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老兵与故乡枣庄的故事

DuH

<h3>寻根祭祖<br>文:尤广才<br>2011年5月30日至6月3日我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专程从北京到山东枣庄市寻访我的出生地台儿庄和我的起死回生地枣庄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学。这两个地方对我的一生影响最为深远。<br>1919年9月3日我出生于台儿庄,按尤家族谱排“广”字辈,取名尤广才。我的祖辈是台儿庄望族,有书香门第、富贾商人和从政革命的历史。<br>我的先辈奎光、曾祖父培桂,两人都是清代举人,祖父以诚是清代童生。自幼受家风熏陶,读过《三字经》、《孟子》、《大学》、《中庸》等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书籍,树立了以仁德为本,忠恕之道的人生观。<br>  1938年3月日寇兵临城下,我跪别老母毅然走出家门投考黄埔军校,参加抗日战争是深受革命家庭影响。我的近支尤民祖父,原名保诚,字超凡,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黄兴参加辛亥革命,在山东一带积极活动。1913年8月被反动军阀张勋杀害,1936年国民党中央追赠尤民公为陆军中将,并于6月24日交国民政府公布。尤民公遗体也被国民政府迁往济南千佛山东麓公葬,墓碑镌文为“追赠陆军中将尤烈士超凡之墓。”尤民公的革命事迹直接影响和促动我参加了抗日战争。1938年4月,正值台儿庄会战之时,我逃出家门,经历徐州战火,跋涉千里,至武汉投考黄埔军校16期。1944年我服役的第50师调赴中缅印战场,编入中国驻印军战斗序列,我亲历了奇袭密支那战役和西保等战斗,当时我是连长,曾率一连兵力与敌人刺刀拼杀,荣立战功。“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至今仍保存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陆军第五十师缅甸西保战役有功官兵勋绩表 附表第八》中的“功勋事迹”是这样写的:尤广才,师部特务连,上尉连长,二十八岁,军校十六步,“忠勇果敢,指挥从容,行动坚决,于三月十六日攻破敌坚固阵地,一举追敌至数英里,使敌不逞而抵抗。”<br>这张勋绩表不但是我爱国杀敌一生之骄傲,也是为尤家祖宗增光之见证。<br>我很重视宗族观念。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家族是联系家族个体成员的核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大同思想的世界观。<br>我的乡土观念很浓,8岁时迁居屹县,至今已92高龄。八十四年之后回乡祭祖深感人亲、土亲、台儿庄故乡亲。我亲访了出生地关帝庙,亲眼看了童年时期的关帝手捧《春秋》大义凌然的神态,看到了儿时印象深刻的关公磨刀石,也看到了对我童年心灵影响深远的关帝庙大钟。记得一到年底腊月,每天清晨关帝庙的主持就开始撞响大钟,报晓新的一年到来,钟声宏亮雄浑,声浪传播悠远。也许是这钟声植根于我童年幼小心灵的缘故,我最爱听这宏毅钟声,钟声对我坚毅性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效应。<br>应台儿庄政协副主席、台儿庄区委统战部部长朱崇礼的请求,我为关帝庙留下墨迹时,我欣然提笔写下“关帝庙我的出生地”,落款:原中国驻印军新一军第50师特务连连长尤广才,2011年5月31日,时年92岁。<br>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振奋了国人高昂的抗日精神,也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光辉结晶。台儿庄的名声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史世界知名战场。运河古城,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修复台儿庄古城,是几代台儿庄人民的梦想。这次有幸在尤姓几位族人的陪同下参观了台儿庄火车站、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当年血战最为惨烈的清真寺、中正门等地,不禁对当年爱国将士英勇作战的精神肃然起敬。<br>最后,我要感谢尤可等我的尤姓族人,是他们对我的重回故里进行了精心周到的安排,使我寻根祭祖的心愿得到圆满成功。<br><br><br>我的起死回生之地西王庄乡<br>1993年春节我迁居北京,离开西王庄乡中学迄今已度过18个春秋,看到如今西王庄新的面貌,变化之大,深有惊喜快慰之感。回顾我32年人生厄运,若没有西王庄这块宝地哪有我今天幸福、光荣的晚年。<br>1965年秋我以“历史反革命”阶级敌人身份下放西王庄公社陆庄大队接受群众监督改造,经历十年文革折磨,由于陆庄大队的乡亲们宽怀对待使我幸免于死。<br>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废除阶级斗争,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我以60岁高龄竟然起死回生,当上了西王庄乡第六、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和政协枣庄市第三、第四届委员和西王庄中学英语教师,可以说西王庄中学是我起死回生的起燃点。