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铁板”女孩儿炼成记

向楠的世界

<h3>  郭雪的微信头像,不似大多女孩儿那样充满装饰感。她的头像,是手持一支丁烷气枪,枪口正喷射出蓝色火焰。</h3><h3><br></h3><h3> 女孩子家家的,没事儿拿着支丁烷气枪。这是在耍酷吗?</h3><h3><br></h3><h3> 作为铁板浮雕艺术大师郭海龙的独生女儿,她的经历今天来看,有那么一点儿宿命的味道。</h3><h3><br></h3><h3> 让我想一想,她的故事要从哪里讲起呢?</h3> <h3>  一九八九年一月十六号,那一天是阴历的腊月初九。一对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在恋爱一年后结婚了。</h3><h3><br></h3><h3> 新郎新娘是经人介绍相识的。巧的是他们同年同月生,只相差了七天。</h3><h3><br></h3><h3> 他们的婚结得有点仓促。因为新郎的父亲身患重疾,所以婚礼后,一对新人连婚假都没有休。</h3><h3><br></h3><h3> 仅仅一个月后,新郎的父亲不幸去世了。</h3><h3><br></h3><h3> 直到四月份,春暖花开时节,新郎新娘才补拍了婚纱照。</h3><h3><br></h3><h3> 此时新娘的肚子里已经孕育了一个小生命,所以婚纱照上的她看上去有些发福。</h3> <h3>  新郎名叫郭海龙。这个名字日后将被很多人熟知,事业如日中天。但当时,他不过是刚刚从部队退伍的复员兵。</h3><h3><br></h3><h3> 郭海龙出生于干部家庭。他的父亲十七岁就离开家乡参加军队,在著名的“忻口战役”中跟鬼子拼过刺刀。</h3><h3><br></h3><h3> 父亲在山西交城担任区长时,有一次被鬼子围在了一个村庄。当敌人威胁不交出八路就要屠杀全村时,他挺身而出,掩护了全村的乡亲,自己却被捕入狱。</h3><h3><br></h3><h3> 解放后,又上了五年大学的父亲,担任了兵工厂的厂长和总工程师。</h3><h3><br></h3><h3> 因为这些经历,文武全才的父亲总是告诫儿女们,一定要掌握一门手艺。</h3><h3><br></h3><h3> 大概是家庭气氛的浸染,郭海龙的哥哥姐姐们从小都喜欢画画。所以郭海龙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也拿起了画笔,画素描,画水彩。</h3><h3><br></h3><h3> 画着画着就有了目标,要报考中央美院。大约总还是欠缺点火候,所以考试落榜。在父亲参加革命的那个年龄十七岁,郭海龙也穿上军装当兵去了。</h3> <h3>  郭海龙当的是空军,在东北一所航校的修理厂。因为有绘画才能,本应去车间干活的他却当了资料员,整天出黑板报,画幻灯片,还用水泥给连队的喷水池雕了一个两三米高的鲤鱼跃龙门。</h3><h3><br></h3><h3> 背后这幅宣传画就出自郭海龙之手。</h3> <h3>  复员后,郭海龙分到飞机制造厂钳焊车间,干的是钳工那套活。</h3><h3><br></h3><h3> 在认识自己的妻子时,他正在利用当钳工的便利,创作一种叫做焊雕的艺术。</h3><h3><br></h3><h3> 所谓焊雕,高雅的说法叫弧光艺术,通俗的解释就是焊条融化后掉落的水滴。</h3><h3><br></h3><h3> 那是焊接工艺强大的乌克兰发明出来的。郭海龙的同事从杂志上发现后便学着做。</h3><h3><br></h3><h3> 对郭海龙来说,这门艺术似乎就是为他而发明的,于是也搞起了焊塑。</h3> <h3>  郭海龙的焊雕作品《牦牛》《鳄鱼》,栩栩如生。</h3><h3><br></h3><h3>  一九八七年,在中国焊接学会举办的第三届埃森博览会上,郭海龙的作品《鳄鱼》受到国内外同行好评,当场被收藏。</h3><h3><br></h3><h3> 现仍展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的美国焊接协会总部议会厅内。</h3> <h3>  这是郭海龙与美国焊接协会总部的同行合影。</h3><h3><br></h3><h3> 而他的焊雕作品《猪》,也被一位美国客人当场收藏,作为送给自己夫人的生日礼物。</h3> <h3>  新娘卢丽敏,是在棉纺厂做电子维修的技术工人。</h3><h3><br></h3><h3> 虽然在工厂工作,但生性浪漫的她,爱好写作。她用诗歌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时代,歌颂勤劳美丽的纺织女工。</h3><h3><br></h3><h3> 《织女的歌》</h3><h3><br></h3><h3> 星星累了,悄悄地躲到天的那端</h3><h3> 月亮乏了,懒懒地向太阳交班。</h3><h3> 噢,又一个迷人的晴天。