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风华茂 笑迎今朝夕阳红(副本)

昜经.中医王哥

<h1><font color="#010101">响水,是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位于长江三江州北部地区,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九州岛隔海相望;北枕灌河,与连云港相依;西与灌南、涟水两县交界,南抵中山河,与滨海县相邻。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因县政府驻响水镇,滨临灌河,河床深阔,潮水涨落时水位落差大,支流汇入跌水声轰响,故名响水。响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洪武赶散"迁来大量移民,靠煮盐捕鱼为生。境内的“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 </h1><h1><font color="#010101"> 上世纪七十年代,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的青春在这里度过!我成为了共和国的一名年轻军人! </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四十多年后,2015年7月,和南京战友一起再次来到当年的县城和曾经的军营,思绪万千。</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北最大的灌溉水渠~灌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记得1970年12月20日,我滿怀着革命激情从南京早上5点乘大巴车,经过一天的颠波,终于在晚上七点多到了响水一营的驻地。</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下车就感受到寒风刺骨无比的寒冷。当晚就睡在地上铺的稻草上。</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二天一早起来,看到白花花的盐碱地,刷牙洗脸要到河边,河里结着冰,河水又咸又苦,第一次享受到用冰块刷牙洗脸。老兵们是这样形容响水寒冷的冬季和刺骨的寒风: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灌河入海口的日出</h1> <h1>  连接灌云县的响水大桥,在原响水县城长途汽车站处。八十年代造。</h1> <h1>  走在响水老城区大街上,这条马路就是当年唯一的大马路,从长途汽车站一直往西,穿过人民影剧院,十字路口的县百货公司,穿过县政府(那时叫响水县革命委员会)往南就到团部大门口啦;如今马路已拓宽。 </h1><h1> 记得当年老兵用一段顺口溜形象的描述当时的响水县城:响水县,响水县,高高低低一大片,高的是烟囱(当年唯一的一个砖窑厂的烟囱)矮的是猪圈。一辆汽车跑全县……。还有什么,现已忘啦!</h1> <h1>啊,人民影剧院还在,让我们惊喜,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风采,只是今天看到时,心中不免感觉多了些许的凄凉!</h1> <h1>  影剧院前留个影,下次再来,不知是否依旧安在?</h1><h1> 由左到右:王晋宁(通信连,七连)鹿炳友(炮三连) 张俊(炮三连)王香池(炮三连 )王德标(炮三连) 宋昕明(通信连二瓦班)徐军(炮三连)赵新民(通信连二瓦班)李莹华(炮三连)</h1> <h1>  响水县电信局还在原来的位置。记得当年我在总机班时和县电信局总机上的女话务员关系都很密切。因为当时军线不准打地方线路,每次我往南京家中打电话都要通过县电信局总机女话务员的接转。所以当年就保持着“军民鱼水情”的关系啊!今天也不知道她们都在哪啦?</h1> <h1>当年寄信,拍电报可都要到这里来。营业大厅还在。</h1> <h1>当年的五交化公司。这次去时,正好在拆除。赶快在这拍一张,留个纪念。以后就再也看不到啦!</h1> <h1>  这可是当年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县百货公司大门。还记得吗?它可是地处市中心,十字路口,向东通往长途汽车站,西通往县政府,一分队(一营驻地)穿过一座大型水闸即可通往灌南县。当年拉练常走的一条路。北通向灌河,路口有一家小饭馆,每次探亲回部队后约几个老乡,炒两个菜喝着老白干,抽着家中带来的中华烟,小小的改善一下伙食。这条路上还有着全县唯一的澡堂和照相馆。</h1> <h3><font color="#010101">围着百货大楼绕一圈,希望还能看到点当年繁荣的样子。可惜现己成寺庙,繁华落尽己无当年繁荣的影子。</font></h3> <h1>  这里是当年全县唯一的澡堂。今天也已不存在啦!</h1> <h1>  这是当时入伍新兵必去的地方~全县唯一的照相馆。</h1><h1> 刚入伍的新兵们在这里拍下人生的第一张军装照。