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从改变习惯开始【原创】

薛智之0616

<h3>●昨天,照常回家,突然发现小区与往常发生了一些变化,小区主干道一侧,整整齐齐摆放着一排不同颜色的垃圾筒,垃圾筒旁的墙面上依次挂着四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宣传画册,再旁边是两条醒目的横幅标语“垃圾分类人人动手、干湿分离家家行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优美化社区环境”,再到家门口,醒目地贴着一份垃圾分类宣传单。这是什么情况,是传说中的垃圾分类行动要开始了吗?晚上看电视新闻才知道,原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经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正式公布施行。垃圾分类来得这么快,你准备好了吗?</h3><h3>●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前段时间,垃圾分类在上海已经“闹”得纷纷扬扬。《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的垃圾分类由此进入一个强制时代。于是,各种不习惯、各种调侃纷至沓来,什么是干垃圾,什么是湿垃圾,垃圾到底怎么分类?市民被调侃“你是什么垃圾”!楼道垃圾筒被撤掉、居民要走下楼多走路!做家务垃圾不能随手丢、要分类放好几处!垃圾分类丢放谁来监督,出了问题怎么处罚?这些,时时刻刻涉及到居民生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习惯。还有,应运而生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大妈、月薪上万的专职垃圾分捡工、垃圾分类产业营运公司,垃圾分类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上海人。</h3> <h3>●细看《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4类,特别将原来的“餐厨垃圾”改为“易腐垃圾”,易腐垃圾包括餐饮经营者、单位食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餐厨废弃物,居民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集贸市场产生的有机垃圾等。这样的分类,相对于上海市的干垃圾、湿垃圾似乎更容易区分和辨别,减少了一些居民干湿不分的纠结和困惑。但无论怎样,强制垃圾分类正在逼近着杭州市民,会不会成为被垃圾分类“逼疯”的杭州人,杭州的城市管理能力正在面临着现实的拷问。杭州人还能不能像之前那样从容淡定?杭州人往常的生活习惯还能保持多久?</h3><h3>●讲到生活习惯,近期看了一个视频,视频中讲述的是北京一对情侣“零浪费”的故事,余元和她的外国男友住在北京的一小区里,去年8月份做了一个试验,看两个人3个月能产生多少垃圾,答案是:2个玻璃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从改变生活方式和习惯开始,他们把厨余的垃圾、蔬菜、果皮都攒起来、放在冰箱中冷藏,7-10天后倒入堆肥桶,做成黑金土堆肥,然后与泥土、干树叶一起混合搅拌,2个月后就会变成肥沃的黑金土,再用这些黑金土作为土壤、种花、种蔬菜,几乎不会浪费食物和产生新的垃圾……余元每天携带便当盒、餐具,不会点任何外卖,还有一个布袋、手帕以及钢制水杯,从不使用任何一次性塑料制品,日常也几乎不会随便乱买东西,生活成本因此大大降低……余元说:“身边有许多朋友从她的故事开始去减少垃圾,每次买菜都会带上布袋子、去做堆肥,一个人的力量看似很小,但你如果真正去做了,你会影响许多周边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垃圾分类并不难,难的是你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余元他们这样,从我做起,从改变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开始,我们的垃圾分类就有很多的源头基础,垃圾源头的量就会大大减少,分类处理就会变得简单轻松。</h3> <h3>●杭州的垃圾分类实施在即,我们并不要求大家都像余元情侣那样过“零浪费”生活,但我们一定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引导,制做和公布一些朗朗上口的口号、谚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标语,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公众平台,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绿色、环保、节约的理念;要从检视生活方式开始,节俭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和购物,尽量选择可重复使用的生活替代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生活垃圾的生成;要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的规则,搞清弄懂垃圾的分类方法,家里多准备几只垃圾筒,倒垃圾之前想一想应该放在哪里,在源头上将垃圾分类存放好。我们还要建立起一套垃圾分类运行的体制机制,从垃圾堆放设施的设置摆放、到垃圾的分类运输和处理,从垃圾分类的引导督导、到垃圾分类违规行为的监督检查、处罚及信用惩戒,从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建立、到垃圾分类专职员工的培养,都要按照新的《条例》办法逐项抓好落实,打响一场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人民战争。</h3><h3>●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杭城的智慧是无穷的,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杭城也有了很好的试点基础,杭城人民有“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永立潮头方显担当”的决心和能力知难而进、面对挑战,杭州人将会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姿态来迎接垃圾分类的实施,杭州城市的面貌将会越来越美!垃圾分类将至,杭城未来可期!!!</h3><h3>(薛智之0616,即日午,于杭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