</h3><h3><br></h3><h3> 你,似乎并未注意这一变化,</h3><h3> 仍在不停地纺着纱线。</h3><h3> 噢,你的心中、你的周围到处春意盎</h3><h3>然。</h3><h3><br></h3><h3> 我曾问你</h3><h3> 日夜辛劳不感到累么?</h3><h3> 你回眸一笑,抛给我一个“甜。”</h3><h3><br></h3><h3> 有人说:</h3><h3> 你编织的是一个白色的梦</h3><h3> 回答他的,是你纯洁的恋。</h3><h3><br></h3><h3> 有人讲:</h3><h3> 你描的是一幅冬天的画。</h3><h3> 莞尔一笑,你说“我愿。”</h3><h3><br></h3><h3> 噢,瞧啊,</h3><h3> 梦醒了之后是绿色的世界。</h3><h3> 冰雪覆盖的是流水潺潺。</h3><h3><br></h3><h3> 噢,看哪,</h3><h3> 你予世界以美,</h3><h3> 世界回赠你一个春天。</h3> <h3>  卢丽敏的诗,风格清新,内容积极向上,在各种报刊上发表后受到读者的喜爱与赞誉。<br></h3><h3><br></h3><h3> 业余时间,她还兼任纺织行业杂志《轻舟》的编辑。</h3> <h3>  两个年轻人,一个具有艺术家的情怀,一个富有诗人的浪漫,这简直就是天作之合的姻缘。</h3><h3><br></h3><h3> 新婚之夜,郭海龙为喜爱喝茶的卢丽敏端来一杯热茶,然后拥着妻子说:“从今天起,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家。就像有了一张白纸,我们自己是染料,画出什么样的画,全在我们自己了。”<br></h3> <h3>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八号,郭海龙与卢丽敏结婚当年,他们爱情的结晶降生了。</h3><h3><br></h3><h3> 因为去医院时正下着雪,夫妻俩为这个新出生的女儿起名“雪”,希望女儿像雪一样冰清玉洁。</h3> <h3>  被爸爸妈妈叫做小雪的女孩儿,小时候是个爱哭的孩子。哭起来,半座楼都能听见。</h3> <h3>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h3><h3><br></h3><h3> 小雪的降生,像一道光照亮了二人世界。</h3><h3><br></h3><h3> 夫妻二人把全部的爱都给了这个小天使。</h3><h3><br></h3><h3> 爸爸爱画画,妈妈爱写诗。在这个充满了艺术氛围的家里,聪明伶俐的她,一会儿要写字,一会儿要画画儿,尽管画出的只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线条,也总会受到妈妈的表扬鼓励:“乖女儿,画得真好!”</h3><h3><br></h3><h3> 然后被拥入妈妈怀中,得到一个亲吻。</h3> <h3>  沐浴着爱的阳光雨露,小雪一天天长大,长成了一个乐观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h3> <h3>  因为开朗的性格,上学后的小雪受到了所有同学的喜爱。</h3><h3><br></h3><h3> 有一次上课,小雪在下面和同学说话被老师发现。老师当场宣布,下课后所有的同学都不能和小雪说话,以此作为惩罚。</h3><h3><br></h3><h3> 可下课后,没等小雪来求老师,同学们都来求老师了。“老师,你就让小雪跟我们说话吧,不然我们快要憋死了。”</h3><h3><br></h3><h3> 她的绘画才能也被老师发现,开始给班里画黑板报。从小学一直画到了中学。</h3><h3><br></h3><h3> 爱唱爱跳的小雪,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会有她的身影。</h3><h3><br></h3><h3> 其实上学时小雪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有一个学期,她的班主任要去生孩子,学校从隔壁幼儿园借调来一位老师当班主任。</h3><h3><br></h3><h3> 这个老师大概太有个人魅力了,小雪的学习成绩一下子提升到了班里的前几名。并且开始有了人生的第一个理想:长大了也要当一名老师。</h3><h3><br></h3><h3> </h3> <h3>  从小雪记事那天起,耳边就开始有一种声音相伴。那是爸爸铁锤敲打在铁板上的声音:叮——当!叮——当!</h3><h3><br></h3><h3> 一下又一下,好像没有开头,更没有结束,声音清脆悠远又绵长。</h3> <h3>  那时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郭海龙所在的飞机制造厂效益不好,他有机会调到一个更好的单位去。但此时他已经开始了铁板浮雕的创作,干脆停薪留职了。