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精准发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p> <h3>为建设实力巴镇、魅力巴镇、和谐巴镇努力奋斗!</h3> 宜人景色 共同绘就美丽乡村 新画卷 <h3>一鼓作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h3> <h3> 巴彦塔拉镇建档立卡贫困户612户、1754人,通过近年来的集中扶持,重点贫困村6个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60户、838人,正常脱贫188户、498人,未脱贫的164户、418人帮扶成效明显,今年可实现脱贫,目前全镇贫困发生率1.15%。全镇脱贫攻坚工作聚焦“两个确保”和“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举全镇之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年6次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化开展“三大四会”,及时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建立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充分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热情,有效调动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二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发展肉牛养殖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产业帮扶全覆盖,每户购进基础母牛两头,对购进基础母牛全部缴纳保险,并配套建设棚舍、窖池、干草棚,现在都已见到成效;推进高效节水建设,全镇建设的15.6万亩节水农田,惠及28个嘎查,为4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47万亩耕地实现稳定增收注入持久动力;发展庭院经济,扶持所有贫困户建设庭院“四区分离”及补贴经济作物种子等,推行“三个园”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三是金融扶贫初见成效。利用金融扶贫贷款推动肉牛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为建卡贫困户提供“六要素”,金融扶贫贷款,经信用社入户核实,为符合的85户发放贷款374.7万元。加强信用村建设,使贫困群众能享受到基准利率的产业贷款,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探索按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建设农机产业,在浩力套告、油房、呼和乌苏、北巴、宝日花、额伦索克6个重点贫困村,使用资金410万元,购置大型农机具,交由合作社运营,年收益率8%以上,采取10种发展模式,全面完成了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清零”。五是社会帮扶有序推进。在哈日乌苏、大瓦房各建设一处“爱心超市”,筹集资金和物资近十万元,采取“评比换积分”的运行模式,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等弱势群体进行救助。玻璃山采石矿帮助宝日花等4个嘎查村安装15盏太阳能路灯,和信种植业合作社为庭院种植提供谷种并免费技术指导,翔龙苗圃利用贫困户庭院繁育沙棘苗,实现了贫困户在家务工增收。六是党建促脱贫再上台阶。镇党委扛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职责,带着对党的忠诚、为民的深情抓脱贫,加强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全面推行旗委抓乡促村农村牧区“富民党建”、“136”工作机制,压实各级责任。注重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中心户,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建立嘎查村“一约四会两榜”机制,推动移风易俗,实行扶智、扶志相结合,在2018年“两委”换届一肩挑比例达44.44%,打造嘎查村基层党建示范点6个,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2个,形成了“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的工作体系。</h3> <h3>加快小城镇建设 构筑生态宜居美丽家园</h3> <h3> 巴彦塔拉镇小城镇建设高标准建设2街1路(温都尔大街、巴彦塔拉大街、辽河路)共5.3公里,街路硬化、绿化、亮化、雨水管网等工程同步施工。2街1路硬化工程全部完成,硬化5060平方米入户路,安装路灯214盏,街道两侧栽植糖槭1200棵,老商业街两侧彩砖硬化2.7万平方米,人行道铺设彩砖3万平方米,极大的改善了主街道贸易区出行条件。今年,随着“一事一议”3200延长米仿古墙建设项目的全面完工,镇区基础建设较以前有了极大提高,小城镇建设通过实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使小城镇建设基础功能更加完善、设施更加提升,有效改善了镇区人居环境,完善了公共服务功能,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h3> <h3>做活生态建设文章让承载力与发展力相适应</h3> <h3>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建设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类、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以樟子松为主的景观经济林,共完成无林木林地恢复19070亩。村与村连接线、与外乡镇连接线、项目区内的农防林、村屯绿化补植,共栽植杨柳树大苗12万株,130公里;今年春季,实施扶贫态苗圃建设,并采取“苗圃和生态采摘园同步建设”模式。当苗木达到饱和状态时,将以往单一的苗圃基地变成生态采摘园,既通过果园带动引领其它农户搞林产业,又实现了林业生态建设最大效益。在东巴嘎查规划建设生态苗圃1处,占地面积500亩,一期工程200亩完工。今秋明春将实施300亩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乡土树种,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h3> <h3>做好高效节水文章让农田种植模式转型升级</h3> <h3> 全镇实施的15.65万亩高效节水项目全部投入使用,惠及28个嘎查村。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种植方式和种植模式,由原来的匀垄大水漫灌变为现在的大小垄节水滴灌。全镇力争高效节水面积再增加10万亩,达到25万亩,实现人均6亩节水农田目标。同时,积极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设万亩甜菜建设示范区和万亩大豆建设示范区。合作社种植的甜菜已与凌雪糖业签订收购合同,实现订单生产。通过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再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收购加工提升农产品价值,形成了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h3> <h3>做强肉牛产业文章让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h3> <h3> 坚持将发展肉牛产业与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依据资源禀赋、产业状况、发展潜力,因地制宜推进肉牛产业发展。通过争取项目带动、金融贷款撬动,完善棚舍、窖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引导“粮”改“饲”。建成“小规模大群体”的母牛扩繁养殖合作社和黑白花犊牛托管代养合作社,带动全镇肉牛产业发展。</h3> <h3>做细庭院经济文章让方寸地变成黄金园</h3> <h3> 虽然庭院经济表面上看起来又“小”又“散”,都是一家一户“零打碎敲”不起眼的“小地块”,但经过镇党委宣传发动、示范引领,45个嘎查村都按照“三个园”建设,搞起了庭院经济。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合作社提供种子、种植技术服务,到秋回收农产品后扣除种子款,保证农户收益。种植豆类、谷物、马铃薯、小麦等经济作物,形成了“小菜园、小田园、小果园”的三个园模式,为贫困户注入内生动力,真正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增收致富的“黄金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