<br>今天我以黄埔军校十六期毕业生和中国远征军亲历反攻密支那战役和西保战斗的健在者身份不断受到海峡两岸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深感这些荣誉与我起死回生之地西王庄大有关系。<br>6月1日我来到西王庄,首先感觉今天的西王庄与我18年前的西王庄对比判若两个天地。今天的西王庄交通便捷。柏油马路四通八达,田林阡陌,灌溉渠道井然有序。西王庄成为山东省模范乡村之窗,这应归功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西王庄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卓越功绩。<br>当我和女儿、女婿以及我的两个侄子和侄媳妇一行踏入西王庄乡政府受到了乡党委书记和乡长等有关部门的热情接待。当来到西王庄中学时,看到西王庄中学的发展更令我震惊。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室、图书馆、实验室都是一流的设备,与我当年离开时不能同日而语。特别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西王庄中学被山东省授予设备完善的重点中学,每年考进国家重点大学学生很多。<br>学校特意为我安排了一次座谈会,现任校长要长春特别邀请当年的老校长赵尧舜、李福臣、孙守华、李昌才等和我当年共同执教的一些老教师,大家相见激动的心情难以表达。我当场表达感情,希望西王庄中学越办越好,走向全国,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br>当得知学校图书馆还保存18年前我离开学校时捐赠的一大摞中国日报时,我的两眼湿润了,证明学校对我当年的贡献是认可的,感情是深厚的。座谈会后乡党委书记、乡长设宴款待,我感到十分的荣幸。<br>下午我同女儿、女婿一行去陆庄看望尚健在的乡亲,杨大海全家和张文仲一家,他们都是我当年的最熟知的亲邻友好,没有他们这些最善良,最质朴老百姓的保护,我是活不到今天的。老百姓的眼睛最雪亮,他们的眼里不揉沙子,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欣慰的是,当年谁家的孩子胳膊脱臼了,谁家的老人病了,我给老百姓看病、送医送药的故事他们至今都没有忘记,都还娓娓地向我一一道来。<br>去陆庄我另一个心愿是去“护君山”祭奠我的生身老母。她抚养我长大成人,由于抗日战争,出于爱国思想走出家门,忠孝不能两全,愧对老母没有进儿女孝道,反而因“历史反革命”连累老母,这是我生平最大的遗憾。今天能亲临老母墓前悔罪,略表儿子孝道,尚希望老母在天之灵对儿子的宽恕。<br>汽车在通往枣庄平坦的大道飞驰着,我的思绪还久久停留在这两天的行程中,再见!我的出生地台儿庄,再见!我的起死回生地西王庄。</h3> <h3>2011年5月老爸回到阔别18年的起死回生之地枣庄市中区西王庄乡。</h3> 见到昔日的同事朋友 <h3>学校特意安排了座谈会邀请了当年老校长赵尧舜、李福臣、孙守华、李昌才等老教师。</h3> <h3>学校图书馆竟然保存着18年前老父亲离开时捐赠的英文版中国日报,老父亲的两眼湿润了。</h3> <h3>站在新的校园里老爸感慨万千。</h3> <h3>看到西王庄中学的变化令人感慨</h3> <h3>祝愿西王庄中学越办越好,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h3> <h3>与老校长赵尧舜</h3> <h3>与曾是老爸学生的时任校长要常春</h3> <h3>与杜庆和老师</h3> 西王庄中学从护君山下迁到镇驻地第一个校址全体老师合影 后排右1石英老师、右2冯永明老师、右3刘建伟老师 前排右1王磊老师、右3为要常春老师,后排右1为冯永明、右2周传海、右3刘建伟 1987年西王庄中学全体教师合影 <h3>西王庄中学校委会成员校长李福臣、书记张壮平。</h3> <h3>西王庄中学全体教师</h3> <h3>西王庄中学校务人员</h3> 手捧奖杯泪花流,悲欢潮涌激心头。<br>文革遭贬臭老九,今天位尊第一流。 <h3>1985年12月山东省枣庄市支部委员会成立纪念</h3> <h3>1987年12月民革枣庄市支部留影</h3> 这是八二届毕业生送给尤老师的影集 <h3>2012年学生于文峰看望老师</h3> <h3>2014年1月学生付守文与葛明阳看望老师。付守文是老爸最引以自豪的学生之一当年考入北京大学。</h3> <h3>2014年7月学生葛明阳、付守文看望恩师,并分享老师的荣光</h3> <h3>2014年学生孙大川看望老师</h3> 我所认识的一位老人尤广才(孙大川 )<br>这位老人是我的老乡,曾经是我中学的英语老师,也是我小时侯所认识的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他住在我们的北邻村南头,离我们村隔着二三里的田地,一个没有院墙的小院,两间草房,一间柴房,从我的记忆里一直是这样的场景:每天清晨,一个高大的老人就背着粪筐,迈着类似军人的步伐,一步一步的从村北面的田野的小路走过来,还没上小学的我坐在村头粗大的老枣树下满怀好奇望着他走过来,走近的老人一头白发,面庞和皮肤怎么看都像电影里的美国人,而且手里拿着一个小收音机,收音机里传出咦哩哇啦的外国话,他嘴里也咦哩哇啦的叨叨,他一路走过去,我也一路看他过去。