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

乔淑红

<h3>“建盏”是指自北宋以来在建阳市水吉池中、后井出产的黑釉茶盏,一种底小口大、形如漏斗的小碗,被誉为“瓷坛明珠”。</h3> <h3>“建盏”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筋脉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状或曜变状,温润晶莹,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东方艺术色彩。</h3> <h3>建盏客杯套装匠人金长友 六色杯套装,六种釉色,流光溢彩,千变万化,美在其品,乐在其雅。</h3> <h3>蝶羽­ </h3><h3>花影徜徉梦初醒,</h3><h3>羽化成蝶入盏来。</h3><h3>款款情深知茶趣,</h3><h3>清香溢满君忘回。</h3> <h3>建窑出产的黑釉瓷品斑纹,是根据炉温而自然形成的。其中曜变斑纹由于纹斑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在当时人工传统烧制时,往往烧制几十万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两件,迄今仍未能成功复制。</h3> <h3>据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从而得知黑釉碗盏其价值令人瞠目。2005年春,在厦门拍卖会上,一件建窑出产的茶盏竟拍出1500万元的高价。黑釉茶盏竟能如此高贵,除闽北盛产优质名茶之外,还与宋代盛行斗茶风气有关。</h3><h3>自宋代以来,建盏倍受垂青,使得不少文人骚客争宠趋雅,写就了众多赞誉建盏的诗词。</h3> <h3>黄金碾畔绿尘飞 </h3><h3> 紫玉欧中翠涛起 </h3><h3> 斗茶香兮薄兰芷 </h3><h3> 斗茶味兮清醒醐 </h3><h3>陈况辉 🔥🔥金麒麟(拂尘)🔥🔥</h3> <h3>北宋名臣范仲淹在与浦城籍的同僚章岷斗茶时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曰:</h3><h3><br></h3><h3>黄金碾畔绿尘飞,</h3><h3><br></h3><h3>紫玉瓯心雪涛起。</h3><h3><br></h3><h3>斗茶味兮轻醍醐,</h3><h3><br></h3><h3>斗茶香兮薄兰芷。</h3><h3><br></h3><h3>其意思说:用贵如黄金的小龙凤团茶饼飞快碾出的茶末尤如绿色的尘沫,放在建窑烧成的紫玉瓯中用沸水冲泡,茶水如雪花涌起,好看极了。斗茶出的那美味连佳肴美酒也逊色,斗茶出的那香味就连兰花荷花也不如。</h3><h3><br></h3><h3><br></h3><h3><br></h3><h3>著</h3> <h3>宋徽宗赵佶治国无能,却精通书法、茶道。由他著作的《大观茶论》里说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h3><h3><br></h3><h3>就指明建盏出产的兔毫盏釉色黑,毫毛长,为上佳茶具。他在《宫词》赞曰:</h3><h3><br></h3><h3>兔毫连盏烹云液,</h3><h3><br></h3><h3>能解红颜入醉乡。</h3><h3><br></h3><h3>其意指用兔毫建盏烹建溪上好的茶饼,香云缭绕,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进入梦乡。</h3> <h3>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他的诗词中一再提到兔毫盏。对兔毫盏的认识远比一般人深入,描述的也很细致。他在《以六一泉煮双井茶》诗中写道:</h3><h3><br></h3><h3>鹰爪新茶蟹眼汤,</h3><h3><br></h3><h3>松风鸣雪兔毫霜。</h3><h3><br></h3><h3>细参六一泉中味,</h3><h3><br></h3><h3>故有涪翁句子香。</h3><h3><br></h3><h3>此诗中的“鹰爪”为茶名,“涪翁”则指黄庭坚,其号为涪翁。“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这一句中,“松风”与“蟹眼”一样,形容的是水沸腾的程度。“松风”是从听觉上在感受,“蟹眼”是从视觉上在感受。这句可以这么理解,“鹰爪”新茶末被调成了羹状后,用刚刚开始沸腾的水(蟹眼)点拂,此时,耳边听到的是水沸腾之“松风”声,眼睛看到的是茶汤中泛起的雪白泡沫“乳花”,与兔毫盏中如霜的毫纹交相辉映。好一副声色并茂、怡然自得的茶苑风貌!</h3><h3><br></h3><h3><br></h3><h3><br></h3><h3>公</h3> <h3>著名诗人黄庭坚与诗友品茗斗茶中,即席赋诗曰:</h3><h3><br></h3><h3>兔盏金丝宝碗,</h3><h3><br></h3><h3>松风蟹眼新汤。</h3><h3><br></h3><h3>其意说在镶有金丝边的兔毫宝盏里,小龙凤团茶经碾磨后,茶汤会呈现出状如蟹眼般奇观,刚刚沸响的茶雾香气随风飘荡。</h3><h3><br></h3><h3>诗人黄庭坚在品尝建瓯茗茶时,对建窑出产的鹧鸪斑碗盏赞赏不已。