当时是冬天,穿着军大衣,每人脸上漾益着幸福和自豪的表情。</h1> <h1>通往二分队(二营驻地)方向的老街。</h1> <h1><font color="#010101">  这是我新兵入伍时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全县唯一的照相馆拍的。 当穿上绿军装的第一天,就获得了一个雅号:新兵蛋子!只有等到第二年有新兵入伍时,这个雅号才能取消。用今天的话就是传承。因入伍那年,发生了9.13事件,取消了当年的征兵,新兵蛋子的雅号被延续了两年! 看着这张稚嫩孩子气末脱的照片,感慨万千!一晃几十年过去啦,亲爱的战友们还能认出当年的我吗?</font></h1> <h1>  1972年的我,第一次探家。摄于南京。是不是很帅?</h1> <h1>这张摄于1975年。好像有点成熟啦。</h1> <h1>  这就是当年团部大门,哨位由通信连负责。我们曾经在这站过岗,在这里自豪的向来往的人们展示着一个军人青春威武的形象!</h1><h1> 现已成为响水中学的大门,已看不出当年的影子啦。</h1> <h1>现已改为响水县二中</h1> <h1>  这幢大楼就是原通信连的位置。共四排房屋。连部,文书,卫生员,司号员,理发员,技工室在第一排。通信排,电话排,总机班在第二排。八一台,二瓦班,观察哨在第三排。炊事班,司务处在第四排。东边是篮球场。</h1> <h1>  连部前面以前有个水塘,两边是各班排的菜地,中间有一条小路,直通团部大门哨位。现在已变成花园假山。</h1> <h1>  左边的大楼是当年的团司令部。右边的教学楼就是当年的通信连的位置。</h1><h1> 左边大巴车停的位置是当年的收发室,小车库,总机班;右边大巴车的位置是当年通信股通讯器材仓库。</h1><h1> 花园水池是当年团部大礼堂前的大操场,也是露天电影场。每当团里晚上放电影时,来自各营的战士们手拿小板凳,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一,二,三四的口令,来到广场前,各个连队互相拉着歌,喊着‘xx连来一个’的口号此起彼伏。 </h1><h1> 家属院的孩子们拥挤在影幕下,昂着头注视着影幕上“向我开炮”的英雄儿女,学着杨子荣:防冷塗的腊;唱着红色娘子军的军歌;看着阿庆嫂智斗刁德一。</h1><h1> 看着广场,看着还留下唯一的大礼堂,当年的情景一幕一幕的闪过,留下的只有怀念!</h1> <h1>  礼堂的东边是水塔,澡堂,边上是团服务社。当年这可是团部的商务中心。我们都会在星期天趁各连队洗澡的时候去会老乡。西边是家属院,团首长们都住在那里。</h1><h1> 看着广场,当年的水塔,澡堂,服务社早已拆除,留下这唯一的大礼堂。当年的情景一幕一幕的闪过,留下的只有怀念!</h1> <h1>  在礼堂前留张影,不知下次来这个见证我们青春年华的建筑物是否还在?</h1> <h1>  这是当年二营(二分队)的位置,记得叫响南公社。从团部大门出去一直向东,经过响水县人武部的弹药仓库,越过一座水闸,就到了当年二营的驻地。往南一座小土山,就是当年的靶场。</h1><h1> 如今这里已成为响水县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已成为响水城区繁荣的经济商业区。</h1> <h1>  三营的标志性建筑物~水塔。也是唯一还保留的一座。当年每个营都有一座这样的水塔,70年营房改建,接通水管,通过深井泵从地下打上又咸又苦的地下水,储存在水塔中供各个连队用水!</h1> <h1>  “当年我就住在这”。看到曾经住过的营房还在,大家非常兴奋,寻找着当年住过的房间,讲述着往事!</h1> <h1>三营的礼堂</h1> <h1>在营部礼堂前留个影。现在用作仓库</h1> <h1>过去的营房</h1> <h1>  过去形容军营,军人,就会想起这句“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四十多年过去啦,营房依旧,只是不知换了多少人?现在的营房已经是响水航运公司家属区啦。</h1> <h1>当年的训练场,如今的庄稼地。</h1> <h1>  当年曾使用过的厕所还在,令人惊奇!</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珍贵的老照片。</h1><h1>左一:时任一八0师师长关志超,左三:时任国防部长的粟裕大将,右二:时任六十军军长吴仕宏</h1> <h1>2015年在苏州东山雕刻大楼</h1><h1>由左至右:王晋宁(通信连),张俊(炮三连),程平(炮三连),孙炳虎(炮三连),段宁(通信连)</h1> <h1>2015年在苏州和南京炮三连战友看望老团长李平章</h1> <h1>2017年4月分别四十多年的通信连战友在苏州相聚。