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力行图书馆没有休息日,每天都打开大门随时迎接小朋友。</h3> <h3> 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力行图书馆,是香港慈善家谢士恒、谭颖儿夫妇十多年前初到东山村植树造林以解决东山村当时的食水难问题时,看到村里有很多衣衫褴褛的小朋友在村中流浪,有的10多岁还未上学。于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接受适当的学前教育而创立的场所,图书馆的创立,也为村里已读书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课余时间更好的阅读和活动空间,并且一直以从小培养小孩子正确的道德观为办园宗旨,从小向他们灌输正直诚实、知礼识爱、懂得感恩的传统美德。10多年来,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深藏于广东石灰岩贫困山区的东山村,已涌现出多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大专生和技校毕业生。</h3> <h3>图书馆墙上贴的语录是阿姨和小朋友共同的杰作</h3> <h3>这些置于图书馆墙上的古诗句是让孩子们背诵朗读的。他不仅可以教孩子们认字,也从中培养孩子们的道德观。</h3> <h3>图书馆有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各类图书。感谢赠送图书的热心人士!</h3> <h3> 每年的暑假,这里都会举办旨在培养山区孩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提高学习英语兴趣的英语夏令营。本人自2016年开始,有幸作为义工连续参加了4期这项活动。以往该项活动均由香港的老师和义工带领几位香港的大学生回来做导师指导孩子们的学习,近几年一些在图书馆长大的哥哥姐姐也有回家乡参予导师的工作。今年由于某些客观原因,香港的导师未能抽身回来现场指导。</h3> <h3>先来个大合照</h3> <h3>这个应该是读书的苗子</h3> <h3>学习兴趣来了,积极抢答</h3> <h3>好整齐漂亮的英文版书哦!</h3> <h3> 关键时刻,庆幸有一众从力行图书馆走出去的大哥哥大姐姐回来了,她(他)们与两位外地来的大学生一起,共同主持了这期英语夏令营,并出色地完满完成了此次活动的导师工作。</h3> <h3>11位充满活力、阳光帅气、青春靓丽的导师集体亮相</h3> <h3>开饭啰!</h3> <h3> 这批新晋的导师共11人,除一位之前也曾参加过该项活动的广州帅哥和一位阳山县阳城镇的美女大学生外,其他9位都是在东山村土生土长,现在在外工作或读书的大哥哥大姐姐。现在她(他)们在力行图书馆需要的时候,毅然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或暑假假期,来到(返回)还相对落后的山区(家乡),指导弟弟妹妹们学习,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她(他)们,亦将自己在外面工作和学习中的欢乐或心得体会与家乡的小朋友分享。</h3> <h3>谢太与导师们交流</h3> <h3>分享会进行时</h3> <h3>家强哥哥向高年班的弟妹分享获奖的喜悦和学习心得。</h3> <h3> 活动期间,小导师们每天都会聚在一起认真备课,讨论、设计出各种提高小朋友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甚至课后的游戏。遇到困难时(如小朋友调皮不听话,或个别成绩较差),她(他)们都会一齐讨论如何教导和指引。</h3> <h3>导师们品尝甜品的同时也不忘探讨教学方法</h3> <h3>讲课的、听课的同样认真</h3> <h3> 她(他)们对东山小朋友的关怀爱护之心、认真备课的精神、热情专注和投入的授课态度的确令我感动。而最欣慰的还是她(他)们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h3><h3> 11位导师中,除广州帅哥外,其余10位都曾经或现在仍继续得到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的资助,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获得了很好的读书机会,而她(他)们也很好的把握了这个机会,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的还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有的事业有成开了属于自己的家具店或甜品店。</h3> <h3>能在图书馆品尝到洁娴、洁珍姐妹俩亲手做的甜品,真有口福!