他描述道:此宝碗斑纹令人眼花缭乱,犹如在山谷里的水帘中的流水与天上的明月一起,相交辉映。</h3><h3><br></h3> <h3>公元1178年,陆游被朝廷贬到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他对建盏赞誉有加。他在《闲中》一诗中赞道:</h3><h3><br></h3><h3>活眼砚凹宜黑色,</h3><h3><br></h3><h3>长毫瓯小聚香茗。</h3><h3><br></h3><h3>诗人在斗茶中,认为用建盏斗茶最适宜。尽管兔毫盏瓯小,但斗出的茶香令人叫绝。</h3> <h3>誉美建盏诗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他对建盏情有独钟。1089年,他到杭州任知州时,在西湖北山葛岭寿星寺小叙。</h3><h3><br></h3><h3>此时,住在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闻讯赶去拜会,并亲自为苏东坡当场点茶。苏东坡深知谦师点茶有道,品饮了谦师亲手点的茶,更觉谦师茶艺高明,于是当场做诗《送南屏谦师》,以示庆贺。诗曰:</h3><h3><br></h3><h3>道人晓出南屏山,</h3><h3><br></h3><h3>来试点茶三昧手。</h3><h3><br></h3><h3>忽惊午盏兔毫斑,</h3><h3><br></h3><h3>打作春瓮鹅儿酒。</h3><h3><br></h3><h3>苏东坡认为:大名鼎鼎的道教大师——来自南屏山有着三昧点茶高手的处谦大师斗茶,现场露了一手点茶的绝活,令苏东坡叹为观止。他更为惊讶的是看到道人用当时最为名贵的兔毫斑黑釉建盏。于是,他用春瓮酿制的最为高档的酒香比作斗茶出来的茶香,以此来赞誉道人高超的斗茶手艺。</h3><h3><br></h3><h3><br></h3><h3><br></h3><h3>此</h3> <h3>此外,最早督创小龙凤团茶饼的北宋名臣蔡襄在赞誉建茶的《北苑十咏·试茶》咏道:</h3><h3><br></h3><h3>兔毫紫瓯新,</h3><h3><br></h3><h3>蟹眼青泉煮。</h3><h3><br></h3><h3>雪冻作成花,</h3><h3><br></h3><h3>云闲未垂缕。</h3><h3><br></h3><h3>他在诗中这样描绘道:用新烧成出来的兔毫紫瓯(即紫黑色的建盏)茶具和青泉烹茶,当沸水初滚时,便可清晰地看到如同蟹眼一般的沸水。随之用竹筅扰动茶饼在沸水中,茶汤的汤面上会凝着一层如同雪冻花一样的泡沫,而茶汤泛起的香味似闲云飘荡,且无水痕。</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本</h3> <h3>在严苛的烧制条件下,建盏的成品率极低,每一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表面的斑纹各具特色。如果你对建盏釉色较为陌生,不知道如何鉴赏及挑选适合自己的建盏,不妨先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建盏釉色的基本知识,为你开启新世界的大门。</h3> <h3>建盏凭借艺术风格艳压群芳,在我国的文物历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一度成为了宋代社会名流和文人墨客不惜重金追求的宝物。刚接触建盏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平淡无奇,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实则不然,真正的美其实早已深深隐藏在建盏的釉色之中。</h3> <h3>建盏的黑釉归属结晶釉的范畴,含铁量高达8%以上,在窑内1300°以上的高温烧制下,产生了形态不一的斑纹,这些斑纹和其他陶瓷人工添加色彩不同,它是工艺和自然的融合,也就是陶瓷界所说的"窑变"。釉色斑纹可谓是不胜枚举,从古至今,众多中外文人、学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其进行分类,然而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刚刚接触建盏的朋友看到这么多类别容易一头雾水。</h3><h3>根</h3> <h3>我们将按照"自然釉"的具体细分,主要可以分为兔毫釉、油滴釉、曜变、乌金釉、杂色釉。</h3> <h3>根据宋代的史书记载,建盏虽然斑纹种类繁多,但是一般分为兔毫和鹧鸪斑两种,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油滴、曜变等在历史上并未记载,这些分类是来源于日本。为了方便大家去区分,现代的建盏研究者主要将建盏建窑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釉",即在烧制过程中的自然状态下所产生的釉色,具体又可以细分为好几类;另一类是"装饰釉",即在烧制完毕后建盏在人为的方式下进行二次上釉。这样的划分方式,大家更容易接受,这也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h3> <h3>1.兔毫釉</h3><h3>兔毫釉在建盏中较为常见,产量相对来说最多,在史书中对兔毫盏有着明确的记载。