左起:李志根,虞光锡,黄新,陈如楷,刘新友,王晋宁</h1> <h1>李志根,黄新,陈如楷,虞光锡,刘新友,戴云生</h1> <h1>2017年4月在刘新友战友的家乡浙江云和游览云和千年古梯田</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戴云生伉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湖漫步</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信连老连长,通信股长邵正哲伉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中情深</h1> <h1>收发室主任王志顺和老领导在上海</h1> <h1>技师曹伯富,技工毛裕龙,老股长邵正哲,二瓦班黄新在嘉兴南湖</h1> <h1>技师曹伯富伉俪</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阜阳战友到杭州游玩</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伉俪情深 幸福生活</h1><h1>孟兆友伉俪,王保亭伉俪,陈明喜伉俪在杭州西湖</h1> <h1>电话班长李刚。四十多年未见,还是那么年青帅气!</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虞光锡,李刚,戴云生</h1> <h1>老排长 乔斌</h1><h1> 我入伍从新兵连分到通信连电话排,第一个见到的就是乔排长,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人物。当时见到排长时,他脖子上包裹着绷带,讲话声哑发不出声。听老兵讲,当时部队在拉练途中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一颗弹片击中乔排长的喉咙,造成声带受伤发不出声。还听说他参加过全军大比武!让我从心里敬佩和敬仰!</h1><h1> 训练中排长用嘶哑的声音发出口令对我们严格要求;生活中处处关心照顾着我!老排长您是我当兵的第一任排长,几十年没见啦,真的很想念您!</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老领导合影</h1><h1 style="text-align: left;">徐维佳(64年兵)邵正哲老连长 乔斌排长</h1> <h1>  张扣春 陈为家 乔斌 陈锦良 阮必新 王志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无锡,参观539团军史馆合影</h1><h1 style="text-align: left;">王志顺 陈为家 乔斌 张扣春 阮必新,陈锦良</h1> <h1>文书,电话一班班长王亚帝</h1><h1>当年的帅哥,人俊字美,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退休后的老班长</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陈明喜台长合影</h1> <h1>南通战友,杭州战友欢聚在西湖</h1> <h1>杭州战友陪同邵正哲老连长来到嘉兴毛裕龙战友家</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刘新友,王颖,朱星海相聚在合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老台长陈明喜伉俪合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浙江战友和南通战友相聚在南通</h1> <h1>张国君,当年的上士,全连战友的伙食可全靠他啦!每天从响水县城买菜归来,战友们最关心的就是:今天菜里有肉吗?在那个买任何东西都凭票的计划经济年代,每人每天伙食费只有0.45元。全连一百多号人的伙食全要靠连里司务长,上士的精心采购,细致安排!现在好想再吃到当年的大锅饭!真香啊!</h1><h1> 那时我在总机值班,经常到炊食班偷2个鸡蛋,做为夜里值班的宵夜!</h1> <h1>通信一班付班长俞鑫铨。四十多年未见,今天终于联系上啦!</h1> <h1>  看着这一个个即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当年在军营里的一幕幕,历历在目好似昨天!我们共同经历过:为了祖国安宁,在黄海滩上站岗放哨;安峰山的野营拉练;盱眙深山全师通信集训;无锡太湖边的野外训练;安徽泗县马厂集的国防施工!</h1><h1> 年轻时为了祖国,我们穿上绿军装成为共和国的军人;今天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担起了教育子女的重担!曾经的我们由一个个年轻帅气的小伙,成为抚养教育第三代的老人啦!向老领导,老战友们致敬!感谢当年在部队时您们向大哥哥一样对我的关心照顾和帮助!</h1> <h1>  2017年11月在安徽阜阳68年老兵们的倡议下,来自浙江,山东,安徽,江苏的部分通信连战友在分别四十多年后欢聚在阜阳!</h1><h1> 在毛裕龙战友的建议下,制作了这个影集,收集了部分战友的照片,有的战友四十多年没见面啦,希望能通过这个影集,带给战友们对当年军营生活的怀念和共鸣!</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