</h3><h3><br></h3><h3> 开明的母亲为他腾出了放杂物的小屋,贤淑的妻子也承担了全部家务。</h3> <h3>  就是在这间五平米的杂物间里,郭海龙开始了他孤独寂寞的事业。所有的话,都说给了眼前的铁板,每天千万次对着眼前的铁板敲来敲去,创作一种叫做铁板浮雕的艺术。</h3><h3><br></h3><h3> 铁板浮雕是把绘画、雕塑、钳工、钣金等技艺融合到一起的艺术。每幅作品要经过绘画、拓稿、阴文、起鼓、烧色等十余道工序。</h3><h3><br></h3><h3> 在中国,金属雕刻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就开始了,称为“錾刻”,金银铜器上常见花鸟鱼虫,山水仙人等,但在铁板上雕刻,郭海龙却是古今第一人。</h3> <h3>  这诞生在一毫米厚钢板上的艺术,令人惊叹称奇。</h3><h3><br></h3><h3>  从小绘画打下的美术功底,加之从军时做过人物泥塑,所以郭海龙对人物的把握非常准确。他的铁板浮雕肖像栩栩如生。曾多次在参展活动中现场为观众制作铁板雕像,大受欢迎。</h3><h3><br></h3><h3> 为抗日联军烈士杨靖宇等11位军长制作的肖像,被黑龙江汤原县历史博物馆收藏。</h3> <h3>  酒香不怕巷子深,“郭氏铁板浮雕”的声名飞出了五平米的小屋。央视《走进幕后》、《财富故事会》、《家庭》等栏目纷纷报道,连英国的路透社也跑到小屋一睹这个中国民间奇人。</h3><h3><br></h3><h3> 著名策划人王平久,就是写出了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的词作家,也曾带着钢丝王子阿迪力和整个60人的团队走进过郭海龙阴暗的小屋,并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邀他常驻。</h3><h3><br></h3><h3> 此时的郭海龙,已修炼成所有人眼中的大师。</h3> <h3>  当郭海龙声名鹊起,荣誉纷至沓来时。郭海龙却说自己就是一个铁匠。</h3><h3><br></h3><h3> 而喜欢写诗的卢丽敏,当然也为丈夫的成功而骄傲,用诗歌来表达对丈夫的赞美:</h3><h3><br></h3><h3> “我的老公<br></h3><h3> 是个铁匠</h3><h3> 铁板、榔头、錾子</h3><h3> 是他须臾不离的伙伴</h3><h3> 清脆震耳的声响</h3><h3> 是他灵魂的歌声</h3><h3> 他是用双手——放声高唱。”</h3><h3><br></h3><h3> 因为夫妻二人一个姓郭,一个姓卢,朋友们开玩笑说他们是锅炉。</h3><h3><br></h3><h3> 锅炉怎么可能不火呢?</h3><h3><br></h3><h3> 妻贤夫旺。</h3><h3><br></h3><h3> 背后有妻子的支持,郭海龙的大师之道,走的就很顺畅。</h3> <h3>  鉴于郭海龙在铁板浮雕创作上的成就,一九九五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h3><h3><br></h3><h3> 二零零四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h3> <h3>  虽然从小就知道父亲从事艺术创作,但郭雪从未想过继承父亲的事业。当年那位临时代课的班主任,在郭雪心里种下了一颗当教师的种子。</h3> <h3>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明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这一碗有毒的鸡汤自带了传染源,且以几何速度繁殖扩张,改变了无数中国父母的教育理念。</h3><h3><br></h3><h3> 生性浪漫又要強的卢丽敏,也像无数中国父母那样,立誓要将郭雪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女子。</h3><h3><br></h3><h3> 英语班,珠脑速算班。幼年的郭雪在各种补习班之间疲于奔命,渐渐产生了逆反心理。比如明明上过英语补习班,但英语却成了她最差的一门功课。</h3><h3><br></h3><h3> 看着郭雪的成绩单,卢丽敏幡然醒悟。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喜欢做什么都不是问题。从此不再逼女儿学任何东西。</h3> <h3>  在宽松的家庭氛围里,郭雪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成长。</h3><h3><br></h3><h3> 大学时,郭雪读了计算机专业。</h3> <h3>  大学尚未毕业,在一间影视广告公司工作的堂姐,建议郭雪也到自己工作的公司来。