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编辑: 王 鸿

<h3>  秋灵沟位于内蒙古中部化德县境内,绝大部分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在百度地图出现之前,想要找到这里,大概只能从一比五万军事地形图上看到了。这里南距首都北京、北距中国最大的公路铁路口岸二连浩特都不足400公里。这里曾是著名的国际商道“张库大道”经过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为日军所占领,1945年8月,由于日寇拒绝投降,苏联对日宣战,苏蒙联军铁骑曾取道这里直逼华北重镇张家口,这里获得解放。上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苏联在我边境陈兵百万,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秋灵沟重要军事战略地位再次凸显。</h3><h3>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1969年10北京军区守备一师组建成立,奉命开赴内蒙古中部驻守,秋灵沟便是该师师部所在地。1984年这支部队移防山西,1985年7月北京军区守备第一师番号撤销,改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一旅,1992年北京军区守备第一旅也从我军编制中撤销。对于守备一师的历史,许多朋友也知之甚少。</h3><h3> 1980年2月16号是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晚上19点40分,中央电视台1套人民子弟兵节目播出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干枝梅颂》,电视片介绍了守备一师官兵扎根边疆、艰苦创业、准备打仗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代表着守备一师官兵风采的“干枝梅精神”也随之家喻户晓,电视片中的两首插曲《干枝梅啊干枝梅》和《我像春风吹在你心头》更是传唱至今,但是守备一师已被大多数人遗忘了。</h3><h3> 现在距守备一师离开秋灵沟已经过去了30多年,如今的秋灵沟是个什么模样?当年鼓舞人心的干枝梅精神还在传承吗?带着这些疑问,2016年白露时节我踏上了干枝梅寻访之旅。9月的塞外,凉风习习,秋草开始枯黄,秋灵沟静静地横卧在草原深处,斗转星移,这里再也听不到旅蒙商的驼铃声,听不到苏蒙联军战车的轰鸣声,也听不到守备一师战备训练的军号声了,现在这里一切都恢复了宁静。走近秋灵沟,我却被看到的景象震惊了,秋灵沟还是那个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解放军兵城吗?整齐的营房不见了,蜿蜒的阵地不见了,草丛中山坡上一处处没了房顶门窗玻璃的残垣断壁悄无声息地矗立着,哪里是战士宿舍?哪里是操场?根本无法辨认。在一处估计是战士宿舍的废墟的墙上我看到了一行文字:见到此处都会大哭一场。这应该是当年的战士许多年后回到自己的第二故乡留下的真实感受。经多方打听得知,部队撤防后这里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当地村民便把门窗砖瓦等一些有用的东西拆卸下搬回到自己家中,一些兵舍甚至成了村民的羊圈…请大家原谅这些村民吧,因为他们实在是太穷了,直到现在这里仍然没有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h3><h3> 秋灵沟之行我没并有见到令人神往的干枝梅,只是看到了几株说不上名字的黄色的、蓝色的小花在秋风中摇曳,当年战士栽种的杨树因无人照顾有些也已经干枯,雨水把山坡冲刷出一道道深深的沟壑,昔日修建的台阶已经斑驳松动,这凄凉的景色让我心里多少有些失落,举目南眺,对面山坡上用石头摆成的“扎根山沟,建功立业”八个大字仍清晰可见,我为之一振,并稍感些许安慰,我隐约觉得守备一师的官兵并未走远,干枝梅精神并未走远。</h3><h3> 原守备一师官兵来自祖国各地,有的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走过来的,就连当年新入伍的小战士现在也已经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了,但是他们对秋灵沟第二故乡的思念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冲淡,反而越来越浓,这里的环境虽然恶劣,这里的生活虽然艰苦,但这里毕竟是他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流过汗、流过血、留下过青春年华,有的官兵甚至把宝贵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这里。2007年,原守备一师太原籍老兵回到曾经战斗过的秋灵沟,竖起了一座纪念碑,曾任守备一师师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邱金凯中将题写了“干枝梅精神永存”的碑文。此后守备一师的部分官兵多次回到这里,追忆战斗年华,接受精神洗礼。他们自筹资金为这里的贫困群众捐款捐物,为当地的学校学生奉献爱心。干枝梅精神就这样用另一种方式在传递着、延续着…</h3><h3> 为了纪念那段峥嵘岁月,更好地传承干枝梅精神,在原守备一师官兵多方奔走呼吁下,在原北京军区关怀下、当地政府在财政不富裕的情况下投资2000多万元,于2013年在化德县城西北山坡上兴建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命名为“干枝梅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各个时期英勇牺牲的英烈,守备一师的33名烈士的遗骨也迁葬于此。2016年干枝梅烈士陵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烈士陵园。与此同时化德县政府为了感谢守备一师对驻地改革和建设的大力支持,拟将秋灵沟开辟为红色旅游目的地,目同时,展示守备一师浴血奋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扎根边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爱国情怀的边塞军旅文化博物馆也已建成。</h3><h3> 寻访干枝梅之旅结束了,虽然我没有看到干枝梅的身影,但我分明已经找到了它,它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远离,它正朝着我们走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景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园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功德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口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邱金凯中将题写了“干枝梅精神永存”的碑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里安葬着各个时期英勇牺牲的英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灵沟守备一师的33名烈士的遗骨迁葬于此</h3> <h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踏寻英雄、缅怀英烈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表达过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号召全社会都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铭记所有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h3><h3>民族脊梁 国家先锋</h3><h3>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h3><h3>——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在江西看望全国道德模范和英烈后人时的讲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