<br>&nbsp;&nbsp;&nbsp;&nbsp;我上小学以后,邻村的同学告诉我他的一些情况:一是他是国民党军官,二是他会很多的东西,例如接骨,还会点穴。对于点穴最为神秘,同学曾带我晚上趴在他屋后偷听,然后确切的对我说:“听见没?啪、啪的响,这就是他在练点穴。”一次我弟弟的胳膊错了环,我和我母亲背着去找他,只见他熟练地一推,弟弟的胳膊就好了,于是他在我们那些半大小子那里更为神秘了。<br>&nbsp;&nbsp;&nbsp;&nbsp;1986年我回到母亲任教的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乡中学复读初三,我又一次见到那位老人,他带我们的初三英语,课堂上他不看我们,昂着头大声讲着课,有一次读到captain,他突然停下来,他说美国人就叫我captain尤,然后就讲到缅甸远征军,讲到在缅甸的惨烈的战场,我们看到他的脸上淌满了泪水。我们体会不到他的心情,有时还故意气他,有一次他叫一同学起来汉译英:这里将要建一座养老院。我那同学站起来恶做剧说,建好了你去住!尤老师生气了,告到校长那,正好我那同学转学走了,尤老师以为他不上学了,就托我带给那同学一封长信,既有自责更多勉励。<br>&nbsp;&nbsp;&nbsp;&nbsp;一晃二十四年过去了,老母亲也年近七十来济南和我们一起住,去年7月的一天,尤老师给我母亲打电话让我母亲看中央七播放的《中国缅甸远征军》纪录片,其中有尤老师的访谈镜头,从母亲那里才知道,当时尤老师去中学教书是母亲力荐的,因而和尤老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尤老师去北京后还经常联系,前几年我外甥去北京看病就住在尤老师的家里。<br>&nbsp;&nbsp;&nbsp;&nbsp;我最近从网络上经常看到尤老师,也了解了很多他的历史,《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张宪立不死就是现在的尤广才,也了解了他经历的苦难,有时想我们经历的所谓的苦和他相比太不微不足道了,同时我为我们年轻时对他的不恭感到羞愧,祝愿尤老师健康长寿。<br> 学生杨廷水全家 摘自杨廷水信:尤老师原来住的是草房,周围就是村里养猪的猪圈。屋里很简单,值钱的物品,就是收音机。尤老师经常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主要是学习英语和听新闻。<br>过去,农村中学不重视英语,致使英语老师很缺。尤老师教我们时,正赶上我们附近的石榴园景区大开发。于是,他经常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英语,将来来了外国人,我们能有用武之处。<br>我家是农村,农家的孩子能够走出去,有份不错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得益于我们老师的培养。<br>&nbsp;&nbsp;&nbsp;&nbsp;尤老师有一双翻毛皮鞋,是红色的。后来,穿到没有毛。再后来,就用黑色鞋油涂抹。<br>&nbsp;&nbsp;&nbsp; 有很多人不知道尤老师的名字,源于他老人家的复杂经历。但是,在檀山后的几个村,不论老少,都称呼他老人家为为“老尤”。 <h3>2015年学生葛明阳、傅守文看望老师</h3> <h3>2015年陆庄刘阳看望</h3> <h3>2016年傅守文看望老师</h3> <h3>2018年傅守文看望老师</h3> <h3>西王庄老师来家</h3> 1987年西王庄乡第八届人代会留念 1991年政协第四届枣庄市委会纪念书包老爸保存至今。 70岁老爸爬泰山留影。 <h3>当年老爸为他们看病,送医药的故事娓娓道来。</h3> <h3>他们都是当年老爸最知己的亲邻友好。</h3> <h3>到陆庄是老爸的一个重要心愿“祭拜生身老母。”希望老母在天之灵对儿子的宽恕。</h3> <h3>依依不舍的告别</h3> <h3>枣庄石榴园大门前</h3> 父女俩 尤氏亲友合影 与尤家孙儿辈 2010年接受枣庄媒体采访 <h3>与枣庄的新闻媒体人</h3> 2011与枣庄籍书法家卢绪宝 2015年4月枣庄媒体朋友来北京看望老爸 2016年11月接受枣庄媒体人王功斌采访 <h3>台儿庄在中国家喻户晓,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知名战场。</h3> <h3>台儿庄大战纪念馆</h3> <h3>与尤氏宗亲在中正门前</h3> 参观台儿庄古城 <h3>当年血战最为惨烈的清真寺</h3> 与孩子们在一起合影 <h3>清真寺门前和孩子们在一起</h3> <h3>应区委统战部长的请求老爸为关帝庙留下墨迹。</h3> <h3>关帝庙洪亮的钟声植根于老爸童年心灵,钟声对他坚毅性格的塑造有潜移默化的影响。</h3> <h3>坐在儿时印象深刻的关公磨刀石上。</h3> 参加骨灰安葬仪式的右1为杨廷晨、右2陆庄刘书记、右3冯传亿校长、左1为与老爸共事过老师、左2孙校长。 <h3>百年是由一个个记忆的碎片拼凑出来的。父亲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见证了百年历史的沧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