所以毕业后,郭雪就听从堂姐建议,进了同一家公司,专门负责与媒体沟通。</h3> <h3>  郭雪至今感恩广告公司的同事们。那是她走出大学校门,步入社会结识的第一批朋友。</h3><h3><br></h3><h3> 广告公司的工作颇多奔波,但由此也锻炼了郭雪吃苦耐劳的能力。而与媒体的沟通往来,也让善良单纯,胸无城府的她,学会了如何与各色人等打交道。</h3> <h3>  广告公司锻炼了郭雪,而这期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后来的丈夫裴斯远。</h3><h3><br></h3><h3> 裴斯远从事外贸工作,身高一米九的他生得英俊帅气。</h3><h3><br></h3><h3> 巧的是,二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相差不到24个小时。</h3><h3><br></h3><h3> 这份天定的姻缘让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h3> <h3>  二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h3> <h3>  女儿像一只鸟,终于长大了,要离开父母的羽翼飞走了。</h3><h3><br></h3><h3> 郭海龙内心百感交集,怀着复杂的心情,创作了这幅作品。</h3><h3><br></h3><h3> 不知在那一声声的敲打中,可曾有眼泪滑落?</h3><h3><br></h3><h3> 如今,这幅画挂在德明古镇铁板浮雕艺术馆。</h3> <h3>  这是郭海龙送给女儿女婿的作品,挂在小两口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地方。</h3><h3><br></h3><h3> 站在岩石上的一对大鸟代表父母,那飞在空中的一对小鸟代表女儿女婿。</h3> <h3>  要当一名老师的梦想一直在郭雪心中蛰伏,终于有一天发芽,开花。</h3><h3><br></h3><h3> 在广告公司工作两年后,郭雪得到一个机会,进了石家庄四十中学,成为教育处的一名专职干事。</h3><h3><br></h3><h3> 虽然不能像当年的班主任老师那样站在讲台上,有那么一些遗憾,但能够成为一名老师置身于孩子们中间,郭雪还是非常快乐。</h3><h3><br></h3><h3> 教育处的干事,除了不能讲课之外,有许多跟学生打交道的机会。郭雪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以致后来那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们,都不称呼郭雪老师而称她“雪姐”,有什么心里话也都愿意讲给雪姐听。</h3> <h3>  这是郭雪的学生亲手画下来送给她的礼物。</h3><h3><br></h3><h3> 稚嫩的笔迹却表达了对老师的无限爱意。</h3> <h3>  郭雪从未想过,有一天她会继承父亲的事业。她太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了,那是她年少时就已有的梦想。</h3><h3><br></h3><h3> 而且父亲的头上太多光环。一九九五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二零零四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二零零九年,被河北省授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二零一三年,郭氏铁板浮雕被命名为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3><h3><br></h3><h3> 郭海龙作为省级“非遗”郭氏铁板浮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郭氏铁板浮雕研究所所长。</h3><h3><br></h3><h3> 郭海龙创造的太行山系列作品五十幅,被河北博物院收藏。</h3><h3><br></h3><h3> 父亲的事业太伟大,也太沉重了。郭雪觉得,那远不是自己稚嫩的肩膀能承担的。</h3><h3><br></h3><h3> 一块50×47公分大的铁板,完成一幅作品至少要敲一万锤。</h3><h3><br></h3><h3> 在这叮当作响的锤声中,父亲一天天老去。常年的辛勤劳作,让他的头发比同龄人更早地白了。腰痛了,眼花了,耳朵也聋了。</h3><h3><br></h3><h3> 郭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h3><h3><br></h3><h3> 小时候,父亲的锤子,也曾是她手中的玩具,跟在父亲身边敲敲打打。