</h3> <h3>迅轩哥哥,广州帅哥,现就读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圣何塞分校分子生物学系</h3> <h3>授课的美女是丽媛姐姐,高中阶段毕业于阳山中学,阳山阳城镇人。现就读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立志做一名好老师。</h3> <h3>徐秀进(左)自小在图书馆长大,现就读于华南农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次夏令营的领头人。</h3> <h3>东山四姐弟(从左至右)</h3><h3>徐海涛(弟弟)就读于广州航海学院 </h3><h3>徐洁娴(二姐)毕业于东山中学</h3><h3>徐桂梅(大姐)毕业于华南职业学院 家具</h3><h3> 店老板 </h3><h3>徐洁珍(三妹)毕业于阳山中学 与徐洁娴</h3><h3> 共同打理属于自己的甜品店 </h3> <h3>放假了,兄妹俩一起回家乡做导师</h3><h3>周家强,毕业于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在校期间获得了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一等奖的第四名,(一等奖共8名)毕业后被留校当技能比赛指导教练,其指导的学生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得全国赛一等奖的第二名。</h3><h3>陈文婷,现就读于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建筑装饰专业。</h3><h3><br></h3> <h3>周家姐弟相约回图书馆做英语夏令营的导师</h3><h3>周志姗 现就读于广州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 院</h3><h3>周志伟 现就读于阳山中学</h3> <h3>我也来蹭张合照</h3> <h3> 现在她(他)们都长大了,都懂得感恩回报,回到还相对贫穷落后的家乡,发挥自身的光和热,回报基金会一直以来对她(他)们的关怀和资助,也回报家乡对她(他)们的养育之恩。</h3><h3> 这种感恩之心非常难得,所以令人倍感欣慰。希望她(他)们能将这份感恩的情怀和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更希望东山的小朋友能像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能学有所成,知恩图报。正如这次活动的导师秀进哥哥所言:“希望力行精神如同泉水般源源不断,又能如小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h3><h3> 导师们:加油!!东山的小朋友们:加油!!</h3> <h3>有进步得到了奖励开心极了</h3> <h3> 本次夏令营期间来了几位特别的嘉宾: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院的何校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乱针绣大师林莉莉以及广州市金银珠宝商会秘书长。她(他)们于百忙之中驱车200多公里亲临图书馆探望山区的小孩,刺绣大师林莉莉更到图书馆的小绣坊手把手指导学习刺绣的"小绣娘"。</h3> <h3>谢太(左)陪同商会会长(右)和林大师探望小绣娘</h3> <h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乱针绣大师林莉莉在力行图书馆小绣坊现场讲解刺绣针法。</h3> <h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乱针绣大师林莉莉和“小绣娘"亲切交谈,传授技艺。</h3> <h3>小绣娘们在广绣大师练小红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刺绣</h3> <h3>林莉莉大师和练老师在指导小绣娘学刺绣</h3> <h3>9岁小朋友的作品</h3> <h3>上下两幅作品分别12岁的周建萍和13岁的周雅芳个人首幅刺绣作品,她们话几多钱都不卖,留作以后做嫁妆喎</h3> <h3>13岁小朋友周雅芳的第二幅作品“竹报平安"</h3> <h3> 以上几幅刺绣作品现正在农讲所内的儿童图书馆内参加广东省少年儿童工艺美术展览会中展出呢,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前往捧场。</h3> <h3>广州市金银珠宝商会秘书长(左前一),中国非遗传承人,乱针绣大师林莉莉(左前二),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何校长(右前二)到图书馆探望小朋友后与导师们晚餐</h3> <h3> 除了这几位特别嘉宾外,阳城镇小北江红歌队的叔叔阿姨7月25号这天也给图书馆的小朋友带来了欢乐的歌声,为此导师们还特意搞了一个小型音乐会“力行乐享会"。