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丁,去际遇一种心境

致虚守静

<h3>  摄影及后期:致虚守静</h3><h3> 撰 文:致虚守静</h3> <h3>   旅行一半是欣赏风景,一半是际遇心境。</h3><h3> 人这一生不容易。拼搏,奋斗,竞争甚至倾轧,宕动而颠沛,殚心而竭虑。当青春的梦想大多在现实中逐一击破之后,彷徨迷离中剩下的只是身为物累,心为形役。</h3><h3> 人生不得意十之八九。如何寻求解脱是一个千古话题。陶渊明慨然辞去彭泽县令,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挥手,归去来兮,留下一个千古仰望的背影。</h3><h3>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h3><h3> 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h3><h3> 陶渊明作为中国隐逸的鼻祖,后世追随者众,但能决然与五斗米断绝关系者,却凤毛麟角。</h3><h3> 就像人生之初,简单而纯净,后经世事淘漉,变成复杂而圆滑。后来发现做个复杂圆滑者很简单,做个简单纯净者却很复杂。</h3><h3> 能真正返璞归真是为大智慧。</h3><h3> 于是人们变通了归隐的路径,在旅行中寻求身心的解放,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暂时解开世俗的樊笼。</h3><h3> 临清流以静对,访草木以素心。登高极目乃知天地之大,置身苍茫方知寸身之微。在与山水的相处里,学会如何跟自我所在的世界相处。</h3><h3> 自然昭示阔旷于万物,只是想告诉每一个生命,走出自我的狭窄,不必为一人一事一物所拘泥,心无宕动,世界自风烟俱静。</h3><h3> 赏一段春花,望几弯瘦月,万般得失与荣辱,皆过眼云烟,受则安之,失则泰然。</h3><h3> 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h3><h3> 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h3><h3> 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h3><h3> 其实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嘈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你没有半推半就,世界就不会为你半黑半白。这个世界表面是跟外界周旋不易,其实是跟自己相处较难。很多时候的痛苦来源于既满足不了自己,又说服不了自己。故佛家曰,境由心造。是为至理。因此要学会培养一种悦己之心,学会说服自己。</h3><h3> 旅行就是一种悦己之法,既能养眼,又能养心。</h3><h3> 亚丁这个被称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现代世外桃源,是养眼养心的好去处。</h3><h3> 秋天的亚丁,峰白,草黄,水碧,叶红,满目斑斓。圣湖清澈,庙宇庄严。我心欢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