</h3><h3><br></h3><h3> 而当有一日,她真的拿过一把锤子,想帮着父亲一起创作时,才第一次体会到锤子的真正分量。难以想象父亲几十年来,是如何一锤又一锤地敲打出那么多美丽的画。</h3><h3><br></h3><h3> 郭海龙从未对女儿讲过让她传承自己的手艺。铁板浮雕的创作之艰苦他深有体会,他只希望女儿快快乐乐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像他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守着锤子与铁板,在叮当声中送走岁月。</h3> <h3>  &nbsp;&nbsp;&nbsp; 但这一切仿佛真的是宿命。从上大学开始,郭雪就越来越多地希望了解父亲的艺术创作。</h3><h3><br></h3><h3> 寒暑假回家,再走进父亲的工作室,就不是年少时那样,当作玩耍,而开始认真观察父亲如何一锤又一锤,在铁板上敲下每一道线条。</h3><h3><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即使在饭桌上,她与父亲的对话也总是围绕着铁板。</h3><h3><br></h3><h3> 渐渐地,她已经可以成为父亲的助手。而郭海龙也放心地让她参与创作。</h3><h3><br></h3><h3> 2009年,只有20岁的郭雪,协助父亲共同完成了《静物》的创作。</h3><h3><br></h3><h3> 8年后的2017年,《静物》入展了河北省文联举办的“迎庆党的十九大——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主题创作成果展。</h3><h3><br></h3><h3> </h3> <h3>  结婚后,郭雪的丈夫裴斯远也在耳濡目染中,熟悉并喜欢上了铁板浮雕艺术。在岳父的亲自指点下,他进步飞快。</h3><h3><br></h3><h3> 二零一七年,郭海龙带着女儿女婿,三人共同创作了《牡丹双栖图》。</h3> <h3> 二零一七年,《牡丹双栖图》在河北省第五届特色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得优秀奖。</h3> <h3>  经年累月,耳濡目染,再加上勤奋好学,铁板浮雕的工艺程序,仿佛自然而然地就已烂熟于心,对于铁板浮雕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h3><h3> </h3><h3><br></h3><h3> 二零一四年,由郭雪主刀撰写的论文《铁板浮雕的传承与突破》,在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成果评奖活动中荣获二等奖。</h3> <h3>  终于有一天,郭雪已不再满足于只是协助父亲的创作,她向父亲提出,自己要独立完成一幅作品。</h3> <h3>  郭雪的第一幅作品,选择了一只公鸡。那只公鸡来自于太行山上,是父亲去山区采风时拍下的,曾成为了父亲手下铁板浮雕《大吉大利》的原型。</h3><h3><br></h3><h3> 父亲建议郭雪也用这只鸡做原型。</h3> <h3>  那时,郭雪既要每天上班,回到家还要带孩子。只有夜晚和周末,才能真正将自己交付于铁板。</h3><h3><br></h3><h3> 就这样,在叮叮当当的敲打中,郭雪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夜晚。</h3><h3><br></h3><h3> 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郭雪独立创作的铁板浮雕《大吉大利》终于完成了。</h3> <h3>  郭雪创作的作品《大吉大利》,在二零一八年举办的河北省第六届特色工艺美术展上获得铜奖。</h3><h3><br></h3><h3> 现存河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h3> <h3>  铁板浮雕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从民间走入殿堂。作为传承人,郭雪希望这门艺术能够从殿堂再回归民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铁板浮雕。于是从二零一八年开始,郭雪就向学校提出申请,在学生社团中开办了金工课。</h3><h3><br></h3><h3> 原以为这种冷门的课,不会有孩子喜欢。没想到有很多孩子报名。但因场地所限,每期只能招收十个学生。</h3> <h3>  这是郭雪指导过的学生们,他们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精美的作品。</h3> <h3>  看到孩子们完成了作品,郭雪比孩子们还高兴。