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甘南,三味感悟!

范范

<h3>甘南,与四川、青海相邻,被称为九色甘南香巴拉,而如果让我用几个字对它形容,我想甘南是质朴的,雄浑的,纯净的!此行的目标本是色达,那也是我的一个情结,一个梦想。可因为泥石流断路等等原因,最终也没能到达。</h3> <h3>这些年不像从前到处采风,而是专注于拍摄古建筑。于是初抵兰州,便直奔拉卜楞寺。位于夏河畔的拉卜楞寺是我国藏传佛教(即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h3> <h3>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br></h3> <h3>未进拉卜楞寺,便看到寺庙周围环绕一圈的转经筒长廊,为世界之最。信众与游客皆于此处转经。</h3> <h3>藏民转经时格外虔诚,口诉经文。一位藏民对我说,要往复三次才可以前行。</h3> <h3>旋转的转经筒与他们的身影,就是这圣境中浑然天成的画面。我在此处驻足良久,他们专注的身行,深深的吸引着我。本来浮躁的心绪也不由得沉静下来,他们的虔诚,带我走上这片神奇的土地。<br></h3> <h3>贡唐宝塔是拉卜楞寺的标志性建筑,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h3> <h3>而贡唐宝塔与质朴的僧房形成鲜明的对比。藏区的佛塔总是如此的金碧辉煌。不像汉族的建筑,是对道德与礼制的彰显。藏传佛教的建筑,更像西方建筑的理念,是与神灵沟通的所在。美观与坚固才是更为重要的。</h3> <h3>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全寺的中枢,也是唯一一个显宗学院。</h3> <h3>华美的殿内,行走的僧侣,让一切显得如此神秘,未经许可而拍下这张照片,是我的执念作祟。而当晚得知色达断路,不禁让我想到也许这是佛祖对我的惩罚吧。执念与机缘只在一刹之间,而背着相机的我,早已被执念注满,而摄影恰恰是讲求机缘的。当晚我心潮起伏!</h3> <h3>医学院经堂,是拉卜楞寺内又一学院。建于1784年,正殿南北6间,东西5间,殿内供奉药王佛、药师佛和拉科仓的舍利塔,殿前厢廊内绘有人体脉络图18幅。<br></h3> <h3>门是一座建筑的标志,既有路的特点也有墙的功能。一切只在开合之间。故宫的午门最说明问题,开合是胸怀也是阴阳。</h3> <h3>虚掩的门前,一位手持篮球的少年僧侣,他的目光缥缈,若有所思。</h3> <h3>在告别拉卜楞寺的当晚,乌云卷积,大雨倾盆,不多时便得到色达断路的消息,而不时袭来的阵阵头疼,也告诉我高海拔的色达也许真的无法成行。我不禁想到,这是因为我偷拍的恶念所导致的惩罚。离色达这么近了,却不得不掉头离去,那晚我思绪万千,我也发愿说再也不在寺庙中偷拍了。回想白天在拉卜楞寺,我甚至不曾多看一眼佛像,此刻我突然想到一句话,嗜欲深者机缘浅。我对我的司机王大哥说,明天见到的第一个寺庙,我一定要进去叩拜。</h3> <h3>清晨启程,车行不久,远远的便看到一座巨大的寺庙赫然而立!驱车行近,才看到这座寺庙叫各莫寺。各莫寺建于乾隆56年(1790年),由拉卜楞寺大赤巴贡却德庆按第二世嘉木祥大活佛之意创建的,是阿坝州藏传佛教三大格鲁派寺院之一,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h3> <h3>寺庙的大门雕梁画栋,华丽非常。我发现藏族建筑的大门总是格外华美,即使不施彩绘,也都雕刻精美。</h3> <h3>绵延前行,又是一座大门,步入大门,便是前殿。</h3> <h3>大殿内外,围廊环绕。</h3> <h3>围廊之间,壁画精美。</h3> <h3>我放下相机,步入殿内,于宗喀巴大师的佛像前俯身下拜,心中默语良久。我把我对色达的执念留在这里,也许再不会回来各莫寺了,但是我会始终记得,在这里我曾获得过智慧!佛家的智慧,不就是般若吗!</h3> <h3>红黄蓝是这世间的三原色。曾有人在紫禁城中感叹,一座建筑群,只有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如此简单却如此华贵。千里之外的藏区也用这三种颜色构色,却是与天沟通的所在。</h3> <h3>铜山羊和法轮,这是藏族的符号。</h3> <h3>这些符号随处可见,虔诚的藏民从这里走出,而我向着他们走去!</h3> <h3>敞开着的大门,气势宏伟!</h3> <h3>天花之下,便是各莫寺的主殿,法喜苑殿!</h3> <h3>不像汉族的廊柱是圆柱形的,这里的多是方形!</h3> <h3>鎏金的屋顶上,风云滚滚,气势不凡。</h3> <h3>佛殿不远处,却是如此夯土堆造的房屋,正是这些质朴的藏民,用他们的虔诚,谱写着对佛祖的颂歌。这是我甘南之行的第一个印象,那就是“质朴”!</h3> <h3>水养万物。