚至门楣额枋、斗拱、窗棂皆为砖砌。该殿重檐雕甍,环匝绣棂琐窗,门阴刻有全蜀山川形势、云栈剑阁以及水陆途程。</h3> <h3>这是无梁殿前的供灯处。</h3> <h3>殿顶四角和正中,立有五座白塔,中间的一座较大,四角的较小。殿顶四角还饰有狮、象、鹿等瑞兽。有人说,若把无梁砖殿视为一个巨大的塔座,那么,无梁砖殿的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巨大的金刚宝座式塔。</h3> <h3>在无梁砖殿内有一尊普贤铜像。相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四川地方官员多次向皇帝上奏说普贤菩萨在峨嵋山现相。笃信佛教的皇帝便下诏指派工部官员前往成都,专门督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该铜像分段铸好,南运三百余里,铆接而成,供奉在无梁砖殿。</h3> <h3>巍峨宝殿内供阿弥陀佛铜像,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后殿为韦驮彩绘泥塑像。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h3> <h3>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h3> <h3>万年寺位于海拔1020米的狮子岭下,始建于东晋,唐时慧通禅师驻锡在此,相传峨眉山五行属火寺庙屡建屡毁,于是改名白水寺。</h3> <h3>无梁砖殿后侧有著名的“行愿楼”,内供万年寺三宝:佛牙、贝叶经和御印。佛牙为明代国外友人所赠,据科学家鉴定,为古代剑齿象化石。</h3> <h3>站在行愿楼门前看无梁殿后院。</h3> <h3>贝叶经为明代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上书梵文(古印度文)《法华经》。御印为明神宗朱翊爻赐建无梁砖殿时所赐。</h3> <h3>万年寺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诸峰相映,苍翠环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别是到了秋高气爽之时,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顶三峰已初飘白雪,而位于中山地区的万年古刹,正处在一年中的黄金季节。</h3> <h3>林中色彩斑斓,红叶如醉,寺内的白水池碧波荡漾,蛙声如琴,丹桂飘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称之为“白水秋风。</h3> <h3>微风习习,梵音阵阵,在一派祥和的佛教音乐声中,我的万年寺参观行程到此结束,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离开了万年寺。</h3> <h3>离开了万年寺,我的峨眉山整个行程也随之结束,对这次的峨眉山登山历程中,由于对峨眉山认识不足,带了过多的随身物品,导致背包过重,最重的时候超过四十斤,这严重的影响了我的速度,甚至导致韧带受伤,虽然最后还是安然归来,实属万幸。这里敬告各位喜欢登山的朋友,爬山尽量轻装,切不可带过多的随身物品,以免受伤,切记切记!最后以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结束我的文章:</h3><h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h3><h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