音乐会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也释放了他们的表演欲。 </h3> <h3>导师们正在布置会场,为“力行乐享会"做准备</h3> <h3>小朋友也来一个古诗朗诵节目</h3> <h3>薛阿姨带领低年班的小朋友表演节目</h3> <h3>课后偷闲到醉怡山庄享受一番</h3> <h3>最紧要开心</h3> <h3> 夏令营结束了,导师们要走了,孩子们不舍了,依依送别难舍难分。但虽有不舍,也要道声再见拜拜了,期待明年再见!</h3> <h3>分手前再合影</h3> <h3> 这次夏令营结束了,导师们纷纷发表了参加活动感想。</h3> <h3> “老师不仅仅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职业,还扮演着一个引路人的角色。"</h3><h3> ——摘自导师毛丽媛的分享</h3> <h3> “我一直相信有个东西叫做潜移默化。东山的小朋友懂礼貌,知感恩,就是在这里教育出来的。成绩虽然不怎么样,但品质好,我们同样是个好孩子、好学生。我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这些品质一直伴随着我,心里真的很感激这里教予我的。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再次回来,这些品质一直都没有变质过,一代一代受影响。"</h3><h3> ——摘自导师周志姗的分享</h3> <h3> "我是在2008年就跟随家人搬到了清远居住,因此我在离开东山前对力行图书馆的印象都是能吃到饼干、会发新衣服穿、给我们背一些奇奇怪怪的诗词等等。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发现,原来力行图书馆给予我最珍贵的,不是那些饼干,不是那些新衣服、新文具、新玩具,而是我在力行图书馆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以后的学业减少了阻力,当我在初中、高中课本上看到了小时候就会背的诗词古文时,我内心是相当震撼的,我也明白了很多。因此,我非常认同力行图书馆的理念,也同样愿意为本次英语夏令营出一份微薄之力。”</h3><h3> ——摘自导师陈海涛的分享</h3> <h3> "看到图书馆里的大小孩子、小凳子、书桌椅,不由得想到我就是从那小凳子坐到高一点的书桌椅,再到现在站到这黑板前,这一路的成长好奇妙!我们长高了,能懂得《卖炭翁》、《太行路》的字意了,小凳子看起来更小了,图书室的桌椅似乎缩小了,游戏操场原来也不是很大……这一切感觉似乎变了,但其实不然,一切亲切依旧。</h3><h3>(附上一张童年的与现在的照片,再跟力行图书馆大家庭道一声:谢谢您的照顾!)"</h3><h3> ——摘自徐桂梅的分享</h3> <h3> </h3> <h3> “对于我来说7月19日才是这个夏天的开始,熟悉的街道、熟悉的房子、熟悉的味道、还有熟悉的图书馆,儿童时期的记忆一下子全部都涌出来了。19日下午赶去图书馆,刚好碰上刘阿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第一反应就是既开心又担心,开心是因为这个游戏是“打傻瓜”,小时候爱玩的游戏之一,……。看着他们玩了几次,自己也能参与其中。……。一个下午,一个游戏,一群孩子们的开心的笑声,笑声使这个图书馆变得出奇的温暖。"</h3><h3> ——摘自导师徐洁珍的分享</h3> <h3> 这些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充分凸显了谢医生和谢太当初创办图书馆的良苦用心,连同力行植林慈善基金会将近20年植林造水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对谢医生和谢太更加的佩服。正如我30多年前中专时期的班主任老师,在这次活动期间来到醉怡山庄对谢医生和谢太的事迹了解之后所发出的感叹一样,谢医生和谢太20年如一日,不计回报,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从财力、物力、心力等等的无私奉献,的确值得人们由衷的仰视。</h3> <h3> "这次的经历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每一天都很新奇独特。这些于我,是一种享受,因为我能从内心感受到我在感恩,在用心回报力行图书馆,这是我多年以来一直想的事情,即使再辛苦我也愿意,这又何况仅仅是当一名老师呢?滴水之恩,也不必涌泉相报,当尽力而为。现在我以老师的身份,尽力而为,报答那滴水之恩。"</h3><h3> ——摘自导师徐秀进的分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