</h3><h3><br></h3><h3> 现在,郭雪再次向学校提出了申请,希望能将金工课从社团课,真正走进学堂变为学生的副课,让所有的孩子每周能有一节课的时间,感受一下铁板浮雕艺术。或许未来从他们当中,也会诞生出一位铁板浮雕大师呢。</h3> <h3>  银杏叶是郭海龙开发出的文创产品。</h3><h3><br></h3><h3> 在中国人的意念里,银杏叶代表着纯情、长寿,幸福吉祥。朋友间赠送银杏叶,寓意真挚的祝福。</h3><h3><br></h3><h3> 唐朝诗人梅尧臣,曾赠送欧阳修100片银杏叶, 欧阳修感动之余,当即赋诗一首《梅圣俞寄银杏》:</h3><h3><br></h3><h3> 鹅毛赠千里,</h3><h3> 所重以其人,</h3><h3> 鸭脚虽百个,</h3><h3> 得之诚可珍。</h3><h3> ……</h3><h3> 诗中的“鸭脚”即为银杏叶,</h3><h3> 因其形状像极鸭脚,所以古人又称银杏树为鸭脚树。</h3><h3><br></h3><h3> 因为银杏叶的美好寓意,郭海龙便将他的浮雕技艺也用在了银杏叶上,只不过这银杏叶是金属的。</h3><h3><br></h3><h3> 而郭雪也正是通过教授孩子们制作银杏叶,将铁板浮雕这一艺术传播给了孩子们。</h3> <h3>  银杏叶虽小,但制作工艺却一样都不少,也要经过绘画、拓稿、阴文、起鼓、烧色等十余道工序。</h3><h3><br></h3><h3> 郭雪在制作中并不一味只因循父亲的传统方式方法。经过观察与实验,她又加进了磨砂工艺,使原先单薄的银杏叶,更增加了层次与立体感,受到郭海龙的称赞。</h3> <h3>  郭雪开办的金工课,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本校的孩子们喜欢,国外的孩子来学校参观,也会指定上金工课。</h3> <h3>  无论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作为铁板浮雕技艺传承者,郭雪都当之无愧。这许多荣誉证书代表着她的成绩。</h3> <h3>  但郭雪自己却非常谦虚,面对外界的赞誉甚至有些诚惶诚恐。</h3><h3><br></h3><h3> 她说父亲对她最大的影响就是“坚持”二字。</h3><h3><br></h3><h3> 提到父亲的坚持,郭雪每每会流下眼泪,心疼着父亲的不容易。</h3><h3><br></h3><h3> 她又有些遗憾着,当年父母没有逼迫她更努力一些。如果逼一下,也许现在的她会更好吧。</h3><h3><br></h3><h3> “我永远也不可能超越父亲。”她说。</h3> <h3>  那天我在郭海龙家客厅里采访郭雪,郭海龙就这样在工作室里干活。</h3><h3><br></h3><h3> 整个采访过程中,我耳边一直响着“叮叮当当”的声音。</h3><h3><br></h3><h3> 这声音,郭雪听了30年。</h3><h3><br></h3><h3> 是她耳中最美妙的音乐。</h3> <h3>  郭雪的儿子果果,就像郭雪小时候一样,学着拿榔头跟在姥爷身边敲敲打打。</h3><h3><br></h3><h3> 郭雪寄希望于儿子,“等他再大一些,也许我会逼他一下吧,让他传承姥爷的手艺。”</h3> <h3>  郭雪家的阳台像儿童乐园。</h3><h3><br></h3><h3> 第二个宝宝就要降生了,儿童乐园里,将增添一位新的主人了。</h3> <h3>  现在的郭雪,是一个待产的孕妈。</h3><h3><br></h3><h3> 郭雪很希望要一个女孩儿。</h3><h3><br></h3><h3> 会不会也是一个“铁板”女孩儿呢?</h3> <h3>  在河北省会石家庄的世界湾博物馆、在鹿泉区德明古镇,都开设有郭海龙铁板浮雕艺术馆,是省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张重要的名片。</h3><h3><br></h3><h3> 每天都会吸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h3> <h3>  如果有幸,会偶尔在这些地方见到郭雪的身影。</h3> <h3>  当然,大部分时间她会像父亲郭海龙一样待在工作室,待在一块又一块铁板前,在叮当声中雕琢美丽的图画。</h3><h3><br></h3><h3> 日复日,年复年。</h3><h3> </h3><h3><br></h3><h3> 母亲卢丽敏说过,铁板浮雕“是寂寞中开出的花朵”。</h3><h3><br></h3><h3> 在这块代表着铁板浮雕光荣的招牌前摆个pose。</h3><h3><br></h3><h3> 放下了铁锤的郭雪,到底还是个爱美的小女子。</h3> <h3>  这就是“铁板”女孩儿郭雪的故事。</h3> <h3>  我想飞得更高。</h3><h3><br></h3><h3>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