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饭姐的虫虫画室组织了在玉林博物馆的写生。莹莹说让我这个拥有暑假的大姨陪同才放心让孩子去,就很开心地交了钱报了名。我呢,一则有时间,二则博物馆参观过不少就是从来没有去过我们大玉林的博物馆。所以欣然答应。</h3> 出发 <h3> 才十一点出头就吃完午饭。饭姐背着装满零食和牛奶的的背包,催促着要去画室。一副急不可耐跃跃欲试的样子。到了画室,发现离出发还有一段时间。就随手拿了几本书,让这个小姑娘打发一下时间。我随意参观画室。看见一些孩子们的画作。说实话还真不错。 </h3> <h3> 排队上车,我们终于要出发了。哈哈哈……</h3> <h3> 在大巴上,饭姐很开心。一路不住地往外张望。让她睡会儿,也没搭理我。好奇心满满的孩子。以后是不是得带她出来多转转。</h3> 到达 <h3> 玉林博物馆,我们来了!</h3> <h3>列队,进场!</h3> 参观 <h3>我们等待讲解员</h3> <h3> 讲解员带领我们参观玉林博物馆</h3><h3> 据说这堵墙是结合镇馆之宝羊角钮铜钟和北流铜鼓设计的。</h3> <h3>一群小黄帽听讲解</h3> <h3>玉林的历史从原始人的时代开始</h3> <h3> 围观一下化石,看看以前玉林地区有什么动物。有大熊猫化石,在兴业县城隍龙潭村喇叭洞发现的。感觉有点意外。现在只有四川、秦岭有大熊猫,以至于认为它们只生活在那个地方。</h3><h3> 自古就有猛兽出没这片土地,看来沙笼戴姥(狼外婆)这样的民间传说有依据的。先民们与野兽搏斗的历史都是相似之处。</h3><h3> 现在人活动的地方大了,人也多了,有人的地方高楼林立。野生动物的消失了。长那么大,别说野兽了,连野猪都没亲眼见过。</h3> <h3> 陶器的出现,其实意义在于人类已经不仅仅会使用工具了,而且有创造力了。这是一大进步。</h3> <h3> 造型很特别的羊角钮铜钟。传说中的镇馆之宝。</h3> <h3> 硕大的铜钟,镇馆之宝之一。以北流出土为主。不过也是曾经去过北流的铜鼓岭。铁红色的山体,告诉世人这里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能有铜制品出土也是常理。只不过铜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稍声匿迹了。铜鼓这个在古代战事、祭祀、祈雨等等重要活动中使用频繁的器物,已然随着历史长河远去。只留下的躯壳,告诉后人,玉林的曾经的辉煌的铜鼓文化。我在思考,这样的东西是历史就给我们宝贵的财富,能否通过一些文创产品和文学创作让它焕发新的活力?</h3> <h3>围观冶炼铜矿的模型小人</h3> <h3>这些铜钱,反映的是玉林经济的发展。</h3> <h3> 饭姐,指着那些银镙子跟我说她喜欢。</h3><h3> 看到兴业县石南镇凤山村出土的铜钱,感到有些亲切。这说明石南在很久以前也是有商业活动。也是有一定的文化历史的。</h3> 写生 <h3> 将近一个钟头的参观结束。</h3><h3> 重头戏开了。本次主题:博物馆写生</h3><h3> 老师们,给孩子分发完画具之后。虫虫老师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文物。然后进行写生。</h3><h3> 虫虫老师提问饭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什么。饭姐很快地答出来了。认真听讲解员讲解的饭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h3> <h3> 解散去寻找喜爱的文物的时候,饭姐看来看去,最后发现她搬着自己的小板凳来到了铜鼓的前面。看来她是选择了铜鼓。很多小朋友也在这里。</h3><h3> 这时候,老师就过来教小朋友们画画了。在描述铜鼓身材的时候,虫虫老师说:铜鼓的身材就像妈妈的身材一样是S形的。饭姐一脸迷茫。也难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还没学英语。估计真的不知道什么是S,就不要说S型了。</h3> <h3>专心画铜鼓的饭姐</h3> <h3>虫虫老师指导饭姐</h3> <h3> 最后,饭姐终于完成了它的作品。大家觉得怎么样?她的画风是写实派的还是抽象派的?</h3> <h3>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画室的老师们给孩子们买了六个大西瓜。怕孩子们饿了,还准备了腰子饼。上车前,大家一起愉快地吃了西瓜和腰子饼。一路上,饭姐一直手拿自己的作品不放手。估计就是想拿回家给莹莹看。</h3><h3> 对于我们大人来讲可能就是一次很平常的出行,但是在孩子眼神中的兴奋、开心,我知道这会是她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片段。</h3><h3> 若干年后,具体细节可能她已经不记得了。我想搭大巴、玉林博物馆、画铜鼓,她会永远记得。就像《社戏》中的“我”,不记得社戏的具体内容,但永远记得偷罗汉豆和月夜下的少年闰土。</h3><h3><br></h3> 玉林博物馆印象 <h3> 从第一展馆到第二展馆,全部走过、看过,也在思考。觉得陶瓷和铜鼓是最有特色的,最能代表博物馆、代表玉林的历史。在现代,北流的陶瓷颇据盛名。通过博物馆一些馆藏粗略了解到了其根源。自古以来的制陶传统使然。铜器的冶炼,生产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羊角钮铜钟和铜鼓。玉林自古以来离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比较远。并没有像西安、洛阳、北京、长沙等一些大都市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惊世绝伦的文物、国家的重要礼器、做工精致的陪葬品……是极少的。从玉林博物馆馆藏文物身上看到的很多的是百姓的日常生活。感受到的是从古至今在玉林这片土地上努力生活的人们。</h3><h3> 了解玉林,我觉得可以从博物馆开始。</h3> 铜器 陶器 文化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