</h3> <h3>陌上花开。</h3> <h3>在放弃色达,前往唐克的路上,我被这路边遗弃的土墙所吸引,不禁走近它们。我突然想起我的老师曾写过的两句话“深宫残照冷,古道野花香!”谁也不知道,这些土墙处曾经是不是林立着一座座佛殿。在自然面前,有总是归于无!</h3> <h3>拉卜楞寺所在的夏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但是这里距离黄河的源头已经很远很远了,这里的水已是黄色,都说天下黄河贵德清,四年前我曾到过贵德,而此刻我们逆流而上,溯源而行,向黄河更上游的唐克进发。</h3> <h3>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在青海前行,却在四川拐了一个弯,这就是黄河九曲第一弯。而后又回到生养她的青海。</h3> <h3>唐克是黄河唯一进入四川的部分,我们的母亲河在这里仿佛一位少女般清澈,这里是我们的母亲河年轻的时候。她在这里突然变得缓慢而婉转起来,仿佛在寻找什么而久久不愿离去。</h3> <h3>传说黄河与白河是一对孪生的姐妹,自小离散,黄河在四川突然变得婉转是因为在寻找自己的妹妹,终于她们在这里相会,上方的黄河与下方的白河相互激荡,诉说衷肠!她们此前从未谋面,此后再未分别!我们的母亲河,在年少的时候便如此重情重义!</h3> <h3>落日余晖,黄河的身影璀璨夺目,她带着使命奔向远方,走向成熟。百感交集的我不舍离去,一个中国人怎能不爱黄河,在辉煌的阳光里,祝愿我们的母亲河一路平安!</h3> <h3>任何语言和影像也无法表达身临其境的震撼,我尽力用我的相机把影像凝固,这是瞬间的,也是永恒的。这是甘南给我的第二个感觉,雄浑!</h3> <h3>青海是个神奇的地方,三条对于我们中国最重要的河流,都在那里发源。而甘南也是个神奇的地方,黄河的许多支流在这里,长江的许多支流也在这里。每一条支流都会滋养她身边的人民。长江上游的支流白龙江,与黄河的妹妹白河相邻而居,白龙江孕育了一个纯洁的地方,那就是被誉为亚当和夏娃诞生地的扎尕那!</h3> <h3>“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br></h3> <h3>纯洁的土地,总会哺育出虔诚的人民!</h3> <h3>他们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繁衍!</h3> <h3>他们吸引着我,走近他们。</h3> <h3>白色的经幡诉说着他们的信仰,随处可见的木栅是他们生活的习惯。</h3> <h3>石匣子的石头盖在简陋的木质屋顶上,材料在这里显得更加原始纯洁。</h3> <h3>山间的雾气笼罩四野,宁静的村落忘却时间。</h3> <h3>可是随着旅游业的发达,这里的民居被大量的翻新,改建成一个个民宿供游客居住。今年在晋南也曾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座明代保存完整的院落“老狮院”,被无情的改造成宾馆,当时正在装修,我在里边看到蛛网般的水管,古居的风貌已被彻底的损坏了!这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无知!</h3> <h3>临行路上,落雨不止,欲望填充的人们损坏家园,可总有心灵纯净的人走在朝圣的路上。</h3> <h3>即使风雨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h3> <h3>背向青山,踏过花海,面向远方,心无旁骛。这是甘南给我的第三个感觉,纯净!</h3> <h3>在一条雨后的土路,我再次看到朝圣的人们,我赶紧下车,如此艰辛的旅途,她们依然磕着长头。我拿了几瓶水,分给她们,她们对我洋溢起的笑容,就像黄河落日般璀璨。我一时恍惚,失神!</h3> <h3>我带着欲望与执念来到甘南这片土地,我以为我是来朝圣的,而其实我并不是。当目标无法实现,执念和欲望也随之消散,我看到了质朴。</h3> <h3>溯源而上,逆流而行,当黄河的水逐渐清澈,我看到重情重义的黄河那伟岸的身姿,那些质朴的泥沙,也能化作雄浑,震撼着我的心灵!</h3> <h3>而最终,在扎尕那,我看到了那遗世般的纯净!大美无形,大美不言,美在远方,也在心中的纯净!</h3> <h3>朝圣的人们还在前行,我们总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如果不抛下执念与欲望,任何旅行都像是邮差在送信,你只是到了那里罢了!</h3> <h3>最后我要感谢甘南之行的向导兼司机,老兵王建德大哥,四年前他带我游历青海,现在又陪我走进甘南,一路风雨,一路笑语。有些人会陪你走上一程,而后不知道何时再见。一切随缘,也祝王哥平安如意,扎西德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