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细节里的时代——个缺乏自信心的个体和群体者的画像</h3><h3>——兼谈我对小说《白猪毛黑猪毛》细节描写的认识。</h3><h3>——刘凯军</h3><h3>一</h3><h3>可能是题外话的是,首先,感谢杨文平老师选了这么好的一篇小说。佩服杨老师的是这两篇小说的共同点是主人公最后都没有清醒,而且还在演绎着各自的脆弱麻木或者唯利是图。《白猪毛黑猪毛》里的人物随着物质时代的进步和社会进步,他们的自我意识或许会得到提高,《无所顾忌》则是物质得到改变以后人们的贪欲的口子得到最大释放,这可能是作为普通人的劣根性的两个方面吧。</h3><h3>二</h3><h3>因为大千世界,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对于小说素材的想象在现实的光衬下总是显得匮乏。</h3><h3>历史总是相像的,这说的是写作者总是会在写作的过程出现中迷茫和困惑,写的简单了不深刻,写的曲折了显得离奇,写的通俗了显得庸俗,究竟怎么才能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这真是一个令人痛苦的事情。</h3><h3>我们无法超越的经典和大师作品,这似乎是注定的,但是可以变换一些写法去完善自己的不足。而通过详细的细节的描写可以做到这一点。好的细节总是能够彰显一篇小说的时代性和作为人物的独特性。</h3><h3>《黑毛猪》就是这样一篇细节明显的好小说。</h3><h3>三</h3><h3>先说说这篇小说所勾勒出的个体的和群体的形象图画。</h3><h3>首先,这是一篇很有故事性和小说韵味浓郁的好小说。</h3><h3>小说通过村民在村口吃饭这一似乎很远的,和小说主题不太沾边的描写开始了小说的推进:吃饭的过程中有血腥味,但是麻木的人们总是能够找到令自己心安理得的说辞:屠夫家既然住过县长这样的大人物,血腥味又算什么。其实,血腥味暗示了镇长撞死了人这件事。</h3><h3>这个小节基本上把一个群体的形象通过他们的想法和内心的语言显露出来,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一群活得卑贱的,无权无势的,远离优越生活的小人物,又此也引出屠夫这个小说里的起到穿线作用的主要人物。</h3><h3>接着顺着第一节自然引出根宝这个主人公,作者没有开门见山的把根宝心里的问题抛出去,而是从主人公的性格出发,让主人公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似乎也是可以省虐的,但是,作者通过更多的间接的描写刻画出了东宝这个人物的个性和诉求,同时刻画出了东宝爹,东宝娘,甚至和东宝谈对象的那个二婚女人的形象。这也占据了</h3><h3>接着是东宝在屠夫家等待屠夫的决定,作者为了突出这种小人物愚昧的想法,增加了另外三个竞争者人柱子,瘸子和李庆,此刻屠夫依然在杀猪,血腥味和根宝他们的等待让人感觉到一种反差,一面是屠夫的生意兴隆,而猪的无可奈何和根宝们等待一种未知的命运一样充满着悲哀的结局(这是作者弥漫在小说里的气氛),当屠夫的徒弟把包着猪毛的纸团放在桌子上的时候,小说的讽刺味道出来了,小说进入了真正的讽刺或者荒谬的地步。四个年轻人为了各自不算多大的目的竟要通过抓阄决定谁去顶罪,而且作为四个人小说里的人物,他们之间甚至因此出现竞争,作者一波三折让根宝没有抓到白猪毛,然后回到家的根宝发现母亲已经准备好了诸多行李,而且隔壁的女人的表妹因为听说根宝递镇长定罪表示愿意嫁给根宝,这刺激了根宝,根宝本来还想说自己去不了了,但是内心处对命运改变的欲望让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个顶替者,随机根宝就去柱子,并且跪下许诺柱子可以先把他的事情给镇长说了,这时候顶替镇长坐牢已经演变为一个藏在根宝内心深处的“梗”,就是说他无论如何得去“蹲监”,蹲监已经是他最后的唯一的一个选择了,是他能够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了,是他的宿命了,作者这等于是把这件事情”极端化”了让小说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h3><h3>哀求柱子成功后,果然,根宝像一个成功人士了,村子里的人簇拥着他,为他送行,那个对象更是搀着东宝妈送根宝,根宝像一个为全村人去办事情的人。这是时候作为小说反讽的对象已经演变成一个群体,像鲁迅《药》里面的反讽一样,因为人们的价值观整个发生颠倒而令读者感到深深地悲哀,但是,事情还在演绎,一波三折还没有完,然后这个时候,屠夫在招手,根宝迎着招手在奔跑,屠夫着急地摆手,直到根宝明白自己去不了,因为被撞死人的父母要求提出的条件是要求镇长让他们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干儿子。小说最后回到群体的场面,一群人热烈地高兴地送根宝的场景,这是一个封闭狭隘的小地方人群的因为封闭而缺乏自信的形象的写照。</h3><h3>四</h3><h3>再说一下细节的描写。</h3><h3>所有的小说都有自己的细节,都有作者认为的细节,这就产生了细节和细节的区别。</h3><h3>这篇小说里的细节最大的特点是,细节直入人心,而不是我们寻常关注面上的细微之处,无用之处。比如:</h3><h3>小说开头关于“血腥味”的描写紫褐色,一团一团,把味道形象话了。</h3><h3>写根宝的,“一脚踏进灶房,把还有半碗饭的瓷碗推在灶台角上,想说啥儿,却只是望了望娘,便又勾着头从灶房走了出来。 ”,这里面根宝这个人的性格就出来,他家里人性格甚至都出来。</h3><h3>写根宝爹抽烟,猛一吸亮的烟光中,能看见老人的脸色有些坚硬,表情像杂色面忽然又像石头面。这描写也相当细致,人物的形象也立了起来。</h3><h3>根宝娘的描写”不知从哪儿端出一小筐儿花生,端过一张凳子,把凳子放在男人和儿娃中间,把那一筐儿花生放在凳子上边。而后她就随地坐在花生筐前,望望儿娃,又瞅瞅男人”根宝的怯懦善良软弱都表现出了。</h3><h3>根宝爹的情绪变化,也很有意思,一开始,根宝爹抓了一把花生,只剥不吃,在他看到眼前家庭的破败的情景和想到从前养羊羊死养猪猪亡然后,他就吃了花生出,说,不香,过油了。根宝娘说,吃吧,他舅捎来的。根宝爹就又抓了一把花生,在手里剥得哗哩哗啦,说都吃呀,根宝。 这细节把根宝爹心理变化通过吃花生完全表现出来。</h3><h3>接下来也有许多类似的细节描写,精彩的是和根宝一块竞争的叫李庆的和柱子的对话,”李庆把头勾得更低了,脸红得如门外地上的血。” 这也是其中可能最清醒的一个人。</h3><h3>对于屠夫李星的描写多通过他的杀猪的动作,他屋子的环境,他所写的招牌表现出来他的精明,办事果断,世俗,和会处理关系的能力。</h3><h3>小说最后的:日头又升高了些,艳红艳红哩。</h3><h3>是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希望旧梦不再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