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进入红椿镇纪家沟村走访以来,每天都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br> 那些真诚的面容,那些质朴的乡音,那些风里来雨里去忙碌的身影,那些历经艰辛却又收获满满的足迹......<br> “哎呀,夏主任,今天刚好请你给我看一下我那两个猪儿是啥情况,吃东西不行,一两个月了都不见长。”70多岁张财友老人看到我们到访,赶紧说到。<br> 夏召旭问了病情,跑到猪圈边上仔细看了看,当场就点了几样草药,叮嘱她怎样用,如果不见效果随时给他打电话。<br> 老夏头发花白,工作有条不紊,他似乎特怕热,每到一户,坐在那里都汗如雨下,一辆摩托车饱经沧桑,但骑车技术非常好,自己戏称都是从这里的路练出来的,不过很多时候他敢开,我却不敢坐,有的道路实在是稀泥滥滑,感谢他为了让我们少走一些山路,提心吊胆坐着他的小摩托在纪家沟的山路上奔走。<br> 杨显财老人听说我们的肖芸老师摔倒了,颤巍巍的从泥泞小路上赶来叮嘱大家小心点。<br> 村支书康宗友每天都在不停的接打电话,一会村支部要交电费,一会有人要开证明,他一边领我们入户,一边安排协调工作,大家都称他老康。在红椿街上走访时,遇见 80多岁老人到街上取养老金,看到老康就喊道:“友儿,你给我看看我这个折子上还有多少钱?”老康扶她到阴凉处坐好,给老人耐心说明,并嘱到:“老人家,今天我就不能送你回家了,你路上慢点。”<br> 女干部王能菊,每天领大家进村入户,还要安排大家的生活,从没有半句怨言。<br> 谭文书勤勤恳恳,做事细致认真,在镇上干部和老百姓当中口碑很好。<br> 村民们心里都记着,给他们办实事的李鹏书记、李振书记、王勇主任、县财政局驻村第一书记罗明聪同志。<br> 很多有在外务工人员家庭,家里的老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什么地方,但这些干部却知道,而且很多事情都是这些干部直接帮他们办理。<br> 90后贾仕月、宋祖明,一边忙着领路,一边忙着处理着手头的工作,踏实而稳重,一点都不像刚参加工作的样子。<br> 低保户代龙发,据老夏讲,平时找他很难,在我们走访的几天里,也许是巧合,每到一处,都能遇到他,虽身有残疾,但心态乐观;虽极具个性,但对我们十分热情,而且主动给我们帮忙。<br> 在刘国清老师家,我电话访问他时,他正在东木镇给走访老师领路,电话里气喘吁吁,却充满热情和喜悦,随后叮嘱家人一定要让我们吃完饭再走。<br> 几天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位村镇干部对每一户家庭情况如数家珍,我们对纪家沟村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也许是缘于这条清澈甘甜的溪水,这个村长寿老人很多。从这条沟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很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衷心祝愿纪家沟村的明天更好!<br> 爬山涉水,披星戴月,风雨酷暑。几天来繁忙而劳累的走访工作,只是我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我来自农村,而今有幸到农村去,走访乡亲,感触良多,这是一次大历练,也是一次大学习。<br>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了这重要的使命和庄严承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携手共进,立下愚公移山志,一定会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br> 那个时候,我们再到纪家沟,老夏,你们应该不会有那么忙了吧?还是骑上你的小摩托,带我到七里沟,到庙坪,好好逛逛。<br> <h3>整理资料</h3> <h3>炎炎夏日,深入农户</h3> <h3>走进敬老院</h3> <h3>仔细询问</h3>