在世界上第一本茶具相关书籍《茶具图赞》中,兔毫赞多次被提到,甚至作为建盏的代表来详细描述。兔毫釉因何得名呢?顾名思义,兔毫釉就是在建盏黑色的釉层表面析出形状类似兔子毫毛的斑纹,斑纹绚丽多姿修长细密,一般来看较为密集,脉络分明,实在是巧夺天工。</h3> <h3>众多玩盏爱好者在鉴赏的过程之中,会将兔毫盏的斑纹层次、颜色、形状进行对比,不同形状颜色的兔毫釉,充满深邃而富有迷人的气息。兔毫的斑纹形状各异,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笔直有的弯曲,变化多端。颜色也各具特色,由于建盏大多数为灰黑色的釉层,斑纹颜色与之相得益彰,主要以金色、银色、褐色为主。不同颜色的兔毫釉,在烧制过程中的温度、结晶结构也是不同的。想要烧制出一只完美的兔毫盏,也是需要人工技艺和环境的融合。一般认为,泛蓝光、边界分明的兔毫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h3> <h3>2.油滴釉</h3><h3>油滴,这个称呼来自日本,在我国的历史书籍上并未有关于油滴盏的记载。"油滴"的名字非常形象,用来形容建盏的斑纹如同滚烫沸腾的油滴一般,形状和兔毫有较大的区别,油滴以圆点为主,密密麻麻布满整只茶盏。颜色上,主要以金油滴和银油滴为主。与兔毫盏相比较,油滴的形成需要更为严苛的烧制环境,工人在烧制过程中要牢牢把控好窑内温度,这是能否形成油滴釉的关键点。如果窑内温度太低,就无法形成油滴状,如果温度偏高,形成的形状就会容易变成条状,这样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宋代出土的油滴盏屈指可数的主要原因。</h3> <h3>一般认为,富有层次感、光泽度、镜面度的油滴盏具有更高的鉴赏价值。由于烧制环境难以把握,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的油滴盏,在油滴斑纹的边缘会覆盖其他的颜色,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油滴盏就没有价值,鉴赏的时候主要从分布状态、形状大小、是否清晰等几个角度入手,更重要的是要看是否有镜面光泽度,油滴在光照的情况下会产生镜面反射,因此会有镜面感。这也是油滴盏和其他盏鉴赏的不同之处。当然,我们在挑选油滴盏的时候也要客观的从整体的审美角度出发来选择,每一只建盏都有其独特之处</h3> <h3><h3>3.曜变</h3><h3>曜变,也叫作"耀变",这一称呼来自于日本。根据日本的史书记载,曜变被称为罕见的宝物,目前保存完整的宋代曜变盏仅有三个,都被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馆。曜变盏的斑纹形态不一,变化多端,主要以群落的状态分布在盏的表面,富有立体感,但是盏的表面确是光滑的。在阳光的照耀下,能够同时看到黑、灰、蓝、黄等色彩,深邃迷人。曜变盏对烧制条件要求最为严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才能造出一只曜变盏,可谓是万里挑一。</h3></h3> <h3>其中静嘉堂藏的曜变天目盏曜更是被国际陶艺界誉为"碗中宇宙",她就像是在深沉的海洋中发出一束耀眼的光芒,隐藏着无限的奥妙,让观赏者犹如置身宇宙一般。曜变釉表面会形成一层极薄的结晶膜,会发出七彩光芒,宛若天上彩虹一般。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就尤其喜欢收藏曜变盏,经常在闲暇之际与丈夫斗茶,在她的词中也有具体描述。可惜的是在南宋灭亡之后,曜变盏的传统烧制技术也失传了,近年来经过研究者大量的考究,才逐渐复烧。</h3><h3><br></h3><h3><br></h3><h3><br></h3> <h3>4.乌金釉</h3><h3><br></h3><h3>乌金釉就是纯黑色的釉面,光泽透亮,质地细腻,相对于其他釉色而言较为普通,烧制的条件也没有那么严格,成品数量较多,也是宋朝时期较为平民化的建盏,在全国各个窑口均有生产,可以满足老百姓斗茶的需求。从目前出土的宋代乌金釉来看,大部分釉面较为厚重,缺乏流动感,显得比较呆板。但是,也有不少人独爱这一类型,表面光滑、玻化效果较好的乌金釉也是深受欢迎的。</h3> <h3>5.杂色釉</h3><h3><br></h3><h3>杂色釉,包含的种类较多,所有不能归类到兔毫。油滴、曜变、乌金的品种,都可以划分到杂色釉中。杂色釉的种类繁多,并非刻意去烧制成的,所有成品有好有坏,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良品,例如柿红釉,颜色如成熟的柿子一般,色调较为活泼,也有众多喜爱者;茶叶末釉,颜色深浅不一,仿佛茶末一般布满盏的底部,也是杂色釉中的佼佼者;灰白釉,属于在烧制中没有把握好火候而产生的次品,美观度相对较低</h3> <h3>建盏的美,需要我们用心静静感受,它的釉色是在火与土的交融下催生的,每一只盏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平淡的黑色表面下包容万象,乍一看毫无趣味,其实深藏着变化不一的釉色。至于哪一种釉色最好看,其实并没有固定答案,如何去挑选自己的釉色,关键还是看个人喜好,每